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全能大画家 > 第852章 男女混合双打(中)

全能大画家 第852章 男女混合双打(中)

作者:杏子与梨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7:49

第852章 男女混合双打(中)

亚力山大怔了一下。

他装作不甚为意的模样:“别冲动,顾——”

“好吧。顾……先生。”

男人本来想要意图挑衅,不知为什么,在对上对方眼神的最后一刻,亚历山大不由自主的被迫改了主意,短暂的迟疑过后,又下意识的重新更改了称呼。

话出口后。

他颇为恼火的眯了一下眼睛。

他不喜欢这样,不喜欢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他提醒自己,任何程度的怜悯都不应该存在,既然已经把对方当成了靶子打,就必须坚持到底。

亚历山大又知道。

他那一刻他的迟疑绝非出于怜悯,而是什么别的原因。

顾为经一时间的气势震慑住了他。

就像有人正在用最严肃的态度让他相信,“要是不乖乖按照他说的做,自己就有麻烦了”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他觉得很是丢脸。

所以为了挽回体面,亚历山大强行让自己继续保持刚刚的那种微笑。

“这是一场对话采访,我有向公众指出事实的权力。”他耸动着肩膀,重复道:“我是个很开明的人,如果你觉得不舒服,你也可以把相同的话用来攻击我。反正我是无所谓的……”

“我不会用这样的话来攻击你,亚历山大先生。”

顾为经幅度很轻的缓慢摇头。

他的声音在偌大的舞台上显得非常的单薄,但不知怎么的,其中所蕴含着的某种力量让它压过了亚历山大的嬉笑声。

声量上亚历山大更大。

顾为经的声音则更有旋律感,更平和。

如果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在嘈杂的酒店临街的房间之中,人依然能听见石英钟表指针缓慢又亘古不移的哒哒声,或者在刺耳的锣鼓声里,你听见有风琴拉动琴箱。

“你称不上Fascism,或者hitler。”

顾为经说道。

不。

不至于,诚实的说,没有糟糕到那种程度。

亚历山大只是一个想要靠着耸人听闻的推论,获得利益的三流学者罢了。

“你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顾为经看着亚历山大,他用眼神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但是。

这句话他并没有说出口。不是所有人都要表现的一样的,不是所有人在采访镜头前,都要表现的像是网飞的综艺电影那样。

顾为经默默的对自己说。

“我也读过莫奈的每一封信。”

于是。

他换了个话题说道。

“我们为了寻找卡洛尔的真实身份,我和酒井小姐寻找了很多很多的资料,我们带着尊敬的态度阅读过大多数和印象派相关的男人和女人们的通信资料。包括艺术史学者们在论文和著作里整理着的莫奈书信集,以及巴黎玛摩丹·莫奈博物馆里的所提供的莫奈手稿和书信原件的电子化档案。”

顾为经说道。

“包括你刚刚做为证据所引用的做为证据的那些。你相信么,你刚刚所引用的每一封信的内容,不一定准确,但我大概都能知道是什么时候写的。”

顾为经这话可不是空话。

卡美尔本人在历史上几乎未曾留下过任何的的文字记录,她身为印象派最知名的女人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空白。

她既无比知名,又颇为神秘,既与印象派关系紧密,又以边缘人的身份,像卫星一样环绕游离在艺术史的记载之中,时而像是被研究莫奈的光茫照亮,露出面容的一角,时而又隐没在黑暗之中。

某种意义上来说。

她确实和顾为经想象里,女画家卡洛尔可能的形象有一定的相似重合之处。

不光是亚历山大。

曾经的顾为经也非常希望,莫奈的妻子,便是他手中的《雷雨天的老教堂》这幅画的创作者,他是从艺术佳话的角度思考问题,若是如此,再好不过。

后世的学者们只能通过莫奈的书信和友人回忆去还原卡洛尔的形象。

做为现存最重要的文献资料,顾为经反复的阅读过他所能找到所有书信,他与亚历山大两人接触到的都是相同的研究资料。

亚历山大一晃脖子。

他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本想表示他读没读过关他什么事。

谁知,还不等他开口。

“这样么?”

有人在身边说道。

伊莲娜小姐似乎对这个话题表现的饶有兴趣,她询问道:“你认真的研究过卡美尔的生平?读过与印象派相关的女人们的人物资料。”

“尽我所能。”

顾为经说道。

“大话谁都会说。”

“我注意到亚历山大先生提及卡美尔的时候,描述他们之间的扭曲的情感关系,曾引用道,莫奈说——‘……卡美尔是典型的巴黎女郎,她的身上存在……’”

女主持人翻阅着手中的论文,一字一顿的念道。

“你知道这封书信是什么时候写的么?”然后她询问道。

“年代么?具体年代我记不太清。”顾为经说道:“但我对这封信有印象。《绿衣女人》?这段描述应该出现在莫奈创作印象派作品《绿衣女人》期间,概述了他们两个早期的情感关系,应该是1860年代中叶的左右吧。”

“我想答案应该是1866年。”伊莲娜小姐说道。

她既没有说顾为经回答的好,也没有说顾为经回答的不好,只是回答道:“这一年,18岁的卡美尔成为了巴黎格莱尔公共画室的模特,她不光出现在了莫奈的画中,也偶尔会出现在雷诺阿、塞尚以及其他画家的作品里。”

“那么,这封书信呢……”

……

伊莲娜小姐随便挑了几封亚历山大当成证据的书信拿了出来,一封一封的选了几句念了出来,有些时候她会询问询问这封书信的写作时间,有些时候,她会询问这封信的写作背景,前因后果。

然后。

她又开始询问亚历山大没有提过的材料,与印象派的男人和女人相关的事情,她都问。

她从来并不评判对错,不给予鼓励和批评。

只是在顾为经做出回答后,安娜也平静的给出自己的回答,然后把评判的权力交给歌剧厅里的观众。

伊莲娜小姐甚至也不只提问顾为经一个人,偶尔,她也会询问亚历山大。

……

“我所格外珍惜的女人正在等待死亡,终于,死亡来临了。”安娜轻轻的读道:“那一刻我非常的惊讶,因为我发现了本能地追求色彩变化的自己。”

“——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这封书信写于1878,准确的说,是背景是1878年卡美尔死去的那一天。答案就在迷底上。”

伊莲娜小姐还没有说完,亚历山大就颇不及待的开口了。

他心中变得急躁。

在这个简单的对答游戏之中,他处在了非常不利的地位。

不是说顾为经在这个过程之中,吊打了亚历山大,呈现出了什么一面倒的局面。

亚历山大也许用心不诡,但他不傻。

为了让自己的名字和《雷雨天的老教堂》背后的故事紧密的联系起来,为了应付这次《油画》杂志的专访,他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一遍又一遍的整理手中的材料,意图拼解出最符合他想法的内容。

他也是用了心的。

他表现的一点都比顾为经差。

问题也恰恰出现在了这里。

他表现的也并不明显比顾为经更好。

伊莲娜小姐是个很难顶的人,她在采访里的作风简直毫不手软。

这就像是一场电视问答的知识竞赛,终极奖品是卡洛尔真实身份的署名权。

有些时候,关于莫奈,关于卡美尔,关于整个印象派,她提问的角度很刁钻。

他们都并不是每一次都答的对,也不是每一个问题都知道正确答案。

亚历山大知道。

顾为经也完全不需要答到100分,他只需要赢过自己,不,甚至他不需要赢过自己,以他的年纪,他只需要答到60分就可以了。

顾为经只有十八岁。

这是劣势。

观众会天然的就觉得,自己的观点要比十八岁的年轻人更权威,他亚历山大所说的话天然要比顾为经的话更让人信服。

但随着问答的推移——

观众慢慢会明白,这个十八岁的年轻人真的认真的研究过印象派的相关材料。

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心怀尊敬的研究过十九世纪的男性和女性艺术家们的人生。

观众便会意识到,顾为经,他这位油画的第一发现人,认真的了解过卡美尔的人生,了解过莫奈和卡美尔之间的婚姻关系,真的曾面对过卡拉or卡美尔这样的选择。

亚历山大则意识到,这可绝非什么好事情。

所以。

他一方面希望这个环节快点过去。

另一方面,亚历山大又抓紧一切机会,像开屏的孔雀一般,在伊莲娜小姐面前展现着自己,也在所有观众面前展现着自己。

“陪伴你十年的妻子就要死了。她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给你生孩子时,因为中毒得了骨盆癌。她在痛苦中死去,莫奈怎么做的?他在旁边画了张画,然后写信给朋友,告诉他,哇,我明白了色彩变化的真谛。纵观两个人十年的婚姻,莫奈从来都把卡美尔当成他的工具,他的顺从者。他性格中的这种残酷性和对待感情的虚伪,在这封信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很好。”

伊莲娜小姐耐心的倾听完,点点头,评价道:“看来我不需要再做提问了。”

“两位嘉宾全部都展现了自己的观点。那么,我就用最后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做为收尾吧。我觉得你们应该都答的出来,对于专业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我在读艺术史的时候就发现,印象派里有非常多的爱情故事,但里面幸福美满的却是少数中的少数。甚至有些时候,我必须要承认,莫奈至少从外表来看,让人会觉得像是一位残酷的丈夫。”

安娜仿佛在笃信亚历山大的观点式的说道。

“我对一件事很有印象,莫奈在写给左拉的信中把卡美尔比作巴黎,他把自己对卡美尔爱等价于他对巴黎的爱,他说,「我爱你,肮脏的首都!妓女们,还有强盗们,他们经常给我带来,愚昧的俗物们所不知的各种快乐……」——这是莫奈把他和卡美尔之间关系阐释的最清晰的文字记录之一。”

“虽然有点隐蔽,但我相信,大概任何一个认真的研究过卡美尔,莫奈以及印象派相关内容的学者,都应该对这封信有深刻的印象,也一定有自己的观点,你们怎么看待这封信……这封信的内容是否是他们关系的二重性的象征。是否是对后来他为病中的妻子画下了《撑阳伞的女人》和《临终的卡美尔》两幅画的隐喻……”

伊莲娜小姐注视着两位嘉宾。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既可以被理解成是对卡美尔的嘲弄,又可以被理解成一种也性中夹杂着忧郁的爱。大家一定都有各自的见解,你们觉得呢?”

“顾先生?”

伊莲娜小姐盯着顾为经。

顾为经愣了愣神。

“嗯?”

主持人发出一声带着催促意味的鼻音,“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不觉得需要太多的思考时间。”

“我……”

顾为经犹豫了一下。

“回答我,大家的时间很宝贵。”女人不耐烦似的说道,“你怎么看的,简单分析一下就行了。”

“我——我不知道。”

年轻人说道。

“不知道?这就是你的答案。”伊莲娜小姐玩味的说,“为什么?”

“……我没有留意到这封材料。”顾为经迟疑着开口,“我不知道它的创作背景……你提到了强盗和妓女……我,我觉得……”

“你不知道这封信?可你说,你认真的读过莫奈相关所有的信件。这封信在维姆斯的《莫奈文献集》,玛摩丹·莫奈博物馆里的文献档案录里应该都有记载。”

女主持人仿佛不想听下去了,她脸上的那副不可思议的神情仿佛在说——

就这?

你不久前刚刚夸下海口,结果竟然在这么简单的问题上露馅了。

“抱歉,但我——”

安娜懒得听下去。

她用期待的目光看向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先生,您怎么看呢?”

“是的。”

丹麦人思索后缓缓开口,“这是很重要的作证,您说的真好,伊莲娜小姐……我觉得这封信是莫奈难得的一次真情流露……强盗和妓女……你会把你真正爱的人比作强盗和妓女么?想想看,你会这么称呼你的老师,你的尊长,你的姐妹么,莫奈却罢这样的词用在了卡美尔身上……我每一次读都觉得很气愤……”

伊莲娜小姐耐心的听完了丹麦人的观点。

她似乎很有兴致,并不感到满足。

“很深刻的见解。”她鼓励道:“妓女、疯子、罪犯,杜拉斯把这三种人当成被收买的爱情,自愿的疯狂和罪恶的死亡的隐喻。您在研究这封信的时候,像我一样感受到了这种相似性的存在么……”

“当然,当然……”

“我们都知道莫奈和左拉是朋友,他的真情流露……”

伊莲娜小姐不耐烦的告诉顾为经,大家的时间很宝贵,女主持人却和亚历山大你来我往,就这封信的相关研究讨论了足足五分钟。

一开始场面极为热烈。

但渐渐的,从某一刻开始,伊莲娜小姐慢慢地不说话了。

那种激动,雀跃的感觉全部都从她的脸上消失,就像是幻觉一样。

她沉默的看着亚历山大。

一言不发。

“……伊莲娜小姐,你说的真的太好了。苦艾酒似的浓浓酒气在空气中飘荡……用苦艾酒来形容妻子和莫奈之间关系恰到好处。我们都知道苦艾酒,在十九世纪的巴黎,它实质上是属于穷人虚幻的迷幻剂。”

亚历山大舔舔嘴唇。

“所以,我可以这么理解,您以前研究的时候,就很喜欢这封信?”安娜问道。

“当然。我的感觉和您完全一样。”亚历山大说道。

他注意到了安娜的目光,忽然有些不太自信,缓缓的问道:“您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我。”

安娜顿了顿。

“我不知道。”她说,“因为这封信是我刚刚随口编的。我开始说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