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红楼生涯 > 第259章 宫里来旨意了

我的红楼生涯 第259章 宫里来旨意了

作者:千斤顶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47:16

第259章 宫里来旨意了

第259章 宫里来旨意了

龙首宫

鹤延香的香气弥漫在整座宫殿。

这种鹤延香乃是产自南洋的一种极品香料,有提神醒脑振奋精神的作用。

这种香料极难采集,因此价格也极其昂贵,一两便要上百两银子,且有价无市,寻常人家想要求一两而不得,但在龙首宫,这种香料却是每天十二个时辰都不间断。

如今,太上皇便端坐在云床上,周围弥漫着鹤延香产生的烟雾,远远望去犹如在仙境中一般。

一阵细微的脚步声传来,夏守忠走到他身边低声道:“皇爷……陛下到了,正在外头候着呢。”

太上皇慢慢睁开了眼睛,“让他进来吧。”

“喏!”

很快,昌平帝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父皇!”

“确实如此。”

“彼其娘之,这个林如海,居然也会拍马屁了。”

只见昌平帝怒斥道:“林爱卿,西宁郡王乃是朝廷之栋梁,也是肱股之臣,岂能容你如此肆意诋毁,倘若再有下次,可别怪朕对你不客气了。”

届时你这个做皇帝的替朕出城迎接一下,毕竟安再师前几個月也是刚击退了贼酋努尔哈赤的进攻,也算是有大功于国,且好不容易来一趟神京,在礼数上咱们还是不能太亏欠人家了,明白吗?”

别看太上皇已经退位,但十多年来却还在暗中操控着朝堂的局势。

“天悬二日啊!”

两人听到昌平帝将在龙首宫的事叙述出来,眉头全都皱成了一个川字。

“这个林如海,胆子居然如此之大,连此等冒犯太上皇的话都敢说。”

有些看不惯的他忍不住轻哼了一声:“陛下,西宁郡王率领三千辽东铁骑进京,名为犒赏,实则是在向咱们示威的。

朕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他,并给了他恩典,让他率领三千辽东铁骑回来,并让兵部酌情犒赏有功将士。

太上皇沉吟了一下,“再过半个月便是朕的七十大寿了,朕虽然早就说过不得大操大办,但朝中还是有些老臣子总是给朕上书,说要入宫为朕贺寿,惹得朕不厌其烦。

“请父皇示下。”昌平帝道。

昌平帝的面前,袁英德、林如海两人一左一右的坐在两侧。

袁英德心中暗叹,这就是双圣在朝的弊端了。

太上皇点点头:“嗯,你明白朕的苦心就好。朕乏了,你跪安吧。”

袁英德扫了眼,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若是被龙首宫那位听到,搞不好便是一场大麻烦。

太上皇示意昌平帝坐下。

夏守忠亲自搬来了一个锦凳伺候昌平帝坐下。

正当袁英德心里暗自疑惑时,却听到一声大喝:“放肆!”

“老四……你坐吧。”

昌平帝走到太上皇面前躬身施了一礼,“不知您唤儿臣前来有何吩咐?”

等到昌平帝坐下后,太上皇这才道:“老四……朕这次叫你来,是有件事想和你商议一下。”

林如海也颔首道:“倘若只是犒赏的话,西宁郡王只需轻装简从进京即可,现在却召集了三千辽东铁骑入京,这分明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昌平帝轻哼了一声,“罢了,念在伱也是初犯,朕且饶了你这次,不过俗话说得好,祸从口出,你这个毛病要是再不改,迟早要吃大亏!”

“喏!”

昨日朕收到消息,说是安再师再过十天左右便抵达神京了。

“是这样的。”

半个时辰后大明宫御书房

咱们倘若拿不出相应的对策,恐怕朝中的风向又有变化了。”

谁都知道,安再师是太上皇的心腹,这次太上皇借着犒赏安再师的名义调三千辽东铁骑入京,说白了就是向他和满朝文武示威的。

他扭头对跟在身后的戴权道:“马上宣林如海、袁英德入宫!”

同时也是在隐晦的告诉他,“你爸爸还是你爸爸,别看你借着潼关之败重整京营,但别忘了除了江南大营外,八万辽东军还在老子手里,你要是敢不听话,就得掂量掂量。”

昌平帝沉默了。

“两位爱卿,事情便是这样,两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昌平帝低下头,恭敬的说:“儿臣遵旨。”

看到昌平帝,明为斥责,但眼中那股满意之色却一闪而逝,袁英德如何不知道林如海那句牢骚其实是挠到了昌平帝心中的痒处。

昌平帝出了龙首宫后,原本平静的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林如海赶紧站了起来,“陛下……臣诚惶诚恐,请陛下恕罪。”

良久,袁英德缓缓道:“陛下……太上皇此刻将西宁郡王召回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尤其是西宁郡王安再师,更是连续给朕上了好几道折子,说是要亲自来神京给朕道贺。

“是……儿臣告退!”

搞得下面的官员都不知道应该效忠哪一个皇帝,原本就繁琐的朝廷局势变得愈发的错综复发。

就在他心思百转中,昌平帝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

“两位爱卿,西宁郡王此番回京,父皇可是说了要让内阁拟出一个章程,要如何迎接这位刚从辽东回来的功臣,你们有何两侧啊?”

袁英德和林如海两人思索起来。

太上皇这次调安再师带着三千辽东铁骑回来,摆明了就是来示威的,偏偏还要让昌平帝和文武百官搞出一个欢迎仪式,这摆明了就是在敲打昌平帝,换做谁都憋屈啊。

过了一会,突然听到林如海发出了一声轻笑。

“陛下,这有何难?”

“嗯……”

昌平帝眼睛顿时一亮,“林爱卿,你有何良策啊?”

林如海朗声一笑:“陛下,既然太上皇有命,要陛下和满朝文武迎接从辽东鬼来的有功之臣,咱们照做便是。

只是您别可别忘了,近期要归来的可不只是安再师这位西宁郡王,还有刚从草原归来的定远伯啊。

定远伯可是刚平定了察哈尔部落的叛乱,打下了漠南二十年的和平,您作为大夏天子,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总得一碗水平端才是,您说呢?”

昌平帝微微一愣,随即一拍龙案,“林爱卿此言甚是,朕身为天子,赏罚分明才是煌煌正道。

安再师朕要赏,贾瑜难道就不赏了吗?

朕不但要赏,而且还要重赏!

林爱卿,你马上替朕拟旨,告诉贾瑜……让他先放缓脚步,等到半个月后再回来,务必要和安再师一同进京。”

“卧槽……”

袁英德整个一哆嗦,差点吓麻了。

昌平帝这是要让贾瑜和安再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打擂台啊,要不要这么激烈啊?

当他抬头看向昌平帝时,发现这位登基十余载的天子,此时脸上只剩下冷冽的厉色……

…………

蜿蜒崎岖的官道如同一条长蛇般延伸在山谷之中,远处青翠的树木和奔流的河水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沿着这条官道缓缓前行的队伍看似永无尽头,人影和车影交错纠缠,形成一幅繁忙而壮观的景象。

在这条队伍中,火枪兵们枪上肩,以四人为排行军;

牲畜们呼吸着粗重的气息,牛羊们挤挤挨挨地行进着;高高堆起的物资装满了大车,在阳光下闪耀出金黄色的光芒。

整条官道弥漫着尘土和汗水混合而成的气味,人群嘈杂喧闹声与牲畜低鸣声交织在一起。随着队伍行进,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更加神秘壮丽。

贾瑜乘坐着一匹红枣马,站在距离官道不远的一块土丘上,在他的旁边,则是站立着冯唐、伍云春、谢有道等一众将领。

望着从面前经过的络绎不绝的队伍,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志满意得之色。

这次大军远征,直插草原数千里,直捣乌兰巴托。

这份战绩,就连大夏开国元勋甚至四王八公十二侯都没做到的,可今天却让他们做到了,说句不客气的,这都够他们吹一辈子了。

当然了,他们自己也明白这里头的水份很大。

譬如除了虎贲营之外,其他的五军营、选锋营等好几营兵马只是相当于去打了个酱油,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即将得到的荣誉。

不用怀疑,他们回去后肯定会受到褒奖,这是毋庸置疑的。

有鉴于此,这些日子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就连那位刚接替冯唐,成为选锋营新任总兵的魏耿耀也是如此。

就在众人在夕阳下看着大军行军的时候,冯唐对贾瑜笑道:“节帅,末将有点话想私下里跟您说,可否移步一叙?”

贾瑜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当然可以。”

说罢,他下了马,将马缰交给了后面的亲兵,冯唐也同样如此,两人一前一后朝着后面的一颗大树下走去。

俩人来到树下,贾瑜找到了一块稍微平整点的地方,“来……坐下来歇会吧。”

“好!”

两人坐下来后,贾瑜又从腰间掏出一个水壶,递给了冯唐,被其拒绝后他也不介意,拔开塞子喝了几大口。

等到贾瑜喝完后冯唐才道:“贤侄……我打算此番回京后,便向陛下上折子,打算解甲归田了。”

“解甲归田?”

贾瑜愣了半晌,拿着水壶的手也僵在了半空,良久才问道。

“世叔,您真的想好啦?”

“想好啦。”

“能说说缘由么?”

冯唐今年还不到五十岁,且身体还不错,至少还能再干十来年,现在解甲归田,不得不令人浮想联翩啊。

“因为老夫害怕。”

冯唐感慨道:“如今的朝堂局势老夫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上有双日悬空,下有三位皇子明争暗斗。

外有辽东鞑虏和江南贼寇犯边,如今的朝局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底下却是暗流涌动,老夫生怕再呆下去的话,搞不好哪天就被拍死在沙滩上。”

贾瑜看着冯唐好一会,发现他似乎不像是在说假话。

良久他才摇了摇头:“世叔,你想要解甲归田,本意是想避祸,可你想过没有,这祸你避得开吗?

你别忘了,紫英世兄还在官场上呢。

除非你是打算让紫英兄也和你一样辞官不做,举家返回老家,再也不过问朝堂之事,可是你舍得么?”

冯唐沉默了。

他这个神武将军的爵位可是祖宗传下来的,真要是丢了,他死后都无言去见列祖列宗。

贾瑜扫了他一眼,心中一动,“世伯,倘若你真的要解甲归田,不如咱们一起想陛下提出辞呈。

咱们辞去军中一切职务,只保留爵位,你看如何?”

“使不得?”冯唐吓了一大跳,对着贾瑜喝道:“你疯了……你这个京营节度使的位子,那是多少人都做梦都想要的。

你说丢就丢,抛下陛下和神京百万百姓的安危不顾,你对得起陛下的重托么?”

“世伯你都能丢,我凭什么就不能。”贾瑜满不在乎道。

“你能跟老夫比,老头子眼看着就到了知天命之年了,你才多大?”

冯唐冷哼一声,站了起来,“老夫发现跟你谈这些根本就是对牛弹琴,算了……懒得跟你说这些。”

说完,他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便离开了。

贾瑜眯起了眼睛,看着冯唐离去的背影,最后无奈的叹了口气

冯唐说这些话的目的他隐约能猜出几分,估计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受到了某人的示意来试探他。

只是对于这种试探他并不喜欢,只是对于冯唐,他却是生气不起来,毕竟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是冯唐拉了他一把。

不仅将他安排进了选锋营当了队官,更是给他争取到了二龙山剿匪的机会。

也正是凭借着二龙山剿匪,他才正式进入了昌平帝的法眼,随后才一步步飞黄腾达起来。

只是世事无常,随着他爵位和官职的提高,他和冯家父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他看得出来,随着他当上了京营节度使,昌平帝对他的态度也有了些变化,开始有意无意的在京营里掺沙子,虽然他对此表示理解,但从情感上还是有些无法接受。

而这时候,冯唐的态度也变得有些微妙起来,贾瑜估计肯定是昌平帝对他说了些什么,导致他产生了一些焦虑的心里。

就在贾瑜心里不断思索的时候,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一名骑兵从远处跑了过来。

“节帅……宫里来旨意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