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339章 操碎了心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39章 操碎了心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339章 操碎了心

第339章 操碎了心

曾祖父黄正廓没有让金尚等太久,在经历了将近一周时间的忙碌后,就将金尚要求的事差不多办妥了。

忙里忙外,总算是将出差期间耽误的工作加班加点做完后,金尚才仔细看老黄那边送过来的总体计划书。

找钱计划花里胡哨,挺凌乱,将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略去后,核心思路其实也很简单。

老黄将手里的一大批资产,以出售的方式卖给金尚,价钱不便宜,对小金来说,能期待的就是这些资产未来的巨大增值。

握在手里,长远来看,是不亏的。

遗憾的是,金尚没那么多钱出资购买,哪怕是有钱,也没打算这么鲁莽地买下来。

钱从哪里来?

老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组了个银团,放了一大笔款项,交给金尚作为购买资金,当然了,钱不经过小金的手,只是在银行转一圈,又回去了。

这笔钱最终落在了老黄手里,相当于直接将一时半会难以变现的资产套现了;而银团也不傻,将这么危险的“巨雷”捏在自己手里,而是将债务打包成了理财产品卖给客户,少赚了一点差价,但是将风险甩脱了,顺便赚一波渠道手续费,还能迅速回笼资金,继续投资套利;没有金融投资能力的普通用户,买到了比银行存款利息更高的投资产品,心满意足;金尚则以十分低廉的成本贷款,拿下了未来升值空间巨大的不动产。

表面上看,似乎都不亏,实际上,老黄和银团是真赚了,且稳坐钓鱼台,金尚承担还本付息的风险,买了理财产品的客户有被违约后,血本无归的风险。

当一款理财产品的核心坍塌的时候,一切就会灰飞烟灭,能够运转下去的根基,就是金尚有钱且愿意还钱。

虽然不严重,可“破窗理论”这种东西,当真不是虚言,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一件坏事来临,后面往往跟随着一系列麻烦。

“那……你不要了?”

下午茶时间,金尚示意忧虑的李萱稍安勿躁,似笑非笑地摩挲着下巴,

除此之外,这份计划书中,还穿插着诸如外汇期货、信托发行、资产担保、资金托管以及还款方式等一系列或多或少有坑的部分。

“再去找老金要点好东西,不能拿一些自己一时半会用不上,又卖不上价的次等货色凑数,我要再挑几样加里面,还不能涨价。”

“跟那个没关系,没好处,谁特么陪他玩过家家酒?这不仅仅是生意,也是人情世故。又不是离了他就玩不转,得让他意识到,只有特别的好处,小爷才会出手帮忙。”

仔细看完后,金尚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在真正成为大富豪之前,小金只有还部分利息的能力,本金压根无能为力。

实事求是地说,网上那个关于那些个欠钱是大爷的段子,并非完全就是现实,尤其是关于欠银行钱的,绝大部分情况下,一般个人欠不了那么多钱,真做到了,也不会将你供起来,只是会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行个方便而已。

“一点也不考虑本少爷受得了受不了,愿不愿意配合。又不是我主动求取的,而是他上赶着送上门的,这架势,不会是以为咱是跪着要饭的吧?”

理所当然,解决的办法,就是借新还旧。

民企贷款本来就难,低息巨额贷款更是没戏,既然决定要加杠杆,那就一脚油门踩到底呗,至于贷款绑定个人什么的,别傻了,老金在的时候,金尚会老实一点,等他不在了,有的是办法脱身。

“要……当然要,送上门的好东西,还贴心地给我联络贷款,怎么能拒之门外,只不过,好东西太少,还得加码。”

要是金尚不想债务越滚越大,就必须努力还上利息,并尽量多还本金,缓缓降低自身的负担。

很不凑巧,金尚没钱,至少现在没钱。

贷款利息虽然极低,本金基数大了,付息的压力也不小。

这还是在这些资产一部分正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能挣到一部分收益并抵扣的缘故,这其中,基本以土地和商铺、写字楼和仓库的租金为主。

闻言的金尚看着李萱,理所当然地答道:

“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可是,这么多钱,怎么还?”

老黄的方法,还是挺贴心的,知道金尚现在没那个能力还钱,如果硬要强加在身上,没人会傻乎乎自己挑起千斤重担。

“这……第三方评估没那么好说话吧?”

关键还是要实力够强,真能从银行贷款那么多钱的人,其本身实力就足以让人忌惮,投鼠忌器并不是因为欠钱多就是大爷,而是他们本来就是大爷。

因果关系不能搞错。

只有不了解真相的人,才会相信那些段子。

金尚口口声声说不还钱,并不是要赖账,而是全力践行用别人的钱为自己赚钱的理念。

总归是有人要贷款的,至少在金尚手里,效率高一点,安全一点,能最大限度保证盈利。

除此之外,接下来货币宽松期即将到来,每过一年,通货膨胀就能削减很大一部分实际债务,利息跑不赢通胀,名义利率是负的,这个时候,能不还钱,就尽量不还钱,甚至还要变着法地借更多钱。

至于老黄那边是如何搞定上下游渠道,帮金尚贷款的,谁管他,反正钱到手就行了。

“另外,还得让老黄将授信额度做高一点,第一年免息,第二年利息优惠减免,后面也最大限度压低。”

“这……可能吗?”

“谈条件嘛,就要大胆一点,提都不敢提,别人怎么会给?就算是即将冲锋陷阵的敢死队,上阵之前,也得给一碗上好的践行美酒吧?这可是他们黄家的大事,我只是好心的金家路人子弟,不是一伙的。对他们太客气,说不得还以为小爷好欺负。”

“你现在……多多少少有点无法无天的纨绔少爷的既视感了。”

李萱浅笑着对金尚说道,

“看你这么有信心,这次走钢丝,估计是有惊无险吧?”

“只要老金三年内不蹬腿,别把我‘借新还旧’的路子给断了,问题就不大。”

伸了个懒腰,连着加了好几天班,都没时间“摸鱼”的小金大大咧咧地说道:

“我估计老黄自认为给了我足够的盈利预期,但他低估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经济的推动作用。权衡了不动产和融资成本后,按照国内主流模型的预估,只有年化百分之五都不到的实际收益。但是,我个人估计,应该超过百分之八,实际可能会更高。”

“会超过百分之十吗?”

“爆发的年份可能会有,但难以长时间维持。”

外向型经济在全球一体化贸易的大浪潮下,到底会爆发出多么恐怖的力量,这个世界人还没实际见过,金尚可是亲身经历过。

当巨量的外汇占款推动广义货币供应量飙升的时候,通胀几乎是不可遏制的。

借到就是赚到,这句话,并不是真理,但在特定的时候,针对特定的人是十分正确的,恰好,时机到了,金尚也是十分渴求巨量大额资金,为自己的事业添加燃料的“天才企业家”,有能力用钱赚更多的钱。

低息贷款存续期拖得越长,对金尚越有利,当然了,这是金尚有能力支付起码的利息,保证不违约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的事。

实际上,只要金尚不顾脸面,全力“开门营业”,还真付得起。

现在没那么紧张,是因为还没到有必要太过担心的地步,即便如此,该“讹诈”的好处,一点都不能少。

“再琢磨琢磨,这个月底敲定吧。我好歹也是他血缘上的正牌曾孙,后辈撒泼打滚要好处,总得表示表示。”

平时金尚懒得和老黄家的人套近乎,无外乎好处不足,现在稍微放下脸面,就有大好处,忍一忍,就过去了。

赚钱嘛,不寒碜。——

下午,心情不好不坏的小金将积压的工作解决干净,放下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又收到了运营商那边发过来的新增小灵通用户数量的报告。

试行顺利,推广整个京城后,老百姓或许不知道移动市话和标准移动通讯有什么不同,但灵巧时尚,便宜方便的小灵通,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与之相应,在手机冲击下,地位岌岌可危的大哥大,又遭了沉重打击,销量断崖式下跌,已经没多少人显摆这种“傻大笨粗”的通讯工具了,就连还占据一定市场的寻呼机,都遭受了“池鱼之灾”,仅仅今夕三个区,去年一窝蜂而上的寻呼台,“关停并转”的就有好几家。

九十万!

这就是如今京城小灵通用户数量,破百万就在眼前。

这个数据,外人看着十分可怕,金尚倒是觉得还有一定的爆发空间。

三个月破千万的希望,估计是没戏了,虽然只是在梦里出现过,实际破灭的时候,还是有点让人失望的。

截止到一九九六年,全国移动手机保有量是多少?

三百万肯定是超过了,五百万大概率没有。

短短时间里,京城一地,仓促上线的移动市话,就拥有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移动手机的用户量。

如果南边几个谈妥的城市顺利上线,小灵通用户数,大概率在春节之前会超过一千五百万。

在说服郝齐联将这项业务交给金尚之前,这个目标,是金尚喊出来的,当时上上下下都觉得太夸张,现在回过头来看,似乎还略显保守了点。

如果推广全国,那将是多么辉煌的胜利?

一年一个亿用户?

这太疯狂了,有个六七千万就很满足了,两年之内破亿用户就是胜利。

硬件售卖不怎么赚钱,基站布设和维护的成本也略高,但综合计算,未来基于小灵通的话费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这也是金尚近几年公司利润的大头之一,寄托了不少人的期待。

与之相应,正在起步阶段的SP(无线增值业务)也给了金尚不少惊喜。

手里握着近两年最有名,传唱度最高的流行歌曲的今夕文化,在铃声定制,彩铃服务,第三方服务等方面,也有了不少收获,哪怕要和基础运营商分成,落到公司账上的,依然超过千万。

而这些收入,基本属于版权开发的范畴,成本极为低廉,毛利润高得吓人。

前世千禧年前后,某一首街头巷尾的流行歌突然爆火,这些“口水歌”的演唱者,靠着彩铃等收入分成,一年收益上亿,赚到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瞬间财务自由的神话,都不是一个两个。

在移动手机都不普及的现在,能有千万级别的收入,已经很可观了。

可以预见,当小灵通遍布全国后,SP业务的收入,无疑会水涨船高。

今夕文化旗下的业务板块,基本都有类似的现象,彼此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这就是“生态链”成熟,形成完备的“生态网”,构建的深不可测的护城河的威力。

好消息接二连三到来,心情不顺畅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金尚,稍微爽利了一点,琢磨着是不是早点将年底新专辑发了,赚一波快钱,顺便兑现了早就许给梅逢春的承诺。

去往今夕音乐后,总监张骞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和音乐频道合作的综艺?”

以前做过几次尝试,似乎还很顺利,这次准备上线一个大型综艺,对方很重视,捣鼓了好久,就有了眼下这份计划书。

“抛小令,你们是认真的?”

这玩意是现代人玩得转的?

哪怕是类似的游戏,难度降低很多,一般观众看不懂,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嘉宾也不一定有这个实力玩得你来我往。

古时候,盛唐词人在酒宴上即兴填词,当做酒令,后来,人们就称短小的词为小令。宋词和元曲,都有很深的小令的影子。宋代前期的诗词之作,就以小令居多,后来一部分词牌名就是“令”,有固定的格律,适合吟唱。

饮酒作乐,借物抒情,谈情说爱等等,小令无处不在,其实就是一种即兴发挥的文艺创作游戏,和对对子,拆灯谜,三句半,行酒令等本质是一样的。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唐寅和“对王之王”对穿肠那一场诙谐的比斗,严格来讲,也属于抛小令的一种。

文人雅士聚会的时候,时不时就有规定某种命题和特殊要求的诗词赏玩,彼此点评,互相吹捧,吟诗作对,也是此类。

古典文艺小说《红楼梦》里,就有很多贾宝玉和女子们在大观园里打发时间的桥段,你来我往的诗歌鉴赏,就比较典型。

在民间,其实也有差不多形式的文艺作品,朴素的游戏,互致敬情爱小令等。流传比较广的,就是对歌。黄梅戏经典,名作精粹里,那一段就很能说明其特点。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了一粒籽,发了一颗芽。麽杆子麽叶?开的什么花?结的什么籽?磨的什么粉?做的什么粑?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尚喂)叫做什么花?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红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结的是黑子,磨的是白粉,做的是黑粑,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尚喂)叫做荞麦花。”

在一定格律的要求下,一问一答,即兴填词,对参者的要求,高得吓人。

搁在古代,都是有很高文学修养的文人骚客才玩得了的,一般俗人也就喝酒划拳吆喝几句的水平。以当下老百姓的文化素养,也就看得懂戏曲形式的对歌了,至于登台表演,以金尚的博闻强识的能力和文化水准,都不一定拿的下来。

仔细翻看了一下,对细节不置可否,金尚将计划书还回去,无奈地摇头道:

“不是我硬要找茬,你们能找到几个知名度尚可,识曲填词能力过得去,登台不怯场,勉强能做些个‘旧曲歪唱’,做成搞笑综艺就很不得了。删删减减,不断妥协,最后多半变成‘我要记歌词’,‘听歌识曲’或者‘接唱抢答’之类的玩意。”

“我也觉得,有点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了。”

张骞苦笑道,

“音乐频道那边太紧张,太郑重其事了,什么都想要,还要高大上,不跌份,音乐文化的调子要起得高一点。结果嘛……我拿到手的时候,也差点傻眼。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将其打回去。”

“这件事我过后去谈,这么搞,太夸张了。”

“那边倒是有想过,做台本,按照现成的剧情演练清楚就行,先找音乐圈老前辈写好,再让导演交代嘉宾……”

“现场演呗,这也不是不行,但是,对嘉宾的‘演技’要求较高,既要精彩,又要观众相信是临场发挥,太难了。有这个水平,干嘛不去演戏?”

上电视嘛,不能全无计划,但综艺节目一眼假,还做作,那就没什么看头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