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天将军 > 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势的一战

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势的一战

夏日即将进入尾声,天气不是那么燥热。

长安城外,十里长亭至灞水之滨,人头攒动,旌幡蔽日。

以李岘、裴遵庆、刘晏等为首的五位宰相,身着朝服,峨冠博带,衣袂飘飘,带领文武百官迎接巡视近两年的李瑄归来。

又有羽林、龙武、天策、神策等禁军,披坚执锐,威风凛凛,阵列官道西侧。他们身姿挺拔如松,尽显豪壮之气。

百姓也自发迎接至尊回来。

据说至尊一路巡视到波澜壮阔的南海,又借洞庭湖之道,北上归来。

途径十余个行省,足迹遍布千山万水。

一路上,规范官吏,震慑不法,将贪官佞臣绳之以法。

李瑄一改李隆基时代的局势。

敢于亲身前往南方,甚至跋涉进入岭南,打破岭南为蛮夷之地的固有形象。

在《大唐月报》上,随着李瑄巡视,也多有宣传李瑄途径郡县的特色。

使更多商人、文人到达南方。

也使一些有志百姓迁徙至岭南等南方,活跃其经贸。

在李瑄南巡的近两年之中,朝廷局势稳定,国力直线上升,各方各面都有一定飞跃。

新的物质,使百姓生活有巨大的转变。

宰相轮流执掌政事笔,齐心协力。

这说明李瑄慧眼识人。

也侧面反映李瑄英明神武,政堂朝局,稳如泰山。

国家能按照李瑄的意志发展下去。

在一众大臣翘首以盼中,远处銮铃清响,黄尘渐起,李瑄的车驾徐徐而来,大唐国旗舒展,绣着的神龙猎猎飞舞。

至文武大臣处,车驾暂停,一袭常服,仆仆风尘的李瑄从车上走下。

“臣等拜见至尊,恭迎至尊回归……”

李岘为首,带领文武百官向李瑄躬身一拜。

能从李岘的帽子下,看出两鬓已经斑白。

李岘现年也才五十多岁,但八年首席宰相,积劳成疾,身体大不如之前。

今年三月的时候,李岘还得了一场大病,由王冰调理医治,才略有好转。

作为乾元年,第一届、第二届首席宰相,李岘已经倾尽全力,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今年换届以后,李岘就可以回家养老。

须知,创造开元盛世的姚崇、宋颈,任开元宰相不过三四年而已。

李岘稳定执宰八年,作为开创新纪元的首位宰相,注定名留青史。

“众卿平身。”

李瑄让文武百官不必多礼。

他脚踏的是新修建的水泥路。经过两年时间,长安城各坊市的水泥路已经修通。

还出现有钢铁水泥铸造的房屋。

使长安的夜市更为丰富。

“闻右仆射生病,朕夜不能寐,奈何身在天南,不能探望,右仆射现今身体如何?”

李瑄走到李岘面前,向他询问道。

他记得历史上的李岘,就是在这两年去世的。

虽然李岘即将任期圆满,但李瑄舍不得李岘这个功臣。

为国家操劳一辈子,希望他能长命百岁,颐养天年。

“回至尊,臣身体已无恙,能全心处理国家大事。”

李岘心中感动,拱手向李瑄回答道。

有至尊这句话,他拼着最后一口气,也要挺到明年春天,将相位交给下一位人杰。

“凡毋操劳,在执政之时,还要注重身体。朕今后还想多听听右仆射的意见。”

李瑄握着李岘的手说道。

就算罢相,居闲职养老,但老宰相的意见,李瑄还是会斟酌考虑的。

“臣不敢不从……”

李岘更加有动力了。

李瑄又与裴遵庆交谈,须发皆白的裴遵庆已经七十五岁。

但他的身体,看起来比李岘还要硬朗。

他在退出宰相位置后,可以静静地享清福。

然后,李瑄又刘晏、杨绾、颜真卿等宰相一一问询。

长安之外,暂不谈国事。

一番与臣子的短暂交流后,李瑄再度起驾,顺着平整的水泥路,回长安城中。

李瑄乘换没有车棚的龙辇,在前往长安的途中,一如既往,与迎接他的百姓挥手互动。

长安百姓由衷地拥护李瑄。

完全消除李隆基时代的影响,八年时间,日新月异。

他们都相信,伟大的君王能带领他们,迈向另一个高度。

进入长安城,到达太极宫、太极殿,李瑄更衣过后,这才开始与文武百官,进行殿前议事。

李瑄的面部表情,也从初回长安时的和蔼、喜悦,变得严肃。

“两年前,朕在长安之中,一直以为除贱为良十分顺利,各地百姓安居乐业,如长安洛阳一般。”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朕南巡发生的诸多大事,想必诸卿已经知晓。朕虽巡视近两年时间,然过地区不过十一,所见事物不过百一。而天下之大,又有多少如淮阴、南康之类的郡?亦或者有欺上瞒下的县令?还有多少乡长在底层呼风唤雨?”

“别说两年,二十年时间,朕也不可能将他们全部揪出。更何况人心会变。一些正直之臣,掌握权力以后,**膨胀,被金钱、美色、权力打败。捕快、流外官、县卒、锦衣卫,甚至军队,都可能被腐蚀……”

“望诸卿不要被微不足道的成就蒙蔽双眼,不要为身后事去奋斗。要着眼当下,规划未来。朕与诸卿,任重而道远……”

李瑄娓娓地向文武大臣说道,语重心长。

之所以要巡视天下,就是为有更广阔的视线。

事实证明,李瑄巡视是对的。

即便还有淮阴、南康的问题,也可以着手去解决。

不可能杜绝个体的贪腐,但必须扼杀一个郡蛇鼠一窝这种大型的**。

这关乎到一郡数万,甚至数十万百姓的命运。

“臣等谨记陛下的教诲,已按照陛下的旨意,设立三十个监察部,以监察御史为长吏。与地方行省的巡查部一起,对天下郡县进行彻查。”

李岘代表文武百官向李瑄回答道。

“该当如此。需让天下官吏畏惧法律,从而不敢犯法。国家在九品十八阶颁布以后,官吏俸禄优厚,只要不妄图奢糜,可以轻易让一家老小在规矩制度之内,衣食无忧。”

“锦衣卫的金龙司、鸾凤司,也开始调集天下锦衣卫,不再驻扎在一地,而是流动监察。”

李瑄缓缓说道。

这样下来,淮阴、南康之类的情况,会很难出现。即便出现,也会短暂结束。

以后真正的贪官污吏、以权谋私者,只能以个人,或者小集体,与朝廷斗智斗勇,玩猫捉老鼠的把戏。

不再敢明目张胆,使百姓道路以目。

“陛下圣明。”

文武百官齐声说道。

有史以来,李瑄是对贪官污吏打击最严厉的一个皇帝。

这次巡视,细致入微,也有打击**,震慑宵小的意思。

同时,李瑄以身作则,压制宗室,遏制士族,铲除豪强。

使国家以昂扬的姿态展现,文人士子,皆对科举有热忱。

“右仆射,现今崔汉衡途径何地?”

李瑄又与文武百官讨论巡视之时遇到的其他问题,以及关于南方的发展、经贸等事宜后,询问崔汉衡之事。

之前李瑄得到消息,出使罗马帝国的崔汉衡历时五年,终于回到葱岭都护府。

出使罗马可不比李瑄南巡,还要绕过大食的地盘,走里海北方。

那里没有道路,还有面对一些落后的部落,和各种危机四伏。

崔汉衡能携带勇士,安然回到葱岭都护府,令李瑄松一口气。

他也得知,有四十二名天策卫勇士,因保护崔汉衡等使节,与拦路者搏斗,魂归他乡。

还有七名因为风餐露宿,雨雪冰雹,病死在路途中。

这些都是勇士,国家会优待他们的家属。

“回禀陛下,一个月前,崔学士已经通过玉门关,进入河西走廊。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得知崔学士临近长安的消息。”

李岘向李瑄回答道。

“如此甚好!西方的大食帝国在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的带领下,国力节节攀登,他笼络教徒,政教合一,训练死士,又趁着波斯王普尚病死之际,挑衅边境,大有收回波斯之势。我们不能养虎为患呐!”

李瑄说过崔汉衡出使回来之际,会亲自出长安迎接崔汉衡和一众跋涉万里的勇士。

君无戏言。

否则他应该是九月才会回到长安。

李瑄一手扶持的波斯王普尚,于去年九月病死,由普尚的长子罗密旬接替新任波斯王之位。

有道是太容易得到,就不懂得去珍惜。

普尚父子在遇到李瑄之前,已经沦为平民。

突然间得到王位,天降大运,把持不住。

他们沉迷美色,无节制地享受富贵,似乎要将以前奔波的苦难全部补回。

大唐要向波斯王国收黄金、白银,替代税收。

波斯王国经过大食教的一番驯服,再信奉波斯教的时候,有些松松碎碎。

现在波斯的朝政,被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把持。

国家的平民百姓,为贵族们创造富贵。

而那些精英人士、诗人、学者,早就跟着阿费夫来到大唐的智慧宫。

少有人再为底层发声。

呼罗珊地区,从来都是脑生反骨,那里的民族,甚至开始回忆呼罗珊总督的时代。

也有暗地里换下衣服,不再崇拜火焰,在心中默念安拉。

李瑄也有料到会有此情况。

大唐国力进入新维度,可以计划西征,让那里文明,颤栗的华夏文明的脚下。

为了子孙后代,李瑄会完成这宏伟事业。

“陛下所言极是,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压制丝绸之路,使我大唐商道,在西方无法蓬勃。大唐与大食是死敌,即便我们不动,待大食帝国恢复元气后,也一定会向波斯开刀。况且此次崔学士出使罗马归来,带来君士坦丁五世的出兵日期。趁此时机,两面夹击,凭借我大唐兵甲火器,可一定乾坤。”

吏部尚书刘晏出列向李瑄回答道。

朝廷文武百官眼界打开以后,不少雄心勃勃者,对西方产生浓浓的情绪。

先前白衣大食、黑衣大食与大唐多次争夺西域,若不加以遏制,迟早会成大唐的心腹大患。

“回陛下,葱岭大都护传来消息,现任波斯王罗密旬继位以来,只顾享乐,也不动身前往长安参拜。波斯王国迟早因他毁于一旦。应当将波斯王国,建立成都护府。执行我大唐的策令,才可一劳永逸。”

天策府枢密使封常清用激烈的言语,向李瑄请求道。

波斯所拥有的呼罗珊地区,是富庶之地。

大唐难道还能让波斯王国到达大食帝国巅峰时期的疆域吗?

那样波斯王国迟早会不听大唐的号令,变为波斯帝国。

“波斯王国不足为虑,朕已有解决的方法。待崔汉衡回京,得知具体计划后,就开始针对西征。”

李瑄开口说道,让文武百官放心。

他深知养虎为患的道理。大唐在发展工商,不可能在这样的时代下,为自己树立竞争对手。

又短暂的商议后,已经日落黄昏,李瑄宣布退朝。

如有事情,明日再议。

离开太极殿,李瑄第一时间前往武德殿,拜见太上皇李适之。

看着逐渐苍老,体气不如从前的李适之,李瑄心中忧虑。

他生怕失去李适之,希望时间停止……

李适之心态很好,他让李瑄去做自己的事情,不论是征伐,还是巡视,都不必管他。

他李适之何想过自己有这么风光的时候?

更不敢想象大唐在自己的爱子手中,文治武功,超越太宗皇帝时期。

去朱雀街,游长安内外,连他都觉得新奇。

他此生足矣!

告别李适之后,李瑄又与妻儿重逢。

特别是即将成年的太子李奕,李瑄格外上心,与他一起秉烛长谈,从话里行间,了解李奕的态度和意见。

李淞的定位却有些尴尬,他熟备武略,小小年纪,膂力绝众。

但李瑄无法将他送到军中,以免被将士们认为李淞有“乃父之风”。

使兄弟决裂,人间悲剧重现。

李瑄也在想将来李淞的定位。

他能随时变幻制度,能在各方各面,防范于未然。

在维持华夏帝国的同时,绝不会意气用事,以家天下,为后世遗祸。

国家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发展速度比李瑄想象中还要快……

李瑄一回到长安,很快就开始处理军政事务。

为换届做准备的同时,贯彻新制度落实。

转眼时间,八月中旬。

这一日,崔汉衡出使归来,也到了决定大食帝国命运的时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