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364章 节庆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64章 节庆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364章 节庆

第364章 节庆

第二届春节联欢会的热度,明显超过了去年。

尤其对影视圈和音乐圈的艺人,以及够不上春晚的曲艺节目表演者。

去年这个时候,为了拉拢被春晚刷下来的节目,托了不少关系,还没多少效果,今年就不一样了,只要确认无缘除夕当夜,就会主动联系,实在不合适,才会往元宵晚会上挤。

这年头,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曝光的机会并不多,除了电视广播,也就报刊杂志了,至于演唱会广告代言走穴之类的,那是具备一定的国内知名度才有的待遇,绝大部分从业者,露脸的机会一年到头也就这么多。

在大年三十下午播出的年庆节目,哪怕不是现场直播,而是剪辑的,也十分吸引人了。

从上一届反馈的收视率来看,还是很可观的,哪怕效果远不如春晚,多多少少也能混个脸熟。

以前求爷爷告奶奶不来,这次就可以挑挑拣拣了,选了一批还不错的,打散了和员工节目混合在一起,效果似乎也还行。

几个大型企业旗下员工众多,多才多艺的不少,如常棣文化这种本来就有不少签约艺人的公司,准备节目肯定是手到擒来。

台上表演热闹,台下也不乏被请来的贵宾,就连屈南容老先生都捧场了。

坐在隔壁桌,和金尚挨着比较近的朱静筱小声说道:

“这才是真正的春节大联欢,以前……台里搞节庆聚会的时候,也这么热闹,现在的春节晚会,档次上去了,节目效果突出了,明星大腕多了,反而没那么开心了。”

“怎么说?”

“你是不知道啊……小金……”

叹了一口气的朱主任满脸遗憾地解释道,

“影响力大了,越来越正式,关注的人多,自然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上到导演策划,下到表演主持,无不战战兢兢,生怕出错。就说那逗乐的相声小品,曲艺杂技之类,审核的时候,台上演员声情并茂,台下看着的都是一副扑克脸。”

“这个我懂,第一次看哄堂大笑,第三次看乐不可支,第十次看感觉差点意思,第二十次看,感觉不好笑,效果欠佳,就给毙了。”

“你呀……这个冷笑话虽然夸张,但……”

十几年前从打杂小透明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在台里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前后的反差,朱主任是知之甚详的,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有点失去了原来的本心。看着你们这边相对轻松愉快的场景,不由得有感而发。你是没亲身经历过,小梅和小戴他们刚回来,应该是感触最深的。每次去巡视后台,一个个都在紧张背台词排练,要不就是在小声窃窃私语,气氛十分紧张,一点都不像台上那样喜庆。”

“幸好我没去!”

金少爷嘿嘿一笑,

“导演组给我发了邀请,还让小春子几次三番说项,还好……”

“现在……我也说不上话,面向全国和海内外侨胞,慎重一点也是必然的,兹事体大,不可不察。以后……看有没有机会改善一下吧,越来越重形式,大联欢的味道越来越淡了。”

“希望吧。”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金尚其实是明白的。

说穿了,还是“怕担责”这三个字在作祟。

文艺圈直接带动的经济效益,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但它的实际影响力是出圈的。

就好比南家兄弟那边从事的影视娱乐业,除去重资产的院线,一年票房和间接收益,估计还没超过十亿,这个体量,京城一个稍微大一点,略微豪华一点的住宅区写字楼就不止这个价。

可是,国内有多少人知道某个小区开发商的名字?

又有多少人知道戴义琴这个大明星?

同样的还有足球俱乐部,所有甲子组球队绑在一起都不够《知音杂谈》这一家杂志创造的效益,但两者并没有可比性。

许多事物的价值,并不仅仅用钱就能衡量的。

春晚这个舞台,全世界超过五分之一的人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它,了解了国内现状,虽然不全面,已经能影响很多东西了。

如果是以前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内部年会,朱静筱和她的同事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当其变成年俗的一部分,性质就变了。

当然,这个不需要金少爷去操心,享受眼下的联欢会就够了,顺便借着这个机会,和一年到头都碰不到几次的人见面聊聊。

社交这种事,金尚也是会的,只是有点排斥无效社交,平时比较忙,没怎么和人联系,不代表真的就不懂人情世故。——

整个联欢会,一直到晚上八点才结束,肯定是严重超时了,过后还要剪辑成四个半小时的粗版,过后再根据要求仔细精修。

加班加点的事,不需要金尚去管,自有人忙活。

戴义琴,小马扎乐队,震点乐队以及几个名气不错的特邀嘉宾肯定会多给几个镜头,其他的就不好说了。

这件大事忙完,小年过后,公司已经事实上懈怠了许多。

按照惯例,家离得比较远的员工,提前放假,公司能联系火车票的尽量帮忙,离得近的就辛苦一点,按照加班计划排班。

腊月二十六,已经有一半的员工不在岗,值班的人心也差不多都飞了。

电商平台那边的物流派送暂停,售后服务不再派单,线下门店也陆陆续续关门过大年。

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事,就是二手车交易市场的承包拍卖顺利进行,款项陆陆续续到账,估计年后元宵节之前,能有超过三十亿的资金到账。

这么一大笔钱,能很好地缓解金尚的个人财务紧张状况。

如此大的一笔资金流动,金尚本人不断在债券市场加码,自然也逼得某些银行和基金员工加班对接。

招募交易员的事,估计年后才能办妥,但操作已经可以提前进行了。

诸事安排妥当后,一家人也准备过年了。

今年比较特殊,再过两个多月,金尚和女朋友李萱的订婚仪式举办,虽然不准备大操大办,还是得郑重一点。李萱准备后天坐飞机回老家,年后初三,金尚会携礼上门拜访,准备和她的家人正式谈谈以后的打算。

年前的京城,随着外来务工者的离开,满满当当的大街都稍显冷清,但在一些颇有人气的商圈和住宅区,人间烟火的意味更加浓郁了。

趁此机会,金尚和李萱玩了两天,买了一大堆礼物,然后送她上了飞机。

就此冷清下来,一个人在温泉别墅享受了两天悠闲的日子,金尚才回到老宅子,和家人团聚。

大年三十的清晨,稍微有点风,没有完全融化的雪还堆在墙角。

母亲梅杏红带着早早醒来的小金风去外面散步,顺便尝一点微甜的汤汁,父亲外出拜访亲友了。

金尚早锻炼回来,在阙胜和桂凤的协助下,打扫了一下前门外墙,贴上春联,然后老实待在家里,接待访客。

虽然来人不多,也有一些。

临近中午,吃了鸡汤,休息了一会,冼老夫人出去看社区活动,凑热闹了,营业假笑有点僵的金尚正准备小睡一会,来了个意料之外的客人。

“金二……叔?”

比父母大不了多少的金淼,小金实在没法将“爷”这个词喊出口。

带着妻子于畅和孩子登门的金淼,提着礼物,被金尚迎了进来。

这么多年了,金尚还是第一次见他们拜访,可管家老边似乎一点都不奇怪,大概在小金不在的时候,也来过。

老边吩咐桂凤上茶,让阙胜去把外出遛弯遛狗看热闹的金时,梅杏红和冼桂珍喊回来。

十分钟后,抱着孩子的梅杏红最先到家,然后是冼老夫人,应该没走远的金时倒是回来最晚,身上还稍微有点味道,不知道是在哪里喝了点小酒。

寒暄了一会,将接待的活交给长辈,金尚抱着小金风,和两只牧羊犬玩耍。

在看护小主人方面,比较聪明的大狗,确实很得力,还能耐着性子陪小家伙玩耍,很厉害了。

聊着聊着,那边似乎说起了近况,自然免不了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事。

“阿尚,你那边做了好大的事?”

“诶?”

祖母的问话,大概也不是真的要管什么,可几十亿的大动作,关心一下也是应该的,弹了弹扭着身体,不老实想要抓大狗耳朵的小金风的鼻子,金尚轻松地答道,

“提前卖了三年的租约,回收资金。时间就是利润,用未来的收益赚当下的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听你的口气,信心很足啊,对车市那么有信心?”

“看好是肯定的,但是对我自己更有信心。马上进入宽松周期,利率不断下降,提前入场,赚得更多?”

“波动也大,要谨慎。”

“风浪越大,鱼越贵。一潭死水,反而没有操作的空间。”

对掌握资源的人来说,动荡和变化意味着风险,同样也伴随着机遇。

金尚掌握的资源有限,但是有“金手指”保驾护航,翻船的几率极小。

在这个进出口强劲,利率下行,高收益固收债券已经抢不到的情况下,外汇市场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能搅动国内资本市场的一池春水。

三十几个亿,足够撬动好多利益了。

金淼笑着附和道:

“有了这么一遭,交易市场浮动的人心也沉稳了不少。前几年……太乱了,赚了钱也不知道能不能稳得住,头一年红火,第二年能不能续租都难讲,现在好多了。”

在租售比偏低的年份,物业持有人担心不稳定,承租人心里更是没底。

提前拍卖这一招,算是多方共赢,各取所需。

租约稳定,车商就可以放心投入,手里有钱的金尚,也有资本去搞大事了。

“你那边也做起来了,挺好。巅峰有两百万年收入,淡季也有几十万,很可观了。”

金时颇有些感慨地说着。

搁在三年前,金家父子一年的净利润,都不会高太多,二手车市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尤其是去年……”

对于纺织业的突然火爆,老金是感触最深的,老板赚钱,下面的织工也得了实惠,手艺精湛的裁缝,更是抢手,不少成衣厂开高薪挖人。

这一会,母亲梅杏红去卧室取了红包,给金淼的孩子,推辞一番后,对方收下了。

坐了不多一会,婉拒了挽留,金淼一家人还是坚持离开了。

目送对方上了小车,冼桂珍才悠悠地说道:

“不一样了,以前叫他来都不来,这次居然主动上门,还是春节拜访,是不是有什么事?”

“不至于吧,以前也没什么交集,现在……”

金尚耸耸肩,漫不经心地回应着。

以前来干什么?

母亲梅杏红分居在外,祖母冼桂珍长期不在家,父亲金时倒是坚持着,几乎不在外留宿不归,可白天也要忙着生意,只有不怎么理人的金尚和管家老边在,知道情况的熟人,也不会没事打搅。

家和万事兴,自家不平顺,别人也不会来触霉头,更何况,金淼也不是什么不相干的人,得避嫌,不能常来。

“不说这些了,过了中午,应该都各回各家团聚,不会有人来了,待会商量一下明年的事,阿尚,你上门的打算,要提前做好。”

冼桂珍告诫着,钱不钱什么的,虽然三十几亿很多,但也不至于太在意,孙子即将订婚的事,才是最关心的。

“回去说吧,外面有风,凉!”——

十几公里外,将最后的邮件处理完毕,看了下今夕聊天账号,没有待处理的急事后,魏双萍摘下防蓝光眼镜,喝了点清茶,才站起身,边活动着酸胀的臂膀,边走出房间。

外面,正在带孩子的魏母听到了动静,将电视机声音调小一点。

“都大年三十了,还要忙!刚才电视里看到你了,小家伙看到你的镜头,开心得很。”

“也不是加班,就是有空多看看,再说了,在京城,也没什么事。”

不像在家里过年,七大姑八大姨,一堆琐事,没完没了。

唯有一点,年味不太够,有点遗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