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 第703章 704家产 祭田 庶子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第703章 704家产 祭田 庶子

作者:暗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16:10

第703章 704家产 祭田 庶子

第703章 704.家产 祭田 庶子

老太太在中间的正坐上坐下之后,目光先是在族长和三位房长的身上扫了一眼,歉意的说道:

“劳烦族长和三位房长跑上一趟,给大家添麻烦了。”

老族长郑重说道:“老嫂子这是说的什么话?咱们岳家五房同祖而出,血脉相连,自是应该同气连枝。

这次你们三房分家,我们过来做个见证,也是分所应当之事。”

“我们三房衰落至此,到了不得不分家的地步,让大家见笑了。”老太太叹了口气,“在此之前,我已经让大太太和老二分别查过账了,如今剩下的这一点家底也没有什么好分的,总共也分不到几个铜板。我们岳家几代煊赫,竟然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就算到了九泉之下,我恐怕也没有面目去见老太爷和列祖列宗了。”

这个时候,其他人说话不合适,只能由族长出面安慰道:

“老嫂子也不必如此忧心,遭逢乱世,家族起起落落也是难免的事情,咱们吴州就没有哪个家族能够一直长盛不衰。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之下,老嫂子还能让三房一直维持着声誉不坠,已经是极难的事情,说一句巾帼不让须眉也不为过。

再说了,有落就有起,我看三房的几个孙子,个个聪明伶俐,我很看好他们将来的前途。说不定你们三房的复兴,甚至咱们整个家族的崛起,就要着落在这几个孩子的身上了。”

老太太最爱听这样的话,目光在大孙子的身上掠过,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有些自矜的说道:

“家里这几个皮猴子,也就文轩还是个成器的,其他几个整天斗鸡撵狗的,恐怕是指望不上了。”

老太太对于大孙子的偏向,早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大太太和二老爷听了这番话,虽然有点不舒服,但已经习以为常,谁也没说什么。

如果换成原身在现场听了这番话,可能会觉得有点尴尬,但岳文轩绝对不会。他有自信让老太太过上从前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可以保证让她在有生之年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可以永远都以他这个大孙子为骄傲。

一番感慨之后,老太太开始说到正题:“分家这件事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我和几个孩子也都单独谈过了,他们都没有意见。

今天当着族长和三位房长的面,条条款款的都要落在分家文书上。”

说到这里,老太太的目光先后从大太太和二老爷的身上扫过,语气严肃的说道:“如果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想法,现在当着大家的面可以提出来,今天一旦写了分家文书,将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就再也不能反悔了。”

就像老太太所说,分家的事情早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老太太已经分别征得了几个儿子的同意,也分别听取了他们的诉求,在今天之前早就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

岳家三房曾经是五房当中最为辉煌的一支,就算现在败落了,也远远不是其他几房能比的。

老太太是个特别在意脸面的人,就连他的几个儿子也是如此,毕竟他们曾经都是其他族人仰视和艳羡的对象,就算现在到了分家的地步,也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

就连普通老百姓分家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像岳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分家,各种矛盾就更多了。

最近这段时间为了分家的事情,一大家子人确实都弄得不得安宁。但好在都过去了,毕竟老太太还在,在她的主持之下,总算是达成了一致意见。

为了分家,几房确实有过争论,而且争得很激烈,但那都是当着自家人的面,不算丢人。此时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在族长和几位房长的面前,大家肯定要表现出和睦恭顺的一面。

大太太首先说道:“母亲,您是一家之主,一切都听您的安排。”

其他两个儿子,包括老三和老四这两个庶子,也都纷纷表示没有意见,一切都听老太太的安排。

在众人表态之后,老太太继续说道:“既然你们都没意见,那我就直接宣布好了。

分家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确定咱们三房的房长由谁来担任,原本应该由老大来担任,但他的身体不好,老大实在是没这个精力,也就不做考虑了。

老大没有嫡子,两个庶子年龄还小,同样担不起房长的责任来。

接下来优先考虑老二,但老二慎重考虑之后,同样放弃了。

三房房长的位置不但是荣誉,更是一副重担,接下这副担子,那就要肩负起复兴三房的责任来。

想要接下这个担子,首先一个前提就是要能获得那些老亲旧友的接受。咱们三房要想复兴,还得靠那些老亲旧友的扶持,要能够和他们融入到一个圈子里。

老二到底年龄大了一些,这些年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精力也大不如从前,慎重考虑之后,这才决定放弃。

这样的话,也就只剩下老五能担负起三房房长的责任来。

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我已经和他沟通过,他也愿意接下这个担子来。这样的话,以后我们三房房长就是了老五了。

老五初担重但,以后他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合适、不妥帖,还请族长和几位房长多多提点和关照。”

族长赶紧谦虚的说道:“汉章能够把新政府的事情安排的妥妥贴贴,还能把家里的生意经营的风生水起,认识的人哪一个不是交口称赞?由汉章来担任三房房长的位置,我个人觉得非常合适。

以后家族的事情能有汉章这样的能人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咱们整个家族必然会蒸蒸日上。”

其他三位房长也都出言表示支持,各自说着夸奖的话。

有了族长和三位房长的赞同和支持,以后三房的房长就是岳汉章了。在这件事情定下来之后,他也神情严肃的表了表态。

分家的第一个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老太太继续说道:“按照咱们祖上的遗训,三房的祖宅只能由房主一脉继承。三房的房长要承担起复兴三房的责任,自然也要享受到祖上的余荫。可惜咱们三房败落的太快,祖上余荫也就只剩下这么一处祖宅了。

如果按照以前的规矩,继承家业的这一支,除了继承祖宅之外,家里的财产也要继承一半。

现在却不能这么做,要是让老五继承了一半家业,他的其他几个兄弟就要喝西北风了。

老五不是个贪婪的人,更注重亲情,除了祖宅必须由他继承之外,家里其他的财产分配都和他的两个嫡亲兄长一样。”

说到这里,老太太停下来轻啜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这才继续往下讲:“说完了祖宅,再说说其他家产的分配。”

老太太的目光落到老三和老四的身上,“老三和老四虽是家中庶子,但这些年来,我从来都没有亏待过他们。

分家也是如此,我这个老太太还能最后为他们做点事情。以后就要各过各的日子,我希望他们两个都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同其他家族的嫡母比起来,老太太确实还算宽厚,这些年也算没有太过苛待老三和老四这两个庶子。两人对这次分家分得的东西还算满意,自然也愿意把双方最后的脸面维护好。两人都站起身来,情真意切地说了一番感恩的话。

不管这些话有几分真心,老太太听了之后很高兴,族长和其他三位房长也觉得他们两个还算识大体。

等二人表态完毕,老太太继续说细节:“我先说一说公中的账本上还有哪些东西。

首先说现银,补完前段时间老二欠下的亏空之后,公中的账本上就只剩下两千大洋。”

说出这句话,老太太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很平静,但她己却觉得一张老脸火辣辣的。说出这个数字来,让她觉得很丢人。

曾经无比煊赫的三房,此时竟然沦落到了公中的账上只有两千大洋的地步,简直就是让人看了笑话。虽然看笑话的人都是同族,还是让她觉得很没面子。

而且就连这两千大洋都是她私人贴补进去的,否则的话会是一个倒欠的负数。毕竟马上就要分家了,总不能出现倒欠这种难堪的场面,为了全家人的脸面,老太太再一次填补了亏空。

老太太加快了语速,“再说一下房产和公中的产业。

除了祖宅之外,外面还有四个小院子。分家之后,倒也不愁你们没地方住。

公中的产业有两家酒楼和四家粮店,前段时间就已经盘点完,所有产业可以折算成三万大洋,这一点已经征得老大和老二的同意。

最后我再说一下公中的田产。”

这个时代的人都对土地情有独钟,大家都屏息倾听。

“咱们三房可分配的田产一共有八百六十亩,其中上田有一百六十亩,其他都是中田和下田。

另外就是独属于咱们三房的五百六十亩上田的清明田和书灯田,这些还是老太爷在世的时候特意置办的。

关于这一部分祭田的管理,老太爷留有遗嘱,只能由房长专管,不允许兄弟轮值管理。

公中的全部财产就这么多,接下来我再说一说如何分配。”

听到这里,其他人都神色如常,岳文轩的心里确实有些惊讶。他知道家里有几百亩祭田,但没想到竟然都是上田,这可是一笔极大的财产,但这笔财产只能享受收益,不能进行买卖。

从明朝开始,各大家族置办祭田的传统就开始盛行起来。

祭田是祖先给子孙后代的保障,而且也是有效的避免财产损失的一种手段。

明清两代,如果遭逢抄家的大灾难,祭田不在抄家之列。当然,祭田并不是属于某个私人所有,而是属于整个宗族或者宗族分支所有。

岳家五房的祭田本来就比较多,总共有一千两百多亩,其中就有岳文轩的祖父所捐献的两百亩上田。

这一千两百亩祭田是属于五房公同共有的财产,所有家谱上列名的岳氏子孙,都享有同等的收益权。

有祭田的家族,绵延多代之后,祭田的管理往往采用轮值管理制度,具体管理细节各有不同。

属于岳家五房的祭田也是采用轮管制度,岳家五房的经济条件都还不错,对于管理权限的争夺并不激烈,也并不紧迫,现在采用的轮管制度是每房轮流管理一年。

由于经济上还算宽裕,每年的祭田所获,主要还是用于族人的身上,管理私吞的情况还不算严重。

独属于五房的这五百六十亩祭田,按照老太爷的遗嘱,采用的是房长专管制,而不是轮值管理制度。

采用房长专管制的话,如果房长这一支经济宽裕,一般就不会私吞祭田的收益,每年的收益能够真正用在族人的身上。

家族的分支多了,难免就有一支或者其中几支落魄,采用祭田轮值管理制度,就会出现管理私吞的情况,这样就有悖初衷。

两种祭田管理制度各有优点,但绵延多代之后,基本上都会改为轮值管理制度。

老太太特意申明三房的祭田由房长专管,这一点要写在分家文书上,避免将来出现纠纷。

有关祭田的纠纷太多了,尤其是进入民国之后,法律条文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属于整个宗族公同共有的祭田,总会出现各种纠纷,解决起来往往很难。

在岳文轩思考的时候,老太太已经把目光投到了老三和老四的身上。

“我先说一说分给老三和老四的财产。

两千大洋的现银由你们兄弟五个平分,你们两人各得四百大洋。

城里的四套小院子,也分给你们两人各自一套。

咱家在城南有两百亩旱田,你们两人各自分得其中的一百亩。

这样分配的话,你们两个也算是有田有房有现银,不至于让你们分家之后一无所有。

对于这个分配方案,你们两个有意见吗?”

老太太把话说的很漂亮,实际上这是一种极不公平的分配方案。

分给二人的两百亩旱田,全部都是下田,按照现在的土地价格,每亩地大约也就在十五大洋左右。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两个人是庶子呢。

虽说现在已经进入民国,但法律法规的改变刚刚开始,庶子还无法和嫡子一样享受同样的继承权。

哪怕是世家大族,往往在分家的时候,分给庶子的财产也只是一点边边角角。像老太太这样,能把脸面做足了,已经算是善待了,至少听上去还不错。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