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 第701章 702大少第一次安排差事,两位掌

第701章 702大少第一次安排差事,两位掌柜的震惊

第701章 702.大少爷第一次安排差事,两位掌柜的震惊

也就是说岳汉章这一房的私人财产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最重要的是四家药铺,每年的利润大约有一万大洋;其次是二百亩上等水田,每年能产生多少利润,岳文轩暂时还不是很清楚;每年能产生一千大洋利润的茶叶铺子,虽然不太起眼,但利润稳定,也算是一门好生意。

在岳文轩的记忆当中,他很早就知道母亲的嫁妆里面有一个茶叶铺子和二百亩的小田庄,看来这么多年这两项也没发生过怎么变动。

唯独百草堂药铺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经由当地的一家药铺发展成了遍及魔都、金陵和吴州三地的大药铺,发展算是很迅猛了。每年能有一万大洋的稳定利润,已经算是一门极好的生意,

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巨商大贾等级的评定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只是在富豪阶层当中有一个模糊的认知:资产超过百万大洋,就算得上是巨商;资产超过十万大洋,算是迈过了豪商门槛;资产超过一万大洋,勉强算得上是富商;资产在一万大洋以下,只能算是小商人。

百草堂药铺每年能有一万大洋的利润,药铺所属总体资产必然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尽管岳文轩不是很清楚详情,但据他猜测,能有这么大的利润,药铺总资必然不可能少于十万大洋。

岳文轩到现在仍然记得,在他刚刚进入私塾启蒙识字的时候,自家的那一间百草堂药铺并不算大,生意也不算兴隆,那一间药铺的总资产顶破天也不可能超过一万大洋。

这才短短几年时间,竟然扩张了十倍有余,就算是经商天才,恐怕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何况他父亲似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出众的经商天赋。

但百草堂药铺已经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也是事实,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稍作分析,百草堂药铺快速发展的秘诀也就显而易见了。

想明白原因之后,岳文轩直接问道:“有金,我爸这些年应该没少把公中的资产转移到百草堂药铺吧?”

突然间被大少爷点名了真相,黄有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半晌之后才讪讪说道:

“应该也不算很多吧,我估摸着大约有个五六万大洋或者七八万大洋,最多也不可能超过十万大洋。”

黄有金担心大少爷的年龄太小,思想上太过正直,说不定会因为这件事儿对五老爷产生什么误解,赶紧解释道:“大少爷,五老爷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完全是出于无奈。”

岳文轩面无表情的看向黄有金,想要听听他怎样才能把黑说成白。

黄有金看到大少爷面沉如水,心中更加着急,“您也知道,这些年大老爷至少给家里赔了八万大洋,二老爷赔的少一点,也至少有五万大洋。

要是让他们一直这么赔下去,就算咱们岳家有金山银山,也早晚都被他们给败光了。

与其让家里的资产都被两位老爷给打了水漂,还不如转移到咱们自家铺子名下。

这样做虽然不是很光彩,却也是一种变通的方式,这些公中的资产虽然被转移了,但至少还是留在了咱们岳家。

要是不这么做,老太太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下定决心分家,肯定还得坚持到所有家底都败光了,才能真正下定决心。”

岳文轩的脸上微微露出笑容。这个黄有金还算有点脑子,虽然说出来的这番理由差强人意了一些,但勉强还能哄哄人。

就算是原身还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应该也不会在意,更不会对父亲有什么误解,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现实的人居多。

他又不是原身那个真正的少年,思想比他父亲还要成熟,更不会因此对他父亲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父亲这么做应该是出于一片孝心,只不过很难为别人理解罢了。

两位伯父接连在生意上失败,每一次都会对祖母造成很大的精神打击,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

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但两位伯父都是父亲的兄长,父亲没有资格劝诫他们,也只能采用这种方式迂回的达到尽孝的目的。

从公中转出来的这些钱,虽然暂时用在了咱们自家的铺子里,但将来还是要全部拿出来用于赡养祖母,不让祖母的生活质量下降。

就算对于大伯父和二伯父来说也是一种保障。

以大伯父和二伯父如今的情况来看,将来只会进一步败落下去,父亲作为他们的亲兄弟,肯定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滑入深渊,在必要的时候肯定会伸出援助之手。

这些从公中转出来的钱,也是大伯父和二伯父最后的救命稻草,重要性不言而喻。”

黄有金听着大少爷一本正经的讲述,眼中不由自主地露出崇拜的神情。

大少爷就是大少爷,就算对家中情况了解的不多,只是临时思考一下,就已经说出了这么一番让人振聋发聩且让人感动的大道理,这才是真正的有格局,有水平!

看来他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岳文轩故意这么说,也只是为了逗一逗自己这个处处表现的很精明的长随。

他以为黄有金的眼中会露出惊愕的神色,没想到让他看到的竟然是崇拜的眼神。

岳文轩略过这个话题,继续问道:“有金,十万大洋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哪怕是多年当中陆续转出,应该也很难瞒过大伯父和二伯父的眼睛吧?他们要是抓住这一点,在分家的时候当着族中各位房长的面提出质疑,父亲的面子恐怕会不好看。”

父亲的脸面就是岳文轩的脸面,岳文轩当然要站在父亲的位置上考虑问题。

“他们这么做的可能应该很小。”

“你怎么会这么觉得?大伯父和二伯父虽然在经商上没什么建树,但他们可不傻。”岳文轩从来都不会小觑任何人。

黄有金说道:“五老爷和五太太早就已经防范到这一点了,无论是药铺的掌柜还是伙计,都和家里没什么牵扯,不用担心会从他们那里泄露了机密。

而这四家药铺的利润在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大,就连铺面,除了最初的那一家,对外的说法都是花钱租赁的。

五太太有来自于娘家人的多方面帮助,能在这么多年里把自家的药铺发展成四家,在其他人看来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岳文轩知道:凡事做过,就会留下痕迹。父亲转移公中资产的事儿,两位伯父未必不知道,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世家大族里掌家的人肯定会有种种便利。

他们二人屡败屡战,固然是想做出一番成绩来,也未必没有从中捞取好处的想法。

人同此心,只要别太过分,只要别被人抓住大的把柄,也就不算什么大事。

父亲会不会在分家的时候受到两位伯父的责难,是否会有把柄被他们抓住,这是岳文轩最关心的事情。既然黄有金觉得没问题,他也就不操这个心了。

“原本我还担心分家之后咱家的日子不好过,看来倒是我杞人忧天了。

仅仅凭借这四家百草堂药铺,只要能妥善经营,应该也够咱们一家人嚼用了。

咱家的那二百亩上等水田又是个什么情况?听说这些年的田地价格上涨的比较快,如果咱家的水田准备出售的话,现在能卖到什么价格?”

说到自家的水田,黄有金一脸与有荣焉的样子,“五太太西郊的那个小庄子虽然不大,只有二百亩土地,但却是最上等的水田。像这么好的水田,早在多少年前就都被瓜分完了,有钱都买不到。

这些年的土地价格一直都在上涨,咱们当地的上等水田,个别人家因为种种原因倒是也有出售的,就是数量不大。这种小块土地,如果急着出手,最低也能卖到每亩地九十大洋。要是不着急出手,总能遇到有人愿意高价收购,听说最高能卖到每亩地一百一十大洋。”

岳文轩对于这个年代的田地价格只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自家田地的价格倒是和他的预估价相差不大。

他前几世就有过民国时期生活的经历,后来又查阅过一些相关资料,对于这个时期的田地价格也算有些了解。

但他对于土地价格的了解偏向于全局性,具体到当地,当然就不如黄有金清楚了。

在全国范围之内,因为各地的经济水平发展不一,土地价格也有着极大的差距。

1916年,SX省平均每亩地6.9银元,到了三零年就上涨到每亩地约十八元。

1916年代初,河.南封丘、信阳、内乡地区,地价约为二十元/亩。到了三一年价格就上涨到每亩地大约五六十大洋。

同样是1930年代初,河.北昌平卢家村(离北平只有20里),平均一亩地价值30元,土质好、地势高的地,最高可卖到40元,土质差的洼地,可卖24元。

1930年,北平西郊64个村子平均地价:上等地67.82元/亩,中等地47.50元/亩,下等地31.22元/亩。

1924年,江.苏江.宁一镇四乡平均每亩地价为:秣陵镇40元,孝陵乡53.9元,仁陵乡65.9元,信陵乡60.8元,爱陵乡71.3元。

根据统计数据,这一镇四乡地价最低档为10~19元,最高档为120~130元。

地价最高的,当属魔都附近的农村。

1930年代初,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魔都近郊土地价格猛涨,上等稻田可卖500大洋,相比30年前上涨了十倍。

根据调查的24家样本显示,这些农户家里每亩稻田价值100-500大洋不等,平均每亩343.75大洋。

当然,魔都只是个例。但吴州距离魔都只有一百公里,田地价格同样很高。

1931年以前,民国时期的地价总体是不断上涨的,此后受白银风暴影响,开始下降,到1936年又上涨,一直到了全面战争时期,才会受到巨大冲击。

把资金投入到土地上,每年的稳定收入无疑是非常低的,如果是那种苛捐杂税特别多的地区,一年下来甚至没有多少收益。

稳定收益低,但土地价格上涨的红利却太过巨大。这个时期的富商如果没有特别好的生意,选择把手中的闲置资金投入到土地上,反而是一种高利润且稳赚不赔的极佳投资方式。

国人自古就有很浓重的土地情节,确实有很多富商也是这么做的,但在现实当中,想要大量的购买土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土地的交易市场经常处于一种有价无市的状态,想买的人很多,但想卖的人却很少。

岳家从京都搬回吴州,不是没有动过大量购买土地的主意,但这些年下来,家里的土地数量也不过是增加了四百亩,而且还都是以下等田为主,就连中等田的数量都不多。

相比整个大家庭,岳文轩的父亲想要购买土地的话,有岳父那边的帮助,难度还要小一点,但这么多年下来,同样没有大量的购入土地,也只是在机缘巧合的时候购入了南郊的几十亩地。增加的这一点土地数量对于岳家这样的家庭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岳文轩又询问了一些其他方面的细节问题,对于整个大家庭,包括自家的小家庭,算是有了一个全方位的比较详细的了解。融合前身的记忆之后,了解到这几年的家庭开支一直都在缩减,原本他还是有些担心的。

现在了解全面情况之后,才算是放下心来。

等到分家之后,对于其他几个伯父来说,庞大的岳家确实从此衰落下来了,以前的那些奢华享受彻底和他们无缘,他们要学着适应过苦日子。

但对于岳文轩这一房的人来说,至少几年之内还感受不到生活上的变化。

毕竟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家里的生意也有每年一万多大洋的进项,怎么也够一家人花用了。

虽然不能和多年以前的巨富生活相比,但仍然还算得上是豪富人家。

哪怕在富商巨贾遍地的吴州,资产超过十万大洋的豪富人家,最多也不会超过两百家,大约只有一百五六十家的样子。

和普通富商相比,岳家仍然是高不可攀的名门望族。但如果和以前的那些老亲旧友相比,岳家已经明显的衰落了下来,再也不复以前的赫赫声威。

如果岳文轩没什么能力也就罢了,只能默默的接受现实,或者等自己长大成人之后再考虑复兴家族的事情。

但他是有挂的穿越者,随随便便拿出点东西来,就足以让家族重新恢复以往的声势。

如今又正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新兴资本家在获取大量资本的同时,往往也能获取相同的社会地位,甚至变相的获得应有的权势。

岳文轩不缺能力,又正好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机,当然不想委屈了自己,也不想委屈了家人。

他刚刚来到这个时代,暂时还无法接触到对家族有利的顶级人脉,但让家族快速的积累一笔财富,甚至是一笔惊人的财富,对他来说只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岳文轩想了想,对黄有金说道:“你现在就替我跑一趟,叫上百草堂的两个大掌柜,把他们带到我的三山居,我有点事情要交代你们去做。”

黄有金一时间猜不透大少爷的心思,但大少爷没有详细说,他也不好问,只能一脸迷糊的听令行事。

黄有金离开之后,岳文轩没有午休,直接去了三山居等候几人。

三山居是一个很幽静的小院,院子里的假山最有特色,是难得一见的奇石,因为有三个山峰,所以被岳文轩起名为三山居。

这个小院是岳文轩的母亲买下来,专门提供给岳文轩,用来读书学习的一个僻静所在,同时也方便让岳文轩在这里接待同学好友。

岳文轩在吴州待了这么多年,免不了要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相互间串个门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岳家是一个大家庭,同学好友去岳文轩的家里拜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他们为了不让自己失礼,每次登门不但要带上丰厚的礼品,还要一一拜会岳文轩的各个长辈,这样才不算失了礼数。

年轻人自然不耐烦这些繁文缛节,岳文轩有了自己的三山居之后,就可以在这里接待同学和好友。在这里没什么人管束,来这里的同学也不用拘谨,时间一长,也就成了他和同学们经常聚会的所在。

岳文轩不会经常来三山居,所以并没有安排仆人看门,家里的佣人每隔一天会过来打扫一次,倒也不用担心卫生问题。

打开门进入院子,岳文轩思考了片刻,从空间里取出几个盒子来,放在客厅的桌子上。

岳文轩自己动手泡了一壶茶,一杯茶水还没喝完,黄有金就领着两位大掌柜匆匆忙忙的走进了客厅。

两位大掌柜很少见到岳文轩这个大少爷,尽管岳文轩的年龄还小,他们还是恭恭敬敬的进行问候。

岳文轩让三人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开口说道:“我一个朋友知道我们家有几间药铺,就想借着咱们百草堂的销售渠道出手一些手里的珍贵药材。

我已经和他协商好了合作方式,药材就先放在咱家的铺子里售卖,卖完之后再同他结账。

我和他定的分成方式是三七开,咱们药铺有药材的定价权,药材卖出去之后,咱们药铺可以留下其中三成作为利润。”

说到这里,岳文轩看向其中年龄较大的那位掌柜,“齐掌柜,这种合作方式应该没问题吧?”

百草堂一共有四位大掌柜,这位齐掌柜的资历最老,百草堂还在谭家手里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大掌柜了。

这是大少爷第一次安排下来的差事,两位掌柜都不敢掉以轻心。

尽管这种合作方式听起来很简单,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慎重起见,齐掌柜还是认真思索了一番,这才说道:

“既然定价权在咱们百草堂的手里,对咱们百草堂来说,这种合作方式还是很有利的。

就算是普通药材,只要对方同意售后结账,三成的利润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药材比较珍贵,那三成的利润就很可观了。”

齐掌柜想了想,还是提醒道:“既然合作方是大少爷的朋友,想来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既然是做生意,最好还是把手续办的齐全一点,最好还是白纸黑字的写一份契约,各个条款尽量写的严谨一点。

如果一直合作愉快,这份契约或许起不到什么作用,但万一合作中间有了什么矛盾,有这一份契约在,也能分清双方的权责,大家照章办事就好,免得影响到了朋友之间的感情。”

齐掌柜提醒的这些确实很有必要,只不过岳文轩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烦恼。

“齐掌柜的这些老成持重之言,我肯定会慎重考虑。”

说着话,岳文轩指了指桌子上摆放的几个盒子,“这些就是我朋友送来的第一批药材,你们先看一看,估个价,也好让我心里有个数。”

另一位大掌柜姓陆,他在百草堂的资历和威望都不如齐掌柜,一切以他马首是瞻。

在大少爷面前说话表现的机会,他都让给了齐掌柜,但需要动手的事情,他当然要主动一点。

陆掌柜手脚麻利的把这个最大的盒子打开,众人齐齐向盒子里看去,等看清盒子里装的东西,既然都露出破为震惊的神色。

盒子里装的是满满当当的牛黄,重量大约有十公斤左右的样子,最重要的是颜色看上去特别正,初步评估一下,应该都是最顶级的品质。

齐掌柜和陆掌柜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注意到了对方那震撼中带着无比惊喜的眼神。

此时此刻,陆掌柜已经不再顾及齐掌柜的态度,抢着说道:

“大少爷,你手里的这些牛黄就都交给我吧,我保证会在一个月之内全部销售出去,而且必定会卖出一个最高的价格。

太高了不敢说,平均每克牛黄卖到十二大洋的价格,我还是有保障的。”

齐掌柜露出一丝轻蔑的微笑,紧接着说道:“大少爷,我从九岁开始就在咱们百草堂做学徒,如今已经在咱们百草堂待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

在能力上,我不敢说是所有人当中最强的,但要说到经验,我要自谦是第二,应该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这一批牛黄交给我,最多二十天时间,我保证能销售一空,而且每一克的价格平均下来绝对不会低于十三大洋。”

陆掌柜突然有点后悔自己抢先一步说话,他要是让齐老狐狸先说话,他也能反过来压对方一头。

他不过就是说话稍微保守了一点,就被对方抓住了机会。

“好了,你们两个就先不要争执了。还是先和我说一说你们对这一批牛黄的估价吧,也好让我心里有个数。”

这种卖弄的机会,当然还是齐掌柜抢先开口,“牛黄太稀缺了,据我个人统计,现在有六百多个成方都需要用到牛黄。

品质最差的牛黄,每克的价格大约在三个大洋,品质最顶级的牛黄,甚至能卖到每克十五个大洋。

牛黄可遇不可求,所以屠宰黄牛的时候谁都不会想到里面有牛黄,再加上一般人并不懂如何处置,往往会让牛黄的品质大降。

牛黄浸入的胆汁过多,颜色就会变得暗沉,大少爷拿来的这一盒牛黄,颜色纯正,绝对是平常难得一见的那种最顶级的品质。

这种品质的牛黄,入药之后药效更好,就算价格高也是人人争抢。

如果操作的好,这批牛黄的价格,平均每克卖到十五大洋也是有可能的。”

岳文轩拿出来的这一大盒子牛黄都是空间里的产物,质量当然是最顶级的。

他早就已经掌握了人工诱导牛黄的办法,而且取牛黄的时候可以借住空间之力,并不会伤害牛胆,不但产量高,质量也好。

经过这么多世的积累,他的空间里早就已经积攒下了多少辈子都用不完的各种珍贵药材,牛黄只是其中之一。

哪怕未来有了人工牛黄可以取代一大部分天然牛黄,但天然牛黄的需求量仍然超过了实际产出。

在这个还没有人工牛黄的时代,天然牛黄没有替代品,再加上此时还没有其他可以退烧的西药,医药界对于牛黄的需求量永远都处在欲求不满的状态。

岳文轩拿出来的这一盒子牛黄大约有十公斤,也就是一万克,如果能平均卖到每克十五大洋,那就是十五万大洋的总收入!这无疑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岳文轩略作思考后,说道:“这样吧,这十公斤牛黄就暂时均分给你们两个药铺,如果哪个药铺售卖的更快一些,那么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新分配。

时间上不用太着急,有了好东西也要惜售,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

岳文轩手里的牛黄还有很多,但他不会一次拿出来太多。一是要细水长流,不能坏了行情,第二也是不想太过引人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