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566章 晚朝文武争辩

红楼之平阳赋 第566章 晚朝文武争辩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566章 晚朝文武争辩

第566章 晚朝文武争辩

“宣,御史大夫曹贤亮和言官严从觐见。”

“宣,御史大夫曹贤亮和言官严从觐见。”

随着内侍

声音由殿内传音,

一路由内侍太监传唱,

传到了殿外,早有御使大夫曹大人领着人在此等候,听到乾清殿内的内侍太监传唱,立刻整理了一下衣冠,还不忘对着身边的言官严从说道,

“严大人,殿内宣了,咱们就一同进去,如今到了这个时候,老夫也不便多说什么了,只是让严大人心里明白,老夫虽为御使大夫,可是也不能只听你一家之言,很多事,勋贵不必多说,就是文官那边,谁没有个犯错的时候,只是我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要是较真,严查下去,谁都是够呛。”

御史大夫曹贤亮也算是苦口婆心劝了良久,此话他说的没错,御使大夫可是有监察百官的职责,合着皇城司送来的案子,大多数都是文官的,尤其是那些官员府上的官宦子弟,犯的案子哪里不知道,文官那些人,屁股下面也不干净,更不用说那些贪官污吏,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查一个准。

看着严从一身正气,年轻气盛,气血方刚的就要捅了天大的窟窿,让御史大夫曹贤亮大为惋惜,都是有家室的人,此事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祸及家小,真的是祸事,所以才劝了又劝。

但严从始终不为所动,一脸坚定的回道,

“曹大人,你说的可能也有道理,但是下官毕竟没有看到,只要是下官看到的,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勋,必然要参他们一本,严某为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读圣贤书,行的是康庄大道,天下读书之人何其多,严某不才,原为圣人之路披荆斩棘,即使身死也在所不惜!”

此言震耳欲聋,

让曹贤亮脸色极为震撼和难看,嘴角动了动始终没有发出声,更是有些不可置信,回想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活到狗身上去了,可要是不这样,所谓的御史大夫早就换了人了,也罢,随他去吧。

“严大人,这边请,你所言,老夫佩服,亦有些惭愧,为官一生,也没有作为,倒是严大人,年纪轻轻,就敢如此作为,想来以后定有可为,万事小心。”

到了乾清宫大殿门口,自有内侍太监喊道,

也好,让他来试探试探各方,也是陛下和文官那边的态度,不过能选严从出来,证明严从此人定然清廉,或者说“穷”。

御使大夫曹贤亮应了声,而后地上一拜,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肃立在那不敢言语,严从心里虽然不安,但也算是镇定,在地上扣了头,神色不变的起身站定,让不少文官的人赞赏不已。

“谢陛下!”

又是一声唱喏,

二人深吸了一口气,走了进去,只见殿内官员分两侧而立,老国公更是怒目相对,二人心下都有些惊惧,

严从不敢怠慢,急忙回道。

“严从,朕问你,可是你今日敲得登闻鼓?”

“御史大夫曹贤亮,言官严从觐见!”

等二人起了身,武皇坐在龙椅上,不急不缓的出声问道,

曹贤亮也只能劝到此处,想要大有所为,必须要渡过此关口才行,天下之人有勇气敲响登闻鼓只此一人而。

严从虽是这样说,心中也是忐忑不已,不过一想到这些年碌碌无为,仅仅是一個正六品的言官,虽有座师卢阁老关照,可是门下的学生多如牛毛,何其有自己出头之日,

那日在崔德海府邸门前,本想以此事为难洛云侯博出个名声,要自己有出头之日,可是洛云侯行事光明磊落,就是给的银子也有由头,更是看见身为户部郎中的崔德海,府上妻妾成群,银子堆满了院子,而自己,糟糠之妻仅有一人,每日粗茶淡饭,过的毫无体面,

要不是洛云侯暗地里给的银子,自己在家中还有何脸面,只有往上爬,哪怕是再大的危险,也要把此事做下去,这一次,必然名扬天下,想到此处也不再犹豫,迈开步子跟着御史大夫曹大人一起往乾清宫而去。

武皇周世宏静静坐在龙椅上,看着殿内跪着的二人一眼,并未让起身,反而抬起头是盯着殿内朝臣,眼里有着莫名之色,虎目一睁,

“你们二人平身吧,”

“回陛下,是臣敲的!”

一路走到殿内中央,立刻跪下,跪拜起来,

“臣,曹贤亮,(严从)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官不知道严从此人的也有不少,更不要说勋贵这边,几乎无人认识,看到是这么一个年轻的官员,难免脸色难看,尤其是镇国公,好似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一般,怒气冲冲。

随着二人的山呼声,更多朝臣的目光就看了过来,猜是何人如此大胆,一看见来人这么年轻,神色各异。

“多谢曹大人叮嘱,严某谢过大人,此事乃是下官一人所为,绝不会拖累他人。”

“回陛下!臣敢!”

只有张瑾瑜站在那,偷偷看了严从一眼,暗道一声,竟然是他,记得崔德海府邸门前三个倔强的身影,是挺难缠的,不过人也正派也讲道理,心思也活,怎么会这么莽撞,又看了一眼前面的卢文山,想来是受老狐狸的胁迫或者诱惑,最终逃不过名利二字。

严从高声回答,然后对两列众臣拜了一拜,而后才说道,

“回陛下,臣身为言官,自有闻风而奏,监察百官的权利,今日恰逢天意地异变,京城百姓惶恐不已,更有传言,乃是宁国府请来的妖道施法所致,乃至于上天示警,昭告天下!”

武皇点了下头又问道,

“既然是你敲的鼓,所为何事?你就在这说给诸位朝臣听听!可敢!”

“哈哈,笑话,既然是传言,那就是造谣,何来上天示警一说,不过是天象变化无常罢了,要是还有别的传言,那不就是另一个笑话嘛。”

正在严从说话间,东平郡王穆莳瞅准时机,出声质问道。

此时了卢文山怎么袖手旁观,立刻反驳,

“穆王爷,严从正在回话,伱此时插言,乃是何意,莫不是不容别人说话,至于宁国府那边是不是传言,想必王爷心里清楚。”

东王穆莳冷笑一声还想说话,就被戴权喊了一声,

“肃静!”

争吵之人立刻禁了声音,

“你们回了再争论,让严从把话说完!”

武皇的话语随即而出,东王和卢阁老应道,

“是,陛下!”

严从深吸了口气,继续说道,

“陛下,说是传言,可是臣特意去了宁国府周围问询,周围百姓可不仅仅是一人所见,就在今日正午,那个妖道所在宁国府门前施法,随后天地异变,尽人皆知,臣就没有理由不怀疑那妖道的目的,

并且臣还要状告宁国府贾珍,无视朝廷君父,蓄养妖道,蛊惑京城百姓,更是在府上寻仙问道,炼制丹药,妖言惑众逼迫奴仆信道,每日祭祀供奉,欺上瞒下,祸国殃民,乃是大不敬之罪!请陛下明查!”

严从一口气,直接把宁国府的罪责罗列出来,就差说宁国府谋反了,张瑾瑜站在后面,听着严从数落宁国府贾珍的罪状,好像都能对应上,每个事细细分析也不大,可是合在一块,就出问题了,堂堂国公府后人,三品威烈将军,竟然侍奉道家之人,你把陛下放在何处了。

果然,

武皇周世宏闻言,脸色难看,想到在宁国府门前,那个妖道施法,贾珍和贾蓉父子二人卑躬屈膝的模样,哪里还有大武勋贵的傲气,忍了心中的怒火,看向朝臣,问道,

“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回陛下,老臣觉得宁国府贾珍目无君父,欺上瞒下,此等小人有何脸面继承国公府,定然要严惩不贷,老臣始终认为,既然想要修道,就该舍了一切,遁入空门修行,何来要在府上行此之举,必然要严惩。”

怒气冲冲的话语,让人忍不住看去,从文官前面,竟然是礼部尚书边正儒,气的脸色发红,北静王见此,暗道一声遭了,礼部尚书虽然明面上不结党营私,但也是曾经李首辅门下,就因为如此,陛下更是重视,而且,身为礼部尚书,更是不能让无礼之人逍遥法外,贾珍怕是难了,

正想着,

紧接着又是一个声音响起。

“启奏陛下,老臣觉得,严从的话虽然有些重,可并不是无道理,宁国府的传言,老臣今日也是听说,本以为是谣言,可是府上去东市坊采买的奴才,路过宁荣街的时候亲眼所见,所以老臣以为,就算是无心之举,可是贾将军行此之事,太过于荒唐,目无朝廷,更是蛊惑京城百姓,应当严惩。”

说话之人乃是工部尚书温永毅,话虽然说的柔和,可是句句带刀,刀刀砍肉。

只把勋贵这边的人气的脸色发白,尤其是在后面的贾赦,吓得低头而立,不敢动弹,文官那边的贾政,眼神慌乱,想给宁国府开脱,又不知如何说起,六神无主的站在那,周围几人更是异样的眼神看了过来,只有身旁的秦业,叹息了一口气。

何至于此,贾珍太过了。

贾家落了难,自己一个小小的工部员外郎,更不难插手此事,给自己女婿添麻烦,存周心有善念,这样一来他如何能在部堂抬起头来,想到这,偷偷看了一眼勋贵那边,女婿洛云侯竟然面无表情站在队列里,这是为何,秦业心中有些不明白,林黛玉的事自己也知道,和贾家也算连着亲,如何能袖手旁观,至于宁国府和侯府的恩怨,哎.

此时,

理国公和镇国公相互看了一眼,知道决不能再让文官那边说下去,不然贾珍算是完了,镇国公牛清,抖了一下身子,一步踏了出来,

“启奏陛下,老臣也有话要讲,更有话要问严从,不知陛下是否应予。”

“准奏,”

武皇轻飘飘的回了一句,看不出喜怒,镇国公往前又走了两步,来到了严从身前,问道,

“严大人,老夫问你一句话,今日天异象,当真是宁国府那个道士施法所致?据老夫所知,此乃天地变动,前朝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一个小小的道士,坑蒙拐骗,撞了大运骗进国公府,遇上这些事,只能说宁国府贾珍,乃是失察之罪,可对。”

镇国公知道此时贾珍是无论如何都撇不开罪责,不如先自己给自己安一个失察之罪,训斥一番即可,至于其他的,查无实证,如何定罪。

严从也没想到镇国公会这样说,所谓上天示警,也不过是天下百姓的妄言,至于是否真有此事,并不确定,但也不是没有依据,至于说失察之罪,哪里是贾珍的,分明是身边的御使曹大人罪责,镇国公打得好算盘,

心中一震,

不由暗自思索,

“回镇国公,是不是天象大动,下官不知,可是京城百姓知不知道,想必老国公应该很明白,至于上天示警,并非偶安,为何早不有异象,晚不有异象,偏偏在那妖道施法的时候就有了,会不会那妖道在宁国府上有何失德之举,惹怒了上天,才有此灾祸,前朝之事,想必老国公也清楚,下官不敢说,至于失察之罪,也不是贾珍的罪责,下官以为,贾珍失德祖上,获罪于天。”

“你,你,好!伶牙利嘴,好一个言官严从。”

此言一出,

震惊满堂之人,

镇国公气的脸色发白,呐呐不语,就是张瑾瑜也没想到,严从的嘴那么厉害,死的都能给说成活的,获罪于天,他也敢说,不过贾珍怕是不死也脱层皮,就看陛下怎么看了,打量一眼陛下,那脸色难看至极。

“严从,休要信口开河,如今京城百姓安居乐业,满朝文武政通人和,如何会因为一个道士获罪于天,再说此中内情外人如何得知,你竟然诬告勋贵是何居心。”

理国公再也忍不住,出言质问,有帮衬镇国公之意,卢文山见此,怎能相让,

“是何居心,当然是为了朝廷,为了陛下,有此奸妄小人在朝,我等必然要给揪出来,不然在遇到此事,如何应对,陛下,既然理国公所言,我等皆不知内情,不如三司会审,捉拿妖道,把此事查的水落石出,看看到底是因为何事,贾珍是否有逾越之举,自然就真相大白,并且昭告天下,免得百姓因此慌乱,谣言四起。”

卢文山此举图穷匕见,一把把勋贵之人逼到了墙角,三司会审,乃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出人,审查案情,共同判案,只要把贾珍抓捕归案,由文官之人审查,怎么也是罪责难逃。

北静王和东王二人闻言,脸色大变,暗骂一声,老狐狸,落了他的套了,北静王水溶急忙出声,

“陛下,臣觉得此事应该由皇城司接管,彻查此事,至于妖道,必然是要抓捕审问,三司会审,声势过大,今日之事百姓惶恐,再遇上朝廷传言,必然动荡不安,京南之事迫在眉睫,如何能节外生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