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703章 散朝后的迷惑

红楼之平阳赋 第703章 散朝后的迷惑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703章 散朝后的迷惑

第703章 散朝后的迷惑

乾清宫里,

洛云侯打算胡搅蛮缠,一嘴反问,颇有咬着不放的道理,让李家大公子李潮生,看不下去了,一股邪火往脑门儿上蹿,先是一挥衣袖,面色铁青站出来,出言斥责;

“洛云侯,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什么时候,谁说朝廷要加赋税了,还不是你刚刚提起的,少把这些脏水,浑水,泼别人身上,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洛云侯是内阁首辅呢。”

“咳咳,李大人,你说的这些可不对啊,饭怎么可以乱吃,一个不好,上吐下泻是小,万一哪个饭食过了夜,馊了,吃了危及生命,可悔之晚矣!

另外,话,是不可以乱说,本侯就是提醒一下,可不是要真的那样做,再说了,首辅大人可是你爹,这些朝政的事,也不是你一家之言,朝臣人人都可说,至于做不做,那由内阁决策的,你可是问错人了。”

张瑾瑜没好气的冲着李家大公子呵斥,刚刚李家公子那一番言论,也算得上筹谋已久,看样子,以往都是装出来的,如今原形毕露,不是个好相于的人,李家父子,不简单啊。

“侯爷,你刚刚所言都对,这些,都是内阁下的决议,加不加赋税,怎么加,加多少,要内阁阁臣讨论,上报给陛下,最后才能决定的,也不是老夫一个人随便说说,就能加的,

不过,侯爷所说的加赋税,也不是不可以,朝廷赋税,主要靠田亩之赋,还有那些商人行商的商税构成,以往都是十抽一,后来为了京南赈灾,变成了十抽二,都是些无关痛痒的,所以,老臣觉得,商税还是要涨一涨,十抽四也成,”

李首辅苍老的声音响起,风轻云淡的就把商税给翻了一倍,让张瑾瑜倒吸了一口冷气,税重了,这商品的价格就上去了,那些奢靡之物岂不是更贵,既然田亩不涨,百姓赋税不变,那收割的,只能是在场的百官啊,就算百官不花钱,但他们府上的子弟,也不可能不花银子。

“这件事,随后在内阁讨论,今日,不议,除了这些,那些亏空还有什么办法,李首辅,还有没有他法了?有,那就再说一说。”

武皇是时候出言打断,这增加税赋的事,万不能在这里讨论,不过商税,确实低了,那些豪商,各個家缠万贯,吃的用的,竟然有些人比宫里吃的还要好,还有那些走帮的商会,更是奢靡,这些,在御马监赵司抄家的时候,都是一一记录在册的,那夜,武皇半宿没睡,连夜翻看了奏疏,心中早就有了想法,今日,被洛云侯和李首辅一提,对策不就来了。

“回陛下,想要增加朝廷收入,无非是开源节流,节流不好做,那只有开源,老臣觉得,既然江南那边,改田为桑政策实行,不如再加上一策,让地方官员一块,把改天为桑的田亩之数,增加一倍,这样,就能多产蚕丝,养银一千万两以上,能多产丝绸锦布,二十万匹,加上原来每年二十万匹的产量,和今年原计划里的翻一倍,总数就到了六十万匹呀。”

一声惊叹,李首辅显而易见,就是照着吏部,还有工部那些人,以及陛下内务府,都照顾了,从织造局入手,以点带面,有了这些底子,一年稳妥的,都是大批银子入账。

这样一说,文武百官都是心中一动,尤其是在江南有产业田亩的,都在想着,是不是把自己那些田亩,也改成桑田,赚一些利润,每年的锦布缺口那么大,即使没有锦布,那些生丝直接卖给织造局,也能赚不少银子。

倒是武皇沉吟了一番,再增加一倍,田亩之数不一定就够了,也不知李首辅有没有好的办法,

“农田都改成桑田了,那江南百姓,都吃什么,还有北地边关供应粮草,从何处来?”

“回陛下,江南的粮食产出,全部留下,仅仅是吃也就够了,边军粮草,那就从外省调拨,京城就换成安湖周边的良田供给,除了江南有上好水田,京城南边,安湖周边,也是天下粮仓,朝廷可以扩大耕地面积,粮草不需要担心,历年来,京城存量之地,通州,都是从外省调拨八百万石粮食,增加了田亩之数,这些粮食就能省下来,江南,北地,都能用了。”

殿内,

依旧是内阁首辅李崇厚,和陛下一问一答,想法都是好的,但是张瑾瑜有些不明白,通州那些粮食,不都是江南产的,其他地方来的,好像很少,毕竟江南有着运河便利,京城这边,良田不少,应该没问题,

只有边关粮草,如何运送。

这一点,武皇显然是想到了,京城遍地是良田,粮食不需要供给,江南那边,供给京城和边关的粮食要是给免了,边关用粮食,又如何调集,这是个大问题,问道;

“外省调来的粮食,一定比自己产的粮食贵,边关粮草用度也不少,这样一来,花费银子多了,兵部,和边军是否愿意?”

“回陛下,北地不是不产粮,是产的少,不够吃的,所以需要外地调粮,江南那边,每亩桑田产的生丝,比每亩农田产的粮食,收成要好,而且卖的银子,也不是粮价能比的,百姓应当愿意,就是当地官府,压力也不大,毕竟免去他们往京城和北地,运粮食的任务,想来他们也是愿意的。”

李首辅,想了想,这是最稳妥的,既解决了财源问题,又解决了粮食问题,毕竟生丝产出的银子,可比粮食多多了,就算粮食贵一些,也花不了多少银子,结余的可不止这一点!

坐在高位上的武皇,随即在心底算了算,确如李首辅所言,这个账大有可为,只要保证边军粮草供给不变,京城这边,放开南面那些荒地,给百姓耕耘,要不了多久,就能变成良田,缺额亏空补回来,也不需要几年!

“卢爱卿,顾爱卿,你们觉得呢?”

堂下,

卢文山脸皮一紧,此事他虽然早已知晓,但是江南那边,田亩都在世家乡绅手中,他们愿意,但是需要官银去买,耗费必然不小,

至于江南百姓,不知愿不愿意,从首辅大人计划来看,算的情况来看,倒也不错,迟疑一下,回道;

“回陛下,臣附议,老臣觉得可行,但还需要地方官府,认真办理,毕竟不是小事,具体如何,还需要看成效。”

话也没说死,就先试试看。

顾一臣则是皱着眉头,说着好听,可是百姓有几个愿意改田为桑的,毕竟桑是给蚕吃的,不是给人吃的,还有税赋怎么定?最主要的,就是那些督办的官员,谁能信赖,不会中饱私囊!

“回陛下,老臣觉得有些事,还是要再考虑一番,改田为桑虽是好事,但是税赋怎么算,虽然生丝收成高,但是这税赋也高啊,另外,万一官府督办,稍有差错,可就不是小事,所以粮食需要保证产出一定要够,还要保证督办官员廉洁,不然,臣怕朝廷的好事,被那些贪官污吏办成了坏事。”

顾一臣的忧虑,显而易见!

“嗯,顾爱卿说的在理,那就再加一条,凡是改田为桑的百姓,交的税仍按农田征税,不许增加税赋,另外,官府那边收取的生丝,全部按照市价,由府库出银子购买,全部送到织造局,统一纺织成品,不得擅自挪用生丝,织造局那边,戴权,伱要从宫里,派个得力的人选过去,此事,就这样定下了,朕还警告所有的官员,谁在其中捞了银子,朕就抄他的家。”

“是,陛下,老奴领旨。”

武皇话音落下,一锤定音,敲定此事,让几位阁臣,有些不解,今个闹得这一出,谁得了利益。

“另外,李潮生,你那个政通司的左丞也不要干了,去内阁,任职内阁执笔,跟你父亲,好好学学,看看内阁天天都忙些什么,知道吗?”

“谢陛下,臣明白,”

巨大的惊喜从天而降,李潮生满面通红,立刻跪拜在地谢恩,这举动,更让不少阁臣警觉,卢文山和顾一臣,二人苍老面容微变,将到嘴边话又是咽了回去,抬眼瞧了瞧首辅大人,心头叹了一口气。

只有张瑾瑜瞪大眼睛,陛下的意思,这个什么李家大公子,就算是入了内阁了,执笔,怎么没听过这个职位呢?

至于殿中众臣闻言,倒也没听出什么不对,面上兴奋之色不减分毫,朝廷财源困难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日后应照此例,每年税收,仅仅江南一地,就能翻上一番,定然振奋朝堂。

工部侍郎楼孝若,脸色好看了许多,出列高声呼喊,

“陛下,臣还有一言要说!”

“楼爱卿,讲!”

见着楼侍郎一脸的激动,武皇周世宏点了一下,扶在龙椅上的手指,心里盘算着,工部的亏空,每年都是最多的,一来二去,再多的银子也不够用,宫里省下的银子,不如都拨给工部,以备后用!

楼侍郎得了应许,出列躬身一拜,神色坚定,瞪了一眼户部侍郎沈中新说道,

“是陛下,臣就是想问一问,既然户部有了银子,那欠工部的银子,何时还给工部,京城改造宅院用的银子,预计三百万两,皆因工部改造计划,提前把宅院租出去,得租金二百万两,就因此,户部把银子给扣了下来,所以臣就想问,为何不播给工部。”

沈中新脸色铁青,你都说了,还没改建就有了二百万两租金了,为何还需要户部的银钱,刚想说话,就被顾阁老拦下,

“那依照楼侍郎的意思,该当如何?”

“自然是按预算来,今年拨给工部的银子,一文都不能少,租金,从明年再还给户部,”

楼孝若寸步不让,

“你……你……”

被楼侍郎言语所气,沈中新面色阴沉似水,目光几欲喷火,嘴唇翕动了下,却不知从何辩驳。

沈中新无法,毕竟刚刚自己用这些状告吏部的,殿中众臣,都是作壁上观,目光带着几分玩味。

“好,不过户部也不放心这些银子去向,”

顾一臣竟然答应下来,回头看向高位上的陛下,拱手道;

“陛下,老臣答应拨付,不过需要一人管理这些银子,万不可挪作他用,还需要保人,请陛下定下一人交接这些银子。”

“嗯,既然顾爱卿说了,朕也就点一人,京城宅院改造计划,乃是洛云侯所定,那就由他担保,户部的银子转给他,宅院收的租金也给他,负责改造宅院的费用,就从他管的那些银子里面扣除就成,你看可否?”

武皇快刀斩乱麻,大体之事定下了,许些小事,不想再问,顾一臣脸色微笑,

“谢陛下,臣领旨。”

工部侍郎楼孝若张了张嘴,只能谢恩领旨。

张瑾瑜撇了撇嘴,

一场大朝会,竟然成了分赃大会一般,大块的猪肉分完了,还剩一小点的大块肉留在那,现在,不少朝官的眼神,纷纷朝着张瑾瑜这边看过来,工部改建宅院的事,本就是一本万利,谁都想插一手,可惜,工部自然知道是香馍馍,捂着不给众人看,这一闹,反而把香馍馍丢出来了,

还好巧不巧的落入张瑾瑜的怀里,这下,引人眼红啊,工部自不必多说了,本就是他们的,要没要来,反而还把那些改建院子的租金,也给搭了进去,心里憋屈可想而知。

倒是户部,也没有再说什么,银子出了就出了,反正本就是该出,要不是因为工部的亏空,这些银子早就送过去了,如今算下来,也不吃亏。

张瑾瑜本想不接的,但转念一想,不拿白不拿,银子过手,就算是不贪,也像那,拿猪肉一般,手上全是油啊,这些人还是需要来求自己的,怎么也能过过瘾,

“是,陛下,臣绝对看紧这些银子,务必不浪费一分,把银子花在刀刃处。”

张瑾瑜想明白之后,在朝堂得了便宜,立刻把此事接下了,还想着,等下了朝会,就去工部,把银子拿回来。

无他,

皆因陛下勤政以来,开源节流,防止朝廷用度挥霍无度,京城这些官员,在部堂里,都是能省则省,油水自然就少了,再加上朝廷那些欠款的追缴,京官的俸禄不足以应付生活。

贪官污吏自然不怕,但有一些操守品杰不错的,不说揭不开锅,日子过得就显得清贫起来。

张瑾瑜被不少人盯着,烧热的目光有些烫人,心头也有些异样,钱的能力,果然是从古至今的金钥匙。

“行了,此事大定之后,就是接下来的恩科,明日准备,后日开考,诸位臣工,做到心中有数。”

武皇点点头,今个的事,终于理清楚了,接下来,就是恩科,重中之重,所以还是提了一句。

“是,陛下。”

文武百官尽皆应是,也都心中一凌,毕竟这一次科考,乃是空前盛状,人数之多,历年之最,又设了新的考场,不少官员家族子弟,都有参与,是龙是虎,就看这一次了。

眼见于此,事情完了,

戴权立刻瞅准时机,立在那喊道;

“退朝!”

一声长音落下,群臣又是一拜,

“恭送陛下。”

一声山呼过后,武皇也未留人径直离开,留下百官群臣,在殿内候着,直到武皇离开后,群臣忽然炸开了锅,都是有些兴奋地,想着和洛云侯说几句话,看能不能支取银子,或者借银,

张瑾瑜哪里可能和他们说话,先是跑到了沈中新身边,

“沈兄,那些银子可要留好,没有本侯的签字谁也不能动。”

又看了身边的工部侍郎楼孝若,也给提个醒;

“楼大人,工部租金那些银子,除了修建宅院需要用的,其他的你可不要挪用,账册做好,本侯盯着呢。”

“这,是,侯爷,下官给您记好账。”

楼侍郎也是无奈,白白费了一番口舌,徒做嫁衣。

刚说完话,

文官那边人还没过来,武勋的几位国公爷就往这边走来,那微微笑容,看得张瑾瑜心中一抖,想好事的人来了,脚下抹油,这就要开溜,镇国公嘴上还喊着,

“你这小子,跑什么。又不是问你要银子,看你吓的,”

“老国公,府上有事,身子不利落,等下回再说。”

留下了一句话,

人就先跑了出去。

看的不少官员目瞪口呆,这样都行。

襄阳侯见到镇国公气的吹胡子瞪眼,劝了一句,

“老国公,可别生气了,洛云侯也是有苦难言,明日就是考官入场的日子,他还需要准备好些东西,所以,有事等闲暇时候再说,”

“你啊,如今也油腔滑调了,跟洛云侯那小子不学好,净学这些不好的,哼,走了。”

镇国公终归是消了气,无奈指责了襄阳侯一番话,这就迈着步子出了乾清宫大门,身后,只有襄阳侯柏广居苦笑着摇了摇头,遂迈步跟了上去,回府上还要备上换洗的衣物,吃食还有大袄都要拿上,七天时间,可不好熬啊,也不知侯爷怎么准备的,好像也没和侯爷说此事,是不是还要说一声?

朝会散去之后,

朝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了话,都在小心的谈论,也不知道说些什么,而其他闲散京官下了朝,三五成群的往宫门走去。

宫门外,一众官员各自上了官轿,还有马车,匆匆离去。

只有卢文山和顾一臣,二人在宫门对视一眼,而后登上马车,看着不远处,李首辅的官轿,周围围了一大批官员,都是曾经李党的中坚人物,首辅大人,还是留了后路的,接下来,会不会,小阁老就出来了,陛下的心思猜不透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