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诸天有角色 > 第2765章 祭祖变故,一品亚圣

我在诸天有角色 第2765章 祭祖变故,一品亚圣

作者:太素先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19:10

第2765章 祭祖变故,一品亚圣

第2765章 祭祖变故,一品亚圣

一号的身份乃是怀庆长公主,她智慧过人,心思缜密,瞬间就回忆起了当初在云鹿书院发生的事情,当时赵守院长说许子圣乃是三品立命,如今看来当初是他故意说谎,隐瞒自己。

“看来,日后还需要和这位大儒多多接触一下了!”

庚子年,十月十五,甲子日。宜祈福、斋醮、祭祀先祖。

很快,皇室祭祖的日子来临。许子圣对此并不陌生,每年的这个时候,内城的城门就会关闭,御刀卫在今天会被调到内城戒严,内城百姓被要求待在家里不准出门。

类似的祭祀在开春时还有一次,就是祭天,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从昨日开始,内城的客栈便被逐一排查,把江湖客统统赶到外城,酒楼歇业,客栈不得留宿。

在祭祀专用的乐曲声里,浩浩荡荡的一群人马离开皇城,向着桑泊而来,没有骑马,没有车架,所有人都是步行。参与祭祖的队伍里,有皇室、宗室、文武百官,浩浩荡荡数百人。这支队伍几乎集齐了大奉王朝权力巅峰。

为首的元景帝穿着一身朴素道袍,乌黑的头发用木簪束着,他年过五旬,长须飘飘,容貌清俊,颇有修道高人的仙风道骨。身后两侧,分别是雍容华贵的皇后,体态丰腴的贵妃,然后才是皇子皇女。

元景帝子嗣众多,皇子便有十二人,但皇女只有四人,长公主今年也不过二十岁左右,与皇长子差了近五岁。这位以才华和美貌闻名京城的长公主,眸子清澈如潭,脸蛋素白,清清冷冷。沉默的跟在队伍里。

乐曲声中,祭祀队伍来到一顶明黄帐篷前,仙风道骨的元景帝领着两位大太监进了皇帐,其余人等在外面。

“刘邦还斩白蛇起义呢,也不知道这段传说的水分有多大?”

“微臣失职,微臣该死。”

“父亲且放心,我已经将周围的规则扭曲了,不会有人听到任何的声音的!”

此时此刻,元景帝已经登上高台,鼓乐止,太常寺卿跪读祝文,读毕乐起,元景帝亲**烧祝文,对祖宗行三跪九拜之礼,祭祖到这里,才进行了一半。

许世军这次松了一口气,狠狠瞪了一眼许子圣,叮嘱道。

负责祭祀的大臣们忙碌起来,请神的请神,列队的列队,为皇帝后续的祭祖做准备。

这时,沉雄厚重的钟鼓声传来,回荡在众人耳畔,一股肃穆之意涌来。许世军立刻噤声,露出严肃之色。

“闭嘴!”

桑泊湖是大奉开国皇帝的证道之地,有着非凡一般的象征意义,因此,大奉皇室每年都会在桑泊举行祭祖大典。湖上的庙里供奉着那位开国皇帝的法相。

魏渊收回目光,望向了不远处的皇后,雍容华贵,仪态天成。身为长公主的生母,母女俩的容貌并不相似,但皇后依旧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即使是如今,依旧雍容华贵,可想当年是何等绝色。只是岁月洗涤中,韶华已逝,皇后再不是当初那个眉眼清秀,青涩纯情的少女。而自己仍旧如当年,一袭青衣。

相传“桑泊”古称玄武湖,湖里住着神兽玄武。有一次,大奉的那位开国皇帝,起兵失败,带着残部逃到桑泊时,弹尽粮绝。正绝望之际,湖水沸腾,玄武劈波斩浪而来,它背上插着一柄斩天灭仙的神剑。

魏渊是负责祭祀安保工作的头目,沿着曲折的水面长廊,大步登上高台,躬身作揖,请罪道。

许子圣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眼眸深处浮现出了一抹八卦之色,有奸情啊,看来这位痛失良鸡的魏渊和皇后之间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情感纠缠,只是不知元景帝是否知晓自己头顶有些泛绿呢。

许子圣身子不动,竭力扭过头,用眼角余光偷看祭祀现场。他看见一列队伍,捧着用黄绸遮盖的灵牌,顺着曲折的水上长廊,登上高台,将灵牌摆放在庙前的大案上。

“保护首辅!”

“闭嘴!!”

“你是被风吹凉了,桑泊是大奉圣地,是开国帝君证道之地,莫要胡说八道。”

“高品武者耳目聪慧,你这番话要是被听去,是要被治罪的。”

刹那间,风云变色。湖中高台上,那座庙忽然震动起来,紧接着,一道金色的剑气炸碎檐顶,冲入云霄。在这道剑光中,湖水突然泛起波涛,层层叠叠的涌动,桑泊湖仿佛活了过来。

许子圣眺望着湖中的高台,心里腹诽。此时,还没破晓,天是黑的。凌晨的寒风裂面如刀割,许子圣把寒冷的空气吸入肺部,振作精神。

许子圣正要向自己的父亲武安侯打听一下,皇后娘娘和大宦官魏渊之间的八卦,突然发现了一丝异样,不由回头看向了许七安的方向,只见他面色痛苦,五官扭曲,双拳紧握,青筋暴起,重重捶打地面,声嘶力竭的咆哮道。

魏渊神色恍惚,似乎有所感应,母仪天下的皇后翩然回首,两人隔空相望,皇后目光柔软了那么一下。

魏渊却像是触电般的收回了目光,急忙躬身作揖。眼中所有情感沉淀,只余深邃的沧桑。

那位开国皇帝得了神剑,在湖中悟道三年,破关而出,重新集结兵力,从此百战百胜,推翻了腐朽的前朝。统一中原后,大奉便在桑泊建立帝都。

许世军闻言,目光扫了一眼周围,压低了声音,呵斥道。

“保护皇后,保护公主!”

桑泊是一片小湖,紧挨着皇城,湖畔种着一颗颗柳树,这个季节,柳叶还没抽芽。水面搭建着曲折的长廊,连接湖中心的汉白玉高台,台上有一座庙,匾额书写四个鎏金大字:永镇山河!

人影闪烁,打更人衙门的十位金锣、禁军五卫中的高手,宗室里的高手,就那么一瞬间,起码有数十名高品武者腾空而起,在高台,在曲折长廊落定,将元景帝严密保护起来。

元景帝首当其冲,在强大的气机波动中跌坐在地,高台剧烈震动,案上列祖列宗的牌位纷纷倾倒。祭品、供器散落一地,飞溅的瓦片有部分砸在了元景帝的身上。

骚动只维持了短短十几息,因为那道绽破云霄的剑气快速消散,湖水恢复了平静。并没有刺客,随着风波的平息,四处都很稳定,没有出现伤亡和可疑人物。

玄武说,它在此地等待了数百年,等一位天命之人。说完,奉上神剑,踏波而去。

祭祖的地点就在这里,桑泊不是普通的湖,它有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历史,与大奉那位开国皇帝有关。

“总感觉桑泊湖阴森森的,让我不舒坦。”

许子圣微微一笑,他做事自然谨慎,早就改变了周围的规则,安抚父亲道。

这列队伍返回后,又有另一列队伍在太常寺官员的指导下,端来供器、祭品,种类繁多,数量少说也有两三百,待一切准备就绪,太常寺卿在皇帐外,高声道。

“安神已毕,恭迎陛下。”

场面瞬间大乱,周边巡逻的禁军飞快收拢阵营,涌向桑泊。戒备在湖边的打更人奔向祭祀队伍,保护皇室和文武百官。

皇子皇女,文武大臣,同时跪拜。大太监掀开帘子,已经换上明黄色衮服的元景帝,神色庄重的出现在众人眼前。此时的他没有了得道高人的缥缈仙气,只有人间帝王的威严。

许子圣眺望湖面,碰了碰身边的武安侯,作为勋贵自然也要参加这次皇室的祭祖大事。

“有刺客,保护陛下!”

“你少说些话,这是皇室祭祖的盛事,不容出任何的差错!”

此时,元景帝已经恢复了镇定,只是经历了这件事,他那点淡泊的仙气已经从眉眼间彻底消失。他不再是修道二十多年的道人,而是手握权柄,深不可测的威严帝王,沉声道。

“所有人退出祭台,不得靠近。”

包括魏渊在内,众高品武者起身应诺。元景帝正了正衣冠,掸去衮服上的灰尘,神色严肃的推开庙门,进了里头。

永镇山河庙内,穿黄袍戴皇冠的威严男子拄剑而立,庙门紧闭,元景帝站在开国皇帝的法相前,无声的凝视着那柄布满灰尘的铜剑。

“一品又怎么样?本该有漫长寿元的伱,还不是受到人间气运所累,只比普通人多活了几年?”

元景帝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与这位六百年前的老祖宗交谈,神色深沉,光影照射在他的身上,变幻不定,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和阴森。

“我二十岁登基,打败了所有敌人,坐在那个位置上,无人再能与我并肩,可最后我才发现,最大的敌人是时间。”

元景帝缓慢移开目光,低头凝视着脚下的地面,看了许久。接着,他开始检查庙里的摆设,甚至登上神坛,大不敬的触碰先祖法相,触摸那柄黄铜剑。这个过程细致而漫长。

最后,元景帝如释重负吐出一口气,他表情变的轻松,跪在蒲团上,朝开国大帝三拜九叩,然后离开了永镇山河庙。

元景帝站在高台,俯瞰着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声音如暮鼓晨钟,再次宣布道。

“祭祖大典继续。”

元景帝并没有解释刚才的异常的原因,禁军五卫和打更人重新散开,有条不紊的恢复秩序,巡视周边,一列列宦官低头疾走,清理高台上的碎瓦,分拣贡品供器,以及皇室列祖列宗的牌位。

按理说,祭祖时遇到这种事,大凶之兆,元景帝应该勃然大怒才对,可他对此似乎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没有怒斥魏公和禁卫军统领们,不过也不一定是有心理准备,而是知道他异变的真正源头。

许子圣瞳孔微微收缩,透着几分凝重,呐呐自语道。

“贞德帝为了长生真是疯了,居然吞噬了自己的儿子元景帝和淮王,取而代之,甚至不惜想要将大奉王朝都葬送掉,只是这种事情,你问过我同意了吗?”

说到最后,许子圣眼眸深处射出一道寒光,锐利非常,显然对这位贞德帝没有一丝好感,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将天下众生拖入泥沼之中,简直骇人听闻。

过了一个时辰,这次的祭祖大典总算是结束了,许子圣好像什么都发生一般,随着文武百官一同回了京都。

……

案牍库,甲字库房。

檀香燃烧着,青色的烟迹笔直如线,阳光透过格子窗,在地面映出有规律的,整齐的色块。

魏渊合上了厚厚的《大奉十三典》,沉吟片刻,起身,在书架里翻出一本《九州志:西域》。

檀香烧成灰烬,香灰落入小炉。魏渊合上所有书,他疲惫的捏了捏眉心,不知不觉,手边堆积的书册已经与他肩膀等高。

“义父,有什么发现?”

南宫倩柔神色凝重,目光灼灼的看向了魏渊,低声问道。

“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魏渊叹息一声,神色变幻莫测,沉声回答道。

“桑泊湖里有什么秘密?”

南宫倩柔似乎对今日祭祖大典发生的异变十分感兴趣,所以再次追问道。

“这不是你该知道的。”

魏渊摇头,脸色严肃的警告着自己的义女,颁布了封口令。

“忘记今天发生的事,不许追查,不许私底下议论。”

杨砚和南宫倩柔同时低头,面对自己敬重的义父,不敢反驳,应声道。

“是。”

回到京都的许子圣再次恢复了平静的生活,只是不知何时他身上多了一本书籍,这是他将自己领悟的道理学问整理而成的书册,记载了他儒道的所学,这本书籍散发着淡淡的智慧莹光,可以开启人的智慧,可以称得上是儒道至宝,这本书的完成,代表着许子圣的儒道境界再进一步,踏入了一品亚圣之境。

许子圣迈入亚圣之境,并没有任何的异象诞生,大道无形,大音希声,亚圣境界的玄妙不是大儒和立命之境可以相提并论,使得许子圣的发生了巨大的蜕变。

许子圣受到儒道境界提升的影响,武道也更进一步,踏入了三品不死之躯的巅峰之境,他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充盈着庞大的生命气息,寿元漫长,活个几百年毫无问题。不死之躯具有超强的再生复原能力,不但能接续残肢,还可以断肢重生,能依靠气机强行御空飞行,可通过元神意念交流。许子圣元神更甚肉身,所以生命力得到沉淀,就算脑袋被砍下来也可再生,元神归位即可。

相比于许子圣一帆风顺,许七安就不同了,他因为自己的上司朱银锣侮辱欺凌犯官之女,怒而拔刀,犯了大错,被打更人衙门关押,等待审判。在任何衙门,以下犯上,格杀上级,是要被判腰斩的重罪。

许子圣迈入了亚圣之境,神识强横,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看到许七安怒斩银锣,最后束手就擒,敬了一个军礼,不由笑了起来,喃喃道。

“看在你找回初心,敬了这么一个军礼的面子上,我就出手帮你一次!”

朱阳是京城打更人衙门十位金锣之一,四品武夫,早年参军,从一位大头兵开始做起,一路积攒军功成了百户,随后被魏渊看中,招入打更人组织,重点栽培,算是魏渊的嫡系金锣,地位仅比两位螟蛉之子差一些。

朱阳有三个儿子,老大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老二读书半吊子,在吏部任职。唯独老三朱成铸天资极佳,是打更人衙门最年轻的银锣,很受朱阳器重。

这时,手底下一位银锣仓惶的冲了进来,脸色难看,对其说道。

“大人,大人,不好了,朱公子出事了!”

低头看卷宗的朱阳瞬间抬头,听银锣继续说道。

“朱公子被一个铜锣砍伤了,生死难料。人已经抬回衙门,正在急救,卑职派人去请司天监的术士了。”

在银锣的带领下,朱阳赶到儿子的雄鹰堂,看见了昏迷不醒的小儿子,看见了他胸口夸张的伤势。麾下的几名银锣轮流为他渡送气机,保持他身体机能的旺盛,两名衙门内属大夫正在救治。

金锣朱阳黑着一张脸,强大的气势压向了众人,声音极为冰冷,问道。

“情况怎么样?”

两名大夫似乎没有听见,手中不停,止血,上药,针灸续命,缝合伤口。

“刀伤再深半寸,心脏就被剖开了,到时,就算是司天监的术士也回天无力。”

“是法器铜锣替朱大人挡住了致命攻击,侥幸保住了性命,但是刀气侵入脏腑,不将气机拔出,朱大人最多再称半个时辰。”

“司天监的术士什么时候来。”

金锣朱阳声音骤然拔高,显然对这个自己最器重的儿子的伤势十分担心。

“已经派人去请了,很快就到。”

刚刚禀报的银锣连忙回复,生怕说慢了,就会成为金锣朱阳的出气筒

金锣朱阳点点头,对于手下的应对还算满意,眼中闪过一道厉光,声音极为低沉的问道。

“是谁干的?”

“铜锣许七安,李玉春麾下的人!”

“许七安?”

金锣朱阳听过这个小人物,姜律中和杨砚就是因为他打架的。只是一个小铜锣,能伤得了他的儿子?

“集结的时候,那小铜锣迟到了,朱银锣教训了他一顿,没想到怀恨在心,抄家时,朱银锣不过调戏了一个犯官女眷,他便拔刀砍人。”

这位银锣其实也是听回禀的铜锣说的,事情确实是这样,只是经过他的润色,模糊了主次,偷换了概念,许七安成为主要的责任,朱银锣并未有多大的责任,完全是许七安蓄意报复,毕竟他也不好直接在人家父亲面前说:你儿子凌辱犯官女眷,被人砍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