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680章 禁军一起随行

红楼之平阳赋 第680章 禁军一起随行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680章 禁军一起随行

第680章 禁军一起随行

荣庆堂内,

气氛有些尴尬,贾母心中有数,刚刚是有些过了,不过还好,话是圆了过来。

王熙凤眼神一转,冲着三春丫头笑了笑,

“你看看,就你们几个在那起哄,要不然哪里有这些事,老祖宗,先不说这个了,我寻思着到点儿了,是不是,该用饭,这儿还有客人呢。”

吵吵闹闹了一阵子,固然是轻松,可是外人见了,不知道内里的,恐怕是要说她们没规矩了,

贾母笑着点了点头,吩咐着凤姐、林之孝家的摆饭,然后看向孟月云,笑道:

“让孟姑娘看笑话,宝玉自小淘气,因为读书的事,没少让府里他人操心,恩科在即,都有些着急了。”

这话就说得有些往回找补,好话陪着。

孟月云当然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扬起一张秀美的脸蛋儿,轻声回道:

“老太太可别这样想,听家父说,宝二爷是个衔玉而生,生来具大造化的,本性洒脱,虽贪玩一些也是有的,如今恩科在即,乡试只要过了,就能试一试会试,

过不过无所谓,等下一次,一用起功读书,想来三二年,会试也不在话下,说不得,殿试名中榜首,光宗耀祖呢。”

这话不光说的体面,更说到众人心坎里了,贾母面带笑容,王夫人虽然看不出表情,内里却是心花怒放,看着孟月云的眼神不禁柔和了几分,想着这婚事,倒也不差,女子贤惠是主要的,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宝玉就是应当如此。

孟家闺女,人情世故是有了,长得又得体大方,再有其父的官身在,对于宝玉来说,是够用的,万一宝玉中了榜首,进了翰林院,入了朝堂,有人帮衬着,以后的路是坦途的。

“你这丫头,说的在理,来,尝尝荣国府的这个煲汤,叫做人间仙境。”

二太太罕见的端了一個空碗,用勺子,盛了一小碗所谓的“人间仙境”,就是虾仁,豆腐,还有鱼肉,用鸡汤炖出来的,味美鲜香,平常百姓可吃不到,但也不是菜,只是个煲汤。

盛好后,放在孟月云面前,

孟家丫头赶紧道了谢。

这一幕,

看的在座的其他人,都心中明白,好似这门婚事,二太太是同意了,贾母更是欣慰,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就如此顺利,看来真的是有缘啊。

“行了,都别客气,家宴,没那么多规矩,无非是开心,丫头,这手艺,一般人还真吃不到。”

“谢老太君。”

孟月云道了谢,端起碗有些好奇,这就是普普通通的豆腐,无非是蒸,煮,炸,或者乱炖,怎么被夸赞那么好,轻轻用勺子挖了一小口,入了嘴,就这一口,孟月云却被惊到了,这么鲜美的豆腐,自己还是第一次尝到,好吃,

换一个说法,就是国公府的底蕴,一个普通的家宴,还未上桌,就一个煲汤,竟能做到如此地步,心中,些许是有了想法,

但是,

悄悄撇了一眼落座下首的贾宝玉,只见其人有些傻楞,一脸的烦闷之色,这是怎么回事,好像有着心事,人也不是那么精明,总感觉有些痴傻在里面,也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这样一想,心里就没了底,还是再看看为好。

众人各自吃了一圈,坐在下首的贾宝玉,无精打采,这些茶点什么的,他每日都能吃上,自然是不稀罕,想到前些日子,自己终日里“苦读”,心气力气早就用完了,

而且她们说的话,自己也不爱听,

想着想着,早就不耐寂寞,听了孟月云的说辞,心头还有些窝火,脸色不喜,目光疏冷,再看对面那“琼闺秀玉”般的孟月云,心里不禁仰天长叹,这样一个端丽、娴静的女子,何曾想,也是那等汲汲于名利的世俗之人?

简直是庸俗不堪,名利与我,风轻云淡罢了。

贾宝玉的想法,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竟然学敬老爷那种修道的事,有了隐隐羡慕之意,无人拘束,只不过少了女子陪伴,隐约有些抗拒,他这一辈子就做个寄情山水的,富贵闲人就是了!与自己知己的女子,依山傍水生活,岂不快哉!

最好有林妹妹陪伴在自己身边,想起林黛玉,眼神有些迷离,呢喃道;

“就是林妹妹还有些不懂我啊,”

尤其是想到了,刚刚林黛玉说的话,贾宝玉心中有些隐隐作痛,再把目光寻向林黛玉,然而,却见林黛玉拿着一个羊脂玉在那,和薛姐姐说着什么,

这羊脂玉温润无比,色泽上乘,乃是不多得的好玉,不过比自己的就要差了许多,

忽然想到了玉,

自己的玉还在屋内,没有拿过来,不对,那玉佩不就是洛云侯张瑾瑜送的吗,他也是见过的,难不成,林妹妹和宝姐姐,真的想入侯府做那平妻,清水入了浊泥,如何还能清白呢。

一时间,

贾宝玉心头巨震,就是痴愣在原地,一张中秋满月的脸庞,神情凝滞,好似有些悲凉。

林妹妹和薛姐姐眼中,竟然没有了自己!

王熙凤见到厅堂气氛有些沉闷,看向贾宝玉那边,发现宝玉的脸色不太对劲,心中一个咯噔,不会是又要犯癔症了,顺着目光看去,果然,盯着林黛玉一直看,心中就是一阵气,没出息的样子,连个女人都嫌弃,

屋里的人,

现成未出阁的闺女你不看,相亲的人你也不看,怎么就盯着人家侯府的平妻呢,要是被那冤家知道,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呢,毕竟是一直偷人,偷别人家的,现在反而偷到自己头上了,

不行,可不能坏了老太太的事,招呼了一声,说道;

“哎呀,宝玉,干什么呢,来来,往这边坐坐,你看看,今日,老太太特意让柳嫂子,给你做的煲汤,尝尝。”

接着,

凤姐伸手拉着贾母,和缓了下气氛,对着周围的招了招手,

“老祖宗,孟家小姐上门,怎么应该有个回礼,刚刚来的时候,我可是看见了,人家还带了不少的江南胭脂,留在那,礼尚往来也不是吗。”

贾母微笑点了点头,也知道凤丫头用意,轻声道:

“凤丫头说的是,好了,该高兴的就要高兴,孟家姑娘,你也过来,坐在老身旁边,老太太也没什么好东西,有个物件也是送给伱的。”

说完,

身后的鸳鸯,拿出一个碧绿的镯子,老太太拿过来,二话不说就往孟丫头手上戴,

孟月云哪里肯收,这还八字没一撇呢,

“老太君好意,月云心中领了,来时候,家父有交代,万不得收老太君送的东西,也太贵重了,不能要。”

孟月云态度坚决,一时间僵持下来。

老太太话一说,用意再明显不过,以往老太太身边,坐着的可是宝玉,如今换成了史湘云和孟月云,贾宝玉则是跟着二太太身边,一众女眷习以为常,故而倒也不用避讳,至于宝玉……几视女眷论。

王熙凤立马起身,把镯子拿过来,还给了鸳鸯,

“老太太,您也别急,毕竟是家里给了话,日子多的是,还在后头呢。”

王熙凤解了围,贾母只是笑笑,连声道,好好。

人都落了座,

丫鬟婆子,伺候的人,开始端茶奉水,从后厨端的菜品也一一摆了上来,宝玉也不知是不是不甘心,嘴角也不知念叨些什么,

其余人虽然带着笑脸,可是神情有些僵硬,就是大嫂子李纨,和尤夫人,忽然感到有些乏累,毕竟一个有身孕,另一个心事重重,只能私底下相互给了眼色,

只有王熙凤一人出言维持着,也难为她了,

“来来,今个就是大喜的日子,没想到今天来人凑齐了,老太太,您先动筷子,”

这话,自还是为了暖场。

这种“尴尬、僵硬”的气氛,饶是凤姐“玲珑心”的心思,都要从小火慢炖,以一声叹息,开始暖起,如果抛开既存事实不谈,转移话题,这个场,暖的就生硬的没有水平。

贾母也是叹了口气,也知道刚刚操之过急了;

“是啊,湘云我是多少年没见到了,孟家丫头也是第一次上门,黛玉更是刚来没一个月,各家顶门立户的,都在外面勉励维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就是我老婆子,随着太后去北山进香,谁能想到,在京城也能遇到贼人埋伏,勇猛过人的洛云侯,都能中了箭伤,所以今个,也想请侯府的人过来答谢,不巧不是时候。”

“什么,受伤了?伤的重不重!”

黛玉和薛宝钗失声喊道,脸色担心不已,李纨等三人,也是面色一变,

贾母见到,知道自己没说清,呸呸几声,

“呸呸!都怪我老太太,说没清,小伤,擦破了点皮,要是伤的重了,哪里还能去含元殿主考,就是这个心意,凤丫头,抽空啊,你去侯府一趟,怎么也要找王夫人说说话。”

“哎,知道了,老太太,您刚刚一说,我还吓死了,洛云侯带了麾下一万精锐人马,都能负伤,那换成女流之辈,岂不是累赘,”

凤姐又是话锋一转,笑道:

“外间办着皇差,操心着国家大事儿,府里老亲关系的磕磕绊绊,家里的琐事,他这个洛云侯,多操心也是对的。”

见到贾母这样解释,一桌子女子都是松了口气,尤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相互看了一眼,心底还有担忧之色,要不然寻个机会过去瞧瞧,

贾母看着一屋子的女人,老小皆在,也是微笑道:

“亲家出了这么个人物,说话办事儿,哪怕在外面都是要小心,凤丫头说的是,谁让他是侯爷,让他能者多劳一些。”

王熙凤立刻附和道:

“老祖宗这话是正理儿。”

众人闻言,都是点头称是,三春的面目上也带有了笑容,李纨等人也没了慌乱神色,气氛竟拨云见日,进入轻快、愉悦的节奏中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坐在贾母身旁的孟月云,却是深深看了一眼府上的二奶奶,暗道一声,真是好厉害的妇人,刚刚气氛成了那样,都能说出那番话来。

陪坐在林黛玉身边的李纨,樱唇翕动,这位花信少妇,秀郁鬓发间别着一根金色簪子,素雅、婉丽的鹅蛋脸儿仍是不施粉黛,尤其是近几日,进食顺畅,容光焕发,

轻笑道:

“凤丫头刚才说的是呢,洛云侯人家官大,本事大,许些事不放在心上,唯独记挂老太太还有玉儿和宝钗,今个老太太去传话,人没到,礼先到了,可见老太太的颜面,就是宽敞,以前就听政老爷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己亲家的事,不也算国事家事吗。”

众人把目光看向大嫂子李纨,这话好像确实说过,只是那解释是不是有些牵强,史湘云脸上更是诧异,问道;

“大嫂子,那洛云侯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则,只有这一句吗?”

这一下子,一旁的黛玉、探春、迎春、惜春还有孟月云都是将目光投去。

迎着一双双的目光瞩视,李纨芳心一时竟有些羞涩、慌乱,怎么就给说出去了,玉容上笑意微凝,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解释说道:

“有是有,我可不明白,也是他来黛玉院子里时候,他借了兰哥儿的两本书,我带着素云去黛玉院里,寻书拿回来见着的,好像是写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无罪。”

王熙凤刚刚瞪了大嫂子一眼,听着李纨加了一段怎么知道那话的话语,一副自证清白的样子,心头不由着急,怎么想起来说这些。

不过转念之间,也有些体谅孀居在家的大嫂子,如不道出这一段本末缘由来,只怕落在一些人耳中,不定如何编排主子。

“哦,原是这事,我倒是记得是上个月的事情,那次见着嫂子拿着几本书,黛玉先回去歇息了。”

赶紧的,凤姐笑了笑,在一旁插嘴说道。

这下,自是人证物证俱全,林黛玉更是点了点头。

探春皱着眉,念叨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无罪。写的气势磅礴,但是又有矛盾,不知什么意思,”

只有孟月云知道,此话是洛云侯在朝会时候所说,震惊朝野,只是下半句没听过啊。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话乃是洛云侯抄袭的,分为对外和对内之说,既有矛盾,又不矛盾,一般人都不理解,何况这些女流之辈,

“你理解这个做什么,男人有男人的事,女人有女人的事,相夫教子,不外乎是我们的,”

王熙凤打了马虎眼,三春丫头就是矫情,

“虽不懂,可也知道,儒家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洛云侯该当此任。”

探春脸颊嫣然,轻声说道。

众人闻言,都是不明觉厉。

在王夫人身旁的宝玉,瞥了一眼探春,心头就是叹了一口气,这句话古往今来,也只有洛云侯说出,宝玉以前不懂,现如今读了书,知道此话必然流传千古,心中忽然有些失落,三位妹妹竟然也在那谈论一个没来的人.

皇宫崇文门外,

自从张瑾瑜任职含元殿主考官,就喜欢从崇文门而入,一个是路熟悉了,二是每每走过此地,就能看到含元殿改建的动静,要是动静没了,就说明完工了。

“对了,储年大人在何处,怎么也没看见他的身影?”

张瑾瑜看着守门的禁军校尉问道。

“回侯爷,储大人就在含元殿待着,工部的匠户都备齐进去了,自有禁军看管。”

守门校尉赶紧回道,禁军的人,现在就怕见到洛云侯这个阎王,右卫禁军的事他们也都是听见传闻了,好死不如赖活着,尤其是他们这些守城门闲散安逸的人。

“那就成,来,给弟兄们买点茶水糕点,算是本侯一点心意,含元殿那边都照看着点,”

张瑾瑜从衣袖内囊里,拿出一百两银票递了过去,

禁军校尉见此大喜过望,急忙小跑过去,接在手中,侯爷还真是名不虚传,给银子眼都不眨,

翻身上了马,招呼了一声,带着宁边等人就往南城门而去,安湖大营还有不少的距离,

“驾!”

一声大喝,一队人马快速南行。

刚到了午门不远处,只见康孟玉率领一万禁军骑兵早就等待那,

“末将康孟玉,参见侯爷。”

“吁”

张瑾瑜勒住马,还没明白什么事,怎么禁军集结在此呢,

“康将军,为何领军在此?”

“回侯爷,末将领命,在此等候侯爷,一同入安湖大营,直接随大军一起南下,还是父亲特意交代的。”

康孟玉也是没想到,父亲会这样交代,他怎么知道洛云侯一定会在此呢。

张瑾瑜脸发黑,明摆着是陛下和保宁侯商量好的,就等自己进圈呢,看着康孟玉那一身亮银甲,骚包的很,

“行了,整军一块走,时辰也不早了,你父亲可有给你交代。”

张瑾瑜一夹马腹,先行而去,康孟玉也带着亲兵跟随,留下副将整军随后,

“回侯爷,父亲说到了战场,不能猛冲猛打,要看清形势,稳扎稳打。”

康孟玉心不在焉,自己这次带的禁军,可是十二卫之一,父亲身边精锐铁骑,如何能怕那些逆贼。

敷衍的神态,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张瑾瑜仅仅是撇了一眼,就劝道;

“知道就好,俗话说刀剑无眼,再精锐的人马,遇到了绝地,那也是白瞎,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京南的贼人要是没两把刷子,敢这么猖狂,本侯虽然没见到,但也知道,打仗,靠的不一定是人多,更多的是人心,人心散了,那就完了。”

“侯爷,您的意思?”

康孟玉望着前面的洛云侯,一时间听不明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