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424章 距离感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424章 距离感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424章 距离感

第424章 距离感

当金尚离开后,庆功会继续进行,制片人南大龙、主演戴义琴和主创小组一起上台开香槟,对宾客表示感谢。

入行第三年,常棣文化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成为国内影视圈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

类似答记者会的互动,也回答了很多问题,有些不好解释的,也糊弄过去了。

整场活动,不仅仅是庆功,还为许多相关的同行,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往日没什么事,大家也不可能到这么齐,趁此机会,彼此交流,加深了解与合作是应有之义。

相比之下,南大龙确实很喜欢聚光灯下的光鲜,显得长袖善舞,游刃有余;更加内敛的南大彪在简单应酬后,和脱离了粉丝与一众套近乎的同行的戴义琴,在后台休息室闲聊。

“咱们这边成功了,但是……阿尚走得更快,不抓点紧,恐怕会跟不上了。”

“每年几个亿的纯利润,对他来说,不能说是可有可无,但也算不得举足轻重,如果不是这一行的影响力比较特殊,阿尚都不想搭理。”

“不至于吧,我看他还是很关心的。”

“你不懂……”

南大彪微微叹息道,

“这个孩子,我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天才归天才,但也很难相处。不是那种出身不凡,眼高于顶的傲慢,而是真正透骨而出的漠然,完全不会在意外界所谓的看法、潮流与非议,你别看他在玩音乐组乐队,这不是他追求时尚或者喜欢出名,而是真喜欢音乐,同样的,插手影视娱乐,只因为感兴趣,且和集团公司战略发展不冲突……”

也就亲生父亲金时对他有很大影响,连有生恩无养恩的亲母,说不认就不认,近二十年不闻不问。

南家兄弟这种传统世交,别说打感情牌了,连门路都找不到,“江夏黄”这等千年世家,近几百年更是长盛不衰,仆从家族,门客,家将,盟友乃至于姻亲世交这么多,为什么就他们能套近乎?

说白了,还是南大彪个人和金时的私交不错,有这一层关系,再加上为人处世也很得体,所以才有些来往。

围绕在常棣文化周围的利益盟友,都受益于这一特殊交情。

“世家子弟,都这样吗?”

“怎么可能?都什么年代了,很多地方传统宗族都因为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而土崩瓦解,别说名士风流,道德不滑坡就不错了,像阿尚这种……颇有古典风范的士大夫做派,绝对很少见。”

“士大夫?是不是太夸张了……”

看着戴义琴的笑容,南大彪很感慨地说道:

“现在的人们,只知道被传统儒教束缚的迂腐老学究,或者被八股程文扭曲异化到迷失了初衷的学派文化,就跟老欧洲堕落的血统贵族一样,失去了引以为傲的荣耀传统,就只是专注于门户私计的寄生虫罢了,古典士大夫可不是那种程度的蠢货……”

“是我孤陋寡闻了。”

“早些年,阿尚做过一首诗,几乎从来没有公布过,只有最亲近的人听道,名字就叫《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是不是很不错?”

“很有味道,发人深省。”

“有没有觉得讽刺?劳动者的平凡与悲苦,控诉不平与压榨?”

“对,很准确。”

“当下这么理解是不错的,但在两宋以前,尤其是在秦汉以前,更深层次的理解却并非如此。”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解释得很清楚,物资充裕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要符合法度,“六亲”才会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才会灭亡……

后面的还有很多,南大彪没有细说,但有一点也说明白了。

“仓廪实”和“衣食足”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上古先秦,仓廪不实,衣食不足,该怎么让老百姓懂得礼节,分辨荣辱?

官家圣人,天下为公,家国天下,总得有人撑起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脊梁,“遍身罗绮者”确实享受了更多,但他们也要承受更多。

“道德经里那一句‘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恐怕已经没多少人记得了。上天之子,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大夫,都是一体的,区别只是大小王而已,不管怎么变化,有一样是不变的,享国之日久,权与责是对应的,华服美食供养,需要的时候,也要顶盔执戈去拼杀打仗,驱策战车,冲锋陷阵,传承文化,维系族群。指望一天饿三顿,朝不保夕,一盘散沙的小民,是成不了事的。早期的‘遍身罗绮者’们可不仅仅是投胎技术好,而是有事真要上,和后来那种推却了责任的纯食利者不是一回事……”

时代不同了,再用古典主义那一套肯定有些不合时宜,但不妨碍偶尔会出现一些真正的古典主义者。

“你是说,阿尚不是瞧不起谁,只是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

“咱们所在的影视娱乐,或者说文化产业,是少有的‘养蚕人’与‘遍身罗绮者’有很多交集的领域。所以阿尚还是关心的,但对名利场的物欲横流,是不太在意的。对普罗大众来说,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些个同胞,到底是‘你们的’还是‘我们的’,是个需要辨析的问题,而对阿尚来说,全都是‘我们的’,区别就是,你想当‘养蚕人’还是‘遍身罗绮者’……”

古典士大夫的观念就是拿走所有好处,承担所有责任,其他人好好过小日子,别添乱,按规矩生活就行了。

当然了,如今的区别没有那么明显,上下流动的通道明显还是畅通的,只是多了一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混子。

放到常棣文化乃至于整个影视娱乐圈子来说,金尚对南家兄弟没有太高的期待,换句话说,只是可堪一用,而不是真正志同道合的伙伴,一旦未来的所作所为不合心意,不排除另起炉灶,甚至亲手来支持影视文化事业的意思。“没有期待,没有希望,自然就没有失望,私人情谊会影响判断,但不会太多么?”

“那……到底是对哪些方面不满,导致常棣文化有可能会被抛弃?”

“没有不满,而是……看看有没有惊喜,结果果然如此,没有什么值得太过关心的既视感。”

南大彪有些无奈地说道,

“搭上这辆车,并不容易,我们……是被排除掉的老黄家残党的漏网之鱼,别看阿尚看在老金的面子上和咱们礼尚往来,利益捆绑,未必要带上咱们。梅家人与张家人和他的合作更加紧密……”

“有点像是家将门客争宠……”

“虽然有点不好听,但就是这么回事。别说争取对等合作了,连上桌吃饭都有点勉强。常棣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太差了,一旦在这个抱团取暖,共同进步的小圈子里被边缘化,再想挤到身边,就有点难了。”

以前金家父子周围没那么拥挤,现在可不一样了。

别说常棣文化,把国内所有影视公司打包,可能都不够金尚挥霍的。

“凉水河南边的那一大片地,看到了吧?短短半年时间,就要砸进去十个亿,后续还不知道要多少。”

“知道。”

戴义琴点点头。

那么高的风力发电机,正在紧张安装中,想不注意到都难。

基本上,京城本地人都知道,南边有个地方起了大片风车,据说是要发电用的,弄好了,夏天开空调,冬天用电辅热就不用担心拉闸限电了。

“前段时间,国内国际知名金融团体和阿尚谈判,估值数百亿的大生意,谈崩了。这种体量……我们拍马都赶不上。”

“接下来,怎么加强联系?”

“私人感情还是要多加维系,但也不能过于疏懒,让利益联盟太过薄弱。赚更多钱,造更大声势,拥有更多话语权,尤其是你这边,国内要维持好,国外也要打开局面,同行们不喜欢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咱们要多花点精力‘出海’,阿尚的生意,有一些其实不适合海外扩张,如果有文娱打前站,将会事半功倍。”

“国际化么,我明白了。”

国内市场不小,未来会更大,可将来的事,将来再说,现在则是要尽量做大做强的阶段,不能尽挑好吃的,难吃的就弃之不顾。

“另外,编剧和版权部门也要加人,不能完全指望今夕文化的IP开发计划,其他影视创作乏善可陈,很少有自己的东西。假如没了这些外部加持,还要不要过日子了?宣发也要加强,和那些老牌的影视公司差距还有点大,线下地推不给力,出了自家院线就很无力。这都是顽疾啊,一时半会不好改善。”

要是影响力更大,恐怕票房还要上涨一大截。

赚钱是一方面,让更多的人看到,才是关键。

大IP的曝光,使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都受益,通过影视剧这个渠道,筛选出来的优质付费客户,是将来继续买单的主力军。

赶回公司的金尚,对常棣文化和南家兄弟并无太多成见,就是几千万上亿的生意,还要忙活大半年,有点不值当,现在时间宝贵,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实在没空管影视娱乐行业的细节了,抓大放小就是极限了。

对非今夕文化介入开发的项目,表现不佳,还是略有点失望的。

这才是常棣文化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的正常水准,甚至全行业都是这个样子,不值得惊讶。

当今的电影,还停留在以作者电影为主的层次,解释起来很复杂,大致可以视作一种用画面来讲故事,主张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创作者,和作家用笔写作一样,所以导演才会和作家,画家以及书法家等一样,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家,电影不是纯粹的商品,而是导演创作创新的工具。

相比之下,电视剧就简单多了,剧本才是核心,电视剧导演只要按部就班拍摄完成就够了。

商业片大行的年代,两者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但在一九九七年的时候,差别还是极大的,作者电影是以艺术家导演的想法为主,创作而成的艺术品,而电视剧是工匠导演根据剧本这个“模板”,打造出来的商品。

虽说现在的常棣文化走上了正轨,但在传统影视圈子里,到底是个另类,这家公司也在传统与未来,市场需求与文化创作,商业和艺术的博弈中,显得有些撕裂,有些神经质,有些操作,让经历过商业大片时代的崛起与没落的金尚,感到有点别扭。

所以,对大IP开发之外的电影项目,金尚一向是不闻不问,也不做任何评价。

也许有佳作,但大部分作者电影,陷入“作者论”和类似“新浪潮”的思潮与传统文艺的纠结中,显得不伦不类。

金尚宁愿去看一本没啥营养的推理小说,也懒得花时间去揣摩别人所谓的内心表达,更何况还是些文化水平不高,基础不扎实,还缺少常识的所谓文艺片导演故弄玄虚的炫技之作。

有那闲工夫,金尚“搬运”几首前世的诗词歌赋,就吊打全场了,实在是看不上那些渣作。

至于常棣文化的商业运作,那是南家兄弟的生意,金尚才懒得管太宽,好用就用,不行就自己作。

将这些次要的事情放在一边,投入巨大的生意那么多,眼下洪仁全这边就有个需要金尚做决策的大事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