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 > 第302章 家父武安君?【求订阅啊】

第302章 家父武安君?【求订阅啊】

第302章 家父武安君?【求订阅啊】

嬴政心中记住了这个名字,并慈和地告诉少年:“后生,你父亲很快会回来的,不用担心!”

“真的吗?”

少年惊喜地叫了起来,随后被妇人拍了下脑袋:“什么真的,大伯那是安慰你呢!”

“可是.”

少年有些委屈,又有些希冀地看着嬴政:“可是我相信大伯不会骗我,他的黄米酒很好喝.”

“呵呵,你这傻孩子.”

妇人无奈的笑了笑,显然没当回事。

但嬴政却非常认真地重复道:“相信我,不会很长时间的!”

说完,便带着蒙毅三人,转身离开了田野。

一路上,君臣谁都没有开口说话。

入夜时分,蒙毅到了李斯小院,说陛下召他议事。

春日的夜晚,就像一匹蓝色的丝绸挂在了天上。

那些闪闪烁烁的星光,成了这匹丝绸唯一的点缀。

而在这星光之下,有道人影正负手而立。

李斯跟随蒙毅来到宫中,一眼就看到书房外有道熟悉的人影正在仰望星空,知道是嬴政无疑了。

但蒙毅和李斯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走进书房。

过了片刻,嬴政回到书房,扫了眼李斯,李斯正打算行礼,被嬴政制止了。

很明显,嬴政的心情不是很好。

只见他坐在椅子上,良久没有说话。

书房的灯光不停闪烁,李斯和郑国相顾无言。

也不知过了多久,嬴政终于说话了:“今日,朕出了一趟城,所见所闻感触颇深,召廷尉来,是想问国政是否有缺?”

“这”

李斯迟疑,不知该如何接口。

这已经不是嬴政第一次质疑国政了。

虽然大秦经历了不少变革,但问题总比办法多,要想迅速理清国政的缺陷,谈何容易?

在没有搞清楚嬴政真实想法之前,他是不敢妄言的。

眼见李斯欲言又止,嬴政也没追问他,只是将目光落在郑国身上,淡淡道;“老令有何想法?”

“陛下,老臣就一水工,不敢妄言国事!”

郑国满脸惭愧地朝嬴政拱手。

嬴政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打趣道:“老令是怕嬴政听不得忠言逆耳吗?”

“老臣惶恐”

“好了,朕知道你素有主见,这些年深藏不露,只是为了明哲保身.”

嬴政哑然一笑:“其实朕心里很清楚,老令一直有个结,当年韩国欲行疲秦之策,让老令赴秦修渠,虽然韩国已灭,但老令始终以外臣自居;

然则,老令一心为秦,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日嬴政困顿如斯老令啊,这大秦该何去何从啊.”

他罕见的对这位一贯保持沉默的大臣,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陛下,老臣”

郑国动容了。

能被始皇帝如此坦诚相待,郑国真的很感动。

但郑国依旧不失谨慎,朝嬴政恭敬一礼,诚恳道:“陛下,老臣当年以间人之身入秦,心有愧疚也!这些年来,老臣只敢从事水工,农事规划,不敢涉足朝堂政事;

一则是老臣对政事不甚明白,二则是老臣不善周旋;

大秦统一六国,涉足疆域翻了数倍不止,一应调度,全靠丞相和廷尉总览大局;

然,老臣则流于实务,不善言辞,不善斟酌,说话太直白,与朝臣关系不是很好,非老臣不想为陛下分忧,实在是能力不足也!”

“博士宫论政,老令莫非忘了?”

嬴政喟然一叹:“朕素来不喜欢四平八稳之人,对老令,朕是唯一例外之人,唯其如此,老令还不愿跟朕坦言相告?”

“陛下洞察至深,老臣铭感于心”

郑国再次躬身,然后话锋一转:“既如此,那老臣就斗胆说了!”

“说!”

嬴政端正身形,正色挥手。

郑国看了眼李斯,稍微犹豫,便直言不讳的道:

“陛下,老臣以为,秦政开古今之先河,创万世之辉煌,虽然利好,但创新有余,守常不足!”

“何谓守常不足?”

嬴政有些好奇的追问。

却听郑国继续道:“所谓守常不足,其实就是轻徭薄赋之政不足!以陛下的雄略,大秦新政犹如雷霆万钧,轰轰烈烈,却少了阳春三月之和风细雨也!”

“新政虽好,然百姓不明。究其根本,主要是行政太急,民众尚不了解朝廷,故而怨声载道。若想有效实施新政,得双管齐下,适当轻徭薄赋”

话到这里,郑国的嗓音已经沙哑,但脸上却露出一副无可名状的遗憾,躬身道:“此乃老臣补正之心,还望陛下明鉴.”

“老令以为,朕太急了?”

嬴政沉默良久,突兀一问。

郑国诚恳道:“陛下雄才大略,一味求新,却不思固本,易动荡也!”

“这”

嬴政语塞,扭头看向李斯,却见后者低头不语,感慨道;“老令啊,你要是早点说出这些话,该多好”

“博士宫论政之前,老臣若说这话,陛下会杀了老臣”

“哦?”

嬴政挑眉:“为何是博士宫之前?”

“陛下何必明知故问.”

“呵呵!”

嬴政兀自喃喃一乐:“这么说的话,朕还有救?”

“有!”

郑国遂一拱手:“陛下只需放慢执政方针,改善不足之策,必能让大秦光芒万丈,万古不灭也!”

“哈哈哈,好!”

嬴政拍案大笑:“老令说得好!朕心里有数了!”

李斯:“.”

蒙毅:“.”

两人对视,皆是不语。

虽然他们不清楚,嬴政为何将留他们在这,但郑国的一番话,却让他们忽然意识到,什么是帝心难测。

次日清晨。

嬴政在雍城旧宫举行了一次小朝会,随行大臣全部参加了。

嬴政先讲述了自己昨日在田间的所见所闻,再征询随行大臣的政见。

冯去疾为首的保守派,觉得可以谋划轻徭薄赋之法。

李斯为首的改革派则认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得一步一步松动,以免六国余孽趁机作乱。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李斯的政见,博得了众大臣的赞同。

嬴政当场拍板决定施政之法,以李斯总览大局,主持减轻傜役赋税之事,与咸阳王绾,冯劫会商。

等东巡结束之后,再确立法度,施行全国。

当所有事情落下帷幕,嬴政的心情才有所好转,准备继续启程。

反观另一边。

自从赵昊确定用瓷器代替陶器制作兵马俑,从昨晚开始,他就命人寻找可制作瓷器的高岭土。

直到第次日傍晚,才有人禀报说找到了可食用的泥土。

众所周知,‘观音土’在饥荒的时候,可以拿来充饥,饱腹感很强,就是拉不出来。

所以,很多吃了观音土的人,不是被饿死的,而是被胀死的。

一说高岭土,基本没人知道,但一说可食用的土,很多人都知道,特别是村里的老人。

他们大多都经历过‘闹饥荒’那段黑暗日子。

看着眼前呈灰白颜色的泥土块,赵昊饶有兴趣的摸了摸,并扭头看向身后一名男子:“这就是那种可食用的土?”

“回公子,此土名叫白泥,听村里老人说,每到灾年,这白泥能救命!”

男子恭敬答道。

“嗯。”

赵昊微微颔首。

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想来应该不差。

“你们找到了多少这种白泥?”赵昊追问道。

男子连忙答道:“回公子,这种白泥在城外三十里初的一座村庄里发现的,具体有多少,在下不知,但估摸着有十万石以上!”

“十万石?这么多?”

“是的公子,主要是这白泥的作用很小,除了饥荒年拿来果脯,基本没人用他”

“呵呵,现在没人用,以后想用就用不了了.”

赵昊笑着摆了摆手,忽又想起什么似的,朝男子歉意道:“让你忙活了一天,还不知道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

“回公子,在下乃陪侍陛下车架的侍郎,姓白,名仲。”

“白仲?”

赵昊一愣:“你说你叫白仲?”

“是。”

白仲有些古怪的点头。

但赵昊浑然不觉,又继续追问:“你跟武安君白起什么关系?”

“武安君乃家父.”

“你你真是白起的儿子?”

赵昊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白仲。

白仲被他看得直挠头皮,小心翼翼地反问:“公子对家父之事,有想法?”

他知道眼前这位公子,不是一般的公子。

如果赵昊对自己父亲有意见,很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前途。

所以,他不得不小心谨慎。

却见赵昊怔怔摇头:“没有,只是有点意外,没想到武安君居然真的有儿子”

“公子说笑了,家父虽死,昭襄先王却未亏待我们,陛下也感念家父功劳,将在下召到他身边听候差遣.”

“这”

赵昊迟疑了一下,恍然想起这家伙后来做了太原郡郡守,千百年后,其家族还出了位诗王白居易。

“好吧,既然父皇将你派到我身边,想来是想让你立点功劳,另作他用,希望你别辜负他的期望,辜负武安君之名”

赵昊满脸诚恳的说道。

白仲心头一震,连忙恭敬行礼:“但凭公子差遣,绝无怨言!”

“好!”

赵昊抚掌一笑,朝白仲吩咐道:“明日清晨,将白泥运到城外陶坊,切记保密”

“公子放心,白仲必不让公子失望。”

“嗯,去吧.”

求推荐票,月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