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166章 上门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166章 上门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166章 上门

第166章 上门

越野车在机场高速狂奔,不一会就上了外环线,二十几分钟后,拐进城际高速。

右手边,是静静流淌的汉水,此时正值枯水期,两岸露出了大量龟裂的河床,一些垂钓爱好者正在河边钓鱼。

左手边,则是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

历史上,被称作汉阳的地方,有好几处,比较著名的有陇右天水郡,东汉之时一度改名汉阳郡。

脚下的汉阳,得名很晚,隋唐之际才稳定下来,汉末三国才有点存在感,更早的时候,属于云梦大泽的波及地带,为南蛮三苗的故乡。

如果说鄂西称得上是“穷山”的话,这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名副其实的“恶水”,后来云梦大泽水患消退,先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花了数千年时间,才将此地建设成为鱼米之乡,膏腴之地。

山南水北谓之阳,眼下的汉阳,却在汉水之南,不是古人取错了名字,而是以前这里就是汉水之北,后来因为汉水入长江的河口改道,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小金是第一次来楚地吧……”

“对!”

因为不太熟,坐在车里,还是蛮尴尬的,李乐平倒是很喜欢和金尚瞎侃。

“对这里有什么印象吗?”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哈哈!这还真是外地人的普遍印象……”

第一位将楚国势力范围拓展到江汉平原的楚国国君熊渠,喊出了上面那句话。

在尊王攘夷的春秋战国,楚国的华夏之民身份,并不是被周天子接纳分封而获得,而是一刀一剑杀出来的。其最强盛的时候,甚至要举兵北上,问问周天子鼎之轻重。

问鼎天下,就是这么来的。

楚亡两千多年后,本地俚语中,还有很多传承已久的愤恨之词,桀骜不逊尚不足以形容楚人的蛮横,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本地文化的精髓的话,“不服”二字最为贴切。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只是一个缩影,楚人不服的,不止是周人,所有居高临下俯视自己的人或者势力,都想要称量一下对方的斤两。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融合,文化交融在这片土上轮番上演,有些刻入骨髓的历史记忆,依然没有完全消除。

进入现代后,九省通衢的名号落到了这里,给襄汉之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如果走外向型经济的路,这里可能比不上东南沿海,可哪天风向变了,这里就会遍地机遇。

都不需要仔细考量,看看地图就知道,坐拥黄金水道之便利,铁路中心枢纽之要冲,左揽水电之利,右拢石油之便,粮食不缺,没有工业用水短缺之虑。

逆行汉江可直通三秦,顺流直下可通江浙,去往巴蜀的航路也是一片坦途。

内向型经济模式下,全国都很难找到比这里要优越的地理条件。遗憾的是,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海洋经济才是主流,在国际大分工秩序崩溃之前,或者此世的祖国发展到不依赖外部市场,也能自给自足,完成经济内循环之前,内需永远是外贸的重要补充,难以独立支撑经济格局。

和李乐平有说有笑,将近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李萱家所在的小县城。

如今的云梦大泽,早已消退,化作万千湖塘,点缀在鄂北大地上,云梦县临近府河边,是个以农业为主,旅游为辅的小县城。

李萱家里的先祖在此地深耕数百年,根深蒂固,族人众多。虽然关系比较疏远,遇到被人欺负,也会一致对外。

乡里乡亲,大多如此。

乡人淳朴是真的,但那要看你站在什么立场看问题,真要是耍心眼,也是奸猾刁蛮似恶鬼。

豪华越野车顺着不太宽阔的水泥路,七弯八拐,进入了一处湿地平原边上的小镇子。

李萱的家和大部分亲戚,都住在这里。

到了一处带着大院子的四层大屋前,总算是停下了。

很多带着孩子的老人指指点点地看着少见的豪华轿车归家,然后李乐平一家和金尚走了下来。

硬着头皮从后备箱取行李的金尚,小声对李萱问道:

“他们这是在干嘛?”

“看热闹!乡下新鲜事少,大学生归家,没事过来看看!”

“那……看你就好,对我指指点点干嘛,还发出一阵阵让人恶寒的偷笑。”

“京城大少爷,难得一见嘛!”

“我这是在问正经事!”

“我也很正常回答啊!别废话了,将东西收拾好,然后去吃饭,我肚子饿了。”

“哦!”

回到家后,金尚明显感觉到李萱更加强势了一点,没有以前的体贴。

将行李放下,洗了一把脸,一扫旅途劳累后,从二楼下来,就闻到了一股香味。

走到饭厅,就见李萱帮忙母亲将饭菜端上桌。

“诶?”

不是说家里从来不做家务事么?

连梳头发都不利索的乡绅大小姐,哪里来的勤快劲?

“要我帮忙吗?”

“不用,你去外面转转,马上就开饭了。”

“算了,我还是在这里看着吧!”

本地方言,金尚只能勉强听懂一些词汇,连蒙带猜能了解大概的意思,真要是说快了,就一头雾水。

还不如说外语交流顺畅。

“家里其他人怎么没看到?”

“弟弟妹妹趁着暑假出去旅游了,父亲工作繁忙,出差在外,家里基本就母亲和爷爷在,附近的乡亲偶尔过来……”

“哦!”

没有七大姑八大姨围观,金尚也是松了一口气。

这次前来,挺突然的,李萱家里估计也是毫无准备。

稍后,吃了一顿仓促,但异常丰盛的家常饭菜后,李萱带着金尚去附近逛了逛。

先前,金尚对李萱家里住宅的占地面积已经有个了解了,待见识到她家里的果园,油菜,棉花,大豆等田地的时候,才真切了解到,什么叫地主土豪。

“哪些是你家的?”

“入目的都是……”

“了解了!”

这里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一面有河道出口,山上是果园,平地种庄稼。

“好多玉米啊!自己吃还是卖掉?”

“那些?都是喂鸡和制备青储的,没事谁吃这种味道一般,啃都啃不动的转基因玉米?除了产量高,抗旱,抗病虫害,几乎一无是处……”

“恕我孤陋寡闻。”

“这算什么?有的地方,种麦苗和稻子,还没彻底成熟之前,就割了,专门用来喂鸡鸭牛羊。本地牧草不够用,主粮价格上不来,还不如收去牧场,肉蛋奶出产,能连本带利赚回来。”

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加产出优质的牧场模式,才是本地乡豪的主要收入。

真要是靠种地卖米面,那可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牧场呢?”

“有点远,一时半会看不到。那玩意污染太大了,不能建在离人近的地方……”

“不加农药添加剂,怎么也有污染?”

“你是京城大少爷,不了解很正常。不要以为看了点地摊文学作品,以为搞什么生态养殖,综合利用就很简单。不说别的,科学堆肥,沼气池这玩意,就不好弄。尤其是后者,如果出了岔子,方圆几十公里的地下水都会受到污染,直接威胁到本地饮用水安全……”

“有这么严重?”

“迎风臭十里,你以为是开玩笑?”

李萱理所当然地说着,到底是地方土豪家的千金,在这方面的见识,甩金尚好几条街,

“别听什么绿色蔬菜,生态养殖的噱头,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不吃抗生素,不打针,产量和生长速度砍一半都是轻的。所谓的绿色食品,是指用无公害,无残留的新型药剂,而且不能超量。真要是看天收,怕不是自寻死路……”

“你懂得不少!”

“见得多嘛!”

李萱继续解释道,

“小时候跟着母亲去不少地方玩过,一场疫病下来,鸡鸭死光,猪猡减半的事多了。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你以为是开玩笑?现代科技制备了那么发达的兽医兽药,农业专家,干嘛不用,不能因为一些不足和少数缺点就因噎废食……”

“好吧!”

金尚也算是明白了,专注第一产业的难度,为什么张云鹰想要开拓业务,实在是怕了。

天灾**,气候异常,水旱不调,虫害肆虐,疫病侵袭,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一年的辛苦血本无归。

趁着天黑之前,李萱还带着金尚去附近数十年前建造的老式水泥墩引水渠去看了看。

这些都已经废弃了,但是,它们曾经也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云梦县这个地方,已经是古安陆州的边缘地带了,水旱之灾,十年九发,如何变害为宝,兴修水利就是不二之选。

当地人何以在此繁衍生息,这些时代的痕迹,给出了明确答案。

“向土地要粮食这种事,既要看天收,也要与天争命。沧海桑田之变化是一方面,先民们一代代在此垦殖,将荒芜大泽化为万亩良田,也挺不容易的。”

“嗯!”

在北方长大的金尚,很少见到如眼前这番景象。

仅有的平原良田,基本都是大泽消退之后的产物,是人与天斗之后的战利品。

唯有一点有些遗憾,江汉故地,能进行机械化大生产的平原良田太少,受限于成本问题,主粮种植利润较低,所以李萱家里基本以经济作物和副食加工来补。

实地看过之后,金尚也有些了解了,李萱家里这个“小土豪”,确实算不得大富大贵,但是,基础还是有的。

和张云鹰家在北方破局的方法一样,李萱家里也经营着一个小酒厂和鲜奶配送,服务周边。

有几个区县的市场补充,再加上离汉阳不远,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做大这种事,不强求,但是,以家族企业模式缓慢发展,几十年下来,也多多少少有点积累了。

最难得的是,在本地的关系网盘根错节,影响力不小。

这是个可以压得住绝大部分过江龙的地头蛇。

以前金尚还真是小看了这个略有点傻气的女朋友家里的能量。

当然了,也就局限于本地,去了汉阳,老李家的关系,就不怎么好使了。

太阳落山之后,趁着田野之间的蚊虫还没起来,金尚和李萱跑回了家。

旅游几天之后,也确实有点累了。

在曹恒准备的房间中,金尚发现还十分贴心地准备好了网线接口。

应该是知道金尚的需要,提前准备好了。

如此贴心的照顾,让金尚也有些感激。

取出行李箱中的便携式电脑,接上网线后,打开了试用版今夕,看看公司的最新动向,回复了一下消息,又看了看门户网站上的新闻。

国内大部分区域的高考分数已经出来了,基本的分数线也差不多定了,几家欢喜几家愁。

意外的是,金尚看到了几篇对金尚的批评文章,对极个别知名人物,以自己的影响力,大发厥词,误导学生填报志愿,十分不满,建议有关部门规范相关领域。

『还真是,各路牛鬼蛇神都有啊!动了别人盘子里的蛋糕,迟早会被人针对。』

当然了,这些都不重要。

招生过程中,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几乎尘埃落定,有些事,也可以拿出来说了。

其中,关于金尚在高考中写得那一首词,也得到了不少人的称赞。

就浪漫主义诗词作品而言,金尚确实超出同龄人太多了,甚至很多知名的作家和诗人都自认写不出如此佳作。

『可惜,自媒体时代没有到来,如此名气,无法化作实实在在的利益。』

哪怕是带货,或者给自家公司的产品打广告也好啊!

早期PC时代,自媒体已经有起势的苗头了,直到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才开始起飞。

『待今夕站稳脚跟,就开始做个人空间,然后试试能不能孵化出早期的博客吧!』

文青犯懒的年代,稀少的网民撑不起类似微薄这种社交网站的流量,能抓住部分活跃用户的长内容博客,说不定有点市场。

如此想着的金尚,琢磨了一下推广的难度,似乎并不是那么不可逾越。

不同网络条件,有不同的玩法,文青是最有表演欲的一类人,抓住他们的喜好,也许有惊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