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407章 域外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407章 域外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407章 域外

有些事,在国内体会不到,来到这万里之遥的度假小岛上,才明白出名这种事,真的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

国民偶像戴义琴的影响力,在东亚大陆吊打好几个小马扎乐队,出了国境线,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好比现在,几人去找吃饭的地方,就看见前面用棚子搭起来的海边美食店里聚集了一批年轻人,估计就是梅逢春和李萱等人预订位置的地方。

将潜水用品暂存后,金尚和张云鹰靠近,就见先到一步的梅文辉双臂抱胸,看着一名名肤色各异的男女大致排好队,等着和偶像合影求签名。

来了不长时间,已经遇到过不止一次此类事件了,基本都是某个歌迷发现了熟悉的面孔,上前询问确认后,消息传开,附近的小伙子和小女孩过来和难得一见的歌星打招呼。

也就加入时间最晚的张鵟名气最差,没多少代表作,存在感不足,可看在同队成员的份上,大家对她还是很不错的。

梅逢春的《Dreams》和《Venus》两首歌的名气最大,方桦更加厉害一点,《Yesterday Once More》,《La Isla Bonita》和《Rolling In The Deep》等外语歌流传甚广,元休的《My Stupid Heart》,《Lemon Tree》,《That Girl》,《Moonlight Flower》和《The Spectre》等佳作也不差,甚至因为发行的外语歌更多,更受关注一点。

花了十几分钟时间,热情的歌迷才纷纷散去,招呼服务员将菜端上桌,大家才开始放下心来,舒坦地享受适度疲劳后的悠闲时光。

南太平洋的度假小岛上,这个季节的游客还是很多的,有来自北边的亚洲人,西欧和大西洋东岸、南美来的也很多。

作为中原文化圈影响范围的边缘地带,一直都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接受外来艺术作品的程度是很深的,一部在东亚风靡的电影,会被引进到这边,也是理所当然。

票房什么的,再高也赚不到太多钱,基本都是外包给本地发行公司或者买断的,便宜是人家的。

不止是院线电影,录像带,DVD,小说书籍,音乐专辑等,基本都是一口价。

发行渠道没有铺设过来,就不要指望什么分成条款了,赚多赚少,全凭人家一张嘴,盗版造假等也管不了,还不如交给地头蛇处置。

“没料到,在这种地方还能遇到自己的歌迷。”

梅逢春吃了几口奶油糕点,后十分感慨地对金尚说道,

“我看……也不像是没见过世面的地方,每年到这里来度假的明星也不少,也没听说有追到餐桌前的。”

“从国内来的明星很少见。”

刚来那天,金尚就看到一名来自南欧的著名网球大师,似乎不是第一次来,和当地人都混熟了,也没谁上赶着去要签名合影。

除此之外,体育健将,娱乐明星,退休政客,过气搞笑艺人等知名人士真不少,引发的骚动并不多,倒是第一次来的金尚等人,稍微掀起了一点波澜。

“也就是说,你创作的歌曲,老外更加喜欢?”

“不能这么说吧!”

金尚想了想之后,摇摇头道:

“华语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电音以及HIPHOP等曲风,在国内是受到压制的,相比之下,民谣的市场更大。”

穿越以来,金尚就意识到了,国内这辈子和前世的差距挺大,传统更加顽固,传承得更加完整,想要轻松更易是不可能的。

现在已经算好的了,搁在十几年前,电视广播里,上个时代的歌手们的作品,就像是留声机时代的残留回响,金尚还记得小学时候,主流歌曲的风格,就像是充斥着流行爵士的时代曲风和宫廷礼乐杂糅后的产物。

如果应要有个类比的话,就好比令和时代的尼特族听半个世纪前的演歌一样,觉得很厉害的同时,又有一种实在欣赏不来的落差感。

至于十分受欢迎的现场舞曲,参考那一首十分有年代感的《夜上海》,主流听众觉得很不错,自己认为三十年前就应该淘汰的别扭感,一直都挥之不去。

幸好这些年国内外交流频繁,连长时间混迹地下音乐圈的摇滚都开始登堂入室了,否则,金尚从上辈子带过来的那么多流行金曲,有没有用武之地都不清楚。

经济开始加速发展,国际局势稳定,一度被压制的文艺事业,又开始焕发不一般的光彩,国大民骄,且自有一番能自圆其说的理论支撑,对外的渴求就没那么急迫了。

哪怕是最激进的文化改良派,也就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地步,如“黑船来袭”之后的全盘西化的主张,是压根不可能有生命力的。

上个世纪**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前十年里,在国内流行过的金曲,基本都是经受过国内外市场检验,有半殖民半封建历史的东亚文化圈可以接受的作品,在这个世界的九十年代中后期能被接受,也是理所当然,本质上,它们的精神内核是很相近的。

但纯粹的外语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问题,懂英语的人,远不如前世同期多就是最大关隘,听不懂,听的少,接受困难,可对老外来说,却刚刚好。

至于小马扎乐队和戴义琴这两年对国内音乐圈的影响,可以类比八十年代在春晚唱跳《冬天里的一把火》,九十年代Beyond乐队风靡追求炫酷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风横空出世。

在戴义琴唱响《男儿当自强》之前,没人会拿《将军令》这样的传世名曲做流行改编;梅疏影出名后,音乐圈才意识到,女孩子也能玩摇滚玩得一点都不非主流;元休的HipHop单曲《快乐崇拜》让歌迷大开眼界,流行歌曲原来还可以这么唱。

国内的大众音乐的曲风渐渐多样,小马扎乐队和戴义琴功不可没。

今年上半年,国内发行的音乐专辑,金尚也听过一些,百花齐放不说,很多歌曲的质量,并不比上辈子千禧年前后那几年差。

到底是传统文化没有断档,歌迷吃过细糠,音乐人水平还比较在线的时代,只要金尚为他们推开那扇门,其他同行就能将这条小路拓宽成康庄大道。

聊起国内现状,今年夏季毕业的梅逢春和方桦也万分感慨,尤其是后者,自述她这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小姑娘有说不完的话。

“我的工作前辈给我说,国内同行已经意识到了有问题,可大范围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又怕老百姓接受不了。一味地在地方戏剧,山野冷门乐器中找创新灵感,很明显是以前那条路走到头了,得为音乐圈注入新的元素,就好比一潭死水,需要引来活水,否则,我们这些如同鱼儿一般的从业者,都没什么大前途了。”

小马扎乐队和戴义琴让人们知道了,老百姓接受什么样的创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曲风,其实没那么离经叛道,歌迷的喜好范围比想象中宽多了。

“这也是国内音乐圈的基础本来就很好,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和国外那种隔三差五就冒出几个细分流派曲风的环境不同,华语乐坛的市场更大,潜力不小,什么样的爱好者都有,只要不是和原有的相差太远,基本都能混得不错。通俗点说,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且建立在庞大的歌迷基础上,绝对数量都不小。

当然了,戴义琴和小马扎乐队能够在国外如此顺利地传播名气,和MP3播放器的热销,跟进的今夕音乐提供正版电子乐,以点带面,渐渐造成声势不无关系。

有一点可能十分反直觉,录像机,影碟机以及随身听,并不是哪里都有的,甚至连数据载体的DVD录像带租售门店,在国外并不是那么普遍。

脚下的南太平洋旅游度假岛还好,有电影院,电力不缺,衣食住行也很方便,但并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都齐全。

哪怕是盗版,也要算物料,也得计算成本,一张专辑盗版碟成本不高,可从生产地运到这座岛屿上,就没那么便宜了。

对家里条件不错,买了电脑,牵了宽带能上网的家庭来说,今夕音乐提供的电子版专辑,比实体盗版碟片来得还快,捆绑在一起的MP3播放器,就成为最时尚流行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了。

播放器这种东西,只是个媒介,想要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优质歌曲。

遗憾的是,不止国外,连国内的唱片公司,都抵制今夕音乐这种在他们看来,会严重侵犯切身利益,一文不值的小玩意,压根不愿意将曲库授权在网络上播放,对所谓电子专辑更是严防死守。

这种情况下,今夕音乐的曲库就没那么大,也没那么杂了,有限的正版电子专辑中,戴义琴和小马扎乐队的歌曲,就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在国内外网络歌迷心中的存在感变强,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顶尖的就那么多,不火谁火?

方桦毕业后,就正式宣布退出小马扎乐队了,目前在一家事业编单位中工作,不太忙,但也不清闲,时不时有任务要完成。

这次能一起来旅游度假,是在入职培训之后,提前享受了今年的高温假。

那边的工作,主要是歌唱表演任务,也包含音乐艺术方面的理论研究,身为优等生的方桦,是这方面的行家,扎实的理论,结合金尚二世为人的丰富经验,确实能开创性地提出不少新颖的观点。

水论文,打报告方面,是完全足够了。

同年毕业的梅逢春,则准备继续在流行歌手的路子上走下去,如果顺利,明年上半年就会脱离小马扎乐队单飞。

“大家都陆陆续续走了,好可惜。”

张鵟有些遗憾地说着,

这两年她的日子过得很充实,除了准备专升本比较伤脑筋外,小马扎乐队的发展很顺利,让她产生了以后会一直如此的想法。

可惜,时间不等人,到了日子,总得有离别的时候。

“也不是以后就见不着了,都在京城,还是能时常出来聚一聚的。”

朋友不多的梅逢春,早就意识到团队有走到头的时候,乐队除了主唱,还有其他存在感很强的成员,时机成熟单飞是必然的。

这些年,金尚带着三个小姑娘也赚了不少钱,从以前买个两三千的随身听都舍不得的学生,变成了身家千万的富婆,变化不可谓不大。

——饭桌上,大家分成几个小团体,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吃饱喝足后,休息了一会,女孩子带着几个小朋友去海边捡贝壳,堆沙堡。

“大家都是新手,潜水项目一部分需要证件,玩不了,只能去租潜水器,看深水珊瑚礁和鱼群。”

“海钓的游艇已经准备好了,后面几天都可以。”

微微散发着咸腥的海风吹了过来,鼻孔有点干涩的感觉,金尚擦了擦鼻梁,瓮声瓮气地回应道:

“你安排就好,我哪天都行。”

“滑翔伞要等等,现在是旅游旺季,人还挺多的,不太好预约。早知道就先准备好,没想到这么抢手。”

“嗯……”

“听说文辉表哥明年下半年完婚,怎么没见你带女朋友过来?”

“本来说好了,临时有点事,只能下次了。”

“喔?什么样的,我都没见过呐……”

“普通教师家庭,我外公老部下的亲戚,我们从小就认识,熟悉但不亲密,后来有几个叔叔伯伯喝多了,半开玩笑一样拉了个媒……”

“结果就成了?”

“缘分吧!没啥轰轰烈烈的故事,平淡且水到渠成的感觉。”

梅文辉从懂事开始,基本就在为当父亲梅应年的助手以及接班人做准备,按理说,找个门当户对,或者对事业有帮助的贤内助比较好。

不过嘛,能够有个将家庭经营妥帖的小家碧玉也挺好。

最重要的是,梅文辉本人挺满意。

已经二十七岁了,身为梅老二培养的接班人,早点成家,不是坏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