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541章 河东太守叮嘱

红楼之平阳赋 第541章 河东太守叮嘱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541章 河东太守叮嘱

第541章 河东太守叮嘱

“传令,全军止步!”

“是,节度使大人。”

然后,

大军的传令信使,四下皆出,尽皆高声大喊。

“节度使有令,全军止步!”

“节度使有令,全军止步!”

依次传音!

在大梁城来京城的官道上,节度使吕代元满脸的凝重之色,刚刚的天象大变,甚是骇人,要不是麾下都是跟着自己的老弟兄们,定要出乱子,如果再继续行军,怕是军心不稳,更怕是节外生枝。

此地虽然是官道,但刚刚或许是天地示警,前方难道是出了变故。

而在前后军的大儿子吕从云和吕士文带着亲兵慌乱的骑马奔来,

“父亲,父亲,刚刚发生了何事,竟然,竟然”

看着有些慌乱的大儿子,吕代元呵斥了一声,

“慌什么,跟了为父那么久,这点事都沉不住气,不过是天狗食日罢了,如今大军在外,主将怎可慌乱。”

吕从云挨了骂,反而镇定下来,看到父亲还是底气十足,必然是有对策,稳了心神,回道,

“是,父亲所言极是,儿子刚刚有些慌乱了,前军目前已经停下,儿子已然整军待命,现如今,大军走还是不走?”

而垫后的二儿子吕士文也到了跟前,喘一口气问道,

“是啊,父亲,出了这么大的事,京城那边还不知道情况如何,咱们去,还是不去,如此敏感时刻,我等地方客军是不是太扎眼了。”

吕代元闻言,眉头紧皱,脸上浮现深深的皱纹,看了一眼北面京城方向,实在是为难,去还是等等再去,到底出了何事,会不会是陛下亦或者是太上皇,身体抱恙。

“前方的路,可是探查过了?”

转头问向大儿子吕从云,

“回父亲,儿子早已派出了多股斥候,前方十五里内,四下无人,可是路上竟然没有一个百姓,实在是不同寻常,难道都吓回家了不成。”

“嗯?我们刚刚走了一日,速度也不慢,大约是离开大梁城地界了,万事都小心一些,

京城,我们还是要去的,但也像士文所述,京城逢此变故,原因未知,实在是福祸难料,本以为京南之事应为凶险,未曾考虑京城的局势,我们走的太过着急了。

另外!河东河西两郡距离我们甚远,也不知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这,”

二子闻言,也是犯了难,距离太远如何得知,走得急,也不是自己等人能左右的,传令信使所传之事更是急切,丝毫不敢耽误,

吕士文试着说道,

“父亲,不然咱们放慢脚步,走走停停,看看等等再说,情况不明,还需谨慎。”

“父亲,二弟所言是有道理,可是我等接到的御令虽然没有期限,可是也不能久拖,要不然,咱们再往前走一段路,多派斥候探查,等京城的信如何。”

二人谏言都无错,可是吕代元此时所想的不是这些,是在宫里的太上皇,也不知太上皇如何了,万一要是那可是重新站队了,自己的近四万大军,虽不如禁军精锐,但是吕代元坚信,自己麾下儿郎和禁军对阵绝不会处于下风。

“从云,领军继续往前走十五里,找个有水源的地方,责令安营扎寨,歇一歇,先等等,然后派出斥候,打探四周十里之地,小心行事,至于粮草,士文,如今距离大梁城不远,派兵回去运送半个月的粮草过来,早做准备。”

“是,父亲。”

二人接令,便打马离去。

望着两个儿子远去的身影,心中稍安!

但是片刻之后,隐约间还是没了底,从军一辈子,打了那么多苦仗,恶仗,从没见到过如此荒诞之事,虽说知道是天狗食日,以前却从未见过,

今日虽然见到了,甚是骇人,吓得浑身发冷,此时,吕代元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四周晴空万里,丝毫不像刚刚所见,太阳忽然没了,简直匪夷所思。

京城那边局势未明,尤其是大内皇宫,陛下还有太上皇可安然无恙,要是出了事,天下必然动荡,自己带兵前去,深陷其中,弄不好就回不来了。

至于其他藩王,看似无害,可是吕代元清楚,都是野心勃勃之辈,例如距离自己不远的郑王早有了夺嫡之心,或者说夺嫡之心从未放下,其他的更不要说了,都想着好事落在头上,他们也不想想,陛下还有三位皇子等着,储君之位怎么可能让出去。

大军缓缓前行,

约有半个时辰过后,

前方,先头大梁城的士兵皆是停下,在官道东首的一处小河边,开始安营扎寨,后军继续往前军汇合,大帐搭好之后,吕代元带着亲兵就准备进帐休息,可是副将封守节从中军急步而来,

“大人,末将查看了营地周围,老弟兄们还好,并无惶恐,只是末将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大人。”

看着如子侄一般的封守节,吕代元伸手拍了拍副将的臂膀,语气和缓的问道,

“你小子,还跟叔父客气什么,问吧,何事不解。”

副将脸色闪过复杂神色,还是恭敬的回道,

“大人待我如恩人,末将更要知道尊卑,不能有所过于之事,

刚刚所问,末将不解,为何我们不加急进京,反而是要留下,虽然刚刚大公子和二公子所言皆有道理,可是万一有了机会,大人不也有个救驾之功。”

“哈哈,说的也在理,可是守节,你要知道,京城可不是温柔乡,那可是龙潭虎穴,万丈深渊,一步走错就万劫不复了,老夫一生打仗无数,在生死之间,老夫也想明白了,万事皆可求,唯独生死不可求,你要知道,活着才有希望,再大的功劳,死了,一无所有。哈哈.”

说完转身就进了大帐,也不再多话,留下副将封守节在此呐呐不语,脸色阴晴不定

远处,

大梁城的士兵稳步就绪的安营扎寨,远处警戒的士兵,更是在外围布开战阵,以防万一,此情形,可以看出吕代元治军之能。

封守节对着大帐又是一拜,而后才转身离去,安顿后军去了。

此时,

安水以北,

河东郡,

河东太守曾维伦站在城头,目送着大军出城,浩浩荡荡的府军,由守将彭士英率领,两万五千人马奔赴京城,此去京城,定然凶险异常,能不能全身而退,就看他们的造化了,京南,不过是谎话罢了,

等大军缓缓离开视线走远之后,河东郡城同知傅公汉,在身后问询,眼神颇有探寻之色,

“大人,刚刚天象大变,二爷领着府军就出城了,京城那边还不知何情况,如此匆匆前去,下官深感不妥,而且大人,皇城司那边的人盯得也紧。”

“是啊,大人,我等是不是需要再等等,过了风头再去,慢行几日,会不会安稳一些。”

河东郡通判燕广也是担心,二万五千人马去京城乃是的客军,在此时节去了京城,就怕别有用心之人进谗言。

可是太守曾维伦哈哈一笑,毫不在意,既然大军已经走了,后悔亦是无用,陛下的御令,如何能有折扣,就是龙潭虎穴也要去走一走,或许去了,有意想不到的好处,但是一想到太上皇和朝廷的态度,深深地有些失望,节度使之位,恐怕今生不能如愿了。

看着自己的心腹,站在身边面有担忧的看了过来,神色稍缓道,

“不用担心,本官心里明白,谁说大军出了郡城,就一定能很快到京城的,此番是接了御令,本太守奉令派了二弟彭士英领军前去,但天象大变,军心不稳,所以,本官交代彭士英,过了河东的地界,慢走慢行,有一天歇一天,等京城有了信使传信再做打算。”

几位大人一听,尽皆拜服,还是郡守大人想的周全,异口同声,道;

“大人英明!”

“什么英明不英明的,事情总归是人做的,既然前面情况不明,绝不能鲁莽行事,行军自然要小心一些,本太守也是为了大军的安危着想,”

曾维伦眼里冒着精光,心里更是波涛汹涌,那么大的事,显然是出乎意料,

这么多年,以自己性命换来的军功,早就应该封为河东节度使,此事也是当时候宁荣两位国公一起答应的,京南一战,河东之兵血战三日不退,为京营赢得了决定性的时间。

只是京南民乱一平,朝廷封赏一拖再拖,直到新皇登基以后,就此搁置此事,也不知是真忘了,还是假忘了。

到如今,堂堂大武的一位将军竟然混成一方太守,贻笑大方,虽然老弟兄们都在身边,可俗话说,名不顺则言不正,占着北上边关的要道,朝廷定然不放心,

还有受封节度使未成,那种遗憾始终是一颗刺在心中插着。

“大人所言极是,我河东子弟,也是为了朝廷卖命,但是如今时机未到,还是以稳妥为主,朝廷会理解大人一番良苦用心的。”

燕广满脸堆笑,马屁拍着,一脸奴才相,倒是同知傅公汉抿了一下嘴,

“大人,如此行事虽然是对我等有利,可是河西郡楚大人那边,要是他的麾下,领兵先一步进了京城,亦或者是南方的大梁城节度使,吕节度率军入了京城,朝廷要是盘问起来,那我们可就尴尬了。”

也不由同知担心,三郡之地距离甚远,河西河东两郡,虽然是一字之差,但两郡城之间,有山脉阻断,必然要绕路而行,只有南边的渡口为折中点,关键今日缝此天地大变,私下串联又来不及,所以心中不安。

曾维伦站在城楼上,看着远方,良久不语,随后叹息一口气,转身就下了城楼,

“此事不用担心,楚国忠和吕代元都是骁勇之士,更是老奸巨猾,他们比我还清楚,京城可不是善地,有了借口还不拖延,急着去.哈哈”

一声大笑就下了城楼,带着亲兵上了马,打马离去,只留下各部官员面面相觑,不懂太守何意,就是同知也一头雾水,但是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

“诸位,都是老臣了,有些话该说的,不该说的,可要心里明白,万万不可肆意妄言。”

底下官吏神色一震,拱手拜道,

“是,大人。”

通判燕广站在那,悄悄地给了傅大人使了一个眼色,后者会意,驱赶人下了城后,

“傅老哥,愚弟在家中藏有一坛好酒,想请兄长品鉴一番,可还好。”

“哈哈,还是贤弟懂我,为兄就好这一口,今个就叨扰燕广贤弟了。”

“哪里是叨扰,弟,求之不得啊。”

二人打着哑谜,然后看了周围的官吏散去之后,就乘了马车,一同奔着城内的府邸而去,一切显得那么自然。

人走后,在城门拐角处,几个身影隐匿,一闪而逝,几个闪身,就往内城一处隐蔽的院子而去,推门而入之后,即刻来到了后堂,

“百户大人,曾郡守刚刚送大军出城,如今下了城楼离开,看方向是回府了。而且大军已然出了城,往京城而去,至于在城楼说了些什么,距离太远,卑职听不真切,”

“好,大军走了就好,本以为曾大人会拖延几日,没想到那么快,快给千户大人禀告,给京城传信!”

“是,大人!”

河东南下的官道上,

彭士英领着大军慢悠悠的南下京城,两个时辰也就走了十几里地,也不知是感觉到走快了,还是看了周围的地形不满意,开口问道,

“老乐,前面可有地方安营扎寨?”

跟在身边骑着马的副将乐时,闻言不解,这不是刚离开郡城,才走了多远就要扎营,距离天黑还早着呢,

奇怪地问道,

“将军,距离天黑还早着呢,咱们才走了十几里,太慢了。”

听到副将的抱怨,彭士英笑了一声,

“哎,伱懂什么,这条通往京城的官道,要慢慢走,等等看,可明白,曾大哥交代的话还记得。”

“呃,这。”

也怪不得乐时一脸懵懵无知,大哥曾维伦交代话的时候,自己可是太兴奋,也就没有细听,反正是有二哥彭士英在那,此时问起,大哥的话说什么来着,好像没记住,一脸尴尬的在那支支吾吾,彭士英见老三的样子就知道没听进去,没好气的道,

“你啊,带人去前面,找个有水的地方,准备安营扎寨,让弟兄们好好吃一顿,休息一晚,这路要慢慢走,。”

“是,将军,三子明白。”

乐时憨笑一声,领着兵打马前去,只是人走后,彭士英脸色凝重,想起临走时,大哥交代的话语,

“二弟,此去京城,定然是凶险万分,不管是京城大营整训,还是南下京南平乱,河东弟兄们的安危全系你一人身上,万事三思而行,就是军令,适可而止的去办,近三万大军,可是咱们兄弟三人的老底子,如果今后没了他们,朝廷别说以前答应我的节度使,就是现在的郡守,恐怕也没了大哥的位子,孰轻孰重,你要仔细斟酌,切记!”

此番言语,大哥说的凝重,又想到今日遇到天地大变,前路渺茫,心里没个底,三弟虽然打仗勇猛,在京城也用不上,自己必然也要小心一些。

只是不知道河西郡何人带兵,正想着。

忽然,

前面有人大喊道,

“全军止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