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448章 新气象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448章 新气象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448章 新气象

第448章 新气象

本地中短途运输,则调来了一千辆中型货车,新买的运输车辆,有三分之一调到华中地区,可见金尚对此地有多么重视。

华中地区一级仓储虽然没有完全竣工,但已经开始运作了,周边卫星城镇的次级物流中转站也在陆续投用中。

李亢就是负责汉北和汉西安陆和孝感等周边地区物资调配工作,年底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才得闲,初四就要紧急安排人员送货。

“忙是忙了点,但给的钱多啊,后期有调休,近一点的员工,还是愿意赚这个辛苦钱的。”

“本地工资标准在什么层次?”

“平均薪酬大概在五百元上下,电商平台在本地开出的公司在五百六十到五百七十之间,略微偏高,虽然累了点,但还是蛮吸引人的。”

这年头,老百姓有的是力气却没处使,不怕累,就怕赚不到钱。

“一线员工的反响如何?”

“条件还可以,所以还算满意,分拣流水线,分包,登记打卡,开单回执等等,都是在室内,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谈不上辛苦。至于跑外勤,货车司机和配送员,那是真的忙,但……干得多,拿得也多,有奔头。”

这年头的老百姓,干活还算淳朴,过去几年,经济经历了一轮紧缩周期,工资没涨多少,生活开支却居高不下,使得大家的期望值比较低。

开出了比平均工资高百分之十二的待遇,再做好激励制度,员工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在如何调动人力为公司所用方面,魏双萍确实是个很有能力的执行者。

在车上,金尚和李亢聊了不少,对今夕商城在华中地区基层运转情况,多多少少有了了解。

年轻没有家室的,大多想去长三角和珠三角打工,那里的工资更高,机会也更多。

而三四十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更喜欢在本地或者去比较近的省会城市找活干,待遇不太行,但也过得去,养活一家老小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就近照顾家人,甚至拖家带口一起来打工。

在李亢的描述中,大抵是上了年纪,但身体健康的,五六十岁,还能干得动的,就租个便宜的宅院,干回收纸板,塑料瓶,破铁片等废旧金属之类的活,脏点累点,也能赚不少差价。

稍微年轻一点的壮劳力,就去干装卸工,送货,保安之类,有一门手艺,就可以应聘司机,勤杂工,进工厂;妇女则多经熟人介绍去当服务员、家政保姆、收银售货员什么的。

如果有做生意的天赋,开个小餐馆,服装店或者母婴用品店,大多也混得不错。

至于孩子嘛,就近安排在城郊中小学。

一家人挤在租住的小房子里,不太方便,但也过得下去。

“这样的……多吗?”

“倒不是特别多,但也还算普遍。农村种地收益太低了,稍微有点折腾的能力,都会想着来改善生活。咱们公司到底是个正规大企业,外包不多,基本不拖欠工资,这就很难得了。年底结清款项,许多本省周边县市的职工都表示明年还来,流失很少……”

“劳有所得啊!”

金尚内心微微叹息了一声。

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完全想不到未来二十年会是什么样。

待遇其实不需要有多好,承诺的工资能够如期发放不拖欠,居然就是打工人心目中顶好的良心企业了。

“不过……明明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平均工资居然只有京城的一半,东南沿海和特大城市与中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就是如此。”

明明武汉还是坐拥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辐射汉中,铁路枢纽绝对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在全国也在前十之列,老百姓的收入,却明显偏低。

重工业实力很强,服务业也还算发达,但在轻工业,电子科技,品牌建设以及第三产业方面,总量马马虎虎,但质量却很一般。

也就是说,没有多少附加值高的经济产业。

“全国前三的教育资源大城,智力资源没有享受到啊,每年那么多毕业生,都到哪里去了?”

“以珠三角为主吧,相比之下,荆楚大地的老百姓,有奔头的就希望去南边发展。”

“好吧!”

前世金尚就听说过,湖广地区的人喜欢南下,江浙喜欢入申,华北东北多往京城找机会,区域经济模式,就是这么来的。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难以遏制。

“那……总不会都是些三四十多的中年人吧,校招和社招效果怎么样?”

“挺好,本地的普通本科,大专,中专和技术学校的数量全国数一数二,顶尖人才不好招揽,次一等的人才,当真是不缺的。就是入职时间不长,没什么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人才出现。”

“电商平台物流配送要什么大才,控制好人力物力,高效完成任务就行了。”

又不是后台技术岗,做办公室的营销和线上推广,还不需要刚踏出学校没多少久的年轻人挑大梁。

——再一次来到李萱的老家,金尚已经在周围邻居中有点存在感了,亲戚大多也知道这一号人,不会像过去那样,像看珍稀动物一样。

准岳父家里人都还康健,就是上了年纪的李乐平受不得凉,大冷天的,精神有点不太好。

尤其是今年,格外湿冷,哪怕温度不是特别低,但体表感觉极难受。

“报纸上说,厄尔尼洛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交替出现,全球气候异常,这两年天气就不太稳定。专家说继非洲干旱粮食欠收后,西太平洋地区可能会迎来大范围降雨……”

闲下来的老李特别喜欢瞎侃,尤其是金尚在的时候,有说不完的话题。

大概也是家里人没人和他说这些,总和镇子上的老头扯淡,也有点不带劲。

“也就是说,江汉流域有可能会迎来水患咯?”

“年年都在谈,早点将中上游的几个水利枢纽建好,大概就轻松多了,不用每年为这个事劳神费力。”

“应该快了吧!”

这种大事,金尚说了也不算,所以就没怎么操心。

“十几年前就在规划,一直吵不出个结果!对了,要是大坝建好了,会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

“这个……应该难免吧!”

希望这辈子能多设置几个回游通道,让长江里的鲟鱼不至于找不到繁殖地而灭绝。

江豚现在还能偶尔有目击者,白鱀豚已经一年出现一次都难了。至于最濒危的白鲟,今后每一次浮出水面被人看见,都有可能是最后的绝唱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气没那么大的本地水生动物,同样岌岌可危。

人类近百年的发展太快了,野生动植物的被动进化过程压根适应不了如此激烈的环境变化。

说起这个话题,李乐平也不由得一阵唏嘘。

“我还年轻的时候,也跑过船,亲自看过拖网渔船怎么在长江里捕捞,当真是有点……太急了。”

虽说那时候也有人意识到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可你要是把其他鱼虾都捞完了,什么鲟鱼和江豚之类的缺少食物,不一样会有生存危机么?

当然了,这个问题要后一步解决,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怎么驯服这条每隔几年就要闹一次大动静的“黄金水道”。

水利设施的建设势在必行,虽说有可能会出现负面作用,但是,那些珍稀动植物是国宝,人更是无价之宝,过好小日子之后,有余力再来考虑更加长远的事情也不迟。

“本地有一些小水电建设计划,你觉得我家要不要参与?”

“看需求吧!华中地区的能源自给率还挺高的,如果没有自发自用的需求,其实没有必要往这个领域发展。”

“我也是这么想的,咱家没有这样的人才,完全没有经验,承担不起太大的风险。”

以农牧副食为主的乡镇家族企业,对电能的需求并不大,干这个并不合适,而且,能源企业要是不能做大做强,天花板其实也挺低。

“在熟悉的领域深耕,再往周边发展吧,随意跨行,不太好。”

别人可没有金尚这样的“金手指”,判断不了风险,一旦投资失败,损失太大了。

“嗯!借助电商平台,我们这也搞了个特色食品品牌矩阵,从酒水饮料,罐头食品到地方推广,效果其实还可以。虽然认可度不高,但也能卖得出去。”

这大概是学金尚和二姑父张华的商业布局。

在研发产品做推广的同时,控制产地产量,并加强品牌建设。

李乐平虽然已经不直接管事了,对家里的生意,还是挺关心的。

“建大型养猪场的事,确定了么?”

“太贵了,从前期投入到最终投放市场,总共要花十几个亿,压根负担不起,目前还是以农户散养,收购后集中售卖为主。”

做个中间商,赚点差价,比直接下场搅动市场容易多了,风险也小很多。

“慢慢来吧!今年的牛肉,蔬果和茶油运往长三角和京畿,不是也赚了不少?过个两三年,积累点资本,再找银行贷款,差不多就够了。”

“再说吧!我是觉得这个能成,但……家里其他人有没有这个魄力,就不好说了。”

“也是!”

如果让李家人咬咬牙,凑个几千万上亿,还是很有希望的。

投资一下子翻了十倍,那就不好说了。

其实现在也挺好,用不着承担市场变换的风险,一家人过得也很不错。

更何况,这么多钱,放在这种小地方,也容易出事。

爷孙两人天南海北地聊了很多,有家长里短,有国际局势,也有生意上的,总之,还算合得来。

天寒地冻,也不好到处闲逛,且大过年的,走亲访友之余,大家也各有各的事,挺忙的。

金尚和李萱在云梦老家待了两天半,初五下午就回京城了。

然后优哉游哉地过了三天清闲日子,金时、梅杏红和冼桂珍才携着小金凤回家。

一转眼,就到了初八开业的日子。

金尚难得去公司总部和各个分公司问候并发红包。

上班第一天,总体到岗率才刚接近六成。

不是管理不到位或者员工懈怠,而是交通不太方便,很多返乡过年的买不到进京的车票,不得不推迟行程。

今年的春运出行和返回的人数越来越多了,证明各个地方提供的岗位其实很有限,年轻人不得不去大城市寻找机会。

第一天上班,倒也没什么紧要的工作。

唯有今夕商城和线下综合电器电脑商城的工作量很大。

网络推广营销就不说了,离新学期开学已经不到十天了,寒假接近尾声,正是学生们购买新年“大礼包”的时候。

尤其是大学生,家里相对富裕的,会为自家孩子准备一点好东西。

比如MP3播放器,笔记本电脑什么的,小孩子的最好礼物,莫过于一款Venus 3游戏主机以及最新的游戏卡带。

至于和飞信联络,以及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提前让风电场并网的事,急也急不来。

倒是几件个人私事,让金尚有些意外。

“你也准备要结婚了?”

金尚好奇地看着魏双萍正儿八经地送过来的休假申请。

刚上班没多久,刘燕青就乐呵呵地说自己准备在下个月暖和一点办婚礼。

一次次相亲,让刘燕青都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女朋友,结果去年初,倒是遇到一个有意思了,两人断断续续聊了好久,再次见面,倒是显得很和睦,于是趁着春节互相见了父母,敲定了婚事。

已经是过了二十七,快二十八的青年了,确实该考虑成家立业的事。

金尚其实也听说过一点。

“也算是巧合,无心插柳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