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 第400章 400热情一家人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第400章 400热情一家人

作者:暗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16:10

第400章 400热情一家人

岳文轩继续回归刚才的话题,“除了果树队和大车队,村里还有哪些抢手的岗位吗?”

“自然还是有的,但剩余的好岗位,需要的人不多,就更不好竞争了。

数量比较多的是村小学的教师岗位,咱们村小学一共有五位老师,老师的岗位比较固定,轻易更换不了。

除此之外,还有村卫生所的赤脚医生岗位,村里的赤脚医生只有一人,大家都很信任他,这个岗位更没法竞争。

再然后,还有个各队的计分员也很抢手,但这不是专职工作,也还是要下地的。

秋天还有看青员,也是份好工作,一般人很难抢到。

暂时我就能想到这么多。以后要是有合适的机会,有了好岗位,我肯定会为你争取。”

岳锦海很是欣慰,“你这么想就对了,你什么时候想给城里的朋友寄土特产就和我说一声,我来给你安排。

看到这么多天京特产的糕点,大娘和四婶都笑开了花,嘴上说着客气话,心里却满意的不得了。

岳锦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侄子身上,但也没有落下站在一旁的侄女,也同她和蔼的说了几句话。

“进了自己的家门,我肯定不会见外,以后我也是村里的社员,这也算是叶落归根,挺好的。”

大家一起动手,把行李都搬进屋子之后,岳锦海开始询问自己二弟的近况。

打过招呼之后,他吩咐道:“现在知青院儿没人,都去上工了,暂时先把行李都搬到家里来,等他们下了工,再把行李搬去知青院。”

就算是普通水果糖,因为购买的时候还要稀罕的水果糖票,庄户人家轻易也买不到。

大爷训斥岳文岭,岳文轩就只当没看见,也没有一句劝说的话,很是自然的应答道:

一共有两名知青分到了四队,除了那位身份不好的南方知青之外,还有一位来自天京的男知青。

岳文轩本来就不会在村里待太长时间,他也没必要隐瞒这一点。

他很熟稔的和这些亲人一一打招呼,没有叫错一个人,这让大家都很高兴。

上一次爷俩见面还是岳文轩结婚前,几年时间没见,两人有很多话要说,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下工时间。

他高兴的说道:“如果还能重新回城,那当然好。

不用问我就知道,这顿饭肯定不是你请的,我应该没猜错吧?”

已经是半下午,村民们都在上工,进村之后冷冷清清的,马车直接在大爷家的大门口停下。

岳文轩说道:“火车就晚点了一刻钟时间,主要是在城里吃饭花了点时间,所以晚了一会儿。”

“怎么还下饭店了?家里已经给你们准备饭了。”

发了一通火,岳锦海不再搭理自己的大儿子,扭头笑眯眯的看向岳文轩,那和蔼的态度,和刚才简直就是两个人。

他心中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岳文轩也成了下乡知青,考虑到自己侄子当了上门女婿,他担心这中间有什么不太好提及的原因,特意斟酌了一下措辞,婉转的问道:

“上次和你通信,不是说你已经有工作了嘛,怎么现在又突然下乡了?”

从岳文轩手里接过水果糖和大白兔奶糖,孩子们都很开心,轩叔轩叔的,喊的别提多亲热了。

和老家的亲人们打过招呼,岳文轩赶紧搬过来三个行李。

还有一位来自南方的女知青,和他是一样的身份,人长得柔柔弱弱的,但干起活来很拼命,岳文岭对她的印象不错。

咱们大河村虽然没有太过稀罕的土特产,但只要肯花钱,野兔和水鸭子都能买到,入冬之后也不怕路上腐坏,用来送人还是拿得出手的。”

听到声音之后,他就迎了出来,看到侄子和侄女精精神神的站在面前,高兴的问道:

原身曾经来过老家,岳文轩对于老家的这些亲人还有些印象,再次见面之后,很快就对上了号。

四队的社员们对待他的态度和对待本村的青年没什么两样,所有人对他的印象都很好。

尽管是一家人,如果村里的亲人们知道他将来还有回城的机会,对待他们兄妹的态度肯定也会不一样。

“如果能买到野兔和水鸭子,那就太好了,给我朋友寄过去,他们肯定高兴。”

你是家里的老大,能代替你爸重新回村里生活,咱们老岳家又多了一个壮劳力,我看就很好。”

本地县城的知青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两位男知青,岳文岭没有和这两人打过交道,对他们的情况并不了解。

以他现在的好身板,就算是下地干活,他应该也可以坚持下来。

最近这几个月来大河村插队的知青,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其中有两个人来自京都。

我也不瞒您,以后我大概率还有回城的机会。

岳红缨却有点儿发懵,她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亲人,一时之间根本就对不上号,哪怕岳文轩给她做过介绍,可人太多了,她根本就记不住。

虽说咱们大河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和城里还是没法比,等政策松动了,能回去还是回去好。

他询问岗位问题,并不是急于给自己找一份清闲的工作,主要是做到心中有数。

岳锦海知道自己的这个大侄子是一个稳重的人,绝对不会空口说大话,看他的神情如此笃定,自然不会怀疑这句话的真假。

除了六五年就来咱们村插队的那位知青之外,其他人刚来没多长时间。对于他们的情况,我也不是很了解,只能大致给你讲一讲。”

另外一人是艺术世家出身,父母都已经被带走劳动。

“怎么这会儿才到家,火车晚点这么长时间吗?”

六五年就来大河村插队的那位老知青是知青组的组长,这个人思想积极,农活干的也不错,据说在知青中还算有威信。

你是个好孩子,有知识又有能力,当别人家的上门女婿,本来就是委屈了你。

分完糕点,岳文轩又打开一个包裹,里面放的都是旧衣服。

对于这些外来的知青,岳文岭并不是很关心,了解的情况有限。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他有几世的阅历,对于人性了解的最为清楚不过。

下饭店不得花钱啊,文轩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哪能这么浪费?

“文轩,咱们大河村是你的老家,以后可别这么见外了,这里也是你的家。”

岳文轩紧接着又把带来的糕点都掏了出来,分作两份,分别推给大娘和四婶。

岳锦海看向大儿子,瞪着眼睛训斥道:“你都二十多岁的人了,怎么这么点事都办不好!

岳文岭对这个小伙子的印象同样很好,觉得他热情开朗,干活也很积极。虽然这个天京知青来的时间并不长,却已经顺利融入到了生产队的社员之中。

四叔岳锦河有两个女儿、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也都已经出嫁,只剩下三个儿子还没结婚。

大爷说的这些绝对是经验之谈,岳文轩很是赞同,“您就放心吧,我肯定会维护好的。

为了今后能和老家的亲人们更好的相处,他提前声明这一点很有必要。

只是安慰道:“这样也好,恩情已经还清了,不管是你爸还是你自己,以后都能挺直腰板做人。

大爷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已经结婚出嫁,两个儿子也都已经结婚,就只剩下小女儿还是云英未嫁。

能给大妹红缨安排一个清闲的工作,岳文轩就已经很满意了,至于他自己的工作岗位如何,他反而并不在意。

对于自己的大爷,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岳文轩把近期发生的事情详详细细的讲述了一遍。

听了侄子的讲述,岳锦海心中很气愤,但想到事情已经无法挽回,那些有可能刺激到侄子的话,他最终又咽了回去,并没有说出来。

这两个人的家庭情况大相径庭,其中一人是干部子弟,为人颇为傲气。

岳文岭能猜到岳文轩询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说的也很直白。

既然你有这样的关系,那这几年一定不要断了联系,还是要维护好。

他把包裹打开,并没有动手分配,“这是我妈整理的家里的旧衣服,数量不少,就是有点破。”

我有几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家里长辈的职务比较高,只要国家的政策松动,他们对我承诺过,一定会帮我积极运作。”

只要地里有野兔,河边有水鸭子,岳文轩自己就能捕猎到,但他现在没必要说出来。

好在这些亲人当中还有一个同龄人,大爷最小的女儿比她还要小一岁,两个人很有共同语言,没有几句话就聊到了一块儿。

岳文岭之所以对她有印象,是因为这个南方知青被分到了四队,所以了解的比较多。

得知二弟的身体恢复的很好,已经能够正常工作,他很是欣慰。

“这些糕点都是我妈准备的,东西不多,就是一个心意,大娘和四婶别嫌弃。”

他先是从里面翻出两包糖来,其中一包是大白兔奶糖,另一包是普通水果糖,他随意抓了两把,给在场的孩子们各自分了几颗。

来了农村,买点土特产应该不难,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也是一份心意,以后我会定期给几个朋友邮寄过去。”

几个人说着话,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村里。

以后在村里好好干活,就算以后一辈子和黄土地打交道,我相信你也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大爷岳锦海是村里的大队长,作为大河村排名第二的村干部,他的时间还是比较自由的,特意等在了家里。

就算一定要下饭店,那也得是你这个当大哥的请客。

先稳定上一段时间,岳文轩肯定不甘心常年累月的下地干农活,最终还是要选择一个轻松体面的岗位,但这件事并不急,慢慢来就行。

你要知道,就算再好的关系,如果长时间不联系,慢慢也会淡的。”

他先打开其中较小的一个袋子,这里面装的都是从天京带来的各式糕点糖果。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当年你爸是因为家里的日子难熬,才不得不出去讨生活。

岳文轩的父亲在家里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岳文轩是下乡知青,以后免不了要和知青们打交道,对于已经到来的知青也要有所了解才行,他便问道:

“现在咱们村有多少知青?你能简单说一下他们的情况吗?”

岳文轩带来的糕点可不少,有十八街的大麻花、耳朵眼炸糕、金灿灿的槽子糕,每种都有两斤,在这个时期绝对算是很贵重的礼物了,绝对拿得出手。

况且,国家的政策也不一定就一直都这样,说不定还有回城的机会,要是能重新回城,那你将来的前途肯定会更好。”

大白兔奶糖就更稀罕了,家里的这些孩子,有一多半都还没有品尝过。

岳文轩的态度很乐观,“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身板好,天生力气就大,就算干农活肯定也是一把好手,我是不怕的。

岳文岭顿时羞愧的低下了头,“是应该我来请客,可我进城的时候忘了带钱和票了。”

知道岳文轩兄妹今天下午到家,老家的亲人都记挂着这件事,下工之后都来到了大爷这边看望他们。

知青院一共有三位女知青,其她两位都是当地县城的普通工人子女。

岳文轩的三叔运气好,年轻的时候进了本地县城成了工人,并不在老家。他的小姑嫁到了外村,今天也看不到。

“在你们两个到来之前,咱们村已经来了九名知青。

大娘高兴的说道:“不就是有几个补丁吗?我看还能再穿几年,都是些好衣服,你妈妈有心了。”

“您不嫌弃就好,那等会儿您和我四婶儿分一分。”

岳文轩又把另一个包裹解开,“这里面的衣服都有七八成新,个别一些没怎么穿过,这是我朋友听说我要回老家,特意给我搜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