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 > 第746章 终于爆发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

第746章 终于爆发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

距离九原两地的天花被控制,已经过去了三年。

大秦百姓基本上都接种了牛痘疫苗,如今天花已经不再是大秦百姓谈之色变的病疫了。

而随着大秦这三年的休养生息,大秦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再也没有什么反叛的浪潮可以打击这个真正统一的强大帝国。

但是作为这个强大帝国的实际掌控者之一,赵昊并没有因为繁重的政务而焦头烂额,日子却越过越轻松了。

可以说,他是大秦自立国以来,过得最轻松的太子。

就连大半年才上一次朝的始皇帝,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当秦王太子的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时辰,赵昊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不说,睡醒了就是吃,吃了就玩,玩累了继续睡。

当太子当到他这样子,帝国还不乱,真是没谁了。

而现在的御书房,奏折几乎都堆成小山了,赵昊也不闻不问,除非是遇到什么大事,才会拿到廷议上讨论。

说是讨论,其实也是将事情交给六部,或者内阁来处理。

因此,大秦朝廷的实际掌控者,从始皇帝,到赵昊,再到内阁和六部。

虽然运转效率变高了,但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部分人因为君与臣共治天下,才是正常的,而赵昊这样放权的行为,才是明君行为,不像始皇帝,大权独揽,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赵昊这妥妥的就是个昏君,身为大秦太子,居然让臣子把持朝政,简直是乱了伦理纲常。

不过,总体上来说,还是赞誉的人更多,而且把握的权力也更多。

至于那些不忿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获得权力的人,或者朝廷的边缘人物,甚至连进入朝堂资格都没有的臣子。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关心朝政,依旧有些冷眼旁观的人,比如曾经被始皇帝重用,后来又逐渐淡出朝堂的帝国老臣。

“诸位大臣,秋收在即,今年的税收该如何安排,诸位大臣有什么建议乎?”

赵昊坐在帝位下阶的太子之位上,目光淡淡的扫视殿内的众臣,声音慵懒的问道。

“启禀太子,下臣有一建议。”

赵昊的话音刚刚落下,户部侍郎赵婴就立刻站了出来。

他曾经是帝国老臣的一份子,在始皇帝主政时期,担任治粟内史下属要职,爵为五大夫。后来朝制改成三省六部制,又调到担任户部侍郎。

因此税收之事,对他来说,算是很有发言权的。

“赵侍郎有何建议,不妨说来听听。”

对于户部的人站出来,众臣没有任何意外。

却听赵婴掷地有声道:“启禀太子,大秦如今的税收已经十分庞大了,按照往年的安排,大部分税收都会投入到义务教育,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军工厂,以及科学院中,尤其是科学院,每年申请的钱财逐年上升,已经对我大秦造成了一些负担。”

“而以大秦目前的科研成果,无论是军备武器,还是各项工业设施,都已经十分完善了。”

“因此,下臣建议削减科学院今年申请的财物份额,应将大秦的重心落实到国家建设方面。”

“除此之外,下臣还看了一下大秦义务教育这几年的成果,发现义务教育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出现了不少人抵抗教育,反对强制教育的声音。因此,下臣建议将义务教育的年限也进行下调。”

“如此一来,我大秦便能省下大笔的税收,将这些钱存放在国库之中,以备将来征战海外之用。”

赵婴的话说到这里,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因为他想看看帝国老臣们的意见。

他的这两个建议,第一个是用来针对大秦科学院的,第二个是用来针对大秦九年义务教育的。

而这两个方面,都是赵昊主政这些年极力推行的。

身为帝国老臣,身为户部侍郎,赵婴当然知道大秦科学院在大秦的地位有多崇高,哪怕是没有掌握实权,谁也不敢动大秦科学院半分毫毛。

如今的大秦科学院,即将在会稽郡建立分院,其分院长的职位还暂时空缺,但朝中已经有不少臣子开始争相抢夺了。

按照以往的传统,无论这些臣子怎么争夺,分院长的职位只会是赵昊的心腹。

对于这一点,赵婴早就看透了。

可是,正是赵昊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让他们这些帝国老臣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即使他们知道,只要掌控了科学院的一部分,就能在大秦朝堂中拥有一部份的话语权。

可惜,他们也只能想想而已,赵昊是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帝国老臣进入科学院的。

所以赵婴只能将大秦科学院从神坛上拉下来。

这样就算赵昊扶持了自己的亲信,也难以对帝国老臣造成什么威胁。

第二个义务教育,对于帝国老臣来说则就更加重要了。

义务教育从提出来到实行下去,就是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赢政强行执行下去的。

再加上一个科举制度,将世家大族直接扫进了历史的尘埃中。

而第一批义务教育的人才,如今已经成长了起来,他们拥有更加先进的思想和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

一旦这些人通过科举踏入朝堂,对于他们这些帝国老臣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因此,赵婴便提出了第二个建议,

先一步步对义务教育制度进行打压,然后再对义务教育制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进行抹黑,让世人都以为义务交易培养出来的不过是一些庸才。

大秦花费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最终培养出这么一批庸才,那么义务教育的影响力和地位将会彻底跌落神坛。

到时候,代表帝国老臣的士族阶层将会再次卷土重来,对知识进行垄断,再一次形成士农工商,士族高高在上的局面。

可以说,这一项决定,赵婴绝对是抓住了朝堂中仅剩的帝国老臣的心。因为他们都是士族,身为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不会希望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受到其他人的挑衅。

因此,只要有人提出这个建议,一定会受到所有帝国老臣的拥戴和好感。

而更重要的是,赵昊与嬴政不同,虽然他们都是大秦的掌控者之一,但嬴政的性格太过霸道专横,朝中自然没人敢冒着自己掉脑袋的风险去针对他的举措。

但是赵昊不同,首先他在朝中的根基虽然有,但并不深,也不够稳固。

毕竟被他扶持起来的朝堂大臣,都是一些陌生面孔,在大秦帝国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而他们这些帝国老臣,世代在秦国,不说家喻户晓,老百姓也更相信他们。

说白了,支持赵昊的人之所以这么多,主要原因是因为赵昊是靠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被推上太子之位的。

而这些人支持赵昊的原因,也只是单纯的为了让赵昊上位之后能够让他们获得利益而已。

单论赵昊本人来说,他是不怎么喜欢争权夺利的。

所以,这就是他们帝国老臣的机会。

他们可以把曾经失去的都拿回来。

“诸位大臣的想法呢?”

听完赵婴的话,赵昊慵懒的身形稍微坐正了几分,眼底深处隐藏起了一丝冷冽的寒芒。

他确实不怎么喜欢争权夺利,但士族存在的必要是,他们能被掌权者掌控利用,并且为百姓们做出贡献。

但若是士族想要独揽大权,通过垄断知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甚至于试图将掌权者作为他们的傀儡和棋子的话,那士族在掌控者眼中自然就成了最大的敌人。

如今,恐怕也就是赢政不在,自己这几年不怎么关心政务,才有赵婴这样的帝国老臣站出来说这样的话。

其实,他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希望通过对义务教育的打压和抹黑,来让代表帝国老臣的士族重新复辟。

赵昊并没有拆穿赵婴的算盘,也没有轻易答应下来,而是转头看向了其他臣子,想要看看到底还有多少人抱着曾经的士族阶级观念不愿意放手。

“太子,臣以为户部侍郎说的还是有道理的,义务教育虽好,但大秦投入了这么多的资金和人力,至今也未见成效,甚至还催生出了一批掌握着知识的刁民,这对我大秦来说,反而成为了不小的隐患。”一名帝国老臣站出来附和道。

赵婴闻言,心头大喜,下意识看向赵昊,发现赵昊依旧表情淡淡,想来此事应该有门。

这时,更多的帝国老臣站了出来。

“就是就是,大秦人口众多,但真正值得教育培养的依然只有一小部分人,我大秦如此兴师动众的对他们进行普及型的教育,显然是有些浪费了,臣建议太子,可以稍微缩减一下预算,用来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不错,不能将资源浪费在一些庸才之上,当因材施教,才不浪费资源”

闻言,赵昊不动声色的看向萧何,陈平,张良等帝国新兴势力。

他们现在已经成长到了帝国各方面的改革派大臣,与守旧派的帝国老臣,有着天然的敌对关系。

因此,当赵昊将目光落向他们的时候。

作为礼部尚书的萧何,第一个站了出来:“太子,对于诸位大人的话,臣不敢苟同,大秦的义务教育,不单单是为了培养一小部分的人才,而是让天下人都能享受到获取知识的权利,诚然大秦的优秀人才数量很少,但大秦百姓的知识以及能力全面的提升,更能让我们大秦的国力突飞猛进!”

“萧尚书此言有理,义务教育乃是陛下钦定的策略,而且大秦已经执行了这么多年,总体来说反响还是很不错的,因此义务教育绝对不可废除!”曹参也站出来附和道。

其余改革派大臣也纷纷站出来附和:“臣等支持两位尚书!”

于是乎,改革派和保守派在大殿内进行了一番唇枪舌战。

谁也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

按理来说,蒙恬也是帝国老臣的代表人物,他应该赞同赵婴的想法才是,这会儿却公然站出来唱反调,倒是让赵婴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显然,赵婴是想得到蒙恬的支持的。

毕竟蒙恬不光是帝国老臣,还是现任的刑部尚书,六部主官之一。

有他支持的话,这件事情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结果因为蒙恬的没有加入,不少跟他一样,依旧能说得上话的帝国老臣也没有加入,这就造成了保守派渐渐趋于劣势。

“陈尚书,你是户部的主官,户部侍郎都发表意见了,你也说说你的看法吧?”

眼见双方朝得不可开交,赵昊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而后转头看向陈平道。

按理来说,陈平应该也是改革派大臣,结果这次争端,他居然也没有加入,这就让赵昊有些好奇了。

却听陈平道:“回太子,依臣之见,赵侍郎提出的见解,也不是完全有问题,而若是废除的话,则着实有些荒唐。所以,臣不知该如何评判这件事。”

“呵!”

赵昊呵了一声,笑道:“你这说了跟没说有什么两样?”

“其实臣想说的是,不妨稍微调整一下策略。”

“嗯,倒是有理。”

赵昊点了点头,又看向赵婴:”赵侍郎觉得呢?”

“回太子,臣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大秦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去培养那些黔首,却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简直就是浪费资源。而且据臣调查所知,不少接受了新教育的黔首,不仅不为朝廷出力,还各种抨击朝廷政策,甚至利用学识和能力为非作歹,成了极大的隐患!”赵婴振振有词道。

“赵侍郎此言差矣!为非作歹之人与是否接受教育无关,或许这些人本来就是为非作歹之人,无论是否接受教育,他们都会成为恶人。据科学院调查得知,喝凉水容易生病,喝烧开后的热水可以减少疾病,难道赵侍郎会因为喝热水烫嘴,就放弃喝热水吗?”张良站出来反驳道。

“哼!别说科学院的研究,科学院这几年申请财物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是不是都养了些没用的闲人?特别是研究喝水这种!”

“荒谬!我科学院从不养闲人!”

眼见科学院那边的大臣也都站了出来,赵昊无奈的抬手扶额,道:“看来今日是商议不出结果了,尔等先回去写奏折,明日将奏折递上来,再议,退朝!”(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