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82章 翻天覆地二十年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82章 翻天覆地二十年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82章 翻天覆地二十年

第82章 翻天覆地二十年

这种问题,不止是前世有争论,今生也如此。

金尚设想过的重点话题中,外语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最有可能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和后来学生们认知中的,高考理所当然地应该考外语,初中和高中,甚至小学就该开设外语课的理解不同,外语加入高考科目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至一九九五年的现在,才不过十五年,最开始只有三十分,然后逐年增加,五十分、七十分、一百分、一百二十分直到三年前提升到和语文、数学等同的一百五十分。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高考已经考了三年外语,国内绝大部分高中居然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外语课。

不是不想,而是办不到,会外语的教师太少了,

学校急,家长急,学生急,可是,急也没用。

宏观上来讲,政经改革释放了民间活力,对外贸易开始蓬勃发展,各领域外语人才的需求实在是太迫切了。自上而下推动的“外语热”,着实在这片土地上,蔓延了好多年,直到现在也“高烧不退”。

未来二十年,金尚估计这一现象也将持续下去。

实际执行层面,因为基础薄弱,很多东西都跟不上,上上下下都没有经验,闹笑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八十年代的中考高考里面的外语测试,那真可称得上是天降正义加众生平等,反正都不会,基本全靠蒙。

只要稍微有一点基础的学生,就可以在考试中占据极大的优势。

七年前,金尚参加高考的时候,这一情况虽然已经改善了些许,但是头部考生和主流的差距依然极大。

时至今日,大街小巷里到处是形形色色的外语培训班,生意好得不得了。

这年头,外语优秀,意味半条腿迈入大学校园的门槛,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只是,在场的两位年轻嘉宾,一位大学已毕业,另一位干脆退学了,问他们这种问题,倒是显得有点滑稽。

心中暗自哂笑了几遍,金尚漫不经心地答道:

“外语其实算不得一门学科,说穿了就是一种能力,和职业高中,专科学校教授的诸多谋生的本事没什么不同。随着国家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掌握一门外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会带来极大的优势。外语科目分值太高,我认为不是什么好事,但可以理解,短期内有矫枉过正、凭添乱象的嫌疑,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有意见,但是总体是赞成的?”

吴蝉言简意赅地询问着,金尚给了肯定的答复:

“对!”

紧接着,吴蝉又询问了吕辽的看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金尚难得达成了一致。外语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确实需要整改,但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喜欢也好,抵触也罢,希望大家都努力学好。”

“喔?这是你退学走上社会后,得到的人生感悟?”

金尚十分好奇地追问,吕辽很坦然地答道:

“不全是!我只是对理科不感冒,文科还是很擅长的。小学六年级开始,我就开始接触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后来觉得中译版似乎缺少了原著的一些味道,于是找来外文版,边查字典边通读,现在,通俗的外文报刊杂志,不太晦涩的书籍,差不多都能看懂了……”

“我还以为你是那种嚷嚷着‘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的文化保守主义的拥趸呢!”

“大国泱泱,文化灼灼,中华之民,自然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外语充其量就是一个抬眼看世界的工具,不必过分神化其作用,也用不着避之如蛇蝎,就当是学了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熟练掌握,将来受用无穷……”

“这话说得在理。”

说着的金尚比了个双手大拇指的姿势表示赞赏,脸上一副刮目相看的夸张表情,

“要是看都看不懂,如何用批判的眼光鉴赏老外的艺术作品呢?待会访谈结束了,咱们聊聊《热带小岛》和《云端彩虹》的艺术之美?”

“这,怕是不好!”

吕辽有些尴尬地回应着,原本已经放松的姿态,又开始有点局促了,白净的脸上还浮现了一丝不好意思的红云。

金尚提及的两本书,国内并不是特别出名,但也有不少喜欢的读者。

这两本书的思想内核还是比较积极健康的,但是表现手法和表述方式尺度比较大,中译版删减了很多过激的描写,外文原版还是太露骨了,压根不适合作为通俗读物。

“咳咳!”

吴蝉忍不住提醒了两位聊得有点投机的小年轻,在摄像机面前,还是要收敛一点,

“偏题了!”

“喔!对对对,这事咱们私底下聊。”

金尚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十分中肯地提议道,

“吴大姐,这段掐了别播!”

见金尚丝毫没有被打断的不适应,一副将演播室当自己家,甚至反客为主,给主持人做指示的模样,在台里混了多年,终于从小吴混成吴姐的女支持也乐了,稍微愣了一下神,就用一脸纠结神情,对着摄像头说道:

“这段掐了别播!”

也不知道摄像大哥是怎么想的,居然冒着这个月奖金扣光的风险,直接调转镜头,对准了场边指挥的编导朱静筱,不知道见过多少大风大浪的朱主任直接给了个OK的手势,也不知道是同意将“这段掐了别播”,还是认为场中“演员”表现不错。

见这一茬被顺利敷衍过去,吴蝉也稍微松了一口气。

干了这么多年的主持人,就没见过金尚这等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

清了清嗓子,吴蝉将话题再次拉回正轨。

“小吕和小金都对高考中外语所占分值过重的问题,还是持肯定态度的,相信电视机前的众多家长和同学,也有了自己的判断。我个人倒是对你们的经历有点好奇,小金高考时候已经和现在相差了七年,变化很大;小吕对如今的中学外语教学比较熟悉,毕竟实际经历过。七年前的高考外语什么样,或者说,小金经历的八十年代外语教学,和现在到底有什么不同?”

这年头,因为没有互联网帮助人们记忆过去发生的事情,不要说七年前,七个月前发生的事,可能都找不到资料了。

“确实有很大不同!”

金尚很坦诚地答道,

“我就读的小学,条件已经算很好了,依然没有外语课。课间休息的时候,广播里会时不时放一点外语歌曲,就当是语感熏陶了。

到了中学,因为我实在学不来俄语的弹舌,德语的虚拟式,法语的动词变位和名词的阴阳性,所以就选了相对容易一点的英语。至于教学水平嘛……”

金尚无奈地笑着摇摇头,后促狭地解释道,

“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要打招呼喊哈喽,哈喽哈喽哈哈喽!就这,还是满嘴的弯管子京腔……”

真不是金尚说笑话,而是这个世界十多年前的外语教学就是这么水。国大民骄,哪怕衰落了很长时间了,“中央之国”的惯性依然在影响着方方面面。

大家都承认学习外语有其必要,但是十多年前,依然没有上升到如今“外语热”的程度。

当金尚升到中学,初次接触所谓的“资深外语教师”的时候,也是受了一番惊吓的。

这里可是京城啊,哪怕是远城区,也是首善之都,国之心脏,都是如此水准,实在难以想象,其它地方会差到什么地步。

当然了,这对金尚也有好处的,凭借着比外语老师还要强上一线的听说读写能力,将只会背诵几个单词,熟读几个短语问答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甩得尾气都看不到了。

直到上了高中,才稍微正常一点。

见场边观众席爆发了哄笑声,吕辽脸上的表情罕见地放松了许多,主持人吴蝉强忍着笑,稍作解释道:

“早期的外语教学,确实充斥着今天的人们感到啼笑皆非的中式外语,最好的外语人才,都在更加重要的岗位发挥作用,外语教师极度稀缺,才有了小金上述的问题……”

金尚不失时机地补充道:

“今天的校园里,嘲笑某人数理化成绩差,会戏谑地说: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换成物理、化学、语文、外语、地理其实都问题不大。但是,在十多年前,你的外语,可能真是体育老师教的。其它主课老师都比较忙,只有经常被占用课程的体育老师比较闲,有空去参加外语突击培训,然后现学现卖,回来就给学生上外语课……”

“难以想象的疯狂年代!”

虽然和金尚同龄,但是,等吕辽上中学的时候,已经迈入九十年代了,和八十年代的金尚的感触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感慨特别深,

“难怪你要努力跳级升学,差距如此之大,也确实谈不上什么共同语言了。”

“这只是原因之一吧!时代变化很快,以前正儿八经的外语教师不好找,现在满大街的各种培训班。即便如此,我认为高水平的外语教师依然远远不够。另外,相关教培市场良莠不齐,确实该管一管了。”

关于这一点,就得由吕辽来详细说明了,毕竟,金尚的中学时代,实在是太遥远了。

吕辽也没有藏私,将自己初中和高中的见闻,向观众们详细述说了一遍。

尤其是在职教师校外办培训班,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吕辽更是重点介绍了一遍。

这种事,不是十几二十年后才出现的,自公立教育大兴,高考制度越来越成熟并深入人心后,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对读书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求本能就被彻底激发了。

全国上下对教师的需求如此之大,每年有编制的新老师就这么多,大量没有资质的民办教师充斥在乡下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既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诞生,也有少数滥竽充数之辈混迹其中,误人子弟。

说起这些,不管是金尚还是吕辽,又或者吴蝉都是唏嘘不已。

由外语教育普及的问题而引出的一系列谈话告一段落后,吴蝉主持人又从问题卡片中抽出了许多问题,大部分都是涉及到中考高考、学校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尤其是专业志愿,更是大家关心的重点。

这方面,吕辽明显说不上话,所以主要由金尚来回答,吕辽和主持人吴蝉只能旁敲侧击地附和一下,补充几句。

“现在学界普遍推崇理科,这是一种比较保守,但是相对稳妥的路。对励志走出偏远山村,立足大城市的孩子来说,理工科明显比文史哲要有优势,‘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文史类就业后的上限相对更高一点,但是需要一定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支持……”

“比如,什么样的支持?”

吴蝉十分明确地询问,倒是让金尚吃了一惊,

“这是可以在电视上细说的嘛?”

“你不说,我们怎么判断行不行呢?”

“行吧!”

你们敢播,金少爷难道还不敢说了?

“首先是临床医学类,越老越吃香。但是这类专业的毕业生,不考研的话,就业面很狭窄,即便硕士毕业,参加工作后也得好几年才能出头。如果你和你的家人做好了三十岁之前都需要纯投入,且看不到多少回头钱的准备,这是很好的专业,余生都有保障了。可要是熬不住,还是不要碰比较好……”

“其次就是艺术类,美术、唱歌、跳舞等等,不要看成名的大家轻轻松松就把大钱给赚了就眼红,光见人吃肉,不见人挨捶。家庭条件不太好,承受风险能力较差的孩子,尽量远离。投资和回报不匹配,没人领路,真的耗不起……”

“再次,金融学相关专业,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资源作为‘敲门砖’才能真正入行。没有一定的资本或者人脉,报考这类学科,确实很需要勇气……”

“最后,就是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行政管理等,不要被‘管理’两个字迷花了眼,这类毕业生,就业应该是不成问题,但是初始工资不高,晋升缓慢,成长期太长了……”

金尚连着否定了时下最热门的几个专业,让吴蝉都有些意外,不由得插话追问道:

“照你这么说,很多专业其实都不适合大部分学生报考?”

金尚哂笑着答道:

“铁树都有开花的时候,哪有绝对的事?我只是从自己的认知层面为大家分析分析而已,经济大环境较好,大学生还是很吃香的。只不过,十几年寒窗苦读,换来了满腹经纶,才挣来的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的好机会,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优中选优,将来才不至于后悔……”

真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眼界都很有限,压根不了解时代的风向往哪边吹,更不知道如何规划未来之路,只是根据简单地道听途说,或者自己想当然地做出了自以为正确的选择。

尤其从明年开始,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工作后,大家根本没有认识到选择就业方向的重要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