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733章 宝玉出门赶考

红楼之平阳赋 第733章 宝玉出门赶考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733章 宝玉出门赶考

第733章 宝玉出门赶考

厅堂内,薛蟠瞪着双眼,有些没听明白,什么委屈几日,什么含元殿待几天,他们那些学子,恩科考不考跟他薛大公子有啥关系,“宝钗,你刚刚说的什么意思,什么委屈不委屈的,这个酱菜,味道可是极品,外面吃不到的。”

虽然肉好吃,但是也不能天天吃,偶尔吃一些清淡点的,无非就是这些,寻常百姓恐怕连这些也吃不起,蹦说其他的了。

看到哥哥还不明白,薛宝钗把碗筷放在桌上,而后从荷包里,掏出一个红色考签,放在桌上,推了过去,

“哥,这是你的考签,走的是江南白鹿书院的名额,推荐信是金陵知府贾雨村的,今日就是入场的日子,等会兰哥儿来了,你就和兰哥儿一起过去,门外小厮都准备好了,”

也不等薛蟠什么反应,薛宝钗走到窗户前,打开窗户,就看到外面的雨,下的有些急促,但是在主屋的廊坊内,清一色穿着斗笠的小厮立在外面候着,看着薛蟠脑子一懵,是了,他好像还是白鹿书院的子弟,当初是父亲花了三万两银子买进去的,只因受不了读书之苦,给夫子请了长假,借故家中有事,好像好长时间也没回去,一晃几年过去,自己都把此事给忘了,对了,那么久不是都结业了吗,“宝钗说笑了,都好几年了,夫子早就把我忘了,哪里还有什么名额的事,再说,就哥哥这水平,读个书,看个信还行,要是真的科举,那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不说论语经意,就是那八股策论,当哥哥的不是寒暄,他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啊。”

薛蟠嫌弃的挥了挥衣袖,这也不是花钱找女人,或者打架取乐,真刀真枪的干,还真能拼一把,就是这识文断句,要了小命了,看着哥哥有气无力的样子,薛宝钗的玉颜上,闪过一丝好笑,瞧着母亲担忧的样子,还有些无奈,母亲就是放不下心来,哥哥有些地方,也是母亲督促出来的,好事办了坏事,哥哥的性子,也就是这样养出来的,见到母亲着急,就屈身回来坐下,先是劝慰了哥哥一番;“哥哥说的哪里话,如今天下士子,都纷纷入围,读书人的名声,哥哥不是不知道,仅仅是秀才,也能有一個好名声,另外,含元殿是郎君主考,哥哥去宫里面见识一番也是好的,至于中不中,哥哥尽心就好,”

薛宝钗只能把话说到这,算是薛蟠虽然心中抗拒,但知道妹妹一番好意,不说别的,挂着读书人的身份,一身儒服,再拿把折扇,画上一幅画,

那时候,再去青楼寻乐子,都比一般人受窑姐欢迎,文人墨客,各领风骚,更别说其他的了,想到此,心里就有些痒痒的,大武京城第一青楼,就是燕春楼,恩科过后就是诗会云集,花魁选举也一并举办,那时候,美女舞姬,还不是任由自己享用。

就算是没中,但怎么也算是参加恩科的读书人,考不考的上那就不要在意了,心中有些异动,但是一看外面的天色,灰蒙蒙的天,还下着雨,雾气蒙蒙的,要多难受,就多难受,关键在于,下雨天,到处湿漉漉的不说,另外就是,自己虽然认识字,可是那个字虽说能写出来,也只有自己认识,其他人认不是认识,就两说了。

正想着,忽然又想到,刚刚妹妹还说和谁一起去的,兰哥儿,不会是贾兰那小子吧,他怎么也去了,“妹妹说的在理,考试的事,哥哥能去,反正是考不中的,也别抱多大希望,还有,你刚说和谁来着,兰哥儿一起,荣国府不是没有其他人参加科举的吗,怎么兰哥儿还有名额。”

薛蟠不信这些,要是有,还至于昨夜闹得那一处,早上可听说了,人都被打的差点没了,明显是下死手,薛宝钗眼神闪烁,有些话也不好说,尤其是她发现,郎君和大嫂子之间有些异样,虽然看不出痕迹,总觉得心中有些感觉,“哥哥,看你说的,兰哥儿为何不能去,就算没有荣国府的推荐信,大嫂子可是书香门第,以往的亲朋好友,哪里还没几个人帮衬,兰哥儿科举,显然是易如反掌。”

薛宝钗当然也好奇大嫂子哪里弄来的推荐信,不过一想到大嫂子娘家,也是京官老翰林,弄一张推荐信,不过是手到擒来,也就没有多想,“倒也是,无非是个推荐信,花银子也能买来,那行,今日就等兰哥儿一块去,也好有个照应,对了,外面下着雨,怎么还有那么些人,穿着蓑衣等着,去考试,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啊。”

薛蟠见事情已定,无奈,只能又把刚刚的大肉拿起来,继续啃着,反正这几日,怕是吃不上了,先过过嘴瘾,

哪知道,本还是面带微笑的宝钗,忽然变了颜色,“哥哥还是把人都带上,小心一些,都说去年科举的时候,不少考生,路上出了事,没有按时入场,以至于错失机会,就怕有人故意为之。”

“哼,那是没有遇到你哥哥我,对付那些人,就不能留手,要不然,还以为你怕了他们,蹬鼻子上眼,那就走不脱了。”

薛蟠如今是打架,打出了经验,就像侯爷说的,什么狭路相逢勇者胜,谁退都是死,薛宝钗翻了个白眼,没说话,薛姨妈忍不住又骂了一声,“说什么浑话,你妹妹交代的记清楚了,万不可粗心大意,毕竟兰哥儿也去了,伱看着点。”

“知道了,妈,小事。”

薛蟠大包大揽,想了不少,就是怎么做卷子,是一个没想成,三人正叙话,

门外,

传来丫头文杏的话语,“小姐,西府大奶奶家的的兰哥儿到了,”

“呀,那么快,快让他进来,”

薛宝钗起身,就跟着出去,想把兰哥儿带进来,到了门前,只见一身水蓝色的袍服,头戴着方帽的男子,腼腆着脸,立在门外,身后还跟着两个丫鬟,只是,这二人,看着有些熟悉,

“是兰哥儿啊,用膳了没有,快进来,”

贾兰不善言辞,点了点头,回道;“宝姨,用过膳了,依母亲交代,要和薛叔一起去恩科,也不知晚了没有,”

一声“宝姨,”喊得薛宝钗红了脸,可不是这样,大嫂子还真是,还没说话,屋里的薛蟠听到动静,一口把粥喝完,净了手,就急着出来,还是第一次有人喊自己叔来着,倒是稀奇,“行了,宝钗,你把东西收拾好,也别等了,准备马车,先去宫门口等候,毕竟那么多人,还下着雨,想要进去,还不等到什么时候,我和兰哥儿先去,自然是先到先进,安排好了地方,就安心等着了,”

薛蟠也没有妄言,看着外面的雨越下越大,能去含元殿科举的,都是达官显贵之后,谁没个马车代步,就是进宫里这几步,需要走,可就难了,“也好,文杏,让他们都跟着一起去,把东西,全部用油纸包着,别淋了雨。”

薛宝钗也未阻拦,哥哥说的也不为错,而且还安排丫鬟,在包裹里面,把所有东西用油纸给包上一层,以防淋雨打湿了,说话间,外头马车已经备好,薛蟠也不废话,接过包裹直接扛在身上,

“走,别等了,兰哥儿,跟上,同乘马车,说不得,你这一去,就平步青云了,叔也沾你的光,顺顺文气进来。”

就这样,一大一小两人,穿着蓑衣,带着丫鬟和小厮,就走出了梨香园角门,到了外面巷子,登上了马车,随着一声抽鞭子声音,马车带着人群,就缓缓离去,消失在雨天雾气之中,

门内,薛家母女还有些担心,薛姨妈不由得呢喃道;

“宝钗,你说他们没问题吧,”

“妈,你别担心,就这点路,还下着大雨了,能出什么事,咱们还是回去,妈,你还需要到老太太那边一趟,毕竟贾宝玉可是从正门走的。”

随着薛宝钗一提醒,薛姨妈恍然大悟这才想起了此事,是应该过去送行,

“你不说,妈差点就忘了,快,收拾一下,这就过去,别耽误了吉时。”

也不问外面的大雨,撑着油伞,就回了屋子,

却说荣庆堂,碧纱橱的小院,贾宝玉也算是刚刚起床,满脸的倦容,昨夜,看了一宿的经意,二更天才睡,堪堪睡了几个时辰,一大早,就听见外面吵吵闹闹,一醒,就睡不着了,照例起来更衣洗漱,单独用膳,“宝二爷,东西都准备好了,安排茗烟,给您送到的马车上,另外,老太太和二太太他们,都在内堂等着宝二爷呢,”

身边的袭人,小心的端过一碗粥,用嘴吹了吹,放在贾宝玉面前,另一边的麝月,更是亲手拿着包子,喂了过去,贾宝玉点了点头,心中还是有些紧张,没想到日子过得那么快,这就进场了,要不是外面下着雨,哪里有心情坐在这吃饭,随口吃了几个包子,腹中见饱,出声问询,“什么时候去?”

“回宝二爷,您吃饱之后,见了老太太,和二太太,说了话就能走,荣国府距离宫里稍远一些,不过有马车,宝二爷不必担心,”

袭人拿着热乎乎的锦布,给贾宝玉净了手,

“行,也别等了,这就去吧,”

贾宝玉想了想,再等下去也是无意,还不如早些过去,到地方熟悉一下,起身去了廊坊角门,往内门走去,

内堂里,昨日的人,也算是来了大半,邢夫人,二太太,还有王熙凤,并着三春,人算是到了,至于林黛玉和李纨,尤夫人,没了身影,贾母也不在意,昨日那一闹,有些别扭在里面,情有可原,

可是二太太眼里闪过一丝不高兴,心中对李纨也有了埋怨,更别说那个林黛玉,和史湘云,都是“没教养”的。

王熙凤坐在那,看着堂内之人,心里叹了口气,大嫂子显然是铁了心的想走,拦是拦不住的,只能看兰哥儿这次考的如何,万一真的祖宗显灵,中了,大嫂子聪明反被聪明误,想走也走不了啊,

“老二家的,宝玉的行囊可收拾好了,外面可下着大雨呢,”

贾母也是担心,前几天,艳阳高照,早不下雨晚不下雨,偏偏今个下,这不是闹心吗,二太太也有些烦闷,昨日的事,还历历在目,虽说老太太发话压了下去,也不知凤丫头办的如何了,见到老太太问话,回了神,还是想想今日,宝玉科举进殿重要,“回老太太的话,早就给宝玉准备好了,所拿的东西,皆是用油纸包裹的,另外准备了蓑衣和油伞,以防雨下了大的,淋湿身子。”

对于他们这些勋贵之家,这些都是区区小事,无非是下人们多忙一些,反而是今年科举变了,也不知会如何,“那就好,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好了,心中就不慌,最为重要的就是进殿,考签务必拿好,凤丫头,外头那些人准备的如何了?”

随着贾母的话音,王熙凤早就起身,走到了老太太身边,“哎呀,早就安排好了,赖大亲自带着人跟着,送宝玉过去,还有昨夜的事,我准备让来旺拿着拜帖,今个就去顺天府衙门那一趟,我呢,也不能闲着,等顺天府那边,把人放出来之后,就去两位族老那边,把事情说开就成。”

王熙凤当然不能只说送宝玉的事,当着众人的面,把昨天该说,该办的事,堂而皇之的说出来,办了事的,也需要让大家瞧瞧,谁在府上出难题,又是谁在府上给解决的,三春默不作声,坐在那宛如桌子板凳一般,只有邢夫人嘴角一笑,接了话,“又是劳烦人家凤丫头,府上里里外外,操心不说,总有些人,在背地里不知捣鼓些什么,有时候,不为别人着想,也要为自己想想不是,”

邢夫人的话,明显的是冲着二太太去的,王熙凤尤为听得心中解气,有时候,大太太邢夫人,也不是那样讨人厌,只有坐在炕上的贾母,脸色一沉,竟然用手拍了一下桌子,“说的什么话,怎么,荣国府的事,凤丫头这个当家人就不能管了,老身就不明白,有的人说话,为何就要阴阳怪气的,能得了什么好,以后,不能说话,就不要说,坐在那就成。”

贾母显然是动了怒,说话也重了些,让邢夫人脸色青一阵,白一阵,难看至极,

王熙凤见此,赶紧打了圆场,劝道;“老太太别生气,大太太也是心中不顺,这些日子,可没少里外帮趁着,今日,乃是宝玉大喜的日子,说那些做什么,对了,也不知宝玉吃的怎么样了,虽说外面下雨,可是早去一些,总比晚去的要好。”

一提到宝玉,屋里人的心思就是一动,确实如此,这么久时间,也不知宝玉吃的如何,就在贾母想派人过去看看的时候,薛姨妈就急匆匆的带着丫头进了内堂,一到屋里,看见人都在,嘴角一翘,笑道;

“呀,老太太都在呀,也不知我来晚了没有,今个一早,就听屋檐下有喜鹊筑巢,在窝里叫着,我就知道,今个是个喜庆的日子,刚用膳,赶紧过来沾沾宝玉的喜气,”

薛姨妈一身紫色锦衣,笑呵呵走了进来,让沉闷的堂内,气氛为之一松,贾母脸上也就有了笑容,

“都看看,都看看,还是姨太太心疼宝玉,这么一大早就过来给瞧了宝玉,对了,宝钗怎么没过来?”

贾母往薛姨妈身后瞧了瞧,没看见薛宝钗跟着,随口一问,薛姨妈抿着嘴,扭着腰,笑着走到贾母身边,

“还说呢,昨夜也巧,身子忽然有些不利落,又逢阴天下雨,这一来二去,今早,就起的晚了,我也就没叫她一块过来,免得不喜庆,”

都是女儿家的事,只能遮掩一番,贾母心中明了,也不多言,对着身边的鸳鸯示意,“鸳鸯,你去看看宝玉如何了,不能去的太晚,毕竟是在宫里,听说也是洛云侯准备什么统考,想来睡的地方也是一样,早去,就能先选个好地方,”

贾母不愧是见多识广,洛云侯还真的就是这样做的,谁先到,谁先发牌子,谁后到,只能顺位往后排,

吩咐完,鸳鸯点点头就要去偏殿的时候,恰逢贾宝玉带着两个丫鬟,就从侧门走了进来,一身白色的儒服,腰间系着金色宽带,富贵之气扑面而来,也让屋内众人眼神,不自觉的飘了过去,还别说,贾宝玉这一身读书人的标配,还真的有气质,

贾母面色一喜,这算是准备好了,也不在炕上坐着,就起身着急走过来,一把抱住宝玉,“还是我的宝玉贴心,如今都能下场考试了,也不要心急,尽力就成,”

贾母是真的心疼贾宝玉,也不知道这三日里,又当如何熬着,

“到了那,万一是有不方便之处,你给巡考官说,让他转告洛云侯,总归是看着王夫人的面子,也不会刁难于你,”

再疼也只能这样疼了,贾母提耳交代,就怕宝玉受了委屈,周围的人听了,眼神闪过许多复杂神色,只有王熙凤好似是听不下去了,劝道;

“哎呀,老太太,又不是出远门,就在宫里三天,总比待在那贡院里强多了,今个下着雨,躲在考棚里,还不知冻成什么样子,就算是雨停了,还得冷上一天,哪里像宝玉一般,在宫殿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这就是好彩头。”

“对对,不说了,老二家的,你叫人进来,送宝玉出去,”

贾母知道时间不等人,对着二太太喊了一声,二太太急忙起身,给彩凤使了眼色,后者赶紧点头出去,“老太太,早就准备好了,马车就在院里,宝玉直接上车就成,来人啊,先把蓑衣给宝玉穿上。”

还不等丫鬟上手,薛姨妈和王熙凤二人,就把蓑衣拿着,给宝玉换上,也不知宝玉是刚睡醒,还是真的有所悟,穿好所以之后,对着屋内人就是一拜,“老祖宗,薛姨妈,二嫂子,母亲,儿子去了,”

说完,一挥衣袖,戴上斗笠,就出了屋子,冒着雨上了马车,也不知谁先呜咽一声,就哭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