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古代有工厂 > 第205章 宋太祖和宋太宗(1/3)

第205章 宋太祖和宋太宗(1/3)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十来天时间一晃而过。

自从搭上曹彬的大部队后,王琛索性让通州戍兵们跟在后面,自己则是每天去军营中蹭吃蹭喝,顺带着和曹彬、潘美等大佬们联络下感情。

这天中午。

大部队到了京城。

王继恩因为要回宫禀职,留了个地址和手谕,让王琛去好鸿胪寺报备后,就去府中。

像地位不高的小宦官,基本上都住在宫里的集体宿舍,地位高,比如说管事之类,在宫里有自己的院落,而像王继恩这种内侍行首属于顶尖大太监了,不止在宫里有自己的院落,起居有人照顾,在宫外也有大的府邸。

至于宋朝京外官员、爵爷进京,是需要道鸿胪寺报备的,要是不去报备,回头会被政敌算账,另外,国家重臣,特别是地方大员来京,在报备后,鸿胪寺会优先立即带进宫里见皇帝。

至于王琛嘛,他一个虚职正五品开国子,压根不够资格立刻进宫见皇帝,倒是等到垂拱殿视朝的时候能够去旁听,或者说,必须去旁听,因为北宋初期规定,凡是在京城的大小官员、爵爷,都必须参与早朝,后来这个制度改了,只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才能参加早朝。

虽说如今赵匡胤时期,在京官员、爵爷都必须去参加早朝,但王琛也不是每个早朝都有资格去旁听,他只有参加垂拱殿视朝的资格,至于大庆殿大朝会和文德殿常朝是没有资格的。

那这三种早朝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大庆殿大朝会,一般是正旦、国有大事之时举行。

其次,垂拱殿视朝,属于日常朝会的一种,皇帝接受中书、枢密院、开封府、审刑院、请对官的奏事等等。

最后一种文德殿常朝,则是常参官举行常朝朝会,皇帝并不出席,只是走一个形式而已,一般在垂拱殿朝会结束后,宰相至文德殿宣敕,群臣列队。若是宣布皇帝不坐朝,则马上放朝,即朝会结束。

悲剧的常参官一般要等待将近两个小时,朝廷也会给常参官提供一定的福利,“文德殿门外朝堂常以殿前东庑设幕,下置连榻、冬毡、夏席,谓之百官幕次。”

然而,漫长的等待还是很无趣。

因此,常参官的请假迟到装病,逐渐成为常态。

《宋史》记载,只有八大王赵元俨的一个儿子就因为常朝风雨无阻、从不迟到早退,而被视作痴汉。

想想一个天天参加早朝的人,竟然被当做痴汉,可想而知宋朝的早朝多么无趣了。

鸿胪寺中。

王琛正和薛指挥史等几位军官在登记,恰巧,里面走出来一个五十六七岁的老者官员。

众官吏忙行礼道:“刘寺丞。”

被唤作刘寺丞的老者嗯了一声,问道:“今日已经二十六,陛下叮嘱的布洲子可来京否?”

一三十四五岁长须官吏指着王琛笑道:“这位就是布洲子。”

刘寺丞看过来,笑道:“布洲子有礼了。”

王琛知道能成为鸿胪寺寺丞不是普通人,行礼道:“见过刘寺丞。”

刘寺丞没耽搁功夫,一只手负在背后,另一只手放在胸前握拳,沉吟道:“陛下侯了布洲子多日,既然你已到京城,跟我去宫里一趟面圣吧。”

呃?

要见赵匡胤?

王琛有点纳闷,照理说自己不够资格立刻见皇帝啊,怎么赵匡胤还盯上自己了?从刚才刘寺丞和官吏们的对话中能看出,赵匡胤不止盯了自己一天,明显是早就让人候着了。

不过皇帝召见,不能不去。

王琛只好对着薛指挥史道:“你待会出去的时候和我家眷说声,我进宫面圣去了。”

“好。”薛指挥史答应道。

刘寺丞又道:“布洲子,先行沐浴更衣,我让人准备车架。”

嗯,古代见皇帝礼仪很多,什么洗澡、换上官服之类。

王琛是正五品开国子,自然也有相应等级的服装,并且不止一套,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今天他要去见皇帝,得穿公服。

根据宋朝规定,一到五品公服以单衣、白裙襦、革带、假带、方心、纷、鞶佩和乌皮履等组成,而且他是正五品,公服颜色是朱色。

穿戴起来很麻烦。

尤其还要戴双翅帽,贼丑。

不过要见皇帝,没办法,王琛洗完澡后,只好老老实实换上去。

而且他也从服侍穿衣服的官吏嘴里得知刘寺丞是位历史名人,全名唤作刘翰,乃是一代名医,曾经主持编纂《开宝本草》,如今不仅仅是鸿胪寺寺丞,还是朝散大夫、尚药奉御、检校公布员外郎、翰林医官使、检校户部郎中,算得上一位大佬了。

……

大内。

王琛跟在刘翰身后进来了。

他先是经过了三衙禁军的搜身,是的,就是搜身,从上到下,每一个口袋都搜了过来,确定没有携带任何兵器才放行。

随后,刘翰带着王琛走的侧门进去,肯定不可能走宣德门。

进了皇城里面,王琛穿过长庆门,看到了文德殿所在,而后,路过垂拱殿,来到了内廷。

这里是皇帝和后妃们的居住区域,有福宁殿、坤宁殿等等。

皇帝就住在富宁殿里,行宫在延福宫,延福宫寝殿为延福殿。

当然,王琛不可能去皇帝的卧室。

他被安排在了富宁殿外面等候,刘翰进去通报了。

不多时,刘翰从里面出来,让王琛进去,随即他便走了。

进了富宁殿里面。

王琛被一个五十多岁的太监带领,来到一座花园。

这座花园非常的富丽堂皇,假山、流水都非常齐全,即便如今冬日,依旧能看见姹紫嫣红的梅花树绽放。

而在假山旁边的梅花树下,一位身穿明黄色厚袍子一米八几微胖的男子正在和一位穿着白色长袍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的矮胖子谈论着什么。

要是没猜错,身高一米八几那位应该是赵匡胤了。

根据史书记载,赵匡胤身高八尺,要是按照宋朝一尺长度去计算,老赵最起码得两米五以上,明显是夸张了点,但侧面反映出赵匡胤身高确实挺高,毕竟这位可是创造出太祖长拳的人物,没点身高当初怎么可能成为后周名将。

倒是那位一米六五左右的人不知道是谁了。

正在胡思乱想,老太监用尖锐的声音道:“陛下,布洲子到了。”

赵匡胤和白衣男子同时转过头来,两人长得十分相像,只见赵匡胤笑呵呵道:“光义,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啊。”

呃?

这位是赵光义?

王琛晕了下,又胖又矮,关键脸还很黑,这位真的是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脸黑归黑,性格表面上看上去倒是不错,同样面露笑容道:“总算见着真人了。”

因为古代见皇帝必须下跪,王琛没办法,只好跪在地上道:“臣布洲子王琛见过陛下,见过晋王。”

赵匡胤倒是挺和气,“起来吧。”

“谢陛下。”王琛站起身,很恭敬地低着脑袋站在那边,还不知道老赵叫自己来干嘛,老实点比较好,别待会一不小心惹怒了对方,那自己没有好日子过。

很多人会说,在宋朝没事啊,随便骂皇帝。

那也得等到以后呀,在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年代里,千万别干这种事,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这时,赵光义道:“布洲子献上的千里镜屡建战功,皇兄,您准备怎么嘉奖他?”

哟,赵三挺好嘛,还给自己邀功?

虽然不知道对方为何这么做,但是王琛一瞬间对赵光义充满了好感,这货历史记载人品不咋样,最起码第一次见面给自己留下了好印象。

赵匡胤笑吟吟道:“嘉奖自然会嘉奖,只是我还得考考布洲子,看看他能否胜任我预想的职位。”

听到会嘉奖,王琛忙道:“谢圣上隆恩。”

“别急着谢,要是考的不合格,嘉奖只能减轻了。”赵匡胤挺有意思,“到时可别怪我啊。”

宋朝时候皇帝只有在正式场合才自称“朕”,其他时候一般自称“我”或者“吾”,赵匡胤这点让王琛很有感慨,李煜都沦为阶下囚了,还不时从嘴里冒出来一个“朕”字,这就是做人之间的差距啊。

“不敢不敢。”王琛学着电视机里道:“陛下无论嘉奖什么,都是臣的荣幸。”

赵匡胤对着赵光义笑道:“还挺会说话。”

赵光义也笑眯眯道:“是个机灵人。”

“嗯,布洲子不骄不躁,深得我心。”赵匡胤看上去挺喜欢王琛,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他想了想道:“你且听好,我出一题。”

王琛道:“陛下请出题。”

赵光义在旁略带深意提醒道:“皇兄很少亲自考人,布洲子还得好好抓住机会,切勿让陛下失望。”

王琛感谢道:“多谢晋王提点。”

赵光义没再说什么。

赵匡胤沉吟起来,似乎在想考究的内容。

王琛没说话,脑袋里却在疯狂转动,赵光义为什么这么帮自己?难不成和自己的义父王继恩有关?他想想觉得可能,因为历史上记载,赵匡胤驾崩后,王继恩第一个通知的就是赵光义,如此看来,王继恩应该早就暗中和赵光义有联系,自己作为王继恩的义子,赵光义稍微关照一下很正常。

想通后,他觉得轻松了点,不过肩膀上还是有个担子,也不知道赵匡胤会出什么考题考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