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 第403章 403初步融入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第403章 403初步融入

作者:暗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16:10

第403章 403初步融入

第403章 403.初步融入

来大河村插队的所有知青当中,出生于干部家庭的只有两位,一位是来自于BJ的知青沙平昌,另一位是来自于本县城的知青黄宁。

沙平昌的来头显然更大一些,但这个人过于高傲,王支书几次对他释放善意,想和他接触一下,都没有获得对方的回应。

虽然王支书有些眼红沙平昌的背景,但人家看不上他,他也不好一直热脸贴冷屁股,几次试探之后便不再和他接触。

沙平昌是京都人,毕竟天高皇帝远,就算打好了关系,以后也未必能用得上。

相比来说和黄宁这个本地的干部子弟处好关系更加现实一些,虽说他的家庭未必能给他帮上大忙,但能多认识一个本地干部,总不是什么坏处。

可惜他的这个打算,同样也落空了。

这个黄宁倒不是性格高傲的人,相反他还是个积极分子,但他的脑子有点木,没有一点机灵劲儿。

不过是一件小事,陆文兵自己就能做主,不需要征求大家的意见。

翟元伟严肃的说道:“现在的补贴标准虽然很高,但咱们平常的时候还得节俭一点。

一般是:动员地区掌握的部分,市级不超过20元,县级不超过15元,主要用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旅运费和临时救济费;分配到生产队的安置费,南方不少于210元,北方不少于230元,主要用于修建房屋,生活补助、小农具、家具购置和棉衣棉被困难补助、医疗补助等。

现在正是上山下乡的**时期,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比较细致。

这个年代,如果想和陌生人快速的拉近关系,拿出一把小零食来和大家分享,效果一定很好。

岳文轩笑了笑,没再说话,进屋时间不长,就端着一盘子瓜子花生走了出来。

知青组长陆文兵看到岳文轩端出来这么一大盘子瓜子花生,心中有些诧异,说道:

“让文轩同志破费了,这么一大盘瓜子花生可得不少钱,关键是供应少,平常都见不着,有钱没地方买去。”

“这是临来之前我妈给准备的,长辈的一片心意,大家都别客气,随便抓着吃。”岳文轩招呼道。

按照本地的补偿标准计算,你应该能拿到大约八十斤的粮票,过几天安置办会统一下发。”

粮食问题是现实中首先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岳文轩虽然不缺这点粮票,但他不能表露出来,必须得问明白。

毕竟他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不过就是机会摆在眼前,他可以提前下一步闲棋,说不定以后就能用到。

虽然这个黄宁的脑子笨了点,但王支书并没有彻底放弃和他接触。

回到知青院,知青们还没开始休息,有的人在院子里坐着聊天,有的人躺在屋子里看书。

咱们下乡之前,当地知青办都会先下发一个月的粮票,到了插队的地方之后,当地的安置办会刨除这一个月的粮票,然后按照补偿标准统一下发粮票。

我一见岳同志,就知道你是一个热情大方的,现在看来,我的眼光还是很准的。”

一般来说,一年有三百六十斤毛粮才能勉强填饱肚子,三百二十斤肯定不够吃。

王支书对他的评价很低,他觉得这个黄宁也就是出身好,又有点文化,不然的话,就凭他这个不知道转弯的脑子,撑破天也就是个被人领导的料,不可能做出太大的成绩来。

“每个月竟然有四十斤粮票的补贴,还真是不少,就算我饭量大一些,应该也够吃了。

粮食的问题弄明白,岳文轩继续问道:“我听说咱们的安置费是二百三十块钱,不知道这些钱都花在哪儿了?”

平原地带的村子,烧饭要用的柴禾主要来源于农作物收割之后的秸秆。

我还没来得及询问安置办都给咱们知青准备了些什么东西,尤其是粮食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我最想知道的。

“就你婆婆妈妈的会算计,但不论你怎么算计,一年的粮食就那么多,该饿肚子还是得饿肚子,算计那么多有用吗?

这件事可以慢慢来,不着急。

陆文兵对岳文轩说道:“既然你没意见,那从明天开始,你和岳红缨同志也按照这个标准交粮食。”

有新知青入住,而且还愿意拿瓜子花生招待大家,没有人不给面子,大家都搬了个凳子,在知青院里围成一个圈坐下。

就算他是一个木头脑袋,那也没关系,只要他的老子是个明白人就行。

左向群说道:“哪能每个月都给四十斤粮食的补贴,能让我们按照这个补贴标准吃到夏收,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刚刚见面,岳文轩不想因为这么一点小事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就算不看以后,只看眼前,他收了岳文轩的一身衣服和一瓶茅台酒,把这个入党的机会留给他也是应该的。

为了动员知青下乡,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国家每年都拨出大量财物供应知青,以解决他们衣、食、住、用等方面的困难。

陆文兵不想让他们两个在新来的同志面前吵起来,赶紧打圆场:

“文轩同志,他俩就是这样的脾气,但都是好同志。

知青物资经费供应包括口粮供应、建房材料供应、农具供应和安置经费供应。

大河村人均耕地太少,我专门打听了一下,一个满公分的壮劳力,去年一年的粮食分配标准也不过是三百二十斤毛粮。

“那我就不客气了,谢谢文轩同志。”

全国各地的知青安置费开支略有差别,但原则基本相同。

“我担心回来的太晚打扰到大家休息,所以吃完饭就赶紧回来了。”岳文轩说道。

他没有说话,一直很少开口的京都知青沙平昌撇了翟元伟一眼,用略带不屑的语气说道:

可惜这样的标准只能吃到夏收之前,夏收之后就得按村民的标准分配粮食,以后再想吃饱恐怕就难了。”岳文轩的语气中略带唏嘘。

现在正是知青下乡的大**时期,上面要求各地按照“管政.治思想、管生产技术、管生活问题”和“住有房、吃有粮、睡有床、烧有柴、用有具”的“三管五有”原则,关心、帮助下放知青,做好管理、教育工作。

翟元伟如此认真的询问他的意见,岳文轩总觉得这其中可能有什么缘由,并没有马上回答。

除此之外,安置费置办的东西还包括:每人一个炕柜,一个暖壶,一个脸盆架,一个洗衣盆,一个洗脸盆,布票6尺,蚊帐布32尺,棉花一斤,以及生产劳动所用的小农具一套。

“那我争取明天就把粮票换成粮食,耽误个一半天,没关系吧?”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等夏收分配粮食之后,我们再按照分配粮食的多少,另外制定吃饭的标准。”

岳文轩谈吐不凡,气质沉稳,这样的人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往往都能做出一番成绩来,值得他交好。

原本只是普通的闲喝酒,如今竟然办成了一件大事,岳文轩和岳锦海心中高兴,劝酒的力度更大了一些。

岳同志,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左向群一看就是个性格开朗的,所以才这样觉得,但其他知青可不都是这样的性格。

“那可太好了,感谢还来不及,哪里敢嫌弃。

所幸大河村有很多果树,果树每年都要修剪枝干,这些剪下来的树枝是大河村最重要的木柴来源。

“大头花在了建房子上,咱们住的是砖瓦房,五间房子不少花钱。

在你到来之前,我们就已经开会商量过了,在夏收之前,伙食标准就按照每月三十斤粮食来计算。

“我带来的行李中装了一些瓜子花生,我去给大家拿过来,算是见面礼,大家不嫌弃吧?”岳文轩问道。

就像大河村,连知青们做饭要用的木柴都给提前准备好了,而且准备的很充分,足够他们烧到夏收时节。

这顿酒宾主尽欢,一直喝到晚上九点半钟,这才各自散去。

一个村子这么多户人家,烧火做饭节省着用,勉强够用。

上一次吃瓜子花生,还是过年的时候,时间太长了,我都要忘记是什么滋味了。

送走客人,考虑到天色已经不早,岳文轩也就不再继续多待,同一家人打了个招呼,就带着岳红缨去了知青院。

临来之前,我们当地的知青办给了一个月的粮票,可现在距离夏收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还差两个月的粮食,不知道当地知青办是怎么安排的?”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咱们就得节省点吃,咱们要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

据我了解,大河村虽然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工分值很高,但吃饭问题并不乐观。

共用的物品主要包括两个大铁锅、水缸、木桶以及足够烧到夏收的木柴。”

这是岳文轩第一次下乡,他知道大致的下乡政策,对于具体的安置标准确实不太清楚。

家里的散白酒不够,四叔岳锦河又特意回家里拿来二斤白酒。

不管是看眼前还是看以后,把这个入党名额给了岳文轩都是应该的,有了这个觉悟之后,他痛痛快快的把这个名额给了岳文轩,收获的人情也能大一点。

左向群这个天京老乡表现的最为热情,岳文轩二人进门的时候,他正在院子里坐着说话,看到两人进门,满脸带笑的站起来打招呼:

“这么早就回来了,难得见到老家的亲人,我还以为你得待到半夜呢?”

说话的人是翟元伟,他是本县城的知青,大哥岳文岭对他的评价不高,觉得这个人太抠门,太能算计。

“你可真细心,咱们都是年轻人,没这么多事。”

陆文兵说道:“夏收之前的吃粮问题,咱们不用担心,安置办安排的很妥帖,补偿标准是每个月四十斤粮食以及四两食用油。

这个入党的机会,他原本打算留给黄宁,但今天接触岳文轩之后,让他马上改变了主意。

听两人说话的口气,沙平昌明显看不惯翟元伟的做派。

我劝你还是不要白费心思,没用。”

岳文轩主动挑起话题,“大队长给了我们一天假,趁着明天这个难得的假期,我们得把日常用的东西都准备齐全。

这些知青下乡之后,还不知道要在村里待几年,他觉得时间长了,总能和黄宁的老子接触上。

看现在岳文轩的表现,确实是一个懂得人情事理的人,比那个京都的沙平昌和本地的黄宁要强太多了。

不要小看烧饭用的柴禾问题,如果村里没有提前帮助解决,对于刚来村里的知青来说,绝对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知青们最关心的就是上面下发的各种经费。

现在的吃饭标准已经是大家讨论之后共同决定的结果,就算来了新同志,也不可能因为他们两个的加入就改变这个结果。

入党的机会虽然很难得,但他得到的这身衣服料子好,价钱可不低,况且岳文轩又后补了一瓶茅台酒,他要是连这个入党名额都舍不得给,在岳锦海这就交代不了。

但有些秸秆是饲料来源,要留着喂牲口,只有少量的剩余秸秆可用于烧火做饭。

“我也同意这个吃饭标准。我饭量有点大,太少的话,恐怕会饿的受不了,每月能省下十斤粮食给以后,已经不算少了。”

“当然没关系,你先和我们在一起吃,只要回头把粮食补上就好了。”

就一个柴禾分配问题,虽然不像粮食分配那么紧要,但也是乡亲们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谁家要是分的少了,那就没法做饭了。

他几次释放善意,话说的越来越直白,对方竟然还不懂他的意思。

要是插队的村子不提前把这些细节问题安排好,外地的知青抵达之后必然会抓瞎。

了解这些细节之后,岳文轩需要添置的东西并不多,明天抽时间去一趟供销社就能添置齐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