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红楼生涯 > 第176章 封爵

我的红楼生涯 第176章 封爵

作者:千斤顶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47:16

第176章 封爵

第176章 封爵

昌平十三年六月

正是一年最热的季节,就在这个时候,朝堂上的官员和神京的百姓们突然开始躁动了起来。

因为他们已经接到消息,汪知节率领的使节团和贾瑜率领的班师回朝的大军明天就要抵达神京。

昌平帝早在三天前就发了明喻,神京七品以上官员全都要出城迎接使节团和回朝大军,除告假和值班之人,任何人都不能缺席。

第二天,北城的德胜门外,数万看热闹的百姓将偌大的北门挤得满满当当,所有人脸上都带着兴奋之色。

国人爱看热闹,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纵使朝代更迭岁月蹉跎也无法改变。

加之这年头老百姓的娱乐活动本来就少,如今好不容易碰到这么一件大事,那就更不能错过了。

人多了,一些商贩也开始心思活络起来。

不少人开始推着小车或是在官道周围摆起了小摊。

什么卖烧饼的、臭豆腐的、卖艺的、杂耍的都有,可谓是热闹非凡。

这就是昌平帝上了北城的城门楼后看到的景象。

看到昌平帝一直盯着城外的小商贩看着出神,随同侍驾的戴权心头就是一跳,低声道:“皇爷,是否要奴婢将那些人全部赶走?”

“不用。”

回过神来的昌平帝摆了摆手:“朕早有明喻,今儿个我大夏所有子民都可以前来迎接还朝大军。

百姓们难得这么高兴,咱们怎能扫了他们兴致呢?”

看到昌平帝发了话,戴权便侧身退了下去。

随后,有太监搬来了凳子和桌子请昌平帝坐下,随后又奉上了香茗和几碟点心。

昌平帝一只手端起香茗慢慢品尝的同时,右手则是放在桌子上不紧不慢的轻轻敲打着。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当他做出这个动作的时候,就代表他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而愉快程度也跟他敲打桌子的速度成正比。

作为昌平帝的身边人,戴权当然知道自家主子的这个习惯。

低着头的他偷偷瞥了昌平帝敲打着桌子的手一眼,随后飞快的收了回来。

心中开始飞快的盘算起来,这个贾三思一飞冲天的架势明眼人都明白谁都挡不住。

自己身为昌平帝的身边人,虽然不能跟贾瑜走得太近,但适当的示好还是可以的,比如适当的关照一下昭勇将军府和贾府。

不过一提起贾府,戴权就感到有些头疼,身为中车府的一把手,他对于宁荣二府的那些龌蹉事非常清楚。

在他看来,自从贾代善死后,宁荣二府的后辈里就没有一个能挑大梁的,全靠贾母在强撑着。

如果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只要贾母一死,整个贾府就会彻底没落下去,消失在尘埃里。

可现在偏偏出了个贾瑜,虽然不是宁荣二府的直系子孙,可人家毕竟也是金陵十二房出来的,还娶了荣国府的嫡长孙女贾迎春。

这样一来,贾家的下场还真不好说啊。

“要不提醒一下贾三思,让他注意一下东府的那位贾珍?”

就在戴权在心底暗暗盘算的时候,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欢呼。

“来了……他们回来啦……”

不一会,一名小太监一路小跑着来到了昌平帝的跟前,跪了下来大声禀报。

“陛下……前方探子来报,汪阁老和班师回朝的大军已经到了两里外,很快便会抵达德胜门。”

昌平帝听后站了起来,大手一挥:“走……都陪朕去迎接咱们凯旋归来的英雄。”

说完,他率先下了城门楼,在的身后是伺候的太监和一长串的文武百官。

“呜呜……呜呜……”

伴随着阵阵低沉的号角声响起,也预示着班师回朝大军已经来到了城门外。

很快一条长龙似的队伍便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队队穿着红白相间军服的火枪兵,他们步伐整齐,扛在肩上的火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紧随其后是长枪兵和刀盾兵,这些人身穿厚实的铠甲,手持圆盾、利刃和长枪,同样一脸的肃穆。

看到队伍出现,城门口的百姓们不约而同的发出了齐齐的欢呼声。

数万人的欢呼声响彻在整个北门上空,不少人的耳朵都被震得嗡嗡作响。

由于动静闹得太大,吓得负责维护秩序的兵丁赶紧加紧巡逻,在道路两侧来回巡视维持秩序,以防止发生意外。

一身铠甲的贾瑜骑着他的红枣马,看着不远处城门口处那个写着“德胜门”的牌匾心生感慨。

几个月前,他亲率大军从安定门出发,回来的时候却是从德胜门入城。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大夏对于出征大军的美好期盼和嘱咐了。

大夏太祖亲自定下了规矩,大军出征,非得胜还朝者不得从德胜门入城。

就在贾瑜望着城门牌匾出神的时候,一个声音在他身边响了起来:

“贾将军赶紧回神了,陛下的龙撵已经来了,切莫君前失仪。”

贾瑜回头一看,原来是汪知节正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

他拱了拱手:“原来是汪大人,末将有些失态了。”

汪知节看着他,表情有些复杂,捋了捋胡须叹道:“你也莫要自称末将了,恐怕过了今天,咱们再见面本官就要先向你行礼了。

经此一役,贾将军的名号在大夏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以陛下对你的器重,封爵是迟早的事,老夫只盼着将军日后凡事要以国事为重。

万万不能辜负陛下和百姓的期望。”

按理说,汪知节身为内阁首辅文官之首,如此语重心长的说出这般话语,要是换做一般的官员,恐怕早就感动得痛哭流涕,赶紧表忠心了。

但贾瑜却是摇了摇头,“汪大人言重了,末将不过一小小的五城兵马司指挥使。

民间有句老话,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末将只需负责神京的治安即可,其他的事情末将可管不了,也不想管。”

汪知节眉头微皱,这个贾瑜怎么如此滑不留手,一点担当都没有?

可他偏偏还不能以此来指责他,因为自古以来官场上讲究的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家贾瑜说了,只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事,其他事他不想管……这有错么?

无奈的汪知节只能瞪了贾瑜一眼,便不说话了。

贾瑜也不在乎,只是嘿嘿一笑。

他很清楚,自身的权利全部来源于昌平帝,除了昌平帝以外他不需要讨好任何人。

而且汪知节是首辅,是文官的领袖。

而他是武将,自古文武相交可是大忌,他可不想被昌平帝忌惮。

又走了一会,昌平帝的龙撵便来到了队伍跟前停了下来。

随后只听见一阵悠扬的乐声响起,贾瑜知道,那是朝廷迎接凯旋将士归来专门演奏的秦王破阵乐。

贾瑜赶紧下马,来到龙撵跟前单膝跪了下去:“昭勇将军,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贾瑜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瑜说完后,汪知节以及一众使节团的乃至所有出征将士和周围的百姓全都跪了下来,所有人都三呼万岁。

昌平帝脸上泛着红光,在戴权的搀扶下下了龙撵。

他走到贾瑜跟前作势搀扶,而贾瑜自然也不会傻到真的让皇帝扶自己起来,立刻顺势站了起来。

昌平帝先是打量了贾瑜好一会,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几个月不见精神了许多,也黑了一些。

今日,朕很高兴,因为朕的昭勇将军来了!

他带着凯旋的大军回来了。”

昌平帝抓起了贾瑜的手高高举起,面向周围的百姓大声道:“数月前,十万蒙古鞑子犯我边关,宣府、潼关相继沦陷。

昭勇将军贾瑜临危受命,为勤王大军争取时间,亲率一万大军前往潼关阻敌。

一万对十万,谁都知道此战凶多吉少。

临行前朕问他,还有何话要对朕说。

贾爱卿却道:此战胜负难卜。

若能取胜,自当生还晋见朕。倘若败了,他自是战死在疆场,身膏野革

他日我大军驱除鞑虏,朕作为天子,倘若亲临他与鞑虏血战之地祭祀将士英灵时,他必化为漫天尘土来见朕。

可见,当时贾瑜是怀了必死之心的。

如今,贾瑜不但生还回来见朕,而且还击败了十万蒙古鞑子,逼得蒙古鞑子不得不在停战条约上签字。

为此蒙古鞑子还赔偿了咱们大夏牛羊四万,白银五十万两,羊皮牛皮各十万张,羊毛三万斤。

如此大捷,朝廷若不重赏如何对得起抛颅头洒热血,奋战沙场的将士?

戴权……宣读圣旨!”

“喏!”

戴权站了出来,从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圣旨当着众人的面打开,大声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常闻,国难思良将,病笃思良医。

鞑子犯关,国难当头,昭勇将军,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贾瑜,奋勇当先不顾生死,率军与敌浴血疆场。

今大胜凯旋而归,我大夏历来便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为表其功,朕晋升贾瑜为龙虎将军,封其为定远伯,世袭罔替。

并将其所率大军从五城兵马司剥离,另建一营,名曰虎贲营,由贾瑜担任虎贲营总兵。

以兹褒奖,钦此!

昌平十三年六月初三!”

“轰……”

圣旨宣布完毕后,所有人都轰动起来。

贾瑜肯定会被皇帝重赏,这是所有人都预料到的,只是没有人想到昌平帝居然会赏得那么重。

贾瑜被封爵,这并没有出乎众人的意料。

大夏朝的爵位大体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至于王爵的话,自打开国之初封了四王之后,太祖就旨意,日后除了皇室子弟外,再无异姓王,所以对于百官来说公爵已经是到顶了。

在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中,子爵是从一品,男爵是正二品。

这两种最低级的爵位属于安慰奖性质,因此无论是百姓还是朝廷官员都认为,只有伯爵以上的爵位才是正儿八经的超品爵位,也只有伯爵以上爵位才被认为是正式踏入勋贵的行列。

否则伱一个小小的男爵,却成天以勋贵而自居,那是要被人笑话的。

当然了,昌平帝封贾瑜为伯爵,固然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但也还在众人的接受范围之内,但如果再加上后面那个世袭罔替这四个字,那就大不一样了。

这就意味着,日后贾瑜只要不是犯了谋逆等十恶不赦的大罪,他的爵位就一直能一代代的传下去,永不递减。

也就是说,只要大夏朝在一天,贾瑜的这个定远伯就永远存在一天。

什么是与国同戚,这就是与国同戚。

光凭这点,就已经超过了神京城百分之九十的勋贵。

这么说吧,就凭这世袭罔替这四个字,给个降等袭爵的国公都不换。

听到这里,不要说别人了,就连贾瑜也觉得耳朵嗡嗡的。

这就给哥们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啦?

也就是说,老子以后子子孙孙都能当大夏朝的米虫……不对……当大夏朝的贵族啦?

由于惊喜来得太过突然,贾瑜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跟前的戴权低声提醒。

“贾爵爷……爵爷,您该谢恩啦!”

“哦……哦……”

如梦初醒的贾瑜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双手捧过圣旨,朝着昌平帝大声道:“臣贾瑜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站在龙撵前的昌平帝自然看到了贾瑜的失态举动,不过他也只是发出了会心一笑。

他走到贾瑜跟前温声安慰道:“此番爱卿领兵出征,征战沙场。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些朕都看在眼里。

这个爵位也是爱卿应得的,朕只望爱卿能再接再厉,为大夏为朝廷再立新功,朕绝不吝啬封赏!”

贾瑜颤声道:“臣牢记陛下教诲,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着贾瑜感动的模样,昌平帝满意的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走到汪知节跟前,拍了拍他的胳膊对他和身后的一众使节团的官员道。

“汪阁老与诸位爱卿此番与脱脱不花谈判也是辛苦了,稍候朕自有封赏。”

“谢陛下隆恩!”

众人又齐齐拜谢了下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