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812章 侯府的鹿鸣宴

红楼之平阳赋 第812章 侯府的鹿鸣宴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812章 侯府的鹿鸣宴

洛云侯府,

张瑾瑜还真不是夸下海口,大包大揽,无非是这些对于洛云侯来说,只不过九牛一毛,而且也能给其他人竖起榜样,有他这一个例子,那些拜入门下的学子,也好收收心。

在京城,无非是居住地方,要是依仗朝廷俸禄,想买下京城一个小院,还真是挺难的,毕竟是京城寸土寸金的地方,就算是颇有家资的商户,想买一个,也是耗费多年的辛苦,而要是换成一个贪官,怎么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话说,是不是因此,官员都想着多贪一点,买下京城宅子。

但见台下的徐长文,面不改色,抱拳做了长楫,

“多谢恩师恩惠,可是学生读的是圣人之学,为天下百姓做事,为朝廷分忧,如今刚刚做官,寸功未立,如何敢贪图这些荣华富贵,传出去,图惹人耻笑,学生不才,不能要,”

此话一出口,身边的高文顿时急了,天大的好处都不要,你这是疯了吧,隐晦间,手不停的在身后提示,可惜,徐长文无动于衷,就连坐着三人,都有些不可思议,

尤其是张瑾瑜,到手的好处都不要,还真是有什么来着,文人风骨,也不知入了官场之后,还能保持多久,

冯永文忍不住,既然什么都不要,那结了婚之后,住在哪,吃在哪,自己女儿可不是去受苦的,当然,嫁妆不少,可在大武,算得上是女子私产,夫家无权过问,

索性开了口问道,

“你说的都在理,圣人之学,在于心,在于行,不在于说,那你说说,如若不要,有女子嫁与你之后,你应当如何,按照民间习俗,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些你可考虑过。”

张瑾瑜也来了兴趣,问话问的极对,再有清名的人,也要吃饭穿衣,柴米油盐酱醋,可不是靠嘴就能来的。

“大人问得好,圣人之学,在于知行合一,学生虽然没有过高的天赋,但也知道,量力而行,学生即为官,依靠俸禄吃喝不愁,住的地方,感念恩师谏言,在京城合建那么多宅院,极少的银子就可租住,此乃有恩于天下京官士子。”

此事,天下士子,还有京官,无不感念侯爷大恩,尤其是那些连个宅院都没有的六部京官,无不感恩戴德。

张瑾瑜还有些尴尬,这些事也是无意为之,倒也没有特意去弄,哎,

这一点,别说那些京官小吏,就是他们这些部堂的官员,也深深佩服侯爷举动,

“起来,起来,坐下好好说,冯大人,孟大人,不必如此,”

张瑾瑜摆摆手,让众人起身,对着外面喊道;

“来人,奉茶。”

随着一声吆喝,徐长文和高文这才起身,小心落座在西首的位子,而冯大人和孟大人,重新落了座。

随后,

“此事无需再提,京城的宅院,实也不是今日才贵的,你既然有了想法,为师尊重你的意见,租住宅院的事,也不需要你操心,但见问你,为师真的给你保媒,你可愿意,”

“回恩师,学生听恩师的,但是恩师,万一女子嫌弃学生家境贫寒,怕委屈了人家。”

徐长文也不是不知好歹,既然恩师说了此事,依照侯爷性子,定然是决定了,再推脱也是无用,就是不知是谁府上的千金小姐,心中有些忐忑,

“啊哈哈,你小子,别不识好歹,冯大人,你看呢?”

问到此时,几乎是理所当然的,只看冯大人该如何说话,

“好,好,好,”

冯永文连道了三声好字,伸出手摸着胡须,一脸的笑意,

“多谢侯爷保媒,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何过,还是他们的事,小女太英,年方二八,颇有英气,不会束缚一些小礼数,但是为人贤惠,老夫只要你好好对待她就好。”

“你小子,为师都给你包好了媒了,还杵在那干什么,还不过来拜见你的岳父大人。”

这让徐长文回了神,赶紧跪在地上磕了头,

“行了,时辰快到了,你们二人先回去参加鹿鸣宴,过后回去好好休息,明日来此拜师时候,换了婚书,后日,就可选官,到时候,为师会给你安排的,”

“谢恩师,学生谨记在心,”

张瑾瑜知道冯大人还要回去和其夫人,诉说商量,也不再挽留,起身把二人送了出去,客气一番话之后,二人才离去。

见人走后,

张瑾瑜松了口气,坐回去,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总算是把麻烦送回去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郎君真是好雅兴,如今俗事缠身,连保媒的事,都需要郎君亲力亲为去办?”

身后,一道倩影走了过来,一袭红色罗圈,配上一个黑色的披风,精雕玉琢的面容上,带着徐徐微笑,秦可卿带着,一直嘟着嘴的宝珠,后院进到屋子,调笑了一番。

“可别提了,就这一件事,来回弄了快一个月之久,冯大人有冯大人难处,中了宁国府贾珍的圈套,牵连妻女,怎可不急。”

秦可卿略有些思索神色,这些话,她也听到过,只是不知,宁国府贾珍,最后如何了?

“却不知宁国府的老爷去了,贾珍父子最后如何,会不会以后,还来寻郎君麻烦。”

这也是秦可卿担心的,毕竟是勋贵,以往的种种,贾珍没少找侯府麻烦,扰的侯爷清净,如鲠在喉。

“夫人放心,此次贾珍是回不来了,其余的人再想蹦跶,也没了机会。”

张瑾瑜已经让沈千户留意贾珍动向,虽说是流放岭南,可惜,南边民乱四起,如何过去,不如半路上直接下手,送他归西,好歹也是成全了他,省的贾家一世英名落得如此下场,自己也算做了功德。

“那郎君小心些,奴家倒也不怕这些,就是荣国府那边好久没去,也不知林妹妹和宝钗妹妹如何了。”

“等日子过了这几天之后,寻个时间去看看也成,”“是,奴家知晓了,”

这番模样,看的张瑾瑜眼都直了,身下一阵异样,起身就走了过去,一抓着秦可卿的手,急匆匆往后院走去,临走的时候还吩咐宝珠,把门户关好,一阵呢喃声,不见了人影,不一会,娇喘声若隐若现。

院外,

高文和徐长文二人,心中有些波澜,侯爷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高文只是有些羡慕,榜下捉婿的事,只听过没见过,没想到徐兄,竟然被侯爷保媒,还是冯大人的千金,至于自己,也罢,历来都是案首引人注意,又怎会有人注意其他名次的人,

只有跟在身后的徐长文有些忐忑不安,侯爷此举也不知何意,冯家千金,算是自己高攀了,二人怀着心事,顺着墙角小道,小心翼翼的回了西院。

“诸位,小老二不才,今个,给众位举子举办鹿鸣宴,没有以往的例子,就自作主张,分小桌而坐,上的是江南有名的菜品,一共六样,侯爷说过,六字,代表顺利,所以,祝愿各位举子,会试金榜题名。”

“好,”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着,从者甚多。

王管家一见,也是拱手四下谢礼,

“诸位慢慢享用,小老儿退下,有事只管吩咐。”

说完,随礼告退,

自然是众多学子齐聚,推杯换盏,各自叙话,而贾兰他们一桌,则是悄无声息,

高文是没有话说,一桌子好酒好菜,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江南的菜品,在京城可需要不少钱才能在酒楼吃上,徐长文则是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还想着侯爷的话,也不知道自己这个正七品的官身,又要到何处去,家中的老母无依无靠,心中竟然有些想家了。

至于对面落座的贾兰,只是拿着筷子对付一番,毕竟这些菜品不合胃口,也不如府上的饭菜好吃,只是看着其余的人,热烈说这话,竟然还有些烦躁。

就这么吃了一会的功夫,

“徐兄,还有这位小兄弟,不知小兄弟怎么称呼。;”

“高兄,弟乃是荣国府贾兰,见过二位兄台。”

“敢问贤弟,你怎会知道我的姓名呢,可在哪里见过。”

高文没想起来,只觉得贾兰面善,出声问询,也引起徐长文的注意,贾兰,这不是甲榜第三的人吗,也把目光放在贾兰身上,

“高兄,徐兄,确在含元殿见过,殿内打架的时候,我就站在后面。”

贾兰也未隐瞒,直言含元殿,薛蟠打架的事,就是他们二人仗义执言的,此话一出,二人恍然大悟,好像是薛家公子,和杨家公子的事,后面确实站着一人,乃是薛家公子的子侄辈,原来如此。

也算是认识了。

“诸位同窗,都说能聚在一起者,是前世修来的福气,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等能同时入榜,实在是天大的喜事,就此,我等一起干一杯。”

“好,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干。”

“干。”

几乎全是学院子弟入榜的考生,皆是端起酒盅狠狠喝的一干二净,

勋贵世家子弟也毫不示弱,围在一起,高举着酒杯;

“诸位,我等既然高中,以后也是一样,共勉。”

“干。”

声音瞬间压倒了一旁的主桌,好似谁能压过对方一头,谁就能胜了一般。

“诸位仁兄,有些事有些话,不是声音大,就是有理的,今个乃是高兴的日子,我等高中,皆是朝廷恩惠,和侯爷的赏识,才能得偿所愿,尔等即为勋贵世家子弟,更应该知道机会难得,不需要如此招摇。”

昌永伯府的庶子岳木宁摇摇头,叹道;

“哎呀,真是不好意思,我等招摇,那是有底气所在,尔等身为寒门子弟,更应该知道入榜的不容易,要知道,就算我等考不中,那也是衣食无忧,可你们就不一定了,寒窗苦读十载,家中高堂饥寒交迫,就是为了你们的学业,你们摸着良心,可曾考虑了他们。”

“好,岳兄说得对,别看他们书读得好,在书院耀武扬威,那还不是连累家中妻小父母,也不知他们在书院吃的好,会不会想起一家老小如何过得。”

“这位仁兄话可不对,什么叫不孝,自古就有解释,因指陷亲不义,不求仕宦,无子绝祀。这几点,都不和我等读书人的体面,父母高堂所在,那也是期望,高中之后,为朝堂效力,是为忠,娶妻生子,赡养双亲,是为孝,我等为此行圣人之道,忠孝两全,何有不孝之说。”

这番解释,有理有据,更是说出所有寒门子弟心声,所谓学,就是参加科举,高中的官,一身所学卖的帝王家,能为百姓做一番大事,青史留名,

“好,余兄所言大善。”

秋水书院甲榜的傅进平一声高喝,让众人满眼兴奋之色,只有世家勋贵子弟脸色铁青,上等的江南菜品入口,如同爵蜡,食之无味,

“诸位忠不忠,孝不孝,在于做,而不在于说,天下百官那么多,都是读的圣人之学,为何圣人之学学的炉火纯青,但是为天下百姓做出事的可没见的有几人,某不才,见过不少贪官污吏,尽是寒门子弟出身,也不知当初学的圣人之学,是学到狗身上去了吗!”

“啊哈哈”

一番嘲讽,引得世家勋贵子弟一阵大笑,还真不假,今去两年抓了不少官员,文官占了九成,且寒门子弟占了多数,尽人皆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