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369章 疏通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69章 疏通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369章 疏通

第369章 疏通

大学生难招,目前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应届毕业生取消分配还是去年的事,即便各大高校纷纷扩招,相对海量的高学历人才需求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如今夕文化这种稍微有点名气和实力的科技文化企业还算好,许多偏远地区的大型国企招一个名校毕业生都不容易,甚至比以前还要难。

包分配的年代,多多少少总有捡漏的机会,现在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竞争力差点的单位,吸引力自然不太够,有野心,有冲劲的年轻人纷纷往大城市扎堆。

金尚旗下的公司,基本都在首都,也享受到了一点京城企业的红利,对中西部偏远地区的人才吸引力还是很不错的。

顶尖人才要么高薪挖角,要么自己培养,金尚手里的牌不多,两条路都不能放弃。

蒋龙这样的老员工不能放过,多招点年轻的大学生作为储备,也是不错的选择。

接下来,金尚在被视作心腹的自己人的蒋龙面前,说了点公司不好为外人知道的秘密,尤其是未来的战略方向,以及接下来重金投入的突破口。

一个多小时后,两人的谈话才告一段落。

透过“金手指”提供的视角,金尚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自己贴身携带的“金扫帚”散发出一阵阵金色的光晕,笼罩在蒋龙身上,将其周围雾蒙蒙的灰黑之气一扫而空,然后抽出一缕缕银亮如绢丝的细流,补足消耗,甚至略有盈余。

顿感精神振作了许多的蒋龙不知道,自己头顶那不成型的散乱五彩云气,最终汇聚成一只四肢健硕,身形壮实,目光坚毅,有着镰刀状双角的盘羊,跃跃欲试。

『威猛与坚韧的象征,于恶劣的环境中骄傲生存的精灵,适应能力极强。这……倒也贴切!』

没有人生而知之,除非是金尚这类神奇的穿越者。

先天的禀赋极为难得,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蒋龙就是那种没有老天赏饭吃的天赋,出身很一般,靠着自己的努力,也能勉强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奋斗型人才。

指望他披荆斩棘,力挽狂澜,或者带来什么惊喜,确实力有未逮,可在明确的路径方向,上司的英明指挥下,以其非同一般的执行力,也能表现出极大的价值。

独当一面的帅才,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具备的,但蒋龙却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在千头万绪,一团乱麻的琐事中,游刃有余地捋清头绪,是个难得的辅助型人才。

至于未来能不能更进一步,还要看其成长与发展。——

原计划是参加新年开工仪式后,就立刻返回京城主持工作,因为一些意外而耽误了,不得不推迟两天,再加上临近周末,在当地歇一歇也好。

这几天,东湖有不少游客,乘坐观光船的不少,金尚和李萱排队都没赶上,只好退而求其次,去附近的小吃街凑凑热闹。

一直到元宵节,都有不少庆祝活动,舞龙灯和划彩船的不少,花样还挺多,首次见到的金尚看得津津有味。

二月十五日,初九,星期五,早锻炼后,金尚提着早餐回下榻的酒店,叫醒李萱,填饱肚子后,准备去汉西江边,一个名叫乌梅山的地方转转。

在市区大地图上,都找不到这个地方,只是远城区边缘地带的一个小镇,离汉水最大的支流入江口不远,在几个弯角处,形成了一片面积不小的湖泊群,其中有一个和东湖相对,名为西湖,原本附近有一个大型野生动物园和农家水寨,南边是个小有名气的风景区,规划中还有一片别墅区。

可惜的是,前些年经济不景气,开发计划基本都黄了,动物园和农家水寨经营了不长时间,生意不行倒闭,老板撤资跑路了,于是现在开始重新招商。

这地方相对偏僻,附近也没什么像样的产业群,上规模的公司都不多,很明显是往住宅区,消费旅游,特色第三产业发展。

去年张云鹰来的时候,就去看过这个地方,要说山清水秀,确实不输其他著名景区,就是水域面积太大了,开发难度不小。

好在交通便利,土地便宜,于是张家表哥就打算将华中地区的第一家妈妈牧场开在这里,这种融合型度假中心,离市中心太近了不好,环保这一关不好过,远城区市郊刚刚好,在省道边上,有钱有闲有车有兴致的家庭从市中心开一趟也只要个把小时,公交车两个小时,两天一夜的周末游够用了,节假日也能多搞几次活动。

日上三竿,过完年就从北方赶过来进一步磋商的张云鹰找上金尚和李萱,一起去看看。

“虽说是乡下地方,人也挺多的啊!”

再次前来的张云鹰在前面指指点点,天气晴好,小河边还有一些人在垂钓,悠然自得,路边有附近的村民在摆地摊,趁着新年还没完全过去,人流比较多的时候,多卖点东西赚外快。

“聘请临时工不难,不愁找不到人干活,就是……”

看了一会,金尚也觉得这个地方还可以,只不过,

“能不能打响知名度,吸引本地市民前来消费,并不容易。上一任开发商实力不够,还没做起来就跑了,你得吸取经验教训,别做到一半发现玩不转。”

“没问题,我找人仔细核算过。前一任开发商心太大,什么都想做,长时间看不到回头钱,就坚持不下去了。我这里不同,打算在兼顾生态农牧产出的同时,开发多种游乐场所。水上漂流,儿童乐园,动物世界,乡村采摘,体验牧场,美食夜市等等,不说别的,本地搞个马场试驾,估计就能吸引一批人的关注。”

千里迢迢去北方草原,太麻烦了,本地应有尽有,便宜实惠,小孩子来玩玩,不要太开心。

哪怕没有游客,农牧场的产出,也能抵消大部分开销。

“西瓜,草莓,柑橘,苹果,茶山,桃园,本地品种还可以,卖不掉也可以加工成罐头,酿造成果酒,牛奶厂供应本地鲜奶,养殖场提供优质肉蛋奶,基本不愁销路。”

“可是,我听说什么沼气池,麦秆还田,无公害蔬菜之类的,基本都失败了,我知道你家在北方试行初步成功,可那是规模化的胜利,而且经过多年的摸索。南方气候条件完全不一样,如果从零开始,能行?”

不是金尚想要泼冷水,而是各种各样的噱头满天飞,真货几乎没有,真要往深了研究,技术含量高得惊人,研发投入也是海了去了。

育种,化肥,农药,土壤监测,病虫害系统防治等等,一个比一个麻烦。

“这个我当然知道,口号先喊起来,不会傻傻地真被自己给骗了。农业不施肥,不打农药,牧场不喂饲料,不施一定的抗生素,怕不是血本无归。”

规模起来了,风险控制就尤为重要,电视上的“致富经”一套接一套,只有真正从事过这一行的才知道,都是糊弄外行。

化肥施加得当,农残控制到一定程度,兽药不滥用,基本就能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强求一点不用,无异于吹毛求疵。

“你有把握就好,不过,要控制好现金流,京城,长三角和华中地区同步推进,要花不少钱,先和姑父确定好投入力度和速度……”

“我知道,先让长三角的先运营,再推进北方,这里的……条件最好,但是本地人不够富裕,最后建成。”

确定好先后顺序后,金尚也不再多嘴,反正这玩意巨亏的可能性不大,最多就是少赚,长久来看,肯定是有得赚的。

三人去附近的特色餐馆点了几个小菜,吃了午饭。

不得不说,这里的土厨师名不见经传,烧鱼确实是一把好手,在保持鲜香的同时,味道还不错,见猎心喜的金尚和掌勺的厨师还聊了会烹饪心得,大有收获。

下午,梅文辉乘坐私人飞机抵达,这次来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催一催LPG系列船的建造进度,航运市场又一个景气周期眼看就要来了,新船早一天投入营运,早一天赚钱。

梅家表哥邀请金尚去看看实际造船,去过一次后,金尚就再不想去了。

晚饭过后,大家找了个酒吧放松放松,喝了几杯,聊了点琐事,就回去休息了。

离酒店不远的一家书吧,金尚和李萱难得什么也不做,在窗边的位置上,看着外面晚归的人来人往。

“年快过完了啊,真快!”

“嗯……”

漫不经心地回应着的金尚,晃了晃茶杯,微微冒着热气的茶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精神不由得平和非常,

“我也快二十岁了,回想过去的事,仿佛就在昨天。”

“是你记性太好了。”

“也许吧!”

大概是“金手指”的存在,让金尚的记忆能力尤为突出,前世的很多事情,细节不一定想得起来,大致的情况还是很深刻的。

倒是这辈子上大学之前的事,有点云里雾里的模糊感,大概是没有什么特别的里程碑事件,实在没往心里去吧。

“生意越做越大,麻烦也越来越多,就连咱们私底下交心的时候也不如以前多了。”

“知根知底嘛,一天到晚哪有那么多说不完的悄悄话。”

哪怕是对坐着,一句话也不说,两人也没什么不自在的感觉,用不着找话题强行尬聊,并且觉得理所当然,适应了对方的存在,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越是相处,越是觉得,你不仅厉害,运气也很好。破落寒门再起,也许将来,真能成为举足轻重的首富。”

“什么寒门豪门,忽悠一下不知道跟脚的,像蒋龙那样的也就算了,这个年代,一家一姓早就玩不转了,想要维持影响力,要么在仕途勇猛精进,要么商海沉浮,和一众弄潮儿结伴。白手起家的富豪可以有,可想要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千难万难。”

全球化分工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产业链都拉得极长,光靠一个人是没办法完全掌握的,社会发展有其规律,垄断资本的形式,也渐渐往康采恩型财团的方向发展。

说白了,这是个没有超凡力量存在的世界,一个人的力量,是没法掌握绝对支配地位的,哪怕有组织维持强势地位,也需要一个个人来推动。

在如此背景下,权力的来源是自下而上的,想要站在高位,下面需要有人撑,左右需要人扶,甚至上面还要有人拉。

“赚钱,对我而言,是很简单的事,赚到一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也不是特别难。钱只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唯一,控制,而不是被控制,才是关键。”

洪水猛兽是要吃肉的,哪怕是金尚,如果有一天不让它吃饱,说不定就会被反噬。

前世的搜索竞价排名,网络P2P,流量至上导向,娱乐至死等等,其实都是控制不力的结果,小马未必想要将“小企鹅”变成一个金融投资公司和游戏公司,老马也不是非要赚P2P上市的钱不可,李博士肯定也知道竞价排名的危害,但他们无能为力。

上市公司的业绩压力摆在那,股价不能跌,大股东不能得罪,分红不能少,否则地位不保。

以前金尚还体会不深,随着今夕文化的盘子越来越大,就越是体会到根基的重要性。

“公司越来越大,慢慢变强,中层管理这个上下流动的淤塞点需要打通。”

迎着李萱平静的俏脸,金尚很自然地说道,

“蒋龙是个很好的风向标,他本人也满足公司的需求,是个再好不过的人选。你也知道,一个大公司里,压力最大的,就是蒋龙这样的……”

基层员工,绝大部分都是拿钱干活的,领多少薪水,干多少事,高管则是掌握资源分配权的实力派,中层管理者,不仅要对上负责,还要承担许多实际任务。

和一般人认知的有所不同,压力最大,加班最多,跳槽最频繁的,就是中层管理者,他们有一个很好听的称呼,叫做中产,在一次次的沟通协调,加班干活,左右横跳中,耗干了青春后,临近四十,渐渐沦为职场的边缘人。

没有完成乾坤一跃,成为真正掌握资源分配的高管,中层管理者的焦虑其实比普通员工还要重得多。

如何打通这类人的晋升通道,真正为公司注入无穷的活力,是每个企业家都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今夕文化的老板自然也不例外,更麻烦的是,包括北船机电,绘心书店以及很多子公司在内,都是通过收购并入的,并非嫡系,如何破除山头林立的局面,是金尚考虑了很久的问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