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 第523章 523了解与欢声笑语

第523章 523了解与欢声笑语

陈玉凤作为岳母,自然对岳文轩各方面的情况都很关心,着实问了一番,岳文轩都耐心地给与回答。

林知慧作为大姐,也提出了几个问题,两个嫂子却并没有插话,只是在一旁安静的倾听。

对岳文轩有了一番了解之后,包括陈玉凤这个岳母在内,家里的几个女眷都不在陪同,陪岳文轩聊天的责任交给了家里的几个爷们。

大姐夫夏志浩今年三十多岁,他和大姐一样都是干部身份,去年刚刚调到了食品厂工作。

林知文对大姐夫挺尊重,有意抬高一下大姐夫的身份,听到岳文轩问起大姐夫的工作,他主动把话头接过去说道:

“大姐夫以前在区政.府工作,去年的时候,区里的几家食品厂合并成了一家,新合并的工厂规模很大,但因为新成立,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大姐夫觉悟高,主动申请调去了食品厂。

要我说,大姐夫这一步走对了。调动之前,大姐夫是行政十九级,但调动之后就成了十八级。

这一级的差别,每月工资就差了九点五元。工资能涨这么多,固然值得高兴,但更重要的还是从办事员到副科级的跨越。

“我已经和知希说好了,如果她下周没什么特殊情况,下个星期天就来咱们家里拜访。”

像大姐夫这种性格方正的人,我觉得在工厂发展,反而更有前途。

夏志浩不是一个虚荣的人,实事求是的说道:“知文不用给我遮掩,我哪有你说的那么目光长远,我就是一个运气好点儿的俗人。

要我说还是大姐夫目光深远,虽说从政府调到工厂,让人挺惋惜的,但能有大级别的跨越,长远来看很值得。”

如果从风险这方面来说,他从政府调到工厂,确实也不是一件坏事。

岳文轩知道林知希的大哥是个雕刻师,玉雕和木雕都很精通,但水平到底怎么样就不是很清楚了。

但如果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一般人恐怕更愿意去食品厂工作。

听了这句话,老太太马上高兴的说道:“哎吆,知希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还有一个星期,我得好好做准备,必须要把知希招待好。”

黄怡君有些委屈的说道:“妈,我是那种人吗?你怎么会这么想?你尽管放心好了,就算知希进门之后,我也不会摆婆婆的谱。

关于大姐夫做人做事的方法,岳文轩并不打算多说什么。不要说他刚刚和夏志浩认识,就算是接触久了,他也不会在这方面进行干涉。

岳文轩话里的意思,似乎对食品厂很看重,这就让他有点不解了。

“相比在工厂上班,在政府部门工作确实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但相对的责任更重,风险更高。

并不是林家人舍不得好酒,而是三位主人的酒量都不高。

岳文轩说的这番话确实对夏志浩有一番触动,尤其是关于风向的问题,这也是夏志浩最头疼的问题。

带来的这些上门礼,按照岳文轩的想法,本来是打算都留下,没必要再带回去。但林家的做法很传统,坚决不让他空着篮子出门,篮子里竟然还装了回礼。

老太太和黄怡君挨着个的提问,她们问的最多的除了林知希家人的基本情况,最关心的就是林知希什么时候能来家里。

“上个月上级部门刚刚给我们厂下了一批玉雕订单,听说是要出口南洋,最近这一个月几乎天天加班,我都有一个月没休息了,今天能在家也是专门请的假。”

“这也是好事,像你这样的玉雕师,就算天赋好,要是没有练手的活,想要提升技艺,肯定也不容易。

“这是怎么说的?”夏志浩顿时来了兴致。

万一遇到了灾年,那你们食品厂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到时候你这个食品厂的干部,各单位恐怕会排着队的宴请你。”

对于这一点,夏志浩已经有了一些切实体会,“虽然我调去食品厂的时间还不算长,但每周至少会被各单位宴请两三次,那些关键部门的人甚至天天接受宴请。

新女婿第一次上门,不适合久坐,喝完酒之后又喝了一杯茶,岳文轩就提出了告辞。

毕竟每月的粮食就那么多,又受到国家管控,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要想吃的饱一点,就只能从副食品上打主意。

以前林知希虽然对夏志浩有过介绍,但并没有这么详细,比如夏志浩的行政级别,林知希就没有提起过,只是说大姐夫是个干部。

“你要是这么分析,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他是第一次上门的未来女婿,同家里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没有矛盾,他释放了善意,大家自然也乐得亲近。

因为时代的不同,哪怕是林家这种文化氛围较为浓郁的家庭,中午这顿饭也是分桌吃的。

听着林知文侃侃而谈,岳文轩倒是对这个大姐夫有了更多的了解。

夏志浩也知道自己脾气直,有时候不太会变通,这次只是一个小小的教训,说不定哪天就会因为他的性格惹下什么大祸。

“我知道你是个好的,我就是提前打个预防针。”

今天的主菜是陈玉凤最拿手的糖醋鱼和粉蒸肉,尽管只是家常做法,但味道确实很好。

林知文终于不再捧着夏志浩说话,而是开始劝解起来。

我又没受过婆婆的气,自然得跟你学习,也把儿媳妇当成女儿一样对待。

早在几天之前,陈玉凤这个丈母娘就开始为今天的招待做准备了,她手中的票不够,还特意找人借了几张,所以今天的午餐很丰盛。

要是一直这么忙,说不定过个三两年,你又能提升一级了。”

岳文轩第一次上门,当然不能把主人喝倒,现在这个状态算是恰到好处,每个人都喝得很尽兴,又没有喝醉。

面对这几人的好奇心,岳文轩很有耐心,特意挑出留学期间的一些趣事讲给大家听。他讲的绘声绘色,并且很有趣味性,很有吸引力。

“知文,这段时间你们工艺品厂的任务重不重?还像以前那样总加班吗?”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岳文轩教授的身份本来就很受人尊重,实际接触之后,他的博学多才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再加上他没有一点傲气,从来不摆架子,他的平易近人更是赢得了大家的亲近。

他这一次被调进食品厂,就是因为无意中说错了话,所以才被人抓住了这个小小的把柄,被人给明升暗降了。

尽管夏志浩的脾气直,可也不愿意听其他人的说教,转移话题道:

林知文马上接话道:“不管是高风亮节也好还是被迫无奈也好,总之这一步不算差,毕竟这是从办事员到副科级的跨越,不管原因是什么,能跨过这一步,我觉得挺值。”

不瞒你们说,从政府调到食品厂,并不是我个人有多么高风亮节,我也是被迫无奈才做了这个选择。”

“大姐夫,你可千万别再出什么幺蛾子!大家都这么做,你随波逐流不就好了,何必非得做那个砸锅的人呢?”

夏志浩看不上大舅子,但和小舅子很投脾气,对于他的劝解还是能听进去的,便说道:

“我也知道自己脾气太直,我会尽量控制的,现在到底是年龄大了,已经不像年轻那会儿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这么想就对了,大家都在一个单位工作,就算不能做到和光同尘,但也不能总是挑刺儿,那样就太不合群了。”林知文欣然说道。

两瓶茅台酒并没喝完,第二瓶只喝了一半就结束了。

以岳文轩的出身,再加上他大教授的身份,自然没必要捧着夏志浩说话,这样说肯定是真实的想法,夏志浩倒是很好奇岳文轩为什么会这么想。

回到家里,除了岳振华之外,其他人都在等着他回来。

“你这么看好食品厂?食品厂虽然还算不错,但比起钢铁厂和机械厂这样的重点单位来,应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吧?”

几个人聊了一会儿工作,又把话题转移到了岳文轩的身上,除了工作上的事情,问的最多的就是他出国留学的那一段经历,几个人都很好奇。

对自己性格上的缺点,他知道归知道,但却很难改正,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林知文话里话外的捧着他,夏志浩也不好说什么,只是笑了笑便不再出声。

我现在就盼着她快点进门,你就算要摆婆婆的谱,那也得等她进门之后才行。”

尤其是这几年,风向变来变去的,觉悟稍低一点,可能就会走上错误的道路。

三十多岁的副科级干部也算是年轻有为了,十八级的工资是每月八十七点五元,在这个年代绝对是高收入了。

一直都没插言的林知武也说道:“大姐夫,你是应该改改自己的脾气了,人不能有坏心眼,但也不能太正直了。

这个时期因为信息的封闭,大家对国外的事情了解不多,只要是国外的事情,哪怕是一些普通的话题,都很有吸引力。更不要说岳文轩讲的都是一些很有趣味性的话题,不但让大家增长了见闻,还增添了欢笑。

陈玉凤这个丈母娘都没有上主桌,而是和家里的几位女性另外坐了一桌。

老太太看了黄怡君一眼,特别提醒道:“文轩妈,等知希来了,你可不要摆婆婆的谱,不要把孩子给吓到了。

相比大哥,林知武就有点普通了,只是一个普通的印刷厂工人。

岳文轩解释道:“眼下来看,确实如此。

岳文轩说道:“我个人也觉得从政府调到食品厂并不是一件坏事,就像大姐夫说的,我确实觉得你运气挺好。”

在统购统销的政策之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干部,不管是小工厂还是重点厂矿,对于副食品的需求都会极为渴求。

我是个有福的,有一个和亲妈一样的好婆婆,我儿媳妇当然也和我一样。”

你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不年轻了,说话办事也得讲究点方式方法了,不能再和年轻那会儿似的不管不顾。”

为了招待好岳文轩这个未来女婿,陈玉凤也算是竭尽所能了,不但精心准备了八道菜,而且还特意买来了两瓶茅台酒。

按照现在的粮食标准,就算是丰年,各单位也会有求于你们食品厂。

尤其是食品厂这样的单位,以后的重要性肯定会越来越高。现在调进去很容易,以后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再想调动,那就难了。”

这一步可不是那么好跨过去的,要是运气不好,很多人一辈子都迈不过这一道坎。

十一点半钟,一样一样的精美菜肴就陆续端上了桌。

岳文轩所在的主桌上,总共只有四个人,却上了八道菜。而女人们坐的那一桌,五个人却只上了四道菜,而且也没喝酒。

夏志浩、林知文、林知武的酒量都差不多,也就是三四两的量。今天为了招待好岳文轩,平均每人喝了四两酒,已经算是超常发挥了。

一上午下来,因为岳文轩趣味性的讲述,屋子里欢声笑语不断。甚至就连屋子旁边的走廊上,都始终有人关注着屋里的谈话,不时的也跟着笑出声来。

解放后,咱们国家的农业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粮食会长期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

说老实话,我还有点不太适应,总觉得这是不正之风。可大家都这样,我又刚刚调去新单位,也不好多说什么。”

说完这句话,老太太憧憬的说道:“等知希上门之后,就该是亲家见面了,然后就可以商量什么时候给他们俩举行婚礼。

我觉得九月十月就挺好,不冷不热的,婚礼上要用的青菜也好买,可以在这俩月里选个好日子,把事给他们办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