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569章 大理寺丞为难

红楼之平阳赋 第569章 大理寺丞为难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569章 大理寺丞为难

第569章 大理寺丞为难

乾清殿内,

东平郡王一走,也不在那商讨后续,留了话语以后,满脸孤傲的离开了。

本还是有一些喜色的老国公们,脸色顿时感到有些难堪,这是什么意思,留爵位不留人,谁想出来的,自己打下的江山,传下去给了别人,谁心里好受。

贾赦和贾政站在一旁,始终一言不发,脸色苍白,显然也意识到了东平郡王的态度,是要放弃贾珍自生自灭的样子,如何是好,总不能把宁国府的爵位让给偏房的人,但看了看四周的老亲,未敢开口问询。

北静王水溶见到众人脸色难看,不得不出言,提醒一番,还在乾清殿内,不能再说了,

“诸位,还是先行离开,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隔墙有耳。”

“对,先回去。”

镇国公显然被提醒后,回了神,看着空旷的乾清殿,朝臣走的差不多了,只有武勋这边的人还在殿内外等候,

“倒也是,都回去吧,在府上听信,王爷,荣国府那边,老夫准备亲自过去一趟,和老太君商量一下对策,您还有什么想要交代的?”

北静王水溶,右手伸出,做了个请的动作,随即一众人缓步向前走出了大殿,

“老国公,此事还真需要你亲自走一趟,本王过去多有不便,朝堂上,本王能寸步不让,可是朝堂之下,还需要老国公们携手一起共渡难关,有些事早做打算,至于太上皇那边,不要去打扰,上皇龙体要紧,好好修养才是我等之福。”

话语中的暗示,不言而喻,老国公们岂有不同意之举,

“北静王所言极是,三司会审必然还会拖延些时日,妖道抓捕也需要时间,那北静王您说,审问贾珍,从快,还是从慢。”

“走一步,试一步吧。”

“老国公,你们自己斟酌吧,言尽于此,本王告辞。”

“行了,怎么审就交给他们去查,就像洛云侯所言,实在不行丢车保帅,爵位不能丢,贾家的事我等尽力而为,

“散了,就这样吧。”

“是,老国公,”

张瑾瑜急匆匆的出了乾清殿,站在殿前高台上,往下看,人太多,也未寻着岳父秦业,急的一跺脚,埋怨了殿内那帮人,就这一点事,磨磨唧唧的,有什么好讨论的,

看着宫门的方向,就冲下了台阶,一路小跑过去,看能不能截住泰山大人,

可是到了宫门口,都是坐上马车离去的官员,哪里还有岳父的身影,

早等在宫外的段宏,宁边等人,见到侯爷出来了,立刻围了过来,段宏问道,

“侯爷,怎么在里面待了那么久,末将等的担心。”

北静王水溶走出乾清殿,看着外面夜色已明,皇城内除了禁军守卫,就连内侍也早早散去,远处,还有东王穆莳孤傲的身影,还是老样子啊!

襄阳侯柏广居用力的点了点头,和众人行了礼,而后跟着老国公们一起离去,只留下荣国府贾赦和贾政二人,跟在镇国公的身后,一起奔着宫外走去。

镇国公看着荣国府的二人,一个无胆,一个迂腐,文不文武不武的,更知道荣国府都是一群女子管家,阴阳颠倒,怎能不没落,

“回去再说。”

留下一句话,就登上马车,二人见此无奈,也上了荣国府的马车,跟在后面,往宁荣街而去。

镇国公心里已然有了计较,只是审案子这一边该如何审问?快审还是慢审,贾珍是保还是不保!

齐国公也是无言一叹,更别说其他人,都是难过。

几次,贾赦想开口问询,可终归是不敢出声,贾政见此,在出宫门登上马车的时候问道,

“老国公,难道真没有办法了吗?”

说完话,就着皎洁的月光,下了台阶,往宫外走去。

张瑾瑜接过缰绳,然后牵着马,一個翻身上了战马,段宏略微尴尬的摸了一下脸,脸色发红,

“侯爷,人那么多,末将没注意,”

“担心个屁,可看到我岳父,秦老大人。”

最后实在不行再去求太上皇,夜色凉了,各自回府好好休养,襄阳侯,顺天府那边还需要你出力,老夫筹谋一番,再找机会去荣国府一趟和老太君商量一番。”

之前,

理国公满脸的阴霾,神色有些难看,虽说天下勋贵一体,四王八公,但内里四王是四王,八公边军才是一体,只有宁荣两府的京营游离在外,事到临头,各有打算,也不知是贾家时运不济,还是那一夜的报应,该来的总是要还的。

而留下的一众武勋,看着镇国公愣神,

“北静王还有东平王二人,看来是打算暂时隔岸观火了,剩下的还是要靠我们这些老家伙,老牛,你说这一次,贾家还能不能撑过去。”

看着一辆辆马车陆续离开,张瑾瑜也没了再找的心思,

“宁边,那妖道抓到了没有?”

“回侯爷,手下的弟兄们来报,皇城司那边,柳千户已然锁定了一个居坊,让骑兵围了起来,目前皇城司的人正在挨家挨户的搜查,想来也是快了。”

宁边骑在马上,一抱拳,把手下报来的信告诉侯爷。

“哦,这么快,不愧是皇城司的人,”

但是心中也有些疑惑,这么简单,那妖道好歹也是混江湖的,一个照面没打,就被找了出来,也太差劲了,难不成也是一位“水货”。

这要是被抓到,贾珍的罪能否减轻,事到如今,还要看文官那边怎么来三司会审。

对了,

王熙凤还说邀请自己赴宴的呢,晚膳未用,先去吃饭再说。

“走,荣国府,先去用膳。”

“是,侯爷。”

随即,马蹄声响起,一众人打马离开。

而在北城的一条街上,连续两个马车依次前行,最中间的马车里,相对盘腿而坐的有二人,肃穆的神情,带着凝重之色。

这二人就是刚刚几位阁老推荐的三司会审之人,督察院佥都御使孟历和大理寺丞冯永文,二人虽然算不上至交好友,但也同朝为官多年,常有来往。

今日被阁老举荐出来,赋予重任,但是二人脸上哪有喜色之说,尤其是大理寺丞冯永文,心中警醒不已,阁老们这是何意,难道是因为之前有宁国府的媒婆登门说亲的事,可他们怎么知道的。

再看向身边的孟兄,一脸的凝重之色,问道,

“孟兄,今日朝堂之事,弟感到有些不寻常,三司会审,为何偏偏点了你我二人,要知道此事凶险,一个不好,就要祸临己身,你我二在京城可没有那些人的姻亲故旧,如此审问宁国府的贾珍,这不是向武勋挥刀吗。”

坐在对面的佥都御使孟历,闻言脸色更加的难看,伸手摸了摸胡须,想了今日之事,座师顾阁老竟然会举荐自己,想来是有用意的,再看向说话的冯永文,忽然想到之前有媒婆上门拉煤,说是有不少京城的青年俊杰,其中就有宁国府贾蓉,会不会因此有关,要不然怎么会与自己牵扯上关系,

“为兄托大,喊你一声永文,今日之事,颇有些蹊跷,你我二人也不参合和武勋之间的争辩,但是伱我二人作为主审官员之一,审查宁国府,会不会是之前另有隐情,比如说媒之事。”

孟历小心的说着话,言语有着推测之意,但是冯永文立刻恍然大悟,还真是此事,府上媒婆来了好几次,想给宁国府嫡脉玄孙贾蓉和自己千金太英牵线搭桥,自己斟酌多次,觉得也可以,就口头应了下来,这事好像也没有几日,难不成被阁老所知,才有此祸事,

“这,孟兄,确有此事,前一段时间,有媒婆上门给小女说媒,好一些京城大户人家的公子,其中就有荣国府的嫡脉玄孙贾蓉,

也不知道那媒婆是否收了好处,直接上门说亲此事,愚弟思虑再三,那贾蓉在龙禁尉任职一段时间,也未听说有什么恶习,又是宁国府嫡脉单传,心里有些意动,前几日,口头上应了此事,可还没来得及写婚书和八字,就出了这事,孟兄您说,会不会是因为此事。”

孟历听完冯永文所言,心中立刻明了,**不离十了,要不然怎么会那么巧,必然是阁老给自己等人的敲打之意。

“永文,为兄不瞒你说,你所说的说媒之人,也上了为兄的府上,给小女挑选夫婿,也都是京城一些青年才俊,其中也有宁国府的贾蓉,不过想来宁国府是没有看中为兄,并未让她上门提亲,其他所谓的青年俊杰,皆是小门小户之人,为兄没看上,所以此事一时间没了下文,听你这么一说,那媒人上了你的府上去了。”

“怎么会这样。”

冯永文心中极为难受,宁国府看样子是货比三家,那媒人更是满嘴莲花,没有一句实话,

他们夫妻二人,虽有一子,可是最疼爱就是幼女太英,从小含辛茹苦养大,生怕受一点委屈,这样被宁国府一时间挑挑拣拣,如何能舒服。

又遇上了这等祸事,文官和勋贵之间必然不能善了,以后更是水火不相容,要是结了亲,自己的官位失了是小,小女以后生活如何保证,一时间后悔不已,脸上露出悔恨交加的面容。

孟历在车内,见冯兄这模样,心中不知是难过还是庆幸,记得当时候,自己已经被媒人说的有些意动,宁国府,乃是四王八公之首,老国公去世以后,贾家的影响力才慢慢的逐渐消退,又因为贾家下一代没有领军之人,所以没有了作为中间纽带的人,各个旧部虽有联系,但是谁也不服谁,这样一来,中间的矛盾无人调解,所以此后之事,镇国公就被推举出来,联系各部协商诸多事宜,成了京城勋贵的领头羊。

想到此,

看着冯兄如此难过,出言安慰道,

“冯兄,你我二人已经是在一条船上了,这次虽然不是三司会审,被洛云侯整出了七人,闻所未闻,

这样一来,不说后无来者,前无古人是必然的,后面的来者有没有也就另说了,史书同策,必然记载在内,青史留名,乃是我等读书之人,毕生追求的名利。

但是,审问武勋本就是忌讳之事,又因为审问的是宁国府贾珍,国公府岂是好招惹的,

然而,主审之人定的是你我二人,刑部侍郎常佐,身后可站着刑部宋阁老,人家可以置身事外,看样子我们俩怕是捏不住他,冯兄,此中的凶险非比寻常,一不小心,我等可就万劫不复了。”

孟历说着说着,逐渐的凝重之色印上了脸庞,想到其中种种牵扯的事,纵有万千的想法,实属无奈,换成其他京城的小官,甚至乃是其他的勋贵,总归是有办法,国公府,树大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而不得移。

冯永文坐在那,脸色越来越白,直到最后一脸惨白之色,孟兄说的全都在理,

可是到最后,

冯永文根本就没听进去,一脑子都是在想小女冯太英的婚事,已经定下了婚约,不管宁国府贾珍最后怎么样,这婚事怕是完了,

万一被京城的人知道,小女以后如何生活,虽然还没写下婚书,可是京城那些官员的嘴脸,冯永文如何不知,官位可以不要,小女之事,必须要管到底,

“孟兄,你说的全在理,但是宁国府贾珍如何,兄弟我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最后罪责如何,那也是他们考虑的事,我只在意小女的婚事,婚书虽然没写,

但是那京城有名的媒婆,亲自进府上把婚事谈成了,口头约定不说,也留下了信物,万一传出去风声,冯某名声不要也罢,可是小女如何自处?”

冯永文直言此事,把心中所想和盘托出,甚至于,万一那些同僚敢随意说此事,宁国府的案子,未必不能帮衬与他,侯爷,对了!实在不行找侯爷,只要侯爷愿意作保,如何论处,自己就作壁上观。

想到这一脸坚定神色,但是对面盘腿而坐的孟历,虽处之泰然,面目无色,暗藏在衣袖内的双手,却紧紧而握,

冯兄竟然有此等想法,这可是自绝于文官,阁老的意愿如何是好,

一时间没想好说法,冯兄性格还是如此刚烈,不就是一个嫁女,如何会这样,心中失了方寸,需要想个办法,帮冯兄把此事解决了,要不然卢阁老交代的事,怎么去完成,

想到在朝廷之上,顾阁老举荐冯兄,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和勋贵争锋,紧要关头,阁老心中定然有数,所以想来顾阁老并不一定知道此事,现如今必须要稳住冯永文,还需要去阁老府邸一趟商议对策,想到此,心底暗叹一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