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494章 谁能领军南下

红楼之平阳赋 第494章 谁能领军南下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494章 谁能领军南下

第494章 谁能领军南下

养心殿内,

戴权恭敬的应完话,小心的走到桌边,给皇帝倒了碗热茶,然后小声说道,

“陛下,喝口热茶,暖暖身子,歇一歇,”

“嗯,是有些累了。”

武皇周世宏放下御笔,端过茶碗细细品了一下,润润嗓子,还是江南的镜湖茶有那个味道,只是留都虽好,可是烟花之气甚重,于国朝无利,所以要迁都中原,以御天下,如今虽然看似天下太平,可是藩镇有异心者多不胜数,只要朝廷有一丝软弱,必然是危机四伏,所以自己不可有一丝懈怠。

另外,

就是兵权,府军兵权虽然在朝廷,可是缺额太过巨大,老弱病残又多,依附在府军的官吏将军更多,实在是无法下手,就是中州京枢重地周围各城,眼皮子底下也是欺上瞒下,不成体统。

如果要是能点滴而入,府军是不是要会有所作为,就像边关府军那样,守城对抗草原之兵还是有些战力的。

想到此处,武皇的心又是涌出诸多的想法,可是府军也受地方将军和官员的统辖,所以朝廷也难有作为,除非统御在一起,直接再成一军,可是谁来领军了。

武皇心中又是一叹,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这才抬起头,

看着御桌前的戴权,必然是有事,京城那些勋贵子弟更是不争气,问道,

“刚刚着急去做什么了,京城可是又出了什么事?”

“陛下慧眼如炬,老奴什么事都瞒不了陛下,托陛下洪福,不是京城出的事,”

戴权刚想要说,忽然想起殿内还有其他人,顿了一下,回头说道,

“你们四个,先下去,”

“是,”

四位内侍太监,行了礼,快步依次走出书房,等人走后,门口门外守着的小云子走进来把门关上,而后就此留在那看着。

等到书房内,屏退了内侍之后。

看到这个情形,武皇心中惊疑,既然不是京城的事,难道又是边关,东胡人不可能那么不智,如今青黄不接的时候,都在休养生息,在大规模的攻打晋北关,得不偿失不说,粮草也无以为继,右贤王且提侯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难道是鲜卑人,问道,

“既然不是京城的事,难道是晋北关外,且提侯又卷土重来了?亦或者是西北那边!”

戴权神情凝重的摇了摇头,

“回陛下,都不是,暗卫传来密报,是京南的林山郡出了乱子。”

“什么!”

周世宏拿着茶碗的手就是顿了一下,然后不可置信的看了过去,京南的林山郡,可是中原腹地最南边的平原之地,要不是缺水也是个中原粮仓,以前此地贫困,默默无闻,在自己还是王爷的时候,记住他的还不是父皇晚年时候的动荡,白莲教之祸,震动整个天下,乱民之军几近逼近京城,要不是宁荣二府的两位老国公,率领京营在大梁城附近,一举击溃白莲教反贼主力,斩杀白莲教副教主在内的高层,恐怕天下早已糜烂,如今再提京南之地乱了,心里猛然一紧,虽还未问,可是端着茶碗的手,已经有些端不住了。

忽然想起前太子所说的一句话,中原之乱,乱起京南,京南之乱,乱起饥民,饥民一起,即使没有了白莲教,还有红莲教,黑莲教,所以剿灭反贼则是救百姓的民心,当年还有京南将军靖南侯在此领兵镇压,可随了太子反叛之后,就再也没了人看守此地,如此就酿成大祸,现如今过了已有十载,难道又要旧事重演了不成。

轻轻把茶碗放在御前案几上,最后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还是碰了一下,茶碗的盖子碰了一角,滑落下来,

“说说,能出了什么乱子,难道白莲教重新回来了?”

话音虽然听不出皇上的心情,可是跟在武皇身边的戴权,哪里还不知道陛下的习惯,知道陛下极其在意此事,更加小心的,把京南皇城司千户丁仁则的密信,和林岳府暗卫的密信放在桌上,回道,

“陛下,京南之地,尤其是林山郡,今去两年大旱,饥民遍地,盗贼蜂起,这几月,有乱民聚众,有反叛之举,白莲教的人倒是没有发现,可是太平教的人混入其中,如今已经兵临林岳府,府城被围,定州城和赵州城被贼人攻占,但是府军守将早一步集中全部人马固守待援,而郡城京南将军顾平,火速集结三万人马南下救援,想来这几日就应该能到了,也能传来消息了。”

“哈哈,好啊,好得很啊,事都做完了,再来通知朕,真是一群好臣子啊,什么乱民,什么叛乱,不就是饥民没了活命的希望,再被太平教混入其中,登高一呼,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了,朕记得,当年白莲教好像也是这样趁势而起的,算一下时间,还没有过二十年,那些地方官员,通通该死!”

武皇周世宏怒极而笑,一挥臂膀把御案上的一切全部扫落地下,“砰”的一声,连最心爱的茶碗也是摔的粉碎,吓得戴权立刻俯首跪下,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息怒,朕怎么息怒,那些贪官污吏是真的没把朝廷,没把朕放在眼里,戴权,你给朕说个实情,这种事你事先到底知道,还是不知道。”

忽然,

武皇的目光锐利的看了过来,死死盯着戴权的眼睛问道,吓得戴权立刻双膝跪地,拜服道,

“回陛下,老奴对天发誓,绝对不知道,今日刚刚接到密信,审问了信使之后,立刻进了宫,未敢怠慢,请陛下明察。”

“好,起来吧,朕希望伱说的是真的。”

“陛下,必然不敢欺瞒陛下,”

说完又是磕了头,然后哆嗦着起了身。

此时的武皇明显对内阁,甚至是司礼监执笔有了怀疑,这么大的事,朝廷和自己竟然没听到一点风声,怎么感觉都不太对,至于说京南之地的民乱,好似是大武的魔障,只要此地不稳,中原必然动荡,心中有些不安,问道,

“你刚刚所说,京南将军顾平带军南下,是多久的事了?”

“回陛下,应该不超过五日,现如今应该已经靠近了林岳府,如果时机成熟,顾将军率军突袭,和林岳府城的守军,里应外合,恐怕乱军就会被击溃,到时候就。”

“就怎么样?”

戴权本想安慰几句,就被武皇语气颇为气愤的打断,

“你还想着一战而下,既然敢反叛,必然是有了把握,想想当年的事,要是这么好镇压,还有当年的白莲教之祸,另外,京南布政史于仁则到底在做什么,你让暗卫之人好好查查。”

“是,陛下,老奴已经安排得力之人去了京南查探,不过目前据传,过了大梁城,京南逃难的流民已经挤满了官道,恐有蔓延趋势。”

看着武皇怒气未消,戴权不得已把派去南下探查的情况汇报一下,总感觉要出了大事。

武皇坐在龙榻的软垫上,面色一僵,沉吟一会,大梁城,节度使吕代元,乃是父皇先前的得力干将,此地也是覆灭反贼的地方,有他在,一时半会不必担心,可是林山郡不能丢,此地乃是京南的腹地,要是丢了,京南也就丢了。

“戴权,速速让内阁各位阁老,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禁军大统领康孟玉,还有洛云侯速速到养心殿,并且你告诉朕,你觉得顾平的三万人马南下,有几成把握压制民乱?”

“这,回陛下,老奴不敢妄言,”

戴权立刻跪下,哪里敢胡乱说此事,具体情况自己也不知道,那太平教怎么混过去的也没个头绪,至于反贼有多少人,多少敢战贼军,更是不知,

“让你说,你就说,大约有几成?”

武皇不耐烦的再一次问道,不得已,戴权只能苦着脸回道,

“陛下,按道理说,一群乱民,再多的人也不会是京南三万将士的对手,可是就怕有人插手其中,前有白莲教前车之鉴,今有太平教霍乱其中,老奴心里竟然没有底,所以说结果如何,老奴实在不敢妄言,陛下恕罪。”

听到戴权的回答,武皇闭上眼睛,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什么叫不敢,是根本就没有希望能镇压下来,忽然感到身子实在是无力,摆了下手,

“快点,下去召集各位大臣,”

“是,陛下。”

戴权磕了个头,急匆匆起身走出了御书房,小云子也随之出去,关上了门。

只留下武皇一个人静静坐在书房内,看着满地的狼藉,叹息了一口气,满朝官员,多数碌碌无为,说就天下无敌,挥斥方遒,做事就无能为力,这是一些只会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京官,这还算好的,那些有能力的,偏偏又是贪得无厌,祸乱百姓,才有今日之祸。

地方官员失德,则朝廷失德,朝廷失德,则天下百姓失去信心,遇到大乱,必然一呼百应。

然而只有洛云侯见朝廷国弊,谏言献策,就已身体力行,在武皇的眼中愈见性情朴拙,脚踏实地,一心为朝廷,实在是臣子的楷模,年岁虽小,有些冲动好色也是无伤大雅。

可是放眼天下,能有几个洛云侯,尤其是还手握重兵,跟在自己身边,兢兢业业听旨的,早些时候还有言官私下上奏,若不限制洛云侯兵权,恐怕又是一个西王,那些只会胡言乱语的言官哪里知道,要是没有他,关外之地恐怕早就落入女真人手里,丢了关外,关内北地就永无宁日了,哪里还能抽调兵力支持关内。

如今的大武,朝廷文官,又分南北乡党之争,遇见苗头,虽被他以强势弥合,但只是面和心不和,去年的科举之事就是先例,如果再要核查天下官仓之数,利受其害的士绅官僚,势必沸反盈天,若再得野心之辈串联……社稷危矣!

再则,如果一成不变,眼前的民乱就在眼前,如果不就此扑灭,恐怕会重蹈覆辙,白莲教走了,来了一个太平教,那太平教走了,又会来一什么教呢。

必然会陷入反复,周而复始,不得安宁,万一北地再不稳,那时候国朝又将如何应对,

说来说去,还是军权,四王八公他们……

武皇周世宏目光明晦不定,在心头盘算着,如今京营整训有水军三万人,步军二十万人,骑兵五万,还有当年宁荣二府留下的精锐营两万人,总计三十余万。

至于禁军,除去守皇城的三万人,有禁军二十万人,得益于洛云侯送回的马匹,也有骑兵四万步军十六万,这才是自己手上的力量。

洛云侯那边虽有二十万之众,除去守卫用兵之外,还要留下足够兵力防备女真人,算起来也可以从关外支援五万步骑,可是距离京城就是太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至于边军绝不能轻动,东胡人虎视眈眈盯着关隘,不能有丝毫松懈。

最后,还只能延续父皇那时战略,万一南边出了事,京营率军南下,禁军留守京城,只是统帅,谁能领军南下!

会不会有其他的办法,比如集结府军凑成大军,此事也和兵部尚书讨论过,可行,只是没有机会,如今算不算机会难得。

武皇心中万般想法,不得诉说,看了一眼堂内的烛火,

又想到了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还有京城勋贵子弟皆在其中,就是一阵头疼,本想让洛云侯带军出征,可是此事颇有难度,京营不是边军,再则,三位皇子出府在即,京城还需要他保驾护航,此事让内阁他们再重新议议。

后宫,

坤宁宫。

江皇后坐在大殿内,温柔的看着眼前的三位儿子,交代一番,

“既然以后自己掌管王府了,那就先要掌管钱财,府上的用度,下人的俸禄,还有私下的花销,都需要银子,这是你们三人历年来的俸银,我再给你补一些,一人十万两银票,至于其他的,每人一个皇庄,其他的就没了,这是你们父皇特意交代的。”

“什么,母后太少了吧。”

“就是啊,母后,这些只怕刚刚够王府开销吧,就这点银子能做什么。”

大皇子,二皇子都是有些不解,本以为给的银子,一人也就几百万两傍身,哪知道就这一些,要是大手大脚,几天就没了,老三也知道银子用处大,也是出言,

“母后,是不是真的太少了,就是那些下人的俸禄,恐怕就太多了。”

“是啊,母后也觉得少,可是你们父皇就是如此交代的,至于府上禁军,内侍宫女,还有皇城司近卫,他们的俸禄你们只有自己想办法和你们父皇谈了。”

江皇后看着三人苦着的脸,也是不忍心,出言提点一下,此事也是皇上安排的,自己也不能插手,所以还是插手其中了,三位皇子眼睛一亮,明白了母后的意思,各自点了点头。

“你们三人听着,明天就要开始准备出宫开牙建府,以后在王府住着,万事多小心一些,有什么事就给陪着你们一起过去的女史说,母后还特意给你们安排了一位大统领。”

大皇子周鼎有些不解,什么大统领,还特意安排了一下,禁军那些人,据说也都是花架子,

“母后,可是安排何人,难道是禁军的康家?”

“是啊,母后,不会是康孟玉那个冷面家伙吧。”

只有楚王周隆没有说话,站在那不知笑些什么,江皇后脸色一正,

“怎么说话呢,老二,以后到了外面,离开了母后的身边,说话都要注意一些,万万不可如此,切莫胡说,切记。”

“是,母后,儿臣省的,刚刚只是说玩笑话,那母后安排的大统领是谁呢?”

江皇后神秘一笑,说道,

“是洛云侯张瑾瑜,可还记得。”

三位皇子面色一变,相互对看了一眼,竟然是他,坏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