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晚唐,从节度使之子开始 > 第483章 科举

重生晚唐,从节度使之子开始 第483章 科举

作者:逆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3 16:31:46

“咳咳……孤决定本月中旬,请旨诏告天下,正式举行第一届殿试,殿试主要考策论,题目是‘为臣者,何以辅弼人主,匡时济世’。”

偏殿书斋下,齐慎尴尬地咳嗽了两声,岔开话题接着对赵霖道:

“秋巘,你是礼部的主官,这件事到时候还是得由你来负责,具体需要多少公费,可与户部那边商议,议定后拟成奏本,先拿到中书省交给敬翔过目,再送到宫里来,只要敬翔认为没问题,孤一律照准。”

“殿试开考的当日,孤会亲自到现场主考。你若办得周全,不出什么差错,过后孤授你‘同平章事’衔,今后有什么军国大事,你可以到政事堂,与敬翔、李振、张佶他们一起商议。”

唐代中后期,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叫做“中书门下”,也叫“政事堂”。一切军民政策,需先经过“政事堂”拟定,才能送到皇帝手中,等皇帝同意后,再送到尚书省,由尚书省负责具体执行,之后才能正式生效。

六部尚书属于尚书省官员,按照制度,原本是不能到“政事堂”参与政务的,除非皇帝特别重视某人,授与对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

一般在京官员,能得到这个头衔的,就等于跻身宰相的行列了——唐宋时代,宰相通常很多,并非只有一个。

听到齐慎承诺给自己加官,赵霖喜不自胜,连忙起身拱手道:“主公放心,科举之事,臣一定用心去办,保证不出任何纰漏!”

“你办事,孤还是放心的。”齐慎摆了摆手,示意赵霖坐下,接着道:“河朔的昭德、天雄、义昌、义武、卢龙等镇,如今已正式纳入我大魏版图,孤有意拉拢当地士人,让他们真心支持本朝。”

“你下来和礼部其他官员商量,如何给河朔籍贯的士子更多照顾,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总之到时候科举放榜,所录进士,河朔籍贯必须占到三分之一,只能多不能少。”

齐慎原本想参照明代的例子,也弄一个南北榜出来,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没有这种必要。眼下这个时代,北方的读书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比南方差多少。

强行弄个南北榜出来,反倒会让南北两方,互相隔阂。

赵霖闻言,立刻点头道:“既是主公有命,臣一定照做。”

齐慎斟酌片刻,接着补充道:“河朔原来的藩镇官员,也让他们到汴京来,等殿试结束后,单独给他们安排一次考试,主要考他们对治理地方有什么经验。孤接见完新科进士后,还会再接见这些藩镇官员,让他们做好准备。”

“是。”赵霖拱手领命。

七月中旬,魏国第一次科举,在举世瞩目、倍受期待的环境下正式举行。

殿试当日,齐慎头戴纱帽、腰系玉带,身着华丽的亲王袍服,在礼部一种官员的陪同下,亲自来到文德殿以西的集英殿,亲自面见参试考生,并对众人道:

“诸位各地来的举子,你们今日能到这里应试,想必都是饱读诗书多年的人中龙凤,啰嗦的话孤也不说,先祝你们接下来榜上有名。”

“孤起家鲁郡,蒙大唐皇帝钦封,节度藩镇,又得天下豪杰襄助,征战十数载,方有今日之业。而今我大魏立国,已有多年,能征善战的武将,并不缺乏,缺的正是像各位这样的胸怀韬略,腹有良谋的文臣。”

“诸位到我魏国来,算是来对地方了。今日之后,只要你们能留下来为孤效力,官职俸禄、名分殊荣,要什么都有,孤绝不吝啬!”

集英殿内,眼看齐慎面见自己等人,既不谈什么圣人治国之道,也不讲什么忠孝悌信的礼法,一开口便是许以各种利益。

众举子们大多感到愕然,继而面面相觑,整个大殿一时间鸦雀无声。

就在这时,人群中忽有一男子主动拊掌,连声称赞道:“殿下方才所言,正是我等之所欲也。”

“自昔日逆贼黄巢、王仙芝叛逆以来,国家动乱,兵戈不休,彼为武将者,自然不愁没有用武之地,可怜我辈这些文人士子,读书多年,却从此失去了施展抱负的地方。”

“所幸天生殿下,真人出世,克逆靖国,扶神器于将倾,解生灵于倒悬,北讨南征、吊民伐罪。功业之赫,不输商汤周武,德行之广,足比虞舜唐尧。”

眼看考场之下,竟有人如此无状,敢当众接齐慎的话,赵霖立刻训斥道:“殿下何等尊贵,也是你一个小民能随便议论的吗?”

“无妨,无妨……”

齐慎倒是不甚介意,听到方才说话之人,不但打破了考场的僵硬氛围,还借机将自己吹捧了一番,心中反而有些欣赏。

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恭敬地站着一位身着儒冠、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与自己年龄相仿。白面微须,身材略胖,眼睛看起来虽小,却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于是好奇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见齐慎不但没有因为自己接话而怪罪自己,反而主动询问起了自己的名字,那白面男子心中暗喜,忙主动上前几步,拱手道:

“回殿下的话,学生姓骆名知详,乃淮南庐州人氏,应试多年不第,本已无心功名,后来听说殿下在汴京开科,招揽天下贤才。学生自诩亦有些韬略,故而到此应试。”

“骆知详……啧啧,有趣,有趣。”

齐慎闻言,先是感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接着很快反应过来,此人在原来的历史上,是南吴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和裴迪一样,擅长理财和发展经济。

“很好,孤记住你了。”

想起了骆知详的身份,齐慎心中不免感慨自己又捡到宝了,主动上前,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接着又向其他士子询问道:

“你们当中有没有一位叫严可求的?”

在南吴大臣一众中,骆知详与严可求齐名,本来都应该是杨行密的左膀右臂。

如今既然骆知详到汴京来参加科举了,齐慎心道严可求说不定也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