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749章 今夜却不能寐

红楼之平阳赋 第749章 今夜却不能寐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749章 今夜却不能寐

第749章 今夜却不能寐

长乐宫外,

几位世子相互对视一眼,眼里都有些惊惧,好好的宫殿,怎会有白色的锦布悬挂于外,不会是太上皇暗地里“薨了”,并且秘不发丧吧。

惊疑不定的时候,身后的侧门,随着“咔嚓”一声,忽然关上,

让走在前面的五位世子,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可是进了太上皇的殿宇,仿佛有一种威严笼罩在身上,几人微微躬着身子,低着头,就迈上了长乐宫的玉石台阶上。

夏守忠夏总管走在最前面,亦是如此,如今的长乐宫可不比以前,太上皇的脾气是越来越古怪,不少伺候的人,被杖责了不少,而且以往经常睡的龙榻,上面时常见不到太上皇休息的身影,却在打坐的大帐内寻到,劝也不能劝,如之奈何。

“进了内殿,都要规矩些,万不可能懒散,多话,可记着了。”

“记着了,大公公。”

几人急忙点头应道,跟在后面缓缓到了大殿门口,只是几人不知道的是,大殿上的匾额,竟然不是长乐宫,而是刻着无为之宫四个大字,看的几人莫名其妙,就连郑王世子周正白,也留了心思,迅速看一下周围的情况,殿门口伺候的人,好像一个都没有,应该是夏公公安排的,但是窗户上,还有门口的柱子上,尽然也缠着白布,对了,还有黑布,这是什么意思。

疑惑间,几人到了殿门口,本以为大公公要推门而入,谁知,几人停在殿外的时候,却见夏总管在门外,敲了敲殿门,喊道;

“太上皇,人到了。”

就是一声,却毫无动静,本以为夏公公继续再喊,哪知,前面的夏公公却立在那一动不动,众人不明所以,也不敢出声问询。

殿内,

太上皇周圣卓半躺在修道的大帐内,靠在被子上,为了修道便利,被褥也一并搬了过来,听到外面的喊声,缓缓睁开眼,知道是那些小崽子来了,回想甄老太妃派人传来的密信,

一时间,思绪万千,

自己的那几个儿子,有孝心是好的,但是心底想的什么,知子莫若父,他如何不知,有些事,有些话,做与不做,时境变迁,都要看看皇上的反应,皇帝这些年培养羽翼,多少是有些改变,翅膀也算硬了,

自己要是真的不闻不问,要不了一年,四王八公他们,即使再多花心思,也撑不住多久,朝廷,还不能放任不管,所以,太上皇猛地睁开眼睛,前几日有些病恹恹的病气,早就不见了踪影,

顺手拿起身侧的金箍棒,对着不远处的铜钟狠狠的敲了一下,“噹”

响亮清脆的声音传到了殿外,让在殿外等候的众人,皆听到耳里,夏总管接了信,就缓缓推开殿门迈步进去,

几位世子虽不明所以,但也知道紧紧跟随,先后迈步进了大殿,刚一入大殿,夏总管就回身把殿门关上,

“几位世子,太上皇就在内殿,随杂家进去。”

“谢大公公。”

几人道了谢,复又迈步往后殿走去,只是一路上,觉得长乐宫空旷不说,柱子上那么多八卦图,太极图挂在那,有些阴森的感觉,原本的奢华装饰,寻不见踪迹,几人不敢吱声,进了内殿,更显得有些惊讶,长长走道的两侧,放着一排排的火烛,大殿中央还有一处大鼎,烧着檀香,飘出阵阵青烟,最后竟然还有处高台,四下的帘子,围起来的大帐,要不是有周围的烛光照应,闪现人影,还以为是停了一個棺材在内,几位世子咽了下唾液,没想到长乐宫竟然大变了模样不说,竟然规整得如此诡异,显然出乎意料,

“启奏太上皇,几位世子带到。”

夏公公走到大鼎前,约五步的距离停下,跪在那回禀,

几位世子也慌乱跪下,齐声拜道;

“孙儿拜见太上皇,祝太上皇身体安康,万岁万岁万万岁。”

“;啊哈哈哈,有意思,你们倒是有孝心,如今竟然半夜进宫来瞧朕,哪门子道理,”

太上皇说完,故意还用金箍棒敲了铜钟,又是一声“噹”的声音,传出甚远,也让跪在地上的几位世子,身子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郑王世子周正白神情一动,立刻叩首,回道;“回太上皇,孙儿认为,尽孝心不分昼夜,要时刻想着,父王常说,自从离京之后,一直未与太上皇相见,常常夜里睡不安,白天吃不好,总是唉声叹气,又因为祖训,不敢擅自回京,只能让孙儿前来,看望太上皇,略表孝心,以供驱策侍奉。”

说完,还微微抬头,用余光瞄着大帐内的动静,刚刚进来跪地的时候,周正白故意落在后面,站在在外侧,跪下的时候,正好在大鼎的侧面,只要一抬头,就能望见的大帐那边的动静,虽然看不清,却瞧见了大概,

却见大帐内人影一动,好像是太上皇坐起身来,随之而来的就是话语声;

“回的好啊,想尽孝心,有的是机会,你小子会说话,是谁家的人?”

太上皇坐在帐内,微微一笑,困意随之而去,也不知是哪家的,遂问了一句,周正白脸色一喜,急忙回道;

“回太上皇,孙儿是郑王府的,替父王,给太上皇问安。”

“嗯,原来是昌德的儿子,是好久没见他了,哎,”

想到了郑王周昌德,太上皇心里,竟然有些五味杂全,要知道,那时候,自己最中意的就是他,可惜,胆识没有,没有担当,敢做不敢认,如何能当一个好皇帝呢,到是这些年,进贡的车队,始终不停歇,孝心可嘉。

再看向殿内,其他几人依次跪在那,又问道;“都说说,你们几个,介绍下。”

跪在地上几人,也不敢怠慢,按照前后跪着的顺序,汉王世子周兴山首先回话;“回太上皇,孙儿汉王府周兴山,替父王给太上皇问安!”

“回太上皇,孙儿宋王府周业文,替父王给太上皇问安!”

“回太上皇,孙儿陈王府周运福,替父王给太上皇问安!”

几人先后自报家门,也让太上皇心里默默盘算了一番,自己那几个儿子算是来齐了,也不忘他们一番孝心,“都起来吧,”

“谢太上皇。”

几人扣了首,起身而立,似乎也没有了刚刚的惧怕之意,只是几人穿着的太监衣物,显得不论不论,

太上皇瞧得清楚,也知道内里的情形,身为天家人,这点委屈都受不了,那还来京城作什么,“既然来了,尔等就都说说想法,”

堂下几人面面相觑,太上皇问的太过直白,有些话,当着众人的面如何说出口,难不成还问陛下身体如何,硬是愣在那不知如何开口,太上皇看着几人的反应,轻笑一声,继续问道;

“怎么,大半夜里进了宫,只是给朕请安来了?郑王府的,你来说。”

周正白站在宋王世子身后,还不知如何作答,却被太上皇点了名,不得不站出来,回道;

“回太上皇,孙儿有些话当讲不当讲。”

“讲。”

“是,”一声颤音,让周正白额头瞬间冒出了细汗,斟酌一番言语,躬身一拜;“太上皇,今夜进宫,就是为了给太上皇问安,此乃其一,其二,就是孙儿想替父王说一句话,久在封地,思念君父日切,不得尽孝,夜不能寐,寝食难安,空有愧疚在心,诚然,孙儿想替父王请奏,回京城以尽孝道。”

说完立刻再次跪拜,

其他几人更是眼色一亮,一同跪下,“孙儿亦是如此,请太上皇恩准。”

一时间,

殿内安静至极,只有微弱的烛光,在殿内摇曳着。

良久,

传来太上皇的笑声,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水无常势,自西向东,经久不绝,人伦常在,亦是如此,所谓修道,也算是修得人心,朕自从修道以来,常常有所感悟,今夜你们能来,亦是缘分至此,天也不早了,从哪来回哪去吧。”

也不等几人什么反应,拿出金箍棒,对着铜钟,又是一声敲响,“噹”的一声,让夏守忠立刻出声;

“几位世子爷,这边请了。”

几人还有些摸不着头脑,没听出太上皇是允许,还是不允许,怎么就走了,并且,太上皇的人并未亲眼见到,只隔着几个帘子,才能看到模糊的身影,只是看到大帐内里的人影复又躺下,

这算是见到?还是没见到?无法,

几位世子,只能不甘心的随着夏公公的身影,走出了长乐宫,到了殿外,还想再问一些事的时候,夏守忠停下脚步,开了口,

“诸位世子爷,宫里面可不比外面,出了长乐宫之后,勿要停留,怎么来的怎么回去,小心为好,可记着了,”

“是,公公,记着了。”

“记着了就好,也不枉杂家这一点心意,走吧。”

即是解释,又似警告,夏守忠复又迈着步子,继续前行,领着路,到了侧门,亲手开了门,让几位世子离去,几人无法,欠了身,依次出了宫门,在门外还未站稳,身后的侧门直接就关上,让几人好像是做梦一般,也不知在哪里梦游了一圈,吴王世子周良浩,摇了摇头,好像刚刚醒来一样,“诸位哥哥,刚刚怎么回事,怎么就出来了呢?”

问的话磕磕巴巴,那副傻样,几人也未理会,倒是陈王世子周运福,对着郑王世子和汉王世子,拱手拜了拜,“见过两位世兄,刚刚不知两位世兄该如何看?”

“你怎看?”

郑王世子不言语,倒是汉王世子直接回了一句,让周运福嘴上噎了一下,“弟也没看明白?”

“哈哈,没明白就好,有些事,不明白也是福气,白兄,终日不得见,今个,可是见到世兄的风采,小弟佩服,天不早了,弟先走一步。”

汉王世子周兴山,哈哈一笑,拍了拍周运福的臂膀,一挥手,直接迈步就走,不远处,来接应的人早已经在树下等候,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人就不见了踪迹,让宋王世子三人看的有些气愤,明显是瞧不起他们,在想和郑王世子套个近乎,谁知一回头,却不见了周正白的影子,明显是三人回头看的时候,人离开的,“哼,傲的什么劲,他们二人不就是痴长几岁,如此看不起咱们。”

宋王世子周业文,愤恨不以,脸都气白了,没想到一来京城,诸事不顺不说,一个是洛云侯找事,十几万两银子没了,这入了宫,谁也不比谁矮一头,怎么处处拿样,给谁看呢。

吴王世子周良浩,张了张嘴有些苦笑,这一圈下来,只有他看得有些懵,没搞清什么情况,只有陈王世子周运福若有所思,看来太上皇好似是同意了,至于刚刚离去的两位,人家有傲的资本,现如今,只有他陈王府落后了,毕竟仅凭银钱这一块,就比不过,还要靠着他们二人,抱团取暖,这也是他自己刚刚悟出来的,

四下里瞧了瞧,

不远处走来了一个人影,应该就是他们三人的领路人,事不迟疑,还是早早离去为好,

“文兄,浩弟,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还是快一些离去为好,至于刚刚两位世兄,人家也有傲的资本,郑王府和汉王府,在我等一众王府中,那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能不认。”

听了周运福的劝说,周业文四下瞧瞧,那二人早就不见了踪影,走的比耗子还急,但也知道此地不是叙话的时候,“听福兄之言,早早离去为好,不过为兄就是气不过,凭咱们三人,哪里会怕了他们,就算是拔尖的,那又怎样,”

一时气话,也让二人颇有些无语,一人一把,拉着周业文就直奔南墙脚走了过去,早有脾气,回去怎么闹都行。

而在北面花园的一角,郑王世子周正白,绕过了两棵树,回到了之前的位子,留在那的公公,点下头,问道;“世子爷可完事了。”

“喏,一切安好,”

“那就随杂家走,回北门。”

老太监点点头,竟然换了一个方向走去,避开了来时的路,另外两位公公,则是在他们二人走后,远远地跟在后面,就这样,不知饶了多少地方,终于,到了熟悉的北宫门,“世子爷,杂家也老了,能给王爷做事的时间恐怕不多了,多余的话你也不要问,带个话回去,长乐宫也不是一直能挂着匾额的,想要有动作就要快,不想要,就安稳的离去,万不可留在原地,切记,老奴就送世子爷到这了,拿着令牌出宫吧。”

郑王世子周正白一脸的震撼,这样看来,眼前的公公是父王的人,本想再问,就被公公拦着,挥了挥手,无奈,周正白躬身一拜,行了大礼,这才转身离去,出了宫门,按照约定的地点,直接躲了过去,却见一辆马车停在原处,立刻一个闪身,上了马车,随后,马车移动,没入街边巷子当中,不见了踪迹.“世子,人可见到了?”

问话的自然不是别人,此时的范文海一脸的凝重,有些事,必须先确认,太上皇到底是病的卧床不起,还是另有缘故,倒要摸清楚,以备下一部的行事,

周正白略微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泽,出宫的时候,这才感觉有一丝后怕,更多的是心中的那一股异样,瞧着窗外,渐渐远离的巍峨宫殿,眼神中闪过一丝憧憬,“老师,人见到,也未见到,”

“嗯?此话怎讲。”

范文海皱着眉,世子话中有话,而且细微之处,竟然感觉和之前来的时候,些许的不同。

“老师,到了内殿,隔着帘子,并未看清太上皇是何摸样,但是那声音做不得假,是太上皇本人,中气十足,而且也并不像外界传言,被当今陛下软禁起来,只是长乐宫,如今都快变成了道观,实为蹊跷,”

周正白现在回想起来,尤为重要的事最后一句话,虽然听不太明白,但也是心有所悟,看来太上皇并不是对外面一无所知啊。

“道观,莫非世子的意思,太上皇竟然修道了,嘶,太上皇最后可有说些什么?”

范文海立刻想到了宁国府的贾家,贾敬一脉,可不就是修道吗,那陛下的意思,是在于勋贵,还是在于贾家之事,追问道;

“老师,太上皇是问了话,弟子并未隐瞒,替父皇求情,想要回京城以尽孝道,但是太上皇却是回了一句话,弟子没听明白?”

“哪句话?”

范文海坐直身子,眼睛炯炯有神,只要太上皇身体无恙,一切安好,那下一部,就能去做了,“临走的时候,太上皇所言,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水无常势,自西向东,经久不绝,人伦常在,亦是如此,所谓修道,也算是修的人心,朕自从修道以来,常常有所感悟,今夜你们能来,亦是缘分至此,天也不早了,从哪来回哪去吧。”

周正白放慢语气,把原话背了出来,一字不差,却见老师听了之后,露出了笑意,

“世子,成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