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95章 赢者通吃的行业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95章 赢者通吃的行业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95章 赢者通吃的行业

第95章 赢者通吃的行业

挂断电话后,李萱对一脸懵的金尚问道:

“哪里来兴师问罪了?”

“不至于不至于,是商用宽带运营部的郝齐联主任,上次我跟你说过的。只是问问情况,如今这条件,某条线路故障,小事而已,不值一提。关键是至少有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直接接触到了,过后消息发酵,估计会有上千万人间接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就因为戴义琴?”

“就因为戴义琴!”

金尚十分肯定地点点头,

“我以前跟你说的,互联网的恐怖辐射能力,估计也没怎么放在心上,现在有点感悟了吧?”

见对方还有点一知半解,金尚囫囵着将手里的西瓜啃光,擦了擦嘴巴,然后继续解释道。

“就这么说吧,以前,像戴义琴这种级别的偶像,其直接影响力,也就局限于京畿地区,最多辐射东北、华北、豫北、晋中等地,过了淮河再往南就很有限了。”

国家大了,各地有各地的文化。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

这真不夸张!

金尚前世的老家在江汉之畔,千里之外的云、贵、川、陕、湘等方言大多能听懂,二十几公里外的孝感、云梦等地的方言,听着比英语还难猜。

挨着的两个地级市,如果不说弯管子普通话,交流都有有点困难。

北方大地平原众多,这种现象略少;南方山川水网相隔,很可能隔着一条小河两岸的口音就有极大区别。

“长三角,珠三角,鄂湘赣,云贵川,陕甘宁,他们各自有独特的艺术鉴赏标准,粤语摇滚,信天游,昆曲小调,荆襄花鼓戏,黄梅戏,川剧等,各有各的特色。甚至某些个别当地明星,民间艺术家,比戴义琴还要受欢迎……”

“并不是非他们不可了……”

“对!你想想看,如果没有互联网,戴义琴要在京城开演唱会,多半只有京畿附近的人捧场,外地人估计得到消息都难。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瞬间就在全国多点开花,借助线上线下渠道,快速发生裂变,如核爆一般,一下子就……砰!”

金尚做了个爆炸的手势,然后笑着补充道:

“娱乐圈,是个赢者通吃的世界,头部流量明星占据一切资源,只丢下不要的残羹冷炙,汤汤水水供其他阿猫阿狗分食。”

“原本勉强还能盘踞地方,占山为王的‘乡下明星’,混不下去了?”

“你说呢?以前还能借助‘山高皇帝远’的优势,优哉游哉地关起门来当土霸王,现在,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所有靠名气和流量混饭吃的人,全都被迫在一个标准之下同台竞技。”

顿了顿之后,金尚促狭地问道:

“如果我让你在粤北本地小明星和戴义琴选一个追星,你准备追哪个?”

“当然是戴义琴,这还用考虑?”

金尚摊了摊手。

“以前,两者其实是可以共存的,现在,不行了。就好比原本没什么关联的北海白鲑鱼,黄河大鲤鱼,长江鲟鱼,西海裸鲤,必须在同一个水系——互联网江湖中同台竞技,戴义琴这种拥有碾压级别优势的‘大鱼’,会把那些小鱼小虾啃得渣都不剩一个。”

“赢者通吃……通吃!”

李萱若有所悟。

以前,因为现实的阻隔,戴义琴“吃”不了地理环境太遥远,文化差异较大的地方的资源,现在……可以了!

“这还只是文化娱乐领域,其它方面,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大风大浪来了,适应得早,就会过得很滋润,反应太慢,就会被时代淘汰……”

追星,就要追最帅气的,唱歌最好听的,演戏最感人的。

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下,普罗大众的审美和认知倾向,也不会有太大区别。

所以,真正能出头的头部流量明星,也就那么几个。

“今天的事情就是如此,有货真价值的戴义琴可追,我干嘛要追‘李湾戴义琴’?以前是够不着,现在动动手指头,轻点鼠标就能捧场点赞买演唱会门票了啊!”

“你怎么知道我老家叫李湾,还有个自称‘李湾戴义琴’的二傻子?”

“这是该关心的重点吗?”

金尚伸出手,刮了刮李萱秀气的小鼻子,失笑道,

“我在给你讲互联网思维!说白了,谁能够将人傻钱多的网民聚拢,再找到将其‘变现’的方法,成功就不远了。市场占有率和活跃网民数量,比什么都重要。先不要想赚钱的事,能骗一个是一个,愿意用咱家的互联网产品就好,控制好现金流,直到熬死了所有同行,咱们就赢了。”

“那得花多少冤枉钱啊!”

李萱不悦地摸了摸有些发烫的鼻梁,吐了吐舌头,心有余悸地说道,

“照你这么说,几千万都不够糟践的,每年投个几亿,坚持几年,说不定有戏。”

“你以为呢?为什么我经常跟你说,互联网创业,找准方向最重要,其次就是活下去,熬死所有竞争对手。”

“那……总不能一直这样,只出不进吧?”

“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放弃线下实业。没有这些现金流,今夕文化可能撑不到拿风投的钱,或者强大到被“国家队”招安的程度,就凉了。”

网吧业务提供了第一波现金流,接下来有发行报刊杂志的收益,代理足球俱乐部的商业开发,也能赚一点佣金。

再加上金尚本人“创作”的词曲版权收益,支撑现在的今夕文化运营,已经绰绰有余了。

除了刚开始老金投了一百多万,用各种资源帮助金尚组建初始团队,后续运营其实是赚了不少钱的,扣除各项开始和再投入,依然赚了。

这就很难得了。

现在,金尚又看中了一个可以试着做一做的行业,那就是教育培训。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行绝对很赚钱,全国人口出生率一直在相对偏高的位置,不到九亿人口,分布在偌大的国土上,实在是太空旷了。

不管是学前教育,学科补习还是职业教育,都有相当不错的前景。

而且,IT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和互联网结合的远程在线教育,实在是太赚钱了。

“看看满大街的外语补习班,你就没点想法?与其让那些水平参差不齐的所谓外教误人子弟,还不如让我们来整顿一下市场秩序。太远的我管不了,眼皮子底下的京西这块土地,得做点什么。”

将大致的想法和李萱说了一下后,金尚才以商量的口气问李萱的意见,

“以《京西都市报》为载体,举办作文大赛,然后收购一个小型培训机构,逐渐拓展业务范围。今夕文化的背景,使得《京西都市报》只能局限于本地,上限太低了,往火热的培训教育领域着手,从熟悉的本地做起,少儿图书,教辅资料,都可以试试。”

“你……和赵荣珍主编说过了吗?”

“还没有,原本准备月初例会上说的,结果今天太忙,推迟了。”

“那你再等等。”

李萱似乎对金尚的设想有点不同意,并不觉得这个时候开辟新的业务是个好主意。

“以我国民级‘学霸’的号召力,做教育培训,应该很不错啊,怎么不对?”

“做肯定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这种方式。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自己都在抱怨,分身乏术,很多事情兼顾不过来。不管是赵主编还是王主编,工作量已经很大了,仅仅是《京西都市报》还是《知音杂谈》,就够编辑团队忙活了。现在,他们兼着为门户网站提供内容资讯的活,再让他们搞什么培训教育,你准备将他们当牲口使唤啊?”

“这……倒也是!”

截止到七月初,今夕文化的正式员工突破百人,算上临时工大概有一百六十个人。

六月份,公司营收逼近三百万大关,平均每人赚了将近两万块钱,平均薪水在一千两百到一千四百之间,比京城平均薪资至少高两成。

人均创造利润水平,在上市公司排名中,前三不敢保证,前十肯定是稳的。

这么赚钱,除了金尚这个老板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和大家高强度工作量是分不开的。

除此之外,金尚也想到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金扫帚”,别看“金手指”的力量没有直接显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一直都存在。

它不仅让金尚精力旺盛,保持专注,努力学习,还提供了趋利避害的护佑之能。公司的员工,多多少少也沾了点光。

理所当然,今夕文化旗下的员工,效率明显比普通公司要高很多。

经过李萱提醒后,金尚才意识到,公司员工的能力是有极限的,在自己的舒适圈,会干得不错,换个领域,未必就会心甘情愿,抵触之心肯定会有。

能力和意愿是一方面,太过频繁地重塑公司业务,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比如赵荣珍,三十多岁了,上有老下有小,一份稳中有进,收入丰厚还不影响家庭生活的工作才是最需要的,指望她开拓进取,将教育培训的业务做起来,还不如另起炉灶,招募新团队,从零开始,和报刊的宣传力量对接,待业务有深度融合后,再来重整。

王燕也是如此,在主编岗位上干得好好的,可要是给她加担子,独当一面,将产业上下游都管起来,就未必能拎得起来。

不是瞧不起她们的能力,而是公司、员工和金尚这个老板,都需要时间来学习适应,逐渐提升。

眼高手低,揠苗助长的事,不能干!

以国内现在的环境和文化背景,涉及到孩子和教育的事情,就会特别敏感,一旦出了差错,很不好收场。

现如今,金尚本人和今夕文化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不能太过急躁。

“那就先缓一缓吧,专注手头的事。不过,举办区域中小学生作文,文艺表演,外语听说能力等比赛的事,可以试着做一下。”

虽然今夕文化旗下的员工,办公开活动没多少经验,但是,足球俱乐部麾下有不少相关人才。

要是没一点底气,金尚也不敢筹办大型演唱会。足球公园球场可不仅仅只是京城北方联合足球俱乐部的主场,每年都会举办好多次大型商业展会,熟得很。

光靠球票收入和广告费,很难盖住营运成本,将场地租借出去办音乐会,演唱会是常事。

今年如果不是球场要趁着夏休期进行修缮,日程表早就排满了。

当然了,办数万人到场的演唱会,肯定要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备,筹办方加强安保措施是肯定的,道路交通,区域公共安全,都需要有关部门的协助来维持秩序。

“先把门户网站,即时通讯和在线联机游戏做好再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多少个靠谱的人才为你独当一面,辛苦不说,还容易出现问题。”

李萱如是说着,金尚也大致同意了这一看法。

“嗯!先维持住老这个老板的热度,再蹭一蹭戴义琴的流量,撑过淡季。对了,南小彪的第一部电影快剪辑好了,只要送审不出问题,最快本月下旬上映……”

最多推迟半个月,绝对不能错过暑假。

常棣文化的开山之作,可以接受少量亏本,但绝对不能输了口碑。

过两天,去看看成片,然后开始宣传。

说起这件差点被抛在脑后的事,金尚陡然意识到,联赛虽然暂时停摆了,可以作为宣传重点的事件,一点都不少。

互联网从业者,最怕的就是一潭死水,没什么能吸引网民眼球的事情发生。即便没有名人轶事,明星绯闻,偶像塌房之类的大瓜,也是有办法造势的。

比如豆腐脑的咸甜之争,男女立场的吵吵闹闹,过年到底是喝鸡汤还是吃饺子等,许多争论其实没什么实质性的价值,但是,它们都成功地吸引了网民的关注。

不一定非要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或者大事件,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小事,其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