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古代有工厂 > 第114章 定个小目标(第二更)

第114章 定个小目标(第二更)

一天下来花了五百万。

王琛终于享受到被人当成神豪的感觉,嘿,还别说,感觉真不赖。

晚上,回到家。

别墅三层,主卧,王琛坐在电脑桌前搜索着资料:开个啤酒厂需要什么?

页面跳出来。

万能的网友非常给力。

有个匿名网友是这样写的:首先需要一条啤酒生产线,该技术项目主要内容是土建工程。另外需要糖化楼、发酵罐、制冷造气车间、成品库、原料库、配件设备库、灌装车间、实验中心楼、职工活动中心、污水处理站、循环水池、硬化厂区道路、排污渠等等。

该名网友还在最后补充了一句:目前啤酒厂年产量低于5万吨很难生存,要投资建啤酒厂不容易。

现代社会啤酒市场早就被几个大品牌占领,王琛知道开的话赚头也不多,不过他不是开在现代社会,而是开在北宋啊。

北宋还没有啤酒呢,自己从现代社会带过去的除外,可以说,一旦开起来就是垄断生意,想赚钱还不是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大概明白啤酒厂格局后。

王琛又搜索了一下啤酒厂所需的设备。

最终得知,必须的设备很多,比如原料粉碎设备、糖化设备、糊化设备、麦汁过滤设备等等。

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些设备都需要电能。

北宋没有电,该咋办?

总不能自己建个发电站吧?

不说北宋技术跟得上跟不上,光说开个小型发电厂至少需要十亿八亿,自己也没那么多钱啊。

王琛想了想,犹豫片刻,考虑是不是买点发电机组去北宋,想要确定买多少发电机组,肯定要知道啤酒厂耗电情况,他继续在网上搜索啤酒厂每天耗电的情况。

没有查出来。

实在无奈之下,他只能向发了个朋友圈:有人认识啤酒厂工作人员吗?在线等,急。

发完后,王琛没在意,继续上网搜索资料。

忽然,叮咚一声。

他随意瞟了眼,是刚刚加的老魔童发来的信息:小王,你要买啤酒?

王琛半真半假回复:不是,我想开个啤酒厂,了解下情况。

老魔童:我和星星啤酒董事长老山认识,帮你问问?

王琛大喜:谢谢魔童老哥。

老魔童:没事,下回有好东西记得想到我就行。

王琛又道谢了一句。

对面没回应了。

坐在电脑桌前的王琛心中窃喜,星星啤酒可是年产两百万吨的大型啤酒企业,要是能和他们董事长聊聊,对自己开啤酒厂帮助肯定很大。

这一刻,交际圈广的优势体现出来了,虽然和老魔童素未谋面,但王琛知道对方看中了自己“淘宝”的能力,所以愿意来个举手之劳。

等了五分钟左右。

老魔童总算发来了信息:我和老山交流过了,他让你打电话过去。

王琛:太谢谢魔童老哥了。

老魔童发来了一串手机号码,随后又发了条信息:有好东西别忘记找我啊。

王琛:一定一定。

发完信息,他迫不及待复制了星星啤酒董事长山先生的电话。

嘟—

响了一声便接通了。

对面传来个六十多岁老年男子声音,“喂,是小王吧?”

王琛马上道:“山先生您好。”

山先生嗯道:“我听老莫说你要开啤酒厂了解下情况?”

王琛靠在电脑椅椅子背上,道:“对。”

山先生说笑道:“我这是在培养竞争对手啊。”

王琛吹捧对方,道:“我就想弄个小点的啤酒厂玩玩,哪能和星星啤酒这样国内顶尖制酒企业做对手?”

果然,山先生被吹捧的很受用,“行吧,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询问了一些关于啤酒厂的基本信息,譬如设备什么,和网上没有多大出入。

两人谈论了大概五分钟,王琛把自己急需知道的问题抛了出来,“山先生,我想问下,生产一吨啤酒的话,大概需要多少电?”

听到这个问题山先生怔了下,随即笑道:“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开厂问耗电量的,别的啤酒厂不知道,我们星星啤酒的话,生产一吨啤酒大概耗电50-130度电,耗煤60-160公斤,每个厂区都不太一样,硬要说的话,平均下来估摸六七十度电加六七十公斤煤吧。”说完,他补充了一句,“啤酒生产中能源消耗大概只占成本的百分之十。”

这个在接受范围之内。

王琛拿着笔和本子记录下来,随后又问了个关键问题:“咱们中国人均消耗啤酒每年大概多少?”

“你怎么净问奇怪的问题?”山先生被他问的有些晕,不过还是如实回答道:“各个地方都不太一样,硬要算平均数的话,全中国人均耗啤酒大约72斤样子。”

大约得知了数值。

王琛显得很满意,随后,他开始计算在北宋应该开个多大的啤酒厂。

按照山先生所说,人均每年消耗啤酒大概在72斤样子,北宋通州城大概有二十万人,听上去很少,但实际上对于古代城市来说,这已经是大城市了,毕竟发展起来后的汴京也才一百五十万人口,如今汴京那边估计最多四五十万人顶天了,按照古代城市乡村人口比例大概10%计算,整个通州范围加起来应该有一两百万人。

王琛折中,按照一百五十万人去算。

最理想的状态是每年能卖出去5.4万吨啤酒,现实肯定会有点出入,差不多开个年产五万吨的啤酒厂应该可以了。

“山先生,投资一个年产五万吨的啤酒厂大概需要多少钱?”王琛问最后一个问题。

山先生给出了个准确数据,“不算厂房租金的话,大概五千万到一亿之间,看你选择的设备档次。”

王琛:“……”

沃日!

光设备就要投资五千万以上?

特么自个儿辛辛苦苦到现在才赚了四千五百万不到!

买别墅花了一千多万、今天花了五百来万,再算上其他零零总总消费,银行卡里大约还有两千五百万。

合着买设备最起码还差两三千万呢?

王琛有点凌乱。

对面山先生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王琛苦笑一声,“没,没了,谢谢您。”

“没事,要是真想开啤酒厂,你和我说一声,我让人带你去我们星星啤酒参观参观。”山先生说了句不知道是不是客套话的客套话。

挂了电话。

王琛第一次纠结起来。

到底要不要在北宋开啤酒厂了?

毕竟光设备这一块投资最起码就要五千万样子了,自己没那么多钱啊。

另外,按照山先生所说,全年5.4万吨啤酒,平均下来每天要生产大概148吨,按照生产一吨啤酒每小时耗电50-130千瓦计算,平均每天要耗电7400千瓦-19240千瓦的电。

五千万似乎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王琛想看看需要买多少发电机才能满足供电。

他想得很清楚,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等之类想在北宋鼓捣会非常困难,尤其是柴油,需要提炼的,北宋科技水平还达不到。

那么,只剩下太阳能发电机。

王琛在网上搜索了一阵子,大概弄清楚一件事,正常安装一个九千瓦的太阳能家庭电站,平均每天能发电三十千瓦。

按照啤酒厂所需最大的耗电量去计算,差不多需要安装六百五十个左右九千瓦的家庭电站才能满足啤酒厂耗电。

“九千瓦的太阳能家庭电站需要多少钱?”王琛自言自语搜索,不多时,搜到一个数据,他对着电脑屏幕自顾自笑了笑,“也不贵,算上网配逆变器、支架、电缆等等大约只需要十五万。”

刚说了句。

他忽然想到一件事。

这是一组九千瓦的太阳能家庭电站,六百五十组得多少钱?

九千七百五十万?

卧槽!

也就是说,自己想在北宋开个啤酒厂,从现代社会弄设备过去,至少要花一亿五千万左右??

自己哪来那么多钱啊!

原先以为银行卡里有两千五百万现金很富裕了,如今一看,简直穷得可怜啊。

还开不开?

王琛内心当然是希望开一个啤酒厂,毕竟整个北宋的通州一两百万人呢,要是开起来,啤酒厂每年营业额绝对不菲。

生产一升啤酒成本大概在五毛钱左右。

现代和北宋初期铜钱购买力对比,一升啤酒成本约半文钱样子,就算北宋大麦小麦稍微贵点,成本应该能控制在一文钱。

一升啤酒大概两斤,即一斤啤酒成本大概在半文钱。

全年生产五万吨啤酒,成本约合五万贯钱。

而五万吨啤酒按照三文钱一斤卖出去,营业额能达到三十万贯。

去除成本,每年还能赚二十五万贯呢!

兑换成RMB大约两亿五千万,一年回本还有盈余。

这笔买卖似乎可以做。

王琛考虑的很多,自己最大的金手指就是能从北宋带好东西回来换成钱,暂时性弄几块田黄、鸡血石之类似乎价格都不菲,但是想要大富大贵有点难。

他想在现代开几个公司遮掩下,然后大规模开发北宋的一些自然资源。

想要开发那些自然资源,首先得有钱有势,甚至因为穿越安全区域如今只局限于通州范围,开发自然资源运输费什么更是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去完成。

比方说去北宋的缅甸开发翡翠矿。

比方说去北宋的印度开发小叶紫檀。

这些都需要铜钱和人力支持。

思量了良久,王琛一咬牙,决定继续开啤酒厂。

只是一亿五千万去哪里弄?

这是个艰巨的任务,王琛觉得自己应该好好策划一下,如何迅速鼓捣出一亿五千万,争取快速把设备和发电机的钱挣出来。

按照王云仓所说,一百亩厂区建设大概三个月左右能完成,也就是说,想要第一时间把啤酒厂开起来生产,自己必须在三个月内挣到一亿五千万。

三个月。

一亿五千万。

难度好像十分之高啊。

王琛不信了,自己一时空倒爷,想三个月赚一亿五千万还做不到?那直接“砰”原地爆炸得了!

干他娘!

哥们儿拼了。

不就三个月挣一亿五千万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