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431章 渐变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431章 渐变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431章 渐变

对国内这些同行,金尚处理意见一直都是抓大放小,没有威胁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是免费提供宣传服务了。

有开始做大,大肆抢夺本方市场份额的出头鸟,就要毫不犹豫地打击。

如果有什么特别好的创意,就“借鉴”过来试试,老大抄袭老二,同等条件,体量占据压倒性优势,这都赢不了,那就太无能了。

这种方法,前年小试牛刀,去年开始有选择地出击,今年就更加主动了,不止是国内的跟随者,国外也有一些同行不讲究,估计以后还要去打国际官司。

齐招云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今年还没结束,涉及到今夕文化一众子公司,仅仅在京城结案的官司,就有四十多件,外地审理的也有一些。

太忙了,法务部不断扩充,到明年,估计还要更多人手才能应付越来越多的纠纷。

还有劳务纠纷,也是相当头疼。

别以为今夕文化做事规矩就不会惹到麻烦,下面的人想使坏,有的是办法,劳务派遣承诺不兑现,层层转包,卷款潜逃等,农民工找不到包工头,本能地就找到公司本部了。

新来的实习生,每日接待到访和不厌其烦地解释,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即便惹出了如此之多的麻烦,临时工和外包工什么的,该用还是得用,“京漂”打工族不会考虑太长远的打算,喜欢日结现结,拿真金白银的钞票,才让人安心。

不得不感慨,这年头打工仔不仅辛苦,而且容易被坑,一年到头,结账才是返乡之间的最大难关。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朴素的话,才会得到那么多农民工的共鸣。

给齐招云下达了年底工作任务后,金尚也没有忘记让人力资源给法务再增加几个用工名额,明年春招,务必多录用一批有学历,有潜力,踏实肯干的法律专业人才。

工作上的事,回去慢慢处理,现在还是游览长江比较重要。

看的越多,金尚就越是感慨。

“真不愧是天府之国,埋在地下的资源看不见摸不着,眼前这些就让人眼馋了,看看这得天独厚的水电资源,不管是拦河筑坝还是抽水蓄能,到处都是好地方。风电和光伏资源也很不错,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没有寒潮台风之苦,水运条件极佳,铁路网发达。”

这条件,实在是太理想了,就连石油天然气储藏量都很高,煤炭,钢铁,稀有元素,过渡金属,应有尽有。

基本什么都不缺了,论自然条件优越,齐全无短板,且人口稠密,经济也处于前列,综合考量,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与之相提并论。

“近在咫尺的胶东半岛其实也不差,金总可以往这个地方发力,而且已经有一定基础了。”

“农业资源一般,可供耕种的大平原不多,且盐碱化程度不低。营商环境也比江浙差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淡水资源不够丰沛……”

明明靠海,却缺水,似乎是个笑话,但这是事实,淡水资源不足,已经是困扰华北大地多年的顽疾了。

川蜀除了不靠海,享受不到海运的便捷,对外贸易也受限于地理条件这一弱势,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特别大的缺陷了,即便这一条,也有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弥补大半。

待将来基础建设到位,高速公路,高铁,运河,水电站就绪,打通通往藏、青、黔、滇、缅和中南半岛的铁路网,事实上,就在一九九七年的当下,欧亚大铁路的东端接口,居然在川渝有一个站点,当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金尚是相当震惊的。

这就意味着,本地的商品,能以较为低廉的物流价格,直通欧洲货架,万里之外的商品,也能轻松运到这里来。

暂且不提这条线的运力如何,利润是否丰厚,至少这条“生命线”是畅通的。

假如金尚不是出生在京城,今夕文化不是立足于北方的企业,恐怕也会对这地方的天然优势垂涎三尺。

『可惜了,不是嘴边的肉,咬不着。』

——游山玩水两天后,齐招云乘坐飞机回京,周末了,不好再耽误他的时间,过完周末后,还要他拼死拼活为自己干活咧。

身为老板的金尚,就没那么着急了,反正游艇上安装了卫星信号基站,高速网络不稳定,连接电子邮箱,处理一下公务,用今夕聊天让秘书办公室和助理下达命令,然后看看ERP软件中的跨部门,跨公司公文流转,让迟滞的运转再次高效。

在推行无纸化远程办公两年多后,随着旗下的业务越来越多,也稍微有了点现实意义,比如老板出差在外,想要偷个懒,或者不想出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网络处理一些要紧的工作,不至于因为离岗太久而造成严重后果。

在顺流而下,经过夔州后,金尚还见到了几条跃出水面,追逐鱼儿的江豚群,或者是白鱀豚什么的,远远地看不清,三五成群,合作狩猎。

上辈子金尚出生的时候,这种景象就已经见不着了,如今倒是偶尔能遇到一些难得一见的场景。

通过原本是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地方的时候,金尚算是明白了这地方为什么会成为中西部地区水电枢纽,要说资源密度,也不是顶尖,建造难度,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但在目前的建设水平前提下,考虑到投资回报率,可能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了。

要论发电装机量,白鹤滩,或者澜沧江流域等,有好几个地方更优越,可考虑到所处的地点,辐射范围等,综合考量,还是不如这里合适的。

『综合考量!』

又了解到一些真相的金尚,觉得这次没有白来。

用二十年后的眼光来衡量,可能会产生很多误解。

这年头特高压技术并不成熟,超远程输电难度不小,即便是基建大成年代,数千公里损耗也超过百分之六,甚至有百分之八,在九十年代末,浪费就更夸张了。

为什么这年头火电才是主流?

因为煤炭或者天然气是可以流动运输的,从中西部地区直接运到需要大量用电的城市附近建发电站就行了,有成熟的铁路网,和油气管网,成本比远距离输电低多了。

就一个优势,不挑地方,就值得用脚投票了。

而水电,风电,光伏,潮汐能什么的,似乎很高效很环保,可它们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太高了,且没法自由移动。

总而言之,是技术现状和经济考量的综合产物。

就近消纳,甚至是就地消纳,对各种所谓的清洁能源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越发坚定了确立的战略方向的金尚,将心底那一丝不甘,想要在这等看似穷山恶水,实际上是膏腴之地的区域投资掘金的想法,就此彻底打消。

这不是自己的基本盘,浅尝辄止的商业合作与贸易往来就足够了,肠胃再好,满嘴烂牙,也吃不了太多肥肉。

天下赚钱的生意多了去了,用不着看见好处就伸手。

带着轻松的心态,抵达武汉,然后转向,北入汉水,走了不远,到了汉北河口,准老丈人家接人的车子就到了。

这是首次没有李萱陪同,金尚一个人上门。

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踏进还有些陌生的大门。

因为是周末,准老丈人李景华也在家休息,准岳母曹恒在处理生意上的事,要晚点回来,闲不住的老人家李乐平也难得没出去闲逛。

“来就来嘛,还带这么多东西!”

笑眯眯的李乐平让儿子将东西收下放好,拉着金尚的臂膀,就有说不完的话。

“不成敬意,打扰了。”

小部分是自己买的,一部分是别人送的,川渝地区受欢迎的土特产还不少,拿得出手。

“这一晃就半年没见,日子过得太快了。你们也忙,难得回来一趟。”

略显严肃的李景华端出果盘零食,放在茶几上。

“听萱萱说,你买了游艇和私人飞机?”

“很早就买了,只是最近交付了一艘小船,飞机争取年底送到,至于大游艇,明年这个时候能建好就不错了。”

最后那个排水量一万多吨的大家伙,就不仔细说了,可能两位长辈认知中的私人游艇飞机,撑死了也就几千万,要是知道金尚砸了好几个亿,就为了奢侈生活与个人享受,面上不说,心里也要暗骂几句“败家子”。

还没有放假,家里的孩子上补习班中,暂时不回来,家里都是大人。

“现在今不如昔,物欲横流,先敬罗衣后敬人,狗眼看人低的比比皆是,尤其是出门在外做生意的,没一身好行头,谁把你当回事?该讲的排场必须讲,该玩的高级玩具必须玩。赚了钱不花,那不是白赚了?”

“并非完全是为了炫富,像私人飞机,游艇什么的,出行方便,而且不耽误工作,上面有卫星天线接收信号,可以远程办公的,现如今,大部分工作,用不着时时刻刻坐在办公室里忙碌了。另外,祖母她老人家也喜欢到处玩,有自家的交通工具,安全方便,免了很多麻烦,再加上我父亲也要时不时出差应酬,老是等航班也不是办法……”

什么阶段用什么样的工具,现在金尚的时间可宝贵了,要是再像以前那样,去机场一个小时,候机一个小时,路上两个小时,抵达后又要花一个小时出机场高速,这么折腾,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哪怕有贵宾通道,也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航班不多,时间不凑巧,也是痛点之一。

现在就好多了,想走就走的旅行,不用考虑太多意外因素了。

谈生意嘛,很多老板喜欢一边打高尔夫,一边说事,可惜金尚没这个爱好,真要找个私密的地方,讨论一些不方便在公开场合说的话题,就可以驾驶着游艇,开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海上。

“不说这些了……”

摆摆手,制止了没什么意思的话题,李乐平问道,

“今年春节,你和萱萱回不回来?”

“大年三十在京城过,初二来云梦吧。那个时候,估计私人飞机也到了,很方便。”

“也行!说起来,你家里人还没来过,今年能不能聚一聚?”

“恐怕够呛,我大姑父那边调动工作,差不多要脱敏了,好多年没去看过,祖母和父亲可能要过去瞧瞧。”

“大姑那边啊……”

李乐平琢磨了一会,对金兰芝一家,还是有点印象的。

“也好,那明年再说吧。”

“行!”

老是李家人去京城拜访,没见金尚的长辈来看看亲家故乡的好山好水,一两年不凑巧也就算了,总不来,外人还要猜想是不是京城高门大户看不上乡里土豪咧。

“祖母是个闲不住的人,家里又添了个还在襁褓中的小弟弟,想走远都有点麻烦,待小金风再大一点,身子骨强健了,估计就能到处走动了。”

“大老远来一趟,先歇一歇,待会带你四处看看。”

吃过午饭,小睡一会,喝了点茶,李乐平领着金尚去看看家里的境况。

李景华接了个电话,似乎有点急事,临时出去了,金尚则随着老爷子走街串巷,明明可以直达的地方,偏要七弯八拐,到处和人打招呼,顺便介绍一表人才的孙女婿,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出了小镇子,来到一片点缀着小片农田的丘陵地带。

“这里……就是最近开辟的油菜和油茶田。”

“这么大地方?”

“小县城比不了大都市,寸土寸金的地方,可弄不到这么大的种植区。这地方,种主粮吧,小年轻受不了那个苦,而且收益太低了,各种宣传的致富经,有几分真,你我都知道,不成气候,还是要规模化种植养殖,科学加工,才有点前途……”

顿了顿后,李乐平继续说道,

“过去我们家基本以高糖作物,高产水果种植为主,也不是卖粮食,而是用来酿造酒水,做成罐头或者土特产卖掉。虽然利润不高,总量起来了,也比较赚钱,丰年能有个三五千万利润顶天,灾年也能有五六百万,保本不难。不过嘛……”

养活一大家子,也不容易。

可见老丈人家确实是有点家业的土豪,多年来的积蓄,也有不少,但不敢瞎用,就怕出个什么事,要用大钱。

祖上传下来的祖业不能丢,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裹步不前肯定是坐吃山空的结局。

主要还是种地越来越不赚钱,年轻人都去大城市闯荡了,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这对三四线小县城的打击还是有点大的。

如何让这片土地留住他们的子孙,可是让老一辈伤透了脑筋的难题。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提高土地产出,让大家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也能养活一大家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酒水副食的利润很高,可这玩意的竞争压力太大了,尤其是现在……”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土。地方上容不下太多杂牌,最后会整合成一个超级品牌,稳住本地市场,否则……”

就要被外来知名品牌或者国际大厂给兼并了。

危机感,是李乐平一直不愿意对后人说太多家业上发展的原因之一。

这已经不是管理手段,商业眼光和勤奋与否的问题了,而是大势如此,割地自守的小商户,尤其是没有上升通道的地方土豪,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倒下。

自金尚暗示可以试着从油料作物入手开始,李乐平和曹恒开始安排转型,从油菜和油茶种植加工开始,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和调整,今年终于开始大量出产菜籽油和茶籽油了。

前段时间,金尚旗下的船队,将大量本地消纳不了的菜籽油,茶籽油运往长三角和京畿销售了。前者虽然便宜,生产量极大,后者在食用油市场极受追捧,价格节节攀升,已经在高级油料销售市场站稳了脚跟。

除此之外,菜粕和茶粕也是很好的饲料原材料,直接喂牲畜肯定不行,这玩意有弱毒性,吃多了不好,可经过发酵,科学调配并控制用量后,就可以入豆粕一样,成为精饲料的组成之一,极大降低成本。

云梦等地的茶叶产出量也极高,但消耗能力却有限,每年有很多陈茶堆在仓库,然后白白腐烂变质丢掉。

有鉴于此,金尚在京城投资了一家茶饮料开发公司,以配方授权的方式,在云梦开了一家大型瓶装红茶绿厂,生产线跑起来,本地大量毫无用处的陈茶就被消耗掉了。

运转模式,以李家出地出原材料并负责打通上游渠道,建厂投产,金尚让二姑父调两个内行过来指导,再让丈母娘接管财务人事等要害部门,金尚则负责组建管理团队,并承包了外销。

爱喝茶的老人还喜欢讲究茶叶品种,工艺是不是先进,香不香,茶饮料就是个快消品,有茶味,好喝就行了。

不管是茶饮料,茶油还是菜籽油,以及经过初步发酵的粕类粗饲料,都是好东西。

也就是老李家现在实力有限,玩不起集约型大型养猪场,那玩意动不动就投资几亿几十亿,小打小闹,又没什么赚头,还不如卖一卖副产物饲料来得轻松。

总之就是以本地消耗为主,供应华中地区,辅助拓展今夕商城在这里的渠道渗透,实在卖不了,就用船运到其他地方嘛,电子商务和仓储物流,不就是干这个吗?

当然,商业是互通的,本地粗加工农副产品往外运,小灵通,游戏主机,组装电脑,MP3播放器等,有老丈人家在本地的影响力,也很顺利地扎根了。

除了在长三角,京畿以及有亲戚引荐或者营商环境不错的地区投资,金尚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随意扩张,就在于此。

开着游艇,坐着私人飞机来投资的,不一定是大款,也有可能是骗子,说不定那些豪车飞机游艇都是租来的呢!

“阿尚……你说要在云梦建个二级仓储,会不会有点草率?说实话,咱们这个县,总人口刚过二十五万,全口径GDP,可能还不到你麾下一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高……”

以金尚如今的身价,说富可敌国有点嚣张,富可敌县,大约是恰当的,至于李家盘踞的四五线小县城,经济活力还不如一家超级大企业。

“经济活力不足,GDP不高,不代表这里就穷啊。”

比如李家这种土豪,不是特别有钱,但挤一挤,拿出千八百万现金还是可以的。

“不穷,并不意味着大家都富裕,其实……贫富差距还是有点大。老实说,我最感到欣慰的,还是你愿意掏出真金白银在这里建学校。县里面就那么大,孩子那么多,学校和老师都是稀缺资源……”

民办学校赚不赚钱?

这个见仁见智,有大手笔投入,建私立贵族学校,还是有人愿意买账的,但做普惠性质的幼儿园,中小学,高中和技校,高职高专什么的,也就那么回事,真不如补习班和校外辅导班捞钱快。

想想那些象征未来的孩子,六七十人一个班,挤在窗户破了都很难补的旧校舍,李老头就觉得于心不忍。

学校硬件也就罢了,更关键的是教师稀缺,金尚能请来一批老师授课,着实不简单,哪怕有小部分是民办的,也都是经验丰富的精英,并且愿意为他们考证考编提供便利,这就很难得了。

慈善做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金尚毕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今夕文化是一家盈利性质的公司,不是对外募捐善款的基金会,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赚回来的。

“这次过来,除了看看家里是不是安好,也准备去探视一下,做好事留不留名不重要,关键是花钱要让自己踏实,哪怕打水漂,也要听个响。”

“外面看着,还挺不错的。”

“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能不能成才,还得看孩子们愿不愿意努力上进,每年捐了那么多科普教辅书,总能够有所帮助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