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第141章 荀彧想请荀攸走一趟

第141章 荀彧想请荀攸走一趟

第141章 荀彧想请荀攸走一趟

豫州颖川郡颖阴县,荀家。

荀彧十分无奈地叫来荀攸帮忙整理书信,戏志才的来信不多,反倒是金茂的来信都能装车了!

虽说如今金茂就在九江郡,但不能操之过急把荀彧吓跑,写信就更加方便。

以前一两个月一封信,现在一个月三四封信!

金茂也不再像先前一般,疯狂舔荀彧,而是聊些家常,问问近况,顺便将极度缺文士的现状向荀彧诉苦。

说实话,荀彧更能抗住先前的模式,反倒是现在这样频繁来信,荀彧扛不住了。

“公达,我该如何回复金扬州的来信啊。”

荀彧一边整理信件,一边很是烦恼道:“数年来信尚未停止,金扬州的诚意日月可鉴,可叔父尚未入仕,我如何能先入仕啊?”

荀爽是荀家目前声望最高的人,荀彧要是先一步接受金茂的征辟,到时候,荀爽就没有退路,只能出仕。

这种陷长辈于不义的行为,荀彧绝对不会做,可金茂从未中断的书信又让荀彧很不安。

这事要是传出去,荀彧怕是要身败名裂。

人家那么欣赏你,然后,你一点都没表示?

就算要拒绝也得果断一点!

这不符合儒士的行为准则。

所以,荀彧非常纠结。

换作以前,金茂还是个小卡拉米,荀彧还能当视而不见。

如今洛阳那边传来消息,金茂马上就是名正言顺的刺史,再加上其可怕的综合实力,妥妥一方军阀。

荀家虽为颖川望族,可不能跟袁家相提并论。

袁绍袁术等人可以看不起金茂,荀家要是看不起,那真是灭族之祸。

荀攸自然明白荀彧的烦恼,可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思来想去,荀攸提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叔父何不询问从祖父?”

“他老人家见多识广,总比我们要有见地。”

一语点醒梦中人!

荀彧恍然大悟:“真是当局者迷!”

“公达随我拜访从父。”

荀攸摇头拒绝道:“叔父且去,我帮您整理书信,看看能否为金扬州出谋划策一番。”

荀彧击掌道:“公达先整理,等我回来一起想点好办法。”

荀攸颔首。

荀爽宅邸门口。

荀彧仔细整理一番衣冠,面对这位叔父,不得不庄严一些。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说的就是荀爽,他表字慈明,世人尊号为“硕儒”!

得到通禀后,荀彧穿过前院来到中堂。

只见荀爽仰躺着,一手支撑头颅,一手拿住竹简,就着阳光看书。

荀彧恭敬行礼后,就跪坐一旁安心等候。

“文若来了。”

荀爽看完竹简,拿起刻刀在一卷新书简上刻写着什么,头也不抬地询问:“有何事?”

荀彧再次一礼道:“禀叔父,这些年扬州刺史一直未曾中断写信。”

“从最早时二三月一封信,到如今一月三四封信。”

“我尚未回复一封信,不知该如何办,特来询问叔父。”

荀爽停下刻写,抬头看向荀彧。

这个身具大才的侄儿,荀爽自然时刻关注着。

作为上一辈的天才,荀爽非常清楚作为这辈的荀彧不会说些无用的话。

联想起几年前,荀彧委托好友戏志才前往乌伤县未归,如今已经成为金茂手下重臣。

很快,荀爽就想明白荀彧想说什么了。

“倒是我耽误了你们的前途啊!”

荀爽又是叹息又是语重心长道:“伱们不必因为我而有所顾虑,若是真觉得扬州刺史乃明主,就去投靠吧。”

荀彧下拜,并未道谢。

“叔父,还请教我。”

荀彧问道:“何为明主?”

这倒是把荀爽给搞懵了,这不像是荀彧的作风啊。

不过,荀爽还是非常认真地进行思索,荀彧学习的经书足够多,荀爽也不准备用那些陈旧话语来解释。

“若是天下太平,整个天下唯一的明主,只能诞生在一人之上!”

“若是天地分崩离析,英雄就会层出不穷,明主自然流落人间。”

“当今天下动荡,能够选贤举能,安定一方也算是小有成就,可还算不上明主。”

“若能匡扶汉室,扶大厦于将倾,明主也!”

荀彧下拜道:“多谢叔父指教。”

荀爽问道:“在你看来,扬州刺史可是明主?”

荀彧摇头道:“我看不出来。”

荀爽不由好奇,问道:“为何?”

“观其言不知其行,如雾里看花,不真切。”荀彧说道:“一切都要亲身体会方可知。”

荀彧赞赏地看着荀彧道:“去吧,你也该出去游学一番。”

不料,荀彧满脸纠结道:“叔父不知,扬州刺史有个不良嗜好。”

荀爽看了眼荀彧白净的脸庞,又看了眼其身上白色纱衣,若是点上朱唇,美艳不可方物!

再联想到金茂宗室之后,荀爽不由地表情怪异。

荀彧立马明白荀爽在想什么,立马否认道:“非是龙阳之好!”

实在是刘邦遗传下来的坏习惯,两汉加一起二十几位皇帝再加上近百位强大的诸侯王,一小半都有这个不良嗜好。

这不是遗传,都没人信!

可荀彧越是解释,荀爽越是觉得就是如此。

“既然如此,文若请求相识好友前去不也一样?”

“我听说你广交好友,有三五个知心之人,何不请求他们代为观察,难不成你们只是泛泛之交?”

荀彧更加纠结了:“叔父不知,扬州刺史不良嗜好就是这个!”

荀彧将戏志才去往乌伤县的经过大概讲述一遍。

“当时,扬州刺史还只是代理县令,却也敢扣留志才不放,如今…”

剩下的话不用说,荀爽也明白,不由地大乐:“竟还有这般趣人。”

又能治理地方,又能行军打仗。强留人才不好,却恰恰说明识人善用,求贤若渴。

荀爽玩笑般说道:“依照文若这般说,扬州刺史确实是个人物,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我曾听闻典军校尉曹操被汝南名士许邵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文若觉得扬州刺史何如?”

荀彧想了想,道:“不好评价。”

荀爽点头道:“那就说明,在你心里,扬州刺史已能与典军校尉曹操相提并论。”

荀彧不置可否。

“我听说扬州刺史才19岁,比你还年轻!”

荀爽叹气道:“他还未成型,若是有人能匡弼其走正道,绵延大汉气数之人,必定是他!”

“文若,你不必担忧家族之事,我尚在,还能为你们撑起一片天。”

荀爽建议道:“去吧,我相信你能扶正扬州刺史,令其走上正道!”

荀彧下拜道:“叔父见谅,我尚未做出决定。”

“那你可还有疑问?”荀爽也不强求。

“没有了。”

荀彧告辞。

荀爽却说道:“我听说你跟荀攸关系很好,荀攸早慧,不如让他替你前去。”

“一来,你也相信荀攸。”

“二来,即便荀攸投效扬州刺史,也没什么大事。”

荀彧仔细想了想,便应下道:“喏!”

出了荀爽宅邸,荀彧长出一口气。

荀彧做不出决定的原因在于,他是荀家下一任家主。

荀爽年纪大了,随时都可能去世,到时候就要荀彧来挑起大梁。

荀彧就算再想去,也是不能直接投效金茂,这将视为整个荀家一起投效。

这是不可行的一件事!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来都不是大家族的生存处世之道。

荀爽自然也看出这一点,所以才有荀攸代替荀彧的说法。

对此,荀彧很是意动。

荀彧家。

荀攸已经将各类书信整理完毕。

有关政事的内容放一起不多就五卷其中还有四卷来自戏志才。

有关军事的放一起,就一卷,就是最初那一卷!

没用的废话放一起,这个最多,一车装不下。

荀彧回到家,看到这一幕,赞叹道:“公达不仅长于军事,治理内政也是一把好手啊。”

荀攸面上没有表情,心里却很奇怪,荀彧可不会轻易夸奖他,今天这是怎么了?

见荀攸没有回答,荀彧很尴尬,不知该从哪个由头说起。

突然。

荀彧灵光一闪,道:“公达尚未娶妻,可有意中人啊?”

话刚出口,荀彧就感觉不对劲,这不是金茂最常用的问候方式嘛。

荀攸好歹也算名士,却也被问的面红耳赤,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荀攸的确尚未娶妻妾,平日用侍女将就,但这种话,叔侄俩这么多年也没谈论过。

冒然说起来,真是尬上加尬,尴尬极了。

“哈哈。”荀彧干笑两声自嘲道:“扬州刺史真奇人也,我就看了几封来信,就受到如此大的影响。”

荀攸说道:“叔父所言极是,我也深受影响。”

话题打开,两人都松了一口气,胡乱扯了些经典,才正入话题。

“公达,你知道我不能再这么下去,必须要对扬州刺史做出回应才行。”

荀彧说道:“写信已经不能诠释我的意思,我想让你,代我向扬州刺史问个好。”

荀攸心中一喜,仍然耐着性子问道:“从祖父同意了吗?”

荀彧点头道:“这正是叔父给我的建议。”

荀攸大喜,双手不自觉缩回袖子里,不让人看见。

荀彧微笑着,看穿一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