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503章 南下那么麻烦

红楼之平阳赋 第503章 南下那么麻烦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503章 南下那么麻烦

第503章 南下那么麻烦

养心殿,

随着洛云侯惊骇的言语,还有吏部尚书卢文山的怒斥之声,殿内鸦雀无声,落叶可闻。

包括顾一臣还有赵景武,都是沉默不语,前者身为户部尚书不知兵事,不通武略也就罢了,可是身为兵部尚书的赵景武,说出三问之后,就没有再解答,反而是一个人在那默默嘀咕着什么,如果距离的够近,还可以听出调兵什么的言语,当然,在殿内的阁臣都被场内他二人对话所吸引。

良久,

武皇一脸凝重之色,怎么也没想明白,顾平难道是傻子,就这么一头钻了进去,然后全军覆没,就是不怎么懂兵法,可是也知道在外的大军,最起码游骑和斥候外探十里以上,这段距离有足够的的时间给领兵将领决策应对,打不过,掉头后撤不是也行,难不成都要合围了,还去送死不成。

不可置信的看着洛云侯,沉声问道,

“洛云侯,你所言有何依据,南边基本上一马平川,视野开阔,顾平麾下有三万步骑,也算是精锐之兵,再加上林岳府城府军,怎么说也约有两万之数,合起来可有五万大军,又有城墙之利,对面只是一些乱民,怎可一口吞下,他们有那么大的实力,朕是不相信的,即使有太平教的妖人作乱其中,但是需要兵甲之利,粮草充足才行,但是这两样,恐怕他们都没有,就是有,必然也不丰,所以朕料定,最起码他们胜负也是五五之分。”

“陛下所言极是,阵战,老臣虽然不明了,也不怎么懂,可是也知道,大武步军阵战,少有对手,就算是被围,也不过是虚惊一场,定然能击溃贼军,化险为夷,洛云侯恐怕是有些危言耸听了。”

堂下刑部尚书宋振,也是不相信洛云侯之言,一群乱民,吃都吃不饱,怎么可能会如此强横,要是真有实力,林岳府早就打下来了,何至于等了那么多天。

“陛下,臣也赞同刑部尚书所言,不管是攻城还是阵战,须有兵甲之利,要不然只能是被屠杀,臣身为工部尚书多年,深知护甲重要,不怕十人有刀,就怕一人披甲,所以在天下,严禁任何人私藏甲胄,如有核实,就是谋反之罪,所以那些乱民的反贼,根本不堪一击。”

工部尚书温永毅,说的铿锵有力,振振有词,看得张瑾瑜不由得多瞅了一眼,打仗还能这么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统帅呢,不说以往的以少胜多,以后打仗也不打了,直接摆出来你有多少人,多少甲胄,比一下,少的直接投降,何必奋力厮杀呢。

其他人虽然没有出声,可是面上皆无表情,也说明不相信张瑾瑜所述,只有王子腾和康贵臣脸色阴晴不定,只是想不明白其中的关键。

怎么就会被围了,顾平也不是傻子,难道还有自己没想明白的。

张瑾瑜又看了王子腾二人,竟也没有出言问询,自己必然是没有想错的,府城的那两万府军,战力不说也罢,守城还行,要是失了城墙之利,这些人比那些乱民也强不了多少,可能还不如那些饿疯了的乱民,只有顾平三万人马,虽说精锐,但孤军深入,还无援军,前途渺茫啊,回身看着高座上的武皇,拜道,

“回陛下,既然朝臣都不信,臣斗胆,敢问顾将军一路南下,可携带辎重粮草够几日之用?”

周世宏立刻拿起密信,打开后,细看之下,只见其中一封密信里写到,顾平带有半月之数的粮草,而且并无援军,武皇心里也是一突,这么胆大,粮草太少了。

“不多,只有半月之数。”

“陛下,这就明朗了,粮草不多,只能速战速决,但是太平教那些妖人插手其中,诸位朝臣对那些妖人想必也不是不认识,尤其是禁军也和他们交了手,想当初拿着刀的流民,可是把兵甲齐全的禁军压制住了,他们并不是无用之人,更不要说太平教护法,堂主之类的,

岂不闻围城打援,不管百姓死伤多少,只要拖住了顾将军七日,那顾将军就要考虑后路了,臣想,这京南之地的乱民应该不少吧,是十万,还是二十万,亦或者三十万甚至更多,至于林岳府城,只怕是个诱饵,等着顾将军这条大鱼上钩呢,当然这是臣的猜测。”

张瑾瑜不慌不忙,把自己想到的说了出来,还特意看了工部尚书温永毅的脸色,果然是难看许多。

堂内众人脸色大变,都知道发生在京城的劫银案,死伤那么多人,如今连个太平教的影子都没有,只有那些外围的流民教众,但是一个活口都没有抓到,甚是骇人。

就是刚刚说话底气十足的吏部尚书卢文山,也是喃喃不语,好像说的也没错,

“怎么会这样。”

周世宏更是强忍着怒火,如果真如洛云侯所言,顾平南下那就是可有可无了,不管胜与败,林岳府必失,这五万人马也不知道还能剩下多少,两部人马被重创后,京南之地也就无兵可用,太平教糜烂之势扩散,林山郡城也就危险了,要是郡城丢失,失了中原南边,必然天下震动,那时候可想而知,

心里更是痛恨文官的党争,可是如今还需要他们一起帮着镇压乱民,按下心思,看着手中的密信,即使现在快马加鞭派人去信提醒顾平,不说接不接得到,现在怕是晚了,可惜没有早点得到消息,该如何应对可好。

“那洛云侯,朕问你,伱可有补救之策,或者可行之事?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张瑾瑜并未急着回答,战场瞬息万变,想着是一回事,真要打了起来,恐怕也不知道具体情况,那些乱民虽说悍不畏死,但是那个热血劲头已过,还是普通人,未必没有转机,要是两边的领军有默契,关键时候舍弃城池,带军出城掩杀,两军汇合,再杀回去,也不是不可以。

“回陛下,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靠顾将军临危决断,臣觉得,既然顾将军全军南下,应该有应对之策,像卢阁老所言,里应外合,先下手为强,然后合兵一处,就开始突围,虽然府城丢失,可是留下有用之兵以图后手,府城的将军要是聪明一些,想办法联系顾将军,如果联系不到,那就找准时机带兵突围,然后杀回来,那些贼军必然不能持久,定会在府城休整一些时日,这时间就是朝廷的关键所在。”

武皇闭上眼睛,颇为心痛,乱局已经,只能应对了,洛云侯所言是对的,这些时间要把握住,要快,但是兵从哪里来呢,京营之兵和禁军轻易不可动用啊。

“那就看天意了,既然民乱已成,洛云侯所言也听到了,那就按最坏的程度去想,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回陛下,即刻整军出兵,镇压京南民乱。”

“回陛下,臣赞同。”

“臣附和。”

“臣也同意。”

兵部尚书率先开口,出兵镇压已经刻不容缓,其余阁臣也知道事态紧急,尽皆同意。

不久前的剑拔弩张的气氛一扫而空,

难得内阁阁臣意见统一,可是武皇心底难有喜色,看着堂内众人,心思各异,争权夺利,私心甚重,只有洛云侯用心皇命,可他也势单力薄,无力抗衡,保宁侯禁军不可轻动,只有京营之兵可用,可是王子腾能否担此重任,在京营内部,勋贵势力纷杂,遍及朝野,如果临阵换帅更不可取,事关朝廷安危,武皇一时间不敢轻易下决定。

“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即刻领兵南下,朕也同意,可是何人能领兵南下,京城准备动用京营还是禁军?还是另有兵员可用!说说吧!”

武皇问出了关键,京城大军俱都在,可随时用兵,可是这两军怎可敢轻易出兵,任何一军动了,天下瞩目。

诸多阁臣相互看了一眼,也是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最终把目光看向场内四人,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禁军大统领康贵臣,兵部尚书赵景武和洛云侯。

张瑾瑜知道此事必然轮不着自己,这是京营和禁军的较量,都在等着立军功的机会,稍微退了一步,落于二人身后,这一步也表明南下之事,自己退出了,也不会和他们几人争。

好似心有所感,剩下三人,除了兵部尚书赵景武未动,二人同时说道,

“启禀陛下,臣觉得京营(禁军)可南下灭贼。”

看着二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武皇一时间并未理睬,他二人要是相互不争,反倒是不堪此任,争了才是对的,

“你们二人暂且等候,”

又看向众位阁臣,出声问道,

“诸位阁老,出兵的事既然定下来了,只是用兵之处,你们有何看法!”

武皇的话一问完,诸位阁老面有思索之色,只有顾一臣看了一眼王子腾,可是仅仅一眼,又极速离开,张瑾瑜在后面看的一清二楚,颇为不解顾老头是何意。

又见到前面的几个老头迟迟不说话,张瑾瑜心中也是一愣,京南之事需要极速用兵,而且要快,就是要争取时间。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狮子搏兔亦用全力,集结重兵压过去方为正道,这么简单的事,御书房之内的众人为何有些愁眉苦脸,可是见内里之事是自己想的简单了,定有蹊跷。

看来陛下不想动用禁军和京营,如果去掉京营和禁军两部人马,京城除了自己的一万人马,也就剩五城兵马司那些老爷兵了,因为京城被禁军守卫,所以也没有各地所设的府军,难道中洲还有其他精锐兵马不成。

就在张瑾瑜疑惑的时候,兵部尚书赵景武挺身而出,说道,

“起奏陛下,老臣认为,此事还是需要京营集结部分兵马,然后火速南下,先到林山郡城接管此地,稳固地方,然后再集结重兵向南扑杀,稳扎稳打,慢慢蚕食,不管对方多少阴谋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必然是饮恨当场。”

兵部尚书的一番话说的铿锵有力,句句在理,武皇暗自点了下头,还是兵部尚书有先见之明,此番进军的路线,相当稳妥,虽然好些时日,可是没有后患。

但是总有反对者,刑部尚书宋振站出来,反而是摇了下头,说道,

“启禀陛下,臣,不同意赵阁老所言,虽然老臣任职刑部,不懂军略,更不懂行军打仗,可是老臣知道京城之兵不可擅动,京营乃是中洲境内的底气所在,禁军更是京城底气所在,两军在此,一切宵小之辈尽皆胆寒,要是其中一军动了,只要出了京城,出了中洲之地,将会天下瞩目,不说各地的节度使,就是各地的藩王,都盯着京城还有朝廷的一举一动,那时候,不管谁出去,必然会牵扯到天下时局,那时候朝廷定然被动,所以臣不同意动用京营将士,更不同意禁军出京城一步。”

刑部尚书说的句句在理,更是肺腑之言,就是身后的张瑾瑜听了,也是感到好有道理,仔细想一下也不差,是这么回事。

虽然都说是一些乱民,可是到底啥情况,朝廷好像是两眼一抹黑,和瞎子一样,啥都不知道,就是吏部尚书恐怕也是不清楚。

京营和禁军要是不出动,哪还有可用之兵呢,怎么感觉这种局面好熟悉的感觉,看着堂内的老狐狸们,总感觉是不是想太多了。

按理说,一地起火,不管用什么方法先把火灭了再说,哪里那么多弯弯道道,可是稍微抬了下头,看了其他人一眼,前头几位阁老都是暗自皱眉思索,就是御案后的武皇周世宏,也不像刚刚那样急着出兵了。

更别说身边两位,刚刚还在争执的两军大统领竟然也没着急去争,好像是不是自己想的简单了。

只能看着时局该如何破局,陛下的意思难道是攘外必先安内,借刀杀人不成。

就在这时,

一直沉默的吏部尚书卢文山开了口,众人又抬起头看了过去,只见卢文山拱手对陛下一拜,

“启禀陛下,老臣觉得刑部尚书虽然说的在理,可是老臣感到也不妥当,京营和禁军不出,那何处可以调来大批兵马,这是其一,就算集结了兵马,由谁统兵,俗话说,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必然有领头的人,所以禁军或者京营必须出兵,出的不多不要紧,这个头要给占了,然后统兵南下,扫清民乱,还天下太平,方才是稳妥之道。”

这一番话说的明明白白,让众臣挑不出毛病,众臣也为之动容,就是对头户部尚书顾一臣也未出言反驳,只有张瑾瑜感觉有些不对,这种统兵的情况很熟悉,就像做菜一样,叫“大杂烩”,甭管哪里的做的菜,都倒在一个锅里给煮了。

历朝历代,有很多各地不同的军队集结在一块,然后由统兵之人节制,号称多少万人,一路横推,然后遇到大仗,对手硬的,好像结局没有一个好的吧。

就是因为大军内部军令不通,山头林立不说,各部都是想保存实力,乃至于错失良机,反被敌军各个击破,一败涂地,到最后免不了覆灭。

还不如直接一军所出,行动如风,进退皆可,可是看内阁之人显然没有想这些,反而是想的其他没边的事,外行领导内行,可是兵部的赵尚书也未出言,不知是何情况。

就在张瑾瑜胡乱猜测的时候,顾一臣终于也站出来说话,

“启禀陛下,老臣也觉得卢文山老匹夫说的在理,就在中州之地,或者京城,调集各路兵马在安湖大营集结,然后由京营王节帅统领,操练一番,整军之后携京营一部兵马一起南下,如果顾平不负众望镇压民乱,此事作罢,如果不能,就算丢了林岳府也不怕,只要他能多带出来一些士兵就成了,让他回撤,和大军汇合,然后再杀过去,可保万全之策,虽然老臣也不懂排兵布阵,可是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准备好了在南下,必然比仓促南下要好的多。”

看着顾一臣在那所言,堂内之人同时都点了点头,说的也在理。

只有张瑾瑜看不懂了,就是普通将军都知道兵贵神速,这又是集结人马,又是整军,在准备粮草,都等到猴年马月了,真是佩服他们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