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第275章 传国玉玺,孙策的抉择

第275章 传国玉玺,孙策的抉择

第275章 传国玉玺,孙策的抉择

孙策像他的父亲孙坚一样,成为先登,第一个从孟津关方向攻上洛阳。

上次的出击,给孙策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不再有大量部曲跟随,其身后仅二百五十人。

本来二百五这个数字并没有特殊的含义,自从金茂来了以后,就赋予了其他含义。

周泰也是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来骂孙策,这个二百五!不过,孙策不在乎。

今晚就是他雪耻的时刻。

“弟兄们!”

“跟紧我!”

孙策举起霸王枪大吼道:“孙策!孙策!”

这一刻,刚刚爬上城墙的韩当眼前一阵恍惚,仿佛回到曾经跟着孙坚的时候。

“真像啊!”

韩当高兴地砍翻两个小兵,快速靠近孙策。

感受到身后有人靠近,孙策并未回头,一边杀敌,一边继续高喊:“孙策!”

“孙策!”

很快,韩当在内的诸多将士们汇聚道孙策身后。

见时机成熟,孙策带着百余人朝城墙下杀去。

此时,西凉军哪还有勇气再坚守,一哄而散。

孙策也不去追杀,眼前浮现北宫巍峨的宫殿,即便在黑夜中,也能看得清楚。

洛阳北宫距离城墙并不遥远,一里路也就到了。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里才是洛阳市中心,昔日繁华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却显得十分荒凉,曾经的居民早就被董卓强行迁入长安。

孙策一路直往皇宫插入,身后聚集的将士们越来越多。

虽然大家表面上都对孙策的愚蠢决策赶到失望,但同时也看到孙策极其出众的武力值。

有这样的猛将人物开道,总比无头苍蝇乱窜要好多了。

老兵都知道,巷战才是绞肉场,也是扬州军上下最不喜欢打的战斗之一。

金茂有句至理名言在军中流传。

“只有活着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死了就什么都没有!”

新兵还不懂什么意思,老兵们都当做至理名言。

所以,本质上来说,扬州兵是一群又猛又怂的军队。

猛起来不像话,怂起来也不像话。

孙策从谷门杀入,途径朔平门、芳林园、东宫、朱雀阙门,贯穿整个北宫。

一出门,就跟徐荣撞了个满怀。

“孙策!”

几乎没有一刻的犹豫,孙策高举霸王枪,埋头杀入敌阵。

韩当、祖茂紧随其后。

“徐荣!”

对面的徐荣不甘示弱,举起长刀相迎。

北宫朱雀阙门与南宫玄武阙门之间,仅有不到五十米宽的大道,双方能够展开的队列并不多。

孙策跟徐荣交战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各自后退。

“全军列阵!”

这次孙策学乖了,开始借助扬州军的力量。

很快,淮河水师刀盾手迅速在孙策身后组成几道盾墙,每一排都有三十人呈弧形站位。

黑夜中,徐荣看不清扬州军的动作,但是他知道扬州军军阵的厉害,绝对不能让其从容组成阵型。

“将士们,生死存亡的时刻到了,随我杀!”

说罢,徐荣拍马向前,身后西凉军如同狼群一般,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朝猎物发动进攻。

“盾!盾!盾!”

孙策左手举盾,右手拎枪,霸王枪撞击盾牌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淮河水师有样学样,纷纷怒吼着拍盾,发出“吼!吼!吼!”

双方越来越近,孙策猛地回头一瞥,看到己方人少,还有人正源源不断地朱雀阙门冲出来,立马就有了决断。

“守!守!守!”

淮河水师脚步不停,以什为单位开始组成一个个小圆阵。

孙策本人则扔掉盾牌,一手握住缰绳,一手握住霸王枪,跨坐在战马上,傲然而立,等徐荣冲上前来。

徐荣临近,见孙策如此托大,双眼一眯,长刀一扭,整把刀仿佛隐身一般,看不见身影。

待五步之遥时,徐荣猛地出刀,直取孙策头颅。

却见孙策身子往下一倒,霸王枪随身而动,旋转二百七十度,来了一记秋风扫落叶,直取马腿。

“希律律!”

一声战马嘶鸣,徐荣坐立不稳,从马背上甩飞,掉入盾阵之中。

同样,孙策也摔落下马,不过,他是自愿摔下去,这是早就计划好的事。

“呀!”

正好这时,有西凉兵杀到,孙策来了个托马斯回旋,霸王枪旋转两圈,又扫倒大片骑兵。

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后面的骑兵刹车不及,人仰马翻,摔了一大片。

正当孙策为自己的杰作得意时,身后传来怒喝声。

却是韩当跟徐荣交上手,两人不遗余力的战斗,害得淮海水师不得不让开空间,以免误伤。

“不好!”

孙策看着面前悍不畏死的西凉骑兵,暗感不妙。

这个时候,阵型不稳,要是被骑兵冲进来,后果不堪设想。

没时间做多考虑,孙策就近跳上一匹战马,调整方向,就朝敌阵冲去。

徐荣能扰乱阵型,他孙策也能!“江东孙策!”

“谁敢一战!”

“杀!!”

黑暗中,一员白袍小将,举着染血的霸王枪,义不反顾地杀入看不到尽头的敌阵之中。

这一幕深深感染了刚走出朱雀阙门的扬州军。

“杀!”“杀!”“杀!”

一时间,刚出门的淮河水师也不组阵型了,热血上头,一股脑就朝东边冲去。

这就是刚刚说过的,扬州军猛的时候不像话。

什么时候最猛?自然是情绪到位的时候!以步兵冲击骑兵,若不是地形受限,绝对是史上仅有的战斗案例。

两股洪流撞击到一起。

当骑兵失去机动性,跟砧板上的鱼肉没什么差别。

徐荣睚眦欲裂地看着亲随们被割麦子一样收割,却又毫无办法。

韩当武力并不弱于他,旁边还有个祖茂掠阵,好几次险象环生。

“啊!”

徐荣奋力格挡开韩当、祖茂两人,朝西凉骑兵大吼道:“走啊!”

“不要管我!”

“走啊!”

仅仅三句短言,仿佛抽干徐荣身上的力气,被再次欺身近前的汉代、祖茂二人用刀背拍倒在地。

生擒!

徐荣呼吸着地上带着灰尘、血汗味的空气,心想能逃几个算几个。

然而!“同生共死!”

“将军!”“吾等先走一步!”

西凉骑兵发出此身最后的怒吼,朝扬州军发动最后的冲击。

等到战场上安静下来,徐荣双眼留下血泪。

孙策等人寂静无声。

这是在场所有人第一次遇见同样不怕死的军队。

西凉骑兵虽可恨,但是这批英勇赴死的骑兵,却没人能恨得起来。

“厚葬之!”

孙策补充一句道:“我会向主公申请。”

“多谢。”

徐荣的声音低沉且沙哑,在无人说话的夜空中格外悲凉。

次日清晨。

扬州军全城搜捕西凉军。

一边是安民告示,另一边则是藏匿同罪告示。

某些“看不懂”的洛阳百姓以身试法,扬州军丝毫不手软。

夷三族,来了三次后,洛阳百姓老实了,纷纷指认或者交出西凉兵。

孙策将徐荣押解交给贾诩就返回皇宫。

按照谁先占领就归谁管辖的原则,孙策这一次给淮河水师狠狠地涨了一波大脸。

也获得了不少好感,带队的希望也变大了不少。

这天下午。

孙策打开一口不知名的水井,捞出一具腐烂的尸首,怀中抱着一件明黄丝绸包裹之物。

刚一上手,四四方方感觉是块硬物,打开一开,孙策三魂吓出两魂,赶紧用布包好。

左右打量,像做贼心虚一般,发现没其他人后,孙策才松了口气。

在场四人全都是孙策亲信,韩当、祖茂除外,还有孙贲、吴景。

众人只看孙策的表情就知道此物非同小可,个个非常默契地闭口不问,还给孙策打掩护。

一直等到夜幕降临。

四人才迫不及待地来找孙策,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宝贝,能把孙策给吓成那样。

孙策也不藏着掖着,将物件摆上案几。

顿时,在场其他四人也学着孙策的样子紧张地张望四周。

只见这是一方四四方方的玉玺,上面用小篆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传国玉玺!

虽说东汉皇帝诏书,已经不依赖秦始皇传下来的这方玉玺,但现在是什么时候?乱世!

乱世之中,汉室威严正在加速削弱,当一方传国玉玺出现的时候,意味着新的传承出现。

传国玉玺并不具备权利,却是一种象征!一种图腾!拥有此物,便拥有了名义。

“公子!”

韩当眼中的热切快要溢出眼眶。

经过几番战斗逐渐熄灭的野望再度浮现,韩当看着孙策道:“这是最好的机会!”

在场众人都知道什么意思,纷纷看向孙策。

“韩叔,各位叔父。”

沉默良久,孙策才终于开口道:“假如我要独立出去,首先,将会得罪主公,甚至为敌。”

“其次,扬州军并不认可我,他们只是将我当做一位好将领,而非一位好主公。”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天下已无孙氏立足之地。”

“凭什么独立?”

孙策起身,指着传国玉玺道:“就凭这一块破石头,能换来多少兵马,又能换来多少粮草?”

四人都知道孙策说的有道理,但这可是传国玉玺!多少有些不甘心。

孙策耐心解释道:“诸位叔父,不要被眼前之利所迷惑。”

“就算跟着主公又会如何?”

“扬州!荆州!交州!”

“三州之地,还不够我等施展才华吗?”

“若是真有心要创造一番事业,何不借助扬州军的实力,往北或者往西,开疆拓土。”

“主公从不吝啬奖励有功之臣。”

孙策语重心长道:“远的不说,若是我将此物上交,主公又会给予何等奖赏,诸位叔父想过吗?”

“三心二意,只会失去恩宠。”

“千万别学关羽!”

孙策又拿凌操举例:“前一营校尉就算残废了,可他不愿离开军伍,结果呢?”

“凌操当上了新兵营首席教官,据说将来主公还会建立军校,而像凌操这般优秀且忠诚的将领都会安排进校,成为讲师!”

“这是何等的殊荣?!”

当代袁家、杨家以及士族大家,不就是桃李满天下,才有偌大的名声嘛。

试想一下,要是有一天成为军校将士,然后学生中培养出一两个杰出人物,不比自己闯下偌大名头弱多少。

任凭谁说起来,都少不得提一嘴对方的老师是谁。

这番话,无疑非常有说服力。

韩当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抱拳道:“公子既然有了决意,我也就不必再多费口舌。”

孙策赶紧绕开案几,来到韩当面前,握住双手道:“叔父们的理解,才是我最需要的!”

“若是这块石头能换来诸位叔父的前程,那就太值得了!”

韩当瞬间被感动,“公子不必如此,我等自当尽心竭力辅佐您。”

孙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叔父应当说,尽心竭力为主公办事!”

这声主公,韩当还是叫不出口,强笑道:“自当如此。”

顿时,场面极度融洽,众人有说有笑,放下压力,倒是有闲心打量、把玩传国玉玺。

长安。

当徐荣被生擒后斩首示众的消息传来,董卓无心悲伤。

他还在跟朝中大臣,勾心斗角之中。

吕布这只庸狗,也不知道被王允灌了多少**汤,竟然公然反叛,还带着两万先锋军抵抗。

雪上加霜的事情还不止这么一件。

董承跟吕布联手,再次带走五千人马。

这下子,董卓手上仅有三万余人马。

虽然还是最强大的势力,但王允为首的新势力,已经有跟董卓分庭抗礼的趋势。

原本董卓准备分兵把守三辅地区,经过这么一遭,也就啥也不去管,收缩兵力,保存实力。

郿坞建造计划也只能搁置,多出来的钱粮财货,董卓全部拿出来分给将士们,余下来的全都换成粮草辎重。

董卓在招兵买马,王允也想有所作为。

太原王氏在关中地区并没什么影响力,大家还是比较认董卓一些。

不过,王允也不是没有机会。

西凉军来到关中后,跟洛阳并没什么差别,董卓纵兵劫掠,惹得民怨沸腾,敢怒不敢言。

可惜,本性难移。

王允掌握权利后,也变得跟董卓一样,目中无人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