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天将军 > 第494章 进军埃及地区,布局亚非欧

第494章 进军埃及地区,布局亚非欧

“大好的城池,大食倾全国之力打造,又轻易地舍弃……不过保留火种,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他们本就是从沙漠里而来的。”

“大食教的先知说过,浪费一个信徒的财富最无用的东西,就是建筑。先知的一位妻子乌鲁萨拉玛只是在先知征讨杜马部落的时候在自己房间旁烧砖石扩建一堵墙,就受到先知的责备。但后人却没有汲取教训,不论是白衣大食的都城,还是现在黑衣大食的巴格达,都富丽堂皇。”

巴格达城的王宫前,李瑄带着太子、燕王、文武百官,于高台上俯视整个巴格达城。

此时,富丽堂皇的巴格达,已经沦为大唐的军城。

大唐的补给线、后勤队伍,收到命令,将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巴格达。

李瑄的话,引起李奕的文武百官思考。

也敬佩至尊的博学,仿佛无所不知一样。

“臣请命入半岛追击大食人,将他们截住。”

这时,安西军副都督赵怀平向李瑄请缨道。

“可以追击,但大食人若逃入沙漠,暂时没有必要了……”

“我们的目标是占领大马士革、耶路撒冷,以及进入埃及后的弗斯塔特(今开罗)……”

李瑄向赵怀平说道,同时也是向文武官吏嘱咐。

大食人最终会去半岛西部的麦加、麦地那。那里离红海一步之遥,需要穿过沙漠。

唐军士卒万里远征,不会适应沙漠中的环境。

虽然现在是冬天,但一旦夏季,很容易出问题。

半岛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普遍干燥。大唐岭南环境都比半岛好得多。

相比之下,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等同天堂。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大食人就在半岛繁衍生息。

由于植被希少,资源匮乏。半岛北部和中部沙漠的人不得不在绿洲之间游走奔波。

“大食(aLB)”一词本为沙漠,“大食人”就是指在沙漠中生活的人。

在大食教产生前的悠悠岁月中,大食人在无知的山谷中繁衍生息。这一时代被称为“查希里叶时代”。

二百年前,先知在麦加的山洞中受到神启:作为人间使者,传大食教。

依靠信仰的力量,先知统一了半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大食政权,并逐步走出沙漠。

所以麦加是大食人的圣城,是大食教人人向往的心灵圣地。

但半岛的环境太恶劣了,即便圣城麦加在半岛,即便麦地那对他们有重要意义,大食的统治者也会在伊拉克地区开辟新城。

不仅仅是半岛的沙漠,在西亚许多大唐占领的地区,高山绝涧、沙漠之地,大唐都没有进入。

即便里面藏有大食余孽,大唐也不去管。

那是战后的事情,用生产力去逐步瓦解。

半岛地区也一样,等大唐在西亚稳定以后,可以从波斯湾沿岸,开始探索。

在沙漠中的大食人,难道还能敌过正在农业革命、武器革命,甚至工业革命的大唐吗?

他们只会越来越落后。

李瑄相信,大食人不可能再走出沙漠。

只有被大唐赶出沙漠。

赵怀平领命去做,李瑄给他五千轻骑。

“父皇,儿臣听说大唐与罗马缔结盟约,崔尚书出使大食,与罗马君王君士坦丁五世结盟誓。大食帝国覆灭以后,叙利亚地区至埃及地区,都将归属于罗马,叙利亚地区连接埃及地区的沿海走廊也属于罗马,而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弗斯塔特,正是在盟约的范围之内。”

这时,年轻的太子李奕向李瑄说道。

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明白父亲是人间圣哲,大唐光明磊落。

大唐西征,是因为大唐与大食的恩怨。

像是史书上的信义,一言九鼎,才是天朝上国欲行之事。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记住!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作为君主,当承受世界的指责。只要能为国家谋取利益,就是英明有为。我们不能只用王道,而不用霸道。”

“崔尚书出使罗马帝国,沸沸扬扬。与罗马帝国结盟,只是其目的之一。真正的目的是学习罗马帝国的知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还需要罗马帝国的一切优秀书籍,一些农作物。并了解罗马帝国的虚实。”

“何况,这次战斗罗马帝国真正尽力了吗?我们牵制罗马帝国大部分兵马,我们在万里之外,用三年的时间准备后勤,消耗无数人力物力。有不少勇士因此丧生,有不少帮助大军运送粮食的农夫病死,无法落叶归根。”

“而罗马帝国面对的只是一个叙利亚地区,只是区区五万兵马。他们的君士坦丁堡与叙利亚地区近在咫尺,后勤压力比我们小十倍。”

“我从崔尚书那里了解过罗马帝国的虚实。君士坦丁五世是一位有为的君主,他的改革非常成功,也震慑住保加利亚汗国。我认为君士坦丁五世全力以赴,早就该拿下叙利亚。他一定是在保存实力。正所谓远交近攻,因为他知道待大食帝国覆灭以后,大唐王朝与罗马帝国将成为对手。而大唐王朝的实力,远远强过罗马帝国,他怎么会没有心思呢?”

“太子,你要记住。罗马帝国的信仰和我们儒家文化不同。他们如果强大,一定会向我们宣战。”

“他们不争气,叙利亚地区,就由我大唐笑纳。我们要让他们看看什么是更有纪律的陆地文明。我们只要立足在地中海上,将的黎波里、迦太基这些环地中海区域,全部控制在手中,将罗马帝国永远堵在欧洲大陆上……”

李瑄娓娓地向李奕说道。

他的语气虽然严厉,但更多的是谆谆教诲。

自西征以来,是李瑄教导李奕最多的时候。

他希望自己的后代,是能继承他事业的君主。

“儿臣受教……”

年轻的李奕,将父皇的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里。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此时若不果断,怀着“以德服人”之心,将来必被反噬。

李瑄的想法不单单如此,他要压缩罗马帝国的空间。

同时,让大唐士卒保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心。在这里时刻警惕。

不要把从未有过矛盾的罗马当成朋友!

文武大臣也将李瑄的话记在心中,他们敬佩深谋远虑的至尊。

而且武功昌盛的他们,也不愿意将大唐占领的区域,拱手相让。

“张将军,叙利亚地区北部的大食残兵,交由你剿灭。我给你一万天策精骑,另一万附属胡部。再与安西李都督麾下两万安西步、骑配合。”

“一寸山河一寸血。你们站在哪里,那里就是大唐的疆土。罗马帝国若敢向南挺进,就向他们亮剑……”

李瑄将灭亡大食帝国孤军的任务交给张兴。

现天策府的枢密使为南霁云,李瑄令南霁云留在长安,以在关键时刻调集全国兵马,防止豪强势力死灰复燃。

毕竟他此次西征时间会很长。

“臣遵旨……,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唐土。”

张兴领命。

现在叙利亚地区的大食孤军,一定已经知道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死亡,大食帝国灭亡的消息。

军心支离破碎。

大唐精兵可以轻易将他们击败。

“太子,你领五千天策卫,五千西域精骑,一万葱岭精骑,渡过幼发拉底河,将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占领,我令裴璎辅助你,由裴胄和天策府参谋团两位一级参谋与你随行……”

李瑄又看向李奕。

虽然说占领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易如反掌。

但他得到消息,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还有不少人。

他需要锻炼一下李奕。

裴璎是李奕舅舅,虽然统兵能力一般,但李瑄的小时候玩伴裴胄能力非常不错,可以指点李奕。

而且还有参谋、幕僚随行。

“儿臣领旨……”

李奕一阵紧张后,赶紧领命。

他明白父亲的心意,知道这是父亲对自己的考验。一定要完美地解决此次任务。

“传令马都督,率领麾下进军库法后,转道耶路撒冷,进入埃及地区。哈马丹、巴士拉、波斯波利斯方向的粮草,尽快沿着行军路程运输。以金币、银币为代价,招募波斯农夫,鼓励波斯士卒充当后勤,为大唐运输粮食……”

李瑄又向天策府的属吏吩咐道。

他一直强调。

与大食帝国的战斗,是后勤之战。

大唐能使后勤平稳,则此战必胜。

后勤中断,则只能铩羽而归。

所以李瑄会先把不稳定的波斯干掉,整合波斯的力量。

建立以战五渣的波斯军队为主的后勤部队。

波斯军队中的勇士,已主动参军大唐。

而剩下战斗素养不高的士卒,见有第尔汗(银币)拿,也乐见其成。

波斯百姓更高兴,大唐士卒这么猛,天可汗天神下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们被伏击的概率非常低。

只要帮大唐运输粮草两年,比种地十年都强,还不用担心吃不饱饭。

而且有的波斯百姓非常感激天可汗的恩典。

属吏领命后,离开斯巴达,向巴士拉方向的马璘传达命令。

“伊拉克地区、巴士拉地区虽然凋零,但还是有不少大食人留下,还有一些非大食人。两河流域耕地无数,土壤肥沃,要安抚好这些原住民。我们大唐想控制这里,必须依靠这些原住民。我们要毁掉大食的寺庙,打击大食教,拉拢两河流域的原住民,使他们归于王化……李侍郎、关侍郎,你们来主持这件事情,我会派遣会大食语的翻译跟随你们。”

李瑄又让兵部侍郎李国贞和户部侍郎关播来安定新占领的地区。

此西征时,李瑄带了一些文官,正好派上用场。

大唐官制改革以后,礼部设立翻译司,培养精通罗马、大食、波斯、回纥等等诸多语言的官吏。

大唐也不可能一味从中原移民至地中海。

先不提代价。

太远了!

最好的办法,是从西域、河中地区,迁徙一部分汉人百姓。

给他们更优渥的条件!

然后将军人家属,迁徙至西亚、波斯。

工业革命若开始,大唐要倾国之力,修一条从洛阳到地中海沿岸的铁路。

如此,大唐才算控制这里。

当前西域、河中地区,还要源源不断地迁徙想要追求更好的汉人百姓。

“臣等遵旨!”

李国珍和关播领命。

“启奏至尊,我们所在的巴格达,意为神赐之城。此名不吉利,请至尊改名。”

礼部郎中杜环站出来向李瑄奏请道。

神赐之城。

神,肯定是大食教的神。

李瑄在消灭大食教对西亚的影响,如果还采用神赐之城,有些不伦不类。

而且非常不利于大唐的统治。

“朕有考虑。不仅是巴格达,耶路撒冷、大马士革、库法、巴士拉、哈马丹、波斯波利斯,甚至波斯的诸多地名,以及山川河泽,都要汉化。待战争结束,就对这些地名进行重新命名……”

李瑄缓缓回答道。

将来这里的地名,既有纪念远征的英雄,也有由大唐定义的西海。

地名也是传播文化的一部分,要让移民来的汉人有认同感;让归化的胡人有归属感,让他们后代子孙,忘掉自己先辈的民族,使华夏民族成为铁板一块。

“至尊英明……”

文武百官一起拱手。

大食帝国和波斯王国的地名,对他们来说太别扭了。

不仅难记,读起来还不顺口。

李瑄带领文武官吏参观整个巴格达王宫后,让文武官吏暂且去休息。

廖峥嵘告诉李瑄,有一些地方的部落首领,准备向伟大的天可汗进献珠宝。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大食人倒了。天可汗君临两河流域,他们需要臣服。

李瑄为了稳定,会暂时接纳这些首领。以后有一百种方法对付他们。

而且这些首领挺老实,匍匐在李瑄的脚下,如同膜拜神灵。

大食人的贵族、王室要么逃跑,要么被抓、被杀。

在两河流域释放数不尽的耕地。

大唐有这些耕地,就可以拉拢原住民。不必受制于部落首领。

李瑄对部落首领的要求很简单。

第一,废除大食教,改学汉字,学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第二,在未来十年,为西亚的驻军提供粮食,作为税收。把吃不完的粮食,多余的牲畜,全部卖给大唐的都护府。

这些土著首领哪敢不答应。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已经死于天可汗之手。

安拉救不了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救不了大食。

显然,他们认为天可汗才是真正的天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