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第370章 立储之争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370章 立储之争

作者:圣代新君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30:25

第370章 立储之争

刘协帮助金临成为太子不成,朝中立马变得暗流涌动。

二皇子金兵年十二,三皇子金窦年十一,四皇子金哲十岁,全都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就算是是尚在襁褓中的五皇子金劫也有人盯上。

金兵生母蔡文姬,金窦生母大乔,金哲生母冯露。

金劫生母则是来自扬州的谢莹,这是金茂为安抚扬州或者说会稽郡百姓,而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当然,谢莹本身足够美貌。

在朝中尚未分出明确派系之时,南阳王刘协、尚书郎陆逊已经明确战队金临,同样金临生母唐姬以及唐氏一族也是铁杆支持者。

二皇子金兵因蔡家的缘故,支持者也不少,毕竟,蔡邕担任教学工作快十年了,门生故吏不可谓不多。

三皇子金窦背后站着周瑜的周家,因大乔、小乔乃是亲姐妹的缘故,周瑜就算一直不表态,大家自然而然地将他归到这一边。

四皇子金哲从小聪慧过人,可惜,其母冯露本身不太聪明,只懂得如何取悦金茂,而没有别的才能,再加上家族衰败,因而,金哲懂事以来,便一心埋在书中,没有要争储君的意思。

如此一来,金哲反倒成了四位皇子主要笼络对象。

因为金劫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其母亲谢莹却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再加上谢家在扬州口碑一直很好,其势力并不差,只等金劫长大以后历练完,便可参与储君之争。

然而,谢莹也并不愚蠢,深知落后十年的差距,没那么容易抹平,这就需要投入了。

谢莹将眼光放在四皇子金哲身上,此子明面上看似不争不抢,实则一直在等金茂的意思。

这天。

谢莹宴请冯露母子,打探口风。

一番寒暄后,谢莹单刀直入主题:“劫儿年幼,储君之位定是没了指望,倒是哲儿知书达礼、少有英姿,颇有几分陛下的风范,姐姐不曾想过让哲儿争储吗?”

冯露一直以来都没什么心机,现在上了年纪,快三十了,即便保养得很好,金茂也不再像早先那般独宠于她,但仍是众妃子们羡慕的对象。

比如说,皇后唐姬、贵妃大乔、嫔妃蔡文姬三人,一个月被宠幸的次数也不如冯露一个人多。

这些年也陆陆续续生了三个女儿。

要不是为儿子金劫谋出路,谢莹才不会跟冯露合作,毕竟,金茂宠幸她的次数还不如前三人多,更别说跟冯露相比了。

面对谢莹的提问,冯露刚想作答,就被金哲伸手按住,在谢莹既羡慕又嫉妒的眼神中,金哲站起身,行礼回答:“姨娘,哲尚年幼,须多学多看,并无争储之念。”

不难看出,年仅十岁的金哲有着超出同龄人许多的成熟与睿智。

谢莹闻言,目光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既有对金哲早熟与沉稳的赞叹,也有对自己儿子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轻声说道:“哲儿真是懂事,这般年纪便能如此明理,将来定成大器。只是,这世事多变,有时候不争,也是另一种争法。”

金哲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似乎对谢莹的话有所触动,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平静,恭敬地答道:“姨娘教诲的是,哲儿铭记在心。只是哲儿以为,无论外界如何纷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在于修身,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冯露在一旁静静观察着这一幕,心中暗自思量。她深知金哲的聪慧与早熟背后,藏着的是他对家族命运深刻的洞察和对自身未来的清醒认识。她轻轻拍了拍金哲的肩膀,以示鼓励。

谢莹见状,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自己与冯露之间的合作虽出于无奈,却也因这共同的利益纽带而变得更加微妙。她暗暗下定决心,无论未来如何,都要为儿子金劫争取到最好的出路,哪怕这条路注定要与冯露和金哲产生交集。

于是,她收敛起情绪,换上了一副更加温和而坚定的表情,对冯露和金哲说道:“我们三人虽各有目的,但终究是为了社稷的繁荣与未来。可若是没了现在,何来未来?”

“难道姐姐就敢肯定,当陛下立储之后,不会对我等弃之不管?”

“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谢莹这番话无疑戳中母子二人的痛处,金哲再成熟,也还没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立马就露出惊慌失色的神态。

冯露就更不用说了,要不是金哲一直告诫她不参与立储之争,恐怕她早就开始在朝中大肆拉拢群臣了。

谢莹见状,立马就明白心中所料不差,但她十分聪明,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自身的底牌,而是说道:“世事如棋局局新,陛下之心,深不可测,但亦非全然无迹可寻。哲儿与姐姐所虑,确为常理之中,然则,家族之兴衰,非只系于一人之宠幸,更在于家族自身的底蕴与智慧。我虽非朝中重臣,却也知‘以不变应万变’之理。”

“若能在此时更加修身齐家,广结善缘,不仅限于朝野,更及于民间,以仁德之名扬于四海,则无论陛下心意如何,我等自能屹立不倒。再者,立储之事,关乎国本,陛下定会深思熟虑,考量多方,其中不乏对家族背景的考量。”

“姐姐或许觉得立储之争过于凶险,不愿涉足,此乃明智之举。但避世并非全然不问世事,而是要在暗处蓄力,以待时机。哲儿才华横溢,若能潜心修学,提升自我,他日必能为国所用,到那时,储君花落谁家未可知也。”

“至于我,虽不能言明所有计划,但请相信,我之所为,皆是为了劫儿未来着想。我们若能携手,必能在这波诡云谲的朝堂之中,为哲儿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

谢莹的话语温柔而坚定,她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原本心中忐忑的母子二人渐渐安下心来,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

随即,金哲本能地察觉到不对劲。

谢莹哪会给金临反应的时间,继续说道:“明日陛下来我殿中下榻,若是姐姐有意争储,妹妹自会替姐姐问一问。”

“是不是只有强大背景的皇子才能有争储的机会,是不是像我们这样年幼的皇子,就只能将机会拱手让人?”

此话一出,金哲一个十岁的小屁孩哪还扛得住,脑子里一片混乱,静不下心来。

冯露更是喜形于色道:“妹妹有此心思,姐姐万分感激,实不相瞒,哲儿本有意,奈何我冯家凋零,无能为力…”

“母亲!”金哲这个时候下反应过来,喝断冯露继续说下去。

谢莹立马接话道:“姐姐放心,此事便交由妹妹,陛下那里,我必会问个明白!”

谢莹举起酒樽道:“请共饮!”

后面就是两个女人聊琐事,诉衷肠,一直到深夜,冯露母子才离去。

回去的路上,金哲还是没有忍住,话语略带埋怨道:“阿母可是忘了,来时是如何答应儿臣?”冯露这才后知后觉地道歉:“哲儿,都怪娘没本事!”

金哲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温柔而坚定地看着母亲,轻声说道:“阿母,您言重了。儿臣并非责怪您,只是担心您卷入这宫廷的纷争之中,受到伤害。您为儿臣所做的一切,儿臣都铭记于心。但请相信,儿臣已非昔日孩童,能够自己面对风雨,保护自己和您。”

冯露望着儿子眼中的坚韧与成熟,眼眶不禁微红,她轻轻抚摸着金哲的脸庞,声音中带着一丝欣慰与骄傲:“哲儿,你长大了,懂得为娘着想了。是娘太过担忧,忘了你已能独当一面。只是,这宫廷之中,人心叵测,娘怎能不为你操心呢?”

金哲握住母亲的手,温暖而有力:“阿母放心,儿臣自有分寸。至于今日之事,儿臣会妥善处理,不会让阿母为难。谢莹公主虽性情直率,但她也是真心待儿臣,儿臣会寻个合适的时机,与她坦诚相谈,化解误会。”

冯露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信任的光芒:“好,娘相信你。记住,无论何时何地,娘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话虽如此,金哲还是忍不住担忧。

次日。

金哲一大早就来找恩师阚泽,寻求帮助。

阚泽如今神身为太学祭酒,距离九卿之一的太常,仅有一步之遥。

自从金茂划分三公九卿具体细则以来,太常就不再由别处晋升,而是直接从太学祭酒开始晋升,类似后世教育局。

只要没有担任过太学祭酒的官员,这辈子也升不到太常之位。

现在的阚泽别看官职不如戏志才等一众元老,实际的影响力可一点也不差。

这是金哲的倚仗,也是掣肘。

因为阚泽醉心于学说,不想参与朝政,更别说立储之争了。

然而,当得意门生金哲问出心中疑惑时,阚泽还是耐心解释起来。

“师父,昨日谢贵妃…”金哲将昨天的事复述一遍。

阚泽闻言,轻轻抚了抚胡须,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宫廷斗争的无奈,也有对学生关切的温柔。“谢贵妃之事,看似简单,实则暗流涌动,你能察觉其中微妙,已是难得。但切记,朝堂之上,尤其是关乎储君之位的争斗,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非你我所能轻易涉足。”

“你可知,为何我虽身为太学祭酒,却对朝中之事保持一定距离?非是不愿,而是深知其中利害,稍有不慎,便会卷入漩涡,难以自拔。我虽不直接参与朝政,却通过教育士子,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这,便是我身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至于你提到的谢贵妃,她背后所代表的势力,以及她与皇后、其他皇子之间的微妙关系,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你需明白,在权力斗争中,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立场的不同。而你我,更应坚守本心,不为权势所惑。”

说到这里,阚泽的语气变得更为严肃,“金哲,你是我最为看重的弟子之一,我期望你不仅能在学问上有所建树,更能在品德上成为士子之楷模。对于朝堂之事,你需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盲目站队,也不轻易表态。你的任务是学习、成长,以及将来用你的智慧和能力,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至于昨日之事,我会留意其发展,但你不必过于忧虑。记住,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你只需做好你自己,坚持你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金哲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对师父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深知,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有了师父的指引和支持,他相信自己能够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世事难料。

阚泽师徒如何想不重要,重要的是,金茂怎么想的。

当谢莹借口冯露提问时,金茂本能地皱眉。

多年夫妻,他哪还看不出冯露没这个脑子,自然就是谢莹设套坑冯露了。

但是这个问题又不得不回答。

难道储君真就只能年长者担任,年幼者就没份?

可要等年幼的长大,年长者已经从政十几年,甚至二十年。

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

因而,这就是个伪命题。

起步早的人具备天然优势,金茂潜意识也是要立嫡长,只不过,担心这个嫡长是个废物,这才设立一道坎。

只要大皇子金临能迈过这道坎,太子之位毋庸置疑,只属于他。

但这个问题对于金茂来说,又是另一回事。

他是制度设计者,如果不做好界定,那养蛊不成,遭反噬就搞笑了。

“哲儿若是有心,自可参与其中,劫儿就算了。”

金茂这一句话就代表了态度。

谢莹最后的希望破灭,只能将宝全都压在金哲身上。

次日。

金茂当朝颁布储君选拔范围,截止到金哲为止,只许退出争夺,而不可再加入。

从今往后,储君之位也这么做。

金茂还颁布一条,如果后世的皇帝死得早,又没有子嗣,那么就从在职血缘、职务最高的皇室或者宗室中选择,且必须满足十年经验才行。

东汉质帝开始的惨剧,金茂不想再上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