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天将军 > 第468章 除贱为良运动的漏网之鱼

大唐天将军 第468章 除贱为良运动的漏网之鱼

作者:落叶凋谢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7:12

第468章 除贱为良运动的漏网之鱼

“回至尊,临淮虽与淮阴一衣带水,但按照制度,非郡之官吏,不能私下交往,臣不敢妄断淮阴郡的是非。”

常铉向李瑄回答道。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万不能因道听途说,去对其他郡说三道四。特别是同为一行省,这是官场大忌。

哪怕他对临淮有许多怀疑!

“这两年,淮阴有百姓逃难而来,是什么原因?”

李瑄能看出常铉对此不太知情。这种情况下不能乱说。

“禀至尊,难民们说因淮阴无地可均,又有水灾、火灾,难以果腹,不得已逃难而来。”

常铉将打听到的消息如实禀告。

对临淮郡来说,除贱为良后,官府还控制大量土地,百姓耕种不过来。

而流民入境,常铉画地安顿,分出公田,既可以增加人口,促进繁荣。又可以增加赋税。

“淮阴境内不仅有淮水穿过,又紧邻洪泽湖,其地内沃野千里,少山多平原。沼泽地带现已逐渐缩减,就不能开垦荒地吗?”

这里面充斥着许多令人疑惑的事件。

根本经不起推敲。

在这个时代,以当前的人口,大唐绝对不可能因为土地,而使百姓流离失所。

除非分配出现问题,极度不公平。

“是有蹊跷,那些难民似有难言之隐,又不肯多说。”

常铉只能将这些告诉李瑄。

“淮南巡抚,可对地方政务进行核实?”

李瑄又问常铉。

现在的淮南巡抚,是上一任广陵太守萧昕。

是李瑄在天宝年间,变法时就跟随的亲信。

萧昕精通史典,为人清直,为李瑄所器重。

并且推举贤良,一直兢兢业业,除贱为良的时候,也全力配合。

所以,去年评定巡抚的时候,萧昕无可争议地被任命为淮南省第一任巡抚。

只是淮南省的省会在徐州城,在临淮东北地区。

萧昕深知李瑄的性格,没有因为李瑄驾临临淮,就跨越数百里来拜见。

“巡抚派属吏在临淮核查过,臣也前往徐州,向巡抚汇报郡事。”

常铉回答道。

去年元月开始建立行省。

从选拔到任用,最后到回京汇报,上任,花费不少时间。

而且合郡为省,是复杂的工程,需要一定过程。

萧昕去年九月才到徐州上任。

各方各面都需要核查,一个行省不比一郡。

“那就是淮阴也有验查过?”

李瑄眉头紧皱。

“这个臣不确定。”

常铉如实道。

“朕巡视地方,可不是为了享福享乐,而是看到百姓真实的一面。希望地方官吏有可持续性的政策,使百姓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好。朕在临淮的这段时间,临淮城中,干净整洁;市场之内,井然有序;捕快夜间巡视,县令县尉整日在外。如果朕离开临淮,是不是也会如此呢?”

李瑄心中已有一个决定。

许多事情,他心知肚明。

“即便至尊离开,临淮风貌,也去如今日。”

常铉赶紧向李瑄保证道。

“如此便好。”

多的他也不想说。不能强求每个官吏都如圣人一般。

尊奉朝廷策令,完成农业革命,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朕转变主意,今日不想经淮水,前往淮阴。常太守安抚百姓,劝送行的百姓归家,朕的队伍暂且在通济渠畔驻扎。”

李瑄向常铉吩咐道:“你去用马车,将从淮阴逃难过来的百姓,秘密接到这里,朕有话向他们询问。”

自李瑄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一种“不肯罢休”的精神。

世人皆知,至尊眼中不揉沙,对待贪官污吏,一向重拳出击,毫不留情。

在《大唐月报》上,不断出现李瑄抨击贪官污吏的文章。

贪污的人实际上是最愚蠢的人。

不论是军队,还是文官。

见百金而色变者,不可以统三军。

他们极度短视,根本不可能治理好地方。

李瑄多次抨击一种谬论,即“要能吏不要清官”。

有贪官,表面上治理地方出色,实际上遗祸无穷。

一人贪,代表身后一批利益集团在吸食民脂民膏。

祥和只是表象,迟早会出事。

贪官不懂得什么叫爱惜财物。

就比如现在的太守,一年的俸禄已经不少了,再受贿也不过几万,一旦暴露,撤职查办,俸禄也就没有了,这样“小得而大失也”,难道是爱惜财物吗?

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李瑄经常这样举例,而告戒群臣。

大唐现在毫无疑问是“堡垒”,无有国家能将大唐从外部攻破。

所以李瑄更重视内部的斗争。

从只言片语,敏锐的李瑄察觉到淮阴可能有问题。

“臣遵旨……”

常铉不敢有疑问。

他一边派人去将逃难至临淮的淮阴人接至通济渠旁。

一边亲自劝说,使百姓各回各家。

李瑄向廖峥嵘吩咐几句后,廖峥嵘点头离去,先使船只暂停驶航。

另外挑选二百名内卫,以商人的身份,先一步前往淮阴。

并派遣一批经验丰富的锦衣卫,在淮阴打探。

下午时分,几十名逃难到临淮的淮阴人被车子拉到此地。

李瑄从营帐内出来,来见这些淮阴人。

他们有老有少,从衣着上看,他们穿得并不是很差。

只是缺乏和临淮人一样的自信,有些拘谨和茫然。

“快,拜见至尊……”

常铉吩咐这些百姓,赶紧拜见至尊。

“见过至尊……”

见李瑄的英明神武,他们没有反应过来。当常铉提醒后,忙不迭跪拜道。

“诸位乡亲免礼,就当在家中,不必拘束。”

李瑄一一将这些跪拜的老百姓扶起来。

在大唐,平民百姓的跪礼并不多见。

而且李瑄已经明令禁止见到皇帝纳头就拜的现象。

在政事堂、各个衙门,都开始以椅子取代跪席。

这些百姓见至尊如此平易近人,更受宠若惊。

一直以来,他们觉得皇帝离他们如天涯一样遥不可及。

“朕听说乡亲们是淮阴人,那可是好地方。大名鼎鼎的淮阴侯韩信,就出自淮阴。乡亲们是什么时候从淮阴到临淮的?”

李瑄令人看坐,他坐在中央,如拉家常一样,向他们询问。

刑部尚书张巡和临淮太守分别站在李瑄左右。

这样能缓解百姓们心中的压力。

“草民们是两年前到达淮阴的。”

在一众百姓不敢开口的时候,一名阅历丰富的老人向李瑄回答道。

“为什么离开淮阴,乡亲们有什么难处吗?”

李瑄又向老人问道。

“没……没什么难处。临淮这里更好……”

老人支支吾吾地说道,不敢说出实情。

“朕自登基以来,以安民为己任。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朕虽在长安,无时无刻不在操心百姓是否吃饱穿暖。我们华夏儿女,对故乡有难以割舍的亲情,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如果没有难处,又怎么能背井离乡呢?”

李瑄一眼就看出老人不说实话,但他没有责怪,只是娓娓地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善意。

自古能让百姓甘愿离开家乡,就得像李瑄的移民政策一样,许以重利。

以牛羊等牲畜,给予百姓。使百姓对未来更有憧憬。

如果家乡有地耕种,哪有逃难出家乡的道理?

“阿翁,您不该欺君呐……”

就在这时,一名青年看不下去,开口说道。

并跪在地上,请李瑄饶恕老人的失言。

哪怕是草民,也明白欺君乃是大罪。

眼前的皇帝,和料想中的不一样,一口一个“乡亲”,令人亲近。

他们这才想起来,至尊是天下最大的。

遇到不公的时候,百姓见不到至尊,只能祈求上苍。

或许至尊能为他们申冤做主。

“草民该死……”

老人意识到事情都严重性,想跪拜认罪的时候,因太着急,从胡凳上摔倒,直接爬在地上。

“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李瑄连忙将老人搀扶起,并安抚道:“在朕这里,没有欺君之罪。若百姓都在骂皇帝,说明是皇帝的失德。”

听到李瑄的话,一众百姓潸然泪下。

他们如梦方醒一般,才察觉眼前和蔼的男子,是九五至尊,是天一样的人物。

“现在你们可以如实相告。如果有人迫使你们背井离乡,朕决不轻饶。”

李瑄向一众百姓说道,委婉又严厉。

“回至尊,我们来自淮阴县宣泽乡,因豪强霸占土地,日夜耕种,不能饱食,更有兄弟饿死于田丘,不得已连夜逃离。”

“由于豪强拦道,不准我们离乡,在逃离过程中,还有人惨遭毒手。”

最先跪地的青年自曝身份,向李瑄哭诉道。

一直以来,他们认为官官相护,即便到达临淮,安定下来,也不敢吐露自己的来历。只道自己是从淮阴郡来的。

生怕被重新抓回淮阴县,宣泽乡。

“受此屈辱,为什么不报官呢?”

李瑄心中已有答案,却依旧向青年询问。

淮阴县虽叫“淮阴”,但不是淮阴郡的郡治,山阳才是淮阴郡的郡治。

现在就看淮阴太守府的官吏,知不知道此事。

“我等也想申冤,但申冤的乡民入淮阴县衙后,就再也未出来。”

青年含泪说道。

“淮阴太守呢?”

类似的故事,他遇见过。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草命对抗白刃,才是最绝望的事情。

“草民不知道有太守……”

青年无奈地说道。

这句话让李瑄悲愤。

那更不知道有皇帝了!

或许青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淮阴太守毫不知情,只是淮阴令与地方豪强勾结。

二是淮阴太守视而不见,最起码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问题,锦衣卫!

锦衣卫制度明确以后,金龙司管理边疆郡县。

鸾凤司管理内地。

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锦衣卫百户,负责监察地方。

锦衣卫虽不具备执法权,但是有举报权。

没有锦衣卫向上级检举,说明锦衣卫也有可能出问题。

李瑄又问一些情况,但多是一问三不知。

平民百姓接受讯息的能力太差,只是知道自己的家乡被恶霸欺凌,不得已逃离。

当李瑄问到乾元初年开始的除贱为良运动时,百姓说刚开始确实每家每户分了不少田地。

但还没高兴几天,田地就又被没收了,说是田地吃紧,要给皇帝上供,跟他们没关系。

打着李瑄的名声干这种事情,把李瑄气得牙痒痒。

若他弄清楚事实,必把罪魁祸首宰了。

“心安之处,便是家乡。朕会为乡亲们做主的。乡亲们将来可以定居在临淮,毕竟同饮淮水。也可以再回到家乡,回到淮阴宣泽乡。”

最后,李瑄向百姓们承诺道。

他说一不二,一旦说出的事情,会全力去做。

皇帝眼中,没有小事。

更何况李瑄认为这已经威胁到国家的根基。

他南巡,并不只是看看江南,是抱着处置一批玩忽职守的官吏来的,让江南的官吏、士绅明白,这里不是山高皇帝远的地区,这里一直在朝廷和皇帝的目光下。

只是没想到刚到淮水,就遇到这么严重的事情。

“草民等感激至尊恩典……”

一众百姓再拜,痛哭流涕。

若不是亲眼所见,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真正的皇帝。

那些当官的高高在上,皇帝却非常令人亲切。

李瑄的话如沐春风,给他们一种信服的感觉。

现在他们在临淮很好,即便不想再迁徙回去,也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能够解脱。

善恶到头终有报,他们期盼那些豪强最终能被绳之以法。

将近黄昏的时候,李瑄令侍卫从船上带一些牛肉干、糖果、坚果、果脯,并给他们一些钱财,让他们带回去。

百姓们心中温暖,再无怨言。

太阳一直明亮,只是有照不到的地方。

他们不幸,但又十分幸运。

能在临淮安稳立足,这也是天子圣明啊!

这些逃出来的淮阴人在临淮县西北建立一个村子。

或许今后,就在那里安心。

“臣失职,向至尊请罪。”

常铉全程看李瑄处理这件事情,感到羞愧。

他若和至尊一样放下身段,拥有耐心,就能得探一些蛛丝马迹,去弹劾淮阴县令。

他一直表现的非常亲民,但和李瑄相比,还远远不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临郡失德,不是你的责任,不必介怀。”

李瑄没有怪罪常铉。

不去插手临郡事务,这很正常。

“禀至尊,天下安定多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完成,竟还有除贱为良的漏网之鱼。臣当去淮阴,问罪地方官吏。”

张巡在一旁,向李瑄请奏道。

“豪强”二字,在除贱为良后,已成为陌生的词汇,少有人提起。

因为铲除的豪强太多,世人以为豪强灭绝。

执法不避亲,是张巡的特点。他不能忍受这样无法无天的豪强。

要彻查出到底是谁给了豪强这么大的胆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