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红楼生涯 > 第161章 进退两难

我的红楼生涯 第161章 进退两难

作者:千斤顶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47:16

第161章 进退两难

第161章 进退两难

在广袤的荒野上,一支长龙般的行军队伍正蜿蜒行进。

火枪兵、长枪兵、刀盾兵以及数千辎重兵组成的庞大队伍行军而来,给这片原本荒无人烟之地注入了一股浓厚的生机。

贾瑜扭头看了看身后这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脸上露出一丝满意之色。

经过一个月的磨砺,这支自己亲手创建出来的大军已经逐渐褪去了青涩,逐渐演变成一支精锐之师。

现在……自己将率领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荣誉。

一阵轻快的马蹄声传来,负责指挥长枪兵的谢有元骑着马小跑着来到了他身边,有些担心道:“大人……咱们真的要去攻打宣府吗?”

“不是攻打……是收复!”贾瑜纠正道。

“好吧,是收复!”

谢有元面带忧色道:“可是大人,宣府可是大夏重镇,就凭咱们这万把号人能拿得下来吗?

一旦久攻不下形成僵持局面,脱脱不花趁机派兵来援,两面夹击之下大军危矣。”

贾瑜一听乐了:“诶哟……没想到老谢也会动脑子了?不容易啊!”

“大人,卑职可是说正经的。”谢有元无奈道。

自从两天前,原本还在潼关附近和脱脱不花玩捉迷藏的贾瑜在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突然率军掉头北上说是要收复宣府,这个举动可是不少人吓得不轻,谢有元自然也不例外。

在憋了两天后,他终于忍不住找到了贾瑜想要问个清楚。

“我也没有跟你们开玩笑。”

贾瑜也正色道:“倘若此时脱脱不花亲自坐镇宣府,我连靠近都不会。

可如今脱脱不花还在潼关呆着呢,这就给了咱们机会。”

说到这里,贾瑜眼中露出一丝精芒,“而且我已经派人打探清楚了,此番脱脱不花南侵不仅带来了他大半的兵马,甚至连他的王庭也带来了。

甚至还将王庭设在了宣府,由此可见脱脱不花是不打算走了。

你说,我要是不过去跟他打个招呼,岂不是太没礼貌了?”

脱脱不花的王庭啊,可以说脱脱不花如今全部家当都在那里了,自己要是不去抢掠一番,那也太对不起人家大老远的来一趟了吧。

这些日子,贾瑜率领大军不断的绕着潼关跟脱脱不花的大军玩捉迷藏,为的就是麻痹蒙古人,让脱脱不花以为他的目的就是拖延住蒙古大军的步伐,并没有其他的想法。

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想法,即便好几天不见贾瑜和他的大军的踪影,脱脱不花也会下意识的认为贾瑜正在哪个角落里藏着,等待时机再度偷袭,而不会想到贾瑜居然如此胆大包天,居然敢去掏他的老窝。

看到贾瑜坚定的神情,谢有元就知道自家上官心意已决,也就不再劝了。

两人停下来说话间,不断有队伍从旁边走过。

火枪兵们红色的军服和白色的裤子相互交错的军装犹如一道流动的河流,在荒野中划出一道醒目而壮丽的风景线。

紧接着便是谢有元指挥的长枪兵,在阳光的照射下,士卒们的铠甲上不时反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贾瑜看着队伍行进的方向,队伍只要再走一天,便可以抵达宣府。

而且他早已派探子打听清楚了,如今的宣府虽然名义上有两万鞑子守军,但实际上只是鞑子放出的假消息。

事实是,整个宣府真正称得上精锐的只有两千直属王庭的薛怯军,其余六七千兵马只是一些由半大小子组成的少年军而已。

如果不明白少年军士什么东西,可以参考一下后世的童子军就明白了。

说到底,不是脱脱不花不重视王庭,而是在他看来,宣府的周围地区早就没有了大夏的兵马。

即便有什么情况,两千薛怯军和六七千的少年军足以应付。

再有就是,蒙古的人口可不像汉人王朝那么富裕。

条件艰苦的蒙古草原上,孩童的夭折率是非常高的。

随便一个感冒发烧就能夺走一个孩童的性命,随便一场暴风雪就能让一个小部落从这个世界彻底抹掉。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几百年过去了,蒙古族的人口没办法大规模增长的原因。

即便是元初,蒙古人最兴旺的时候,蒙古族的人口也才四百万出头。

不是蒙古人不想发展人口,而是他们实在办不到。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即便蒙古族号称有数百万族人,但蒙古实在太大了,几百万蒙古人散落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就像沙子洒进了水池里。

几百万蒙古人分成了无数的部落遍布在草原上,脱脱不花能通过数十年时间通过吞并、掠夺、恐吓等法子,将察哈尔部落发展成一个拥有三四十万人口的大部落,已经堪称是自成吉思汗后最厉害的人物了。

而就在贾瑜率领大军朝着宣府进军的时候,潼关内的脱脱不花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潼关原总兵府衙

依旧是熟悉的一众蒙古将领,只是众人再也没有了一个月前的凶残与自信。

虽然他的神情依然是那么凶悍,但两鬓间不知不觉多出的一缕白发却在无声的诉说着这段时间的辛苦。

“各位,如今的情况你们都知道了。

那个贾瑜就象一条毒蛇般潜伏在潼关周围,虎视眈眈的盯着咱们。

一旦咱们露出破绽,他就会立刻扑过来咬上一口。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不顾一切朝神京进发,只要拿下神京则万事大吉。

要么立刻掉头撤回宣府,好好经营宣府,等过几年咱们再强大一些后再对大夏发起攻击。

不知伱们有什么不同意见,不妨都说出来?”

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大厅里一阵寂静。

看到众人的反应,脱脱不花立刻就明白了众人的意思。

如果换做一个月前,所有人早就叫嚣着要打到神京城下,活捉大夏皇帝,建立新大元了。

但在这大半个月的时间里,那个叫贾瑜的大夏人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们一个残酷的事实,时代变了。

以前靠着娴熟的弓马,曼古歹战法(也叫安息人射箭法)征战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那个贾瑜凭借着强大的炮火和密集的火枪阵把无数蒙古人如同打小鸡一样从马背上打了下来。

这大半个月里,脱脱不花不是没想过出动全部人马跟贾瑜决战。

但那个贾瑜仿佛拥有了一双千里眼一般,无论他们将大军隐藏得多么的隐蔽,他都能预知到。

只要蒙古人出动大部队,他就会迅速远遁,从不和他们正面硬扛。

但只要蒙古人出动的人少了,他就会如同饿狼一般迅速扑过去,将那些人全部吃掉,然后在蒙古人的援兵到达之前逃之夭夭。

经过大半个月的相斥,蒙古大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减少。

从刚攻下潼关时的八万余人减到了现在六万余人。

是的,如今蒙古大军的人数已经从刚南侵时的十万降到了五万余人。

如此巨大的战损已经让所有的蒙古高层感到了肉疼。

要知道,想要在环境艰苦的蒙古草原上培养出一名合格的蒙古骑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这支大军可不光是察哈尔部落的人,它是由准格尔、兀良哈、者勒蔑等十多个大小部落凑起来的联军。

而这已经是这些部落的大部分兵力了,一旦全部折损在这里,一些实力弱小的部落就有灭族的危险。

虽然众人都没有说话,但各部落首领的意思已经表达了出来。

最后,还是身为左相的庆格尔泰站了出来硬着头皮道:“尊敬的脱脱不花大汗,这次我们南征大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战果。

我们不仅攻陷了宣府,还拿下了潼关,光是这两个地方我们就缴获了无数的金银财宝还有粮食、布匹以及茶叶等物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抓活了二十多万的汉人奴隶。

有了这些人口,只要回到草原再发展上几年,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强大,届时我们再挥兵南下,一定可以灭了大夏朝廷,重新建立一个更加辉煌强大的大元朝。”

庆格尔泰知道,恢复蒙古人昔日的荣光是脱脱不花毕生的梦想,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厉兵秣马,拼命发展的原因。

只可惜,蒙古草原恶劣的气候和先天性的原因限制了蒙古族的发展,无论他们如何发展,人口的瓶颈始终摆在那里,这也是脱脱不花最为不甘的事情。

不过,后来脱脱不花也想到了一个法子,那就是通过掠夺汉人的百姓方式壮大自身,只要将汉人的百姓掠夺到蒙古部落里,经过两三代的繁衍,这些人就会彻底驯化为蒙古人。

如此一来既能削弱汉人的实力,又可以壮大自身,何乐而不为呢,这才是庆格尔泰说出这番话的原因。

脱脱不花站了起来,走到大厅的门口,朝着北方神京所在方向望去,良久才面带不甘道:“罢了……这次就便宜了大夏的那两位新老皇帝。

传我的命令,全军准备,三天后全军正式开拔,朝宣府退兵!”

听到脱脱不花终于宣布退兵,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但也有人心有不甘的问道:“大汗……我们可以退兵,但为何要将潼关留给汉人?

留下一支兵马驻守潼关不好吗,要知道潼关可是神京的屏障啊,只要占据了这里,就如同把剑顶在了大夏的喉咙。

而且为了攻占这里,我们牺牲了一万多勇士的性命,可不能白白还给那些汉人啊!”

脱脱不花看了看这位说话的人,他是兀良哈部落的首领阿达木。

他冷哼一声:“阿达木,潼关虽是天险,但距离宣府实在太远,补给格外困难。

大夏人也不用做别的,光是在外头伏击我们的补给就够我们受的了。

如果你实在舍不得潼关,那本汗就把潼关交给你,由你们兀良哈部来防守,你看如何?”

“这……还是算了吧!”

阿达木老脸一红,赶紧摇头拒绝。

他并非是不知道驻守潼关的麻烦,之所以这么说只是舍不得而已。

脱脱不花扫了眼众人,突然豪情万丈道:“各位也不必沮丧,这些天固然让那贾瑜小儿占了一些便宜。

但咱们此次入关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这次掠夺的金银粮草和汉人百姓也全都送到了目的地。

等咱们回到宣府,将抢到的东西一分,再过上三五年,咱们势必会变得更加强大,到时候再来找大夏皇帝的麻烦!”

“哈哈哈……”

众人全都大笑起来。

别看这些日子在贾瑜的袭扰下,蒙古人确实损失了不少人马,甚至还被抢走了几万头的牲畜。

但从总体上来说,他们其实并不亏。

光是抢到的粮食、茶叶以及金银就足够他们舒服的过上好几年了,更别提掠走的二十多万百姓。

草原上即便是小孩子也知道,一个部落强大与否,看的不是它有多少牛羊、粮食,而是看它有多少人口,只有人口才是一个部落兴盛的关键。

只要能将那些被抢走的汉人百姓带回蒙古草原,安心的发展上几年,部落的实力绝对会再上一个台阶。

想到这里,众人的心情开始兴奋起来。

脱脱不花大手一挥,“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大家回去后开始收拾东西,明天便开始返回宣府。”

伴随着脱脱不花的命令,众人哄然一声纷纷散去。

既然决定离开潼关,蒙古人也不再客气了,开始对潼关进行了大肆的破坏。

一时间潼关内到处都冒起了滚滚浓烟,以及拆房子的声音。

但脱脱不花很显然高估了蒙古人的执行能力。

和来时的轻装简行不同,抢够了的蒙古人在撤退时要带走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无论是攻城时用的回回炮,还是抢来的猪狗牛羊金银财宝,甚至锅碗瓢盆这些在汉人百姓看来寻常的东西对于蒙古人来说那都是了不得的宝贝。

一锅传三代,人走锅还在这句话可不是仅仅是个笑话,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对于物资匮乏的蒙古人来说,谁要能抢到一口大铁锅那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于是乎原本定好的第二天出发,硬生生的被拖延了,直到第三天第一支先头部队才开始从潼关出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