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 第369章 369家庭矛盾,接岳母小住

第369章 369家庭矛盾,接岳母小住

进入腊月之后,天气越来越冷,偏偏普通市民的粮食定量又减了半斤,这个严寒的冬天,日子越来越难熬了。

就连岳文轩家里的生活水平,和半年前相比,也有了明显差距。

岳文轩有能力保持家庭的生活水准不降低,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半年之前,岳文轩的家里吃的是大米白面,就连玉米面的窝窝头都不常吃。

就连一般人家轻易不会吃的猪牛羊肉和鸡鸭鹅,岳家不说天天吃,但也三天两头的吃上一顿。

岳文轩不缺这些物资,但在这样的年景里,如果还是每天这样造,就算他们家住的是单门独院,每天香飘四邻,也太过惹人注目。

另外一个原因,岳文轩觉得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时代印象,在这样特殊的年景里,虽然不至于让孩子忍饥挨饿,但有必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个时期的生活艰难,不能让几个孩子完全和时代脱节。

看到妻子的脸色不太好,一直都没有说话,岳文轩问道:“旭川出差刚回来,有什么事你多担待一点,不会是和他生气了吧?”

旭川还是值得信任的,就是摊上这么一个媳妇儿,这么一个老丈人,磕磕绊绊肯定少不了。

因为有这样的考量,岳文轩当然不会答应三个孩子的请求,“中午这顿饭只有你们太太在家,只有这一顿饭,你们太太才能单独吃点好的。

家里的三个孩子要是一天三顿饭都在家里吃,肯定会和这个时代脱节,成为同龄人当中的异类。

小芳菲说道:“我们已经商量过这个问题了,其实很好解决。

要是你们中午也回来吃,你们觉得太太会怎么做?”

以后旭川掌握好大原则就行了,千万别因为这些小事生气,不值得。”岳文轩劝解道。

他们家里的生活水平就算比以前降低了一些,仍然比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准高了太多。

满满一大盆儿的铁锅炖鱼端上桌,香气弥漫整个房间,三个孩子都陶醉了一般,深深吸了一口气,嘴里不受抑制的分泌出大量唾液。

家庆和芳菲虽然很聪明,但到底年龄还小,正是一片天真烂漫的时候,平常无忧无虑的,很少考虑这些实际问题。

以前风调雨顺的时候,马思雅每月都要贴补一点,现在日子艰难,马思雅的父亲和大哥,更是想方设法的想从她那里打秋风。

公平的给个评价,马思雅这个人其实也算不错了,长得好有文化就不说了,性格也是温温柔柔的,有自己的一份工作,下班之后收拾家教育孩子,也算是合格的妻子。

就连十岁的家庆都吃了三个窝头,这还是岳家的饭菜不缺油水,不然的话,随便孩子吃,肯定还要吃的更多,才能真正吃饱。

“就是,中午来回跑上一趟还能锻炼身体,以后我们还是回家吃吧?”

“终于又吃到了香喷喷的鱼肉,我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下回学校再吃忆苦思甜饭,我宁肯饿肚子,也不想吃了。”

提起学校的食堂,家庆也是苦大仇深,看向岳文轩,恳求道:

老大家康已经上初中,老二家庆和小芳菲也都已经读小学,在岳文轩的要求下,他们三个的中午饭都在学校吃。

岳文轩的三个孩子,除了老大家康平凡了点儿,老二和老三都很聪明,甚至可以说非常聪明。

但咱娘被马思雅给气着了,那就得说道说道。

“马思雅是个什么样的人,她进门之前,咱们就都知道。

今天中午炖了一条五六斤重的大鲤鱼,三个孩子一起帮着收拾的。从大鲤鱼下锅开始,几个孩子就已经不断的流口水。

“旭川从小就听话,我和他生什么气,让我生气的是马思雅。

那窝窝头也不知道是拿什么做得,又苦又涩,还咬不动。

基本上每月挣多少就花多少,这么多年也没存下点钱。

老太太动了筷子,三个孩子这才跟着开吃。

他们只是本能的不想吃苦,既然老爸和大哥都这样说,他们只能无奈接受。

咱娘就是被她给气着的,要不然我还接不过来。”

孩子们每天在学校吃一顿午饭,尽管体会不到长切饥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他们至少知道其他同龄人吃到肚子里的是什么。

等到老太太宣布开饭,三个孩子动作麻利的帮着盛饭端碗。

以前的时候,脱完粒剩下的玉米芯,一般都是用来当成柴火烧,现在却舍不得被丢弃,也用来当做填饱肚子的粮食。

今天是星期天,孟伊宁有一段时间没回娘家了,现在生活艰难,她不太放心老娘,上午去了娘家,中午不在家里吃饭。

和我关系好的几个同学,这段时间好像就从来都没有吃饱过,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一直都喊肚子饿。

好在孟妈妈和孟旭川都是精明厉害的人,家里的钱财从来都不让马思雅沾手,就算她想着贴补娘家,每月也贴补不了多少。

饭后,几个孩子还没把厨房收拾利索,孟伊宁就带着孟妈妈脚步匆匆的返回。

但现在买回家的玉米面,里面甚至掺杂着玉米芯。

半大小子最能吃,十三岁的家康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一顿饭足足吃了五个窝窝头才算是填饱肚子。

像这种难以下咽的玉米面和红薯面,领回来之后,岳云轩当然不会让全家人全部吃掉,大部分都被他送人或者换成了细粮。

现在不能三天两头的吃肉,每到星期天才会吃一顿肉,用来改善生活。

就连菜汤也是苦的,还不如喝白水呢,我真后悔打了一盆儿,又不能倒掉,只能硬灌下去。

其实就算他不这样做,除了全天都在家的老太太之外,家里的其他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中午饭都要吃食堂,现在的粮食供应紧张到了什么地步,家人也都是清楚的。

我和你们妈妈、你们大娘,以前的时候,中午饭也经常回来吃,现在不也是在单位吃食堂吗?

咱娘要是和马思雅生气了,就更没这个必要,她就是这么个人,可以慢慢教育她,改变她。

但也会留下一小部分,偶尔也会吃上一顿,也好让家人知道现在的普通人家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既然是改善生活,大鱼大肉的吃着,主食也不好太差。

食堂的这顿饭实在是太难吃了,比咱家的苦红薯面都难吃,我能不能省下粮票交回家里?

一定要让三个孩子在学校吃这顿饭,岳文轩自然有他的考量。

他要是管不好媳妇儿,总让咱娘跟着生气,老娘就住在咱家不走了,以后他也别想来接。”

“爸,以后我们能不能不在学校吃中午饭?

看到三个孩子那副馋样,老太太赶紧拿起筷子来夹了一块鱼,说道:“都吃吧,今天炖的这条鱼太大了,我看得有六斤,足够你们吃到撑。”

但马财主和他的大儿子都是不能吃苦的人,还总想着每天抽包烟,再喝顿小酒,能有一口肉吃就更好了。

要是不适应,我还得带着去上班,在这边住的话不太方便。”

上午新蒸的纯玉米面的窝窝头,虽然多少有点儿喇嗓子,但配上新鲜的鱼汤,一家人都吃的很香。

咱家的日子过得太好了,你们要是一天三顿饭都在家里吃,也就体会不到其他同龄人的艰难,这不利于你们的成长。

娘家这一大家子,每月四十多块钱的收入,刚刚超过贫困线,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也就勉强够用。

这样的玉米面,以前岳家一般是不吃的,因为蒸成窝窝头之后吃着喇嗓子,难以下咽。

既然这种哄小孩的理由不行,岳文轩干脆挑明:“你们非要问,那我就实话实说,我就是想让你们在外头吃点苦。

你们三个都有自己的朋友,他们平常在家里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你们应该也听说过。

今天的午饭是老太太和大嫂一起动手做得,三个孩子早就已经坐到了桌子旁,望眼欲穿的等着饭菜上桌。

就像家里吃的粮食,现在从粮店里买来的玉米面和以前完全不同,以前的玉米面就是纯粹的玉米研磨而成,顶多就是研磨的粗一点。

岳母上门,岳文轩赶紧起身招呼,先是给倒了杯茶,然后说道:

“我早就和伊宁说把您接过来,在我这边住上一段时间,这次过来不如多住上一段时间,先别走了。”

实在改变不了,那就做好防范,如果没防范好,那就记住这个教训,以后防范的更严一点。

看到他们饿到发慌的样子,就算中午那顿饭很难吃,我也能吃得下去。”

知道岳母又和儿媳妇置气了,岳文轩并不感到惊讶。

虽然经常会因为这件事闹矛盾,但因为贴补的少,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现在生活艰难,岳文轩去河边的次数更多了,但明面上带回来的鱼却越来越少,他的说法是钓上来的鱼被他换成了粮票和其他物资。

只要太太早吃一会儿,我们回来后自己做饭,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岳文轩只能接着劝解,“我说句公道话,这段时间旭川出差不在家,没人管着马思雅,旭川人在外地,鞭长莫及,咱娘要是被马思雅给气着了,也只能等他回来之后解决。

旭川又不傻,有他管着,就算贴补一点,总归出不了圈。

虽然是生气出来的,但孟妈妈还是不太放心家里边。

家康一边大口的吃着鱼肉,一边含混不清的说道:

我们完全可以回家吃,为什么一定要在外面吃这一顿饭呢?其实也是这个原因。”

昨天中午,我们学校吃的是忆苦思甜饭,每人两个黑乎乎的窝窝头,再加上一盆青绿的菜汤。

咱家离学校又不算太远,我宁可来回多跑上一趟,中午也不想在学校吃了。”

参杂着玉米芯的玉米面有多难吃,可想而知。

“先住着看吧,小孙女刚送去保育院,也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这些年不都是旭川自己管家嘛,她手里又没钱,就算想要贴补娘家,总归是有限的。

岳文轩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太多苦,但又想让他们融入这个时代,就只能采取这样的办法。

马思雅的父亲马财主一直都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如今年龄大了,只能靠儿女的孝敬生活。

以前买粮食很少配发红薯面,现在去粮店买粮,每次都要配发一部分,关键是这些红薯面往往都是发霉的红薯研磨而成。

他这不是前几天刚回来嘛,咱们得给他点时间。

家康一直都是最听话的孩子,他首先表态:“中午的这顿饭在学校吃,当然不如在家里吃的好。

孟伊宁还是很生气,“马思雅是旭川非要娶进门的,要是他自己被媳妇儿给气着了,那是他活该。

但和其他同学相比,已经算是很好了,至少能吃饱。

三个孩子都是一样的立场,家康和芳菲也都是同样的想法。

但缺点也很明显,本来娘家就是拖累,她又耳根子软,特别听父兄的话,经常偷偷的补贴娘家,时间长了自然会有矛盾。

现在不单单是每月的粮食定量减少,各种副食品配发的更少,他总能拿回家各种副食品,当然要给自己找一个让人相信的理由。

马思雅的大哥在解放后倒是进了工厂,算是有正式工作的人,但他从小当大少爷习惯了,吃不了苦,又没什么进取心,如今每月的工资也不过三十多。

这样的红薯面儿特别苦,别提多难吃了。

本来就吃了亏,要是再被他气出点好歹来,那不就更吃亏了。”

孟妈妈知道女婿明着是劝解孟伊宁,实际上是在劝她。

她本来也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就是平日里一点一滴的不高兴积累起来,再加上儿子回家之后,马思雅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还变本加厉,这才把她给气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