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古代有工厂 > 第211章 静海侯(1/3)

我在古代有工厂 第211章 静海侯(1/3)

作者:七世狂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1:10:54

第211章 静海侯(1/3)

我在古代有工厂正文卷第211章静海侯翌日。

王琛睡得正香喷喷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钟鸣。

当!

当!

还响个没完没了。

被吵醒的王琛无奈地朝着外面看了看,黑漆漆一片,尼玛,谁脑袋犯抽拼命敲钟?

其实他倒不是困,只是天气冷,躲在被窝里暖和。

正想蒙住被子继续睡,外面传来一下人的声音:“公子,老爷吩咐我喊您起床参加早朝。”

早朝?

什么早朝?

王琛当时没反应过来,随即才响起昨天老太监说的话,赵匡胤让自己参加早朝呢。

只是他有点纳闷,才几点啊就参加早朝?

他拿起床边上的手表看了眼,我靠,才凌晨一点钟样子啊!

不过正事要紧,王琛只好对外面应了一声,“起来了。”

话音刚落,门被推开,几个丫鬟走了进来,她们手里端着洗脸水、拿着牙膏牙刷,开始伺候起王琛。

对于这种**的生活,王琛半点推辞都没有,任何丫鬟们帮着自己把朝服穿上去。

嗯,上朝得穿规定的衣服,唤作朝服。

王琛还没正式被册封为龙图阁直学士,只能先穿正五品开国子的朝服,上身是朱衣,下身则是绯色罗袍群,还要戴方心曲领,挂玉剑、玉佩、锦绶等等,反正自己穿的话会非常麻烦。

趁着穿衣服的时候,王琛和其中一个个子比较高挑的丫鬟闲聊,“义父每天上朝都这么早吗?”

“家主不每天上朝。”丫鬟给他束着大带,解释了一句,“宫里也不是每天开朝会,没有固定的日子,只要朝钟响了,才会起床参加朝会。”

好吧,王琛还以为每天都要上早朝。

合着根本不是,他不由回想到了有人说宋朝五日一朝,那貌似是王安石提出来的,如今赵匡胤时期,还没有这个说法。

王琛咂咂嘴道:“可这四更天上朝也太早了吧?”

其中一个穿着翠绿色衣服的丫鬟抿着嘴笑道:“公子,五更要准时开朝会,您不四更起来去候着,难道让皇帝等您呐?”

衣服穿得差不多了,先前那高挑丫鬟递过来一块弯的象牙板,“公子切勿忘记了笏板。”

王琛接过笏板瞅了瞅,“这玩意干啥用的?”

高挑丫鬟似乎早就被王继恩交代过,很认真回答道:“此物古时候是大臣朝见天子之时,用来记录天子命令和旨意用的,如今有纸张了,变成了身份的象征,不过偶尔也有大臣王记带纸,会把朝会重要内容记录上去。”

得。

开朝会还要做记录。

王琛只好把自己的小本子和钢笔拿了出来,塞进衣兜里,以防待会要记录东西。

……

离开家。

在文德殿门外朝堂的东庑里面等候。

在这里,王琛见到了很多北宋著名的历史人物,曹彬、潘美就不用说了,还有北宋开国名将石守信、高怀德、李继勋、沈义伦等等,倒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没看见。

据说王继恩介绍,赵普被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去了,反正就是失宠了。

另外,王琛还看见了赵匡胤的四弟魏王赵光美,嗯,这货挺惨的,之前叫赵匡美,后来避讳赵匡胤改成了如今的名字赵光美,等到明年宋太宗登基后,他又避讳宋太宗名讳,改名为赵延美。

既然魏王出现在这里,那么赵匡胤的两个活着的儿子赵德芳和赵德昭自然也在。

大概等了一个多小时。

眼看时间快到五更天了,众人才陆陆续续朝着大庆殿而去。

今天是大朝会。

不同于往常的日常朝会,能来参加的基本上都是宋朝有头有脸的人物。

本来这种大朝会只有重大节日才会召开,不过南唐被灭,赵匡胤肯定要意气奋发一下,自然而然就召开大朝会了。

大庆殿内。

王琛暂时性身份还是正五品开国子,站的比较靠后。

不多时,鼓乐齐鸣,一身龙袍的赵匡胤从里面走了出来,徐徐坐到龙椅上。

在场总共三百来官员,齐齐跪拜道:“见过吾皇。”

王琛也混在人群里跪拜。

在宋朝还算好,上朝的时候只要刚开始跪拜一下就行了,然后能站着上朝,上奏的时候也不用跪下。

但是到了元朝后就不同了,站是站着上朝,不过有事上奏的话得跪着,明朝也差不多,奏完皇帝令起,才能站立起来。皇帝发布圣谕时,百官都要跪着听。皇帝赏赐大臣,大臣必须在御前跪受赐物,然后五拜叩头。三拜九叩头的大礼到此时也成为常见的礼仪了。

至于清朝的朝官,那更可怜了,基本上都是跪着上朝,遇到皇帝问话,清朝大臣必须摘下顶戴花翎,然后以头叩地,发出响声,能让皇帝听到,这叫“叩响头”,反正清朝的朝官很惨。

行了礼数后。

赵匡胤让大家都站了起来,随后神采奕奕道:“朕昨日得闻喜讯,江南国尽归我大宋朝所有,今日特地唤诸卿前来,一同分享此等喜事。”

和电视机里一片严肃不同。

北宋的官员们说话有点随意。

“嚯,此乃普天同庆大喜事。”

“江南国尽归我宋朝,我觉得陛下应该大赦天下。”

“没错,诶,你说话的时候能不能注意点,别把帽翅刺到我?”

说什么的都有。

王琛打着哈欠,有些意兴阑珊,嗨,你们这帮人演的真像,搞得好像今天才知道南唐被灭一样。

随后赵匡胤又洒洒洋洋说了一大堆。

期间几个官员上前启奏了一些事情,比如说赶来京城的司门员外郎、知成都府、北宋未来的宰相吕端,上前奏事说成都发生了点什么事,下了多少雨、粮食收成多少等等。

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铨选李昉说了点无关紧要的事情。

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吏部侍郎卢多逊则是启奏了一些官员升任。

另外还有薛居正、沈义伦等人的奏折。

一个时辰一晃而过。

王琛不太喜欢开会,每次都会让他犯困,大学时便是如此,一到这种时候,王琛就会忍不住睡过去,但今天他居然没有睡着,因为说着说着赵匡胤竟然从龙椅上跳了起来跳起来芭蕾舞,王琛一下子精神了,一边为赵匡胤老胳膊老腿担心的同时也看的津津有味。

然后……嗯,王琛醒了,他看到旁边的刘翰推了推自己,赶紧投过去一个感激的目光,唉,还是睡着了。

原来是赵匡胤开始封赏了,“此次平定江南曹太傅功不可没,朕原先想授任其为使相,但是刘继元还未攻灭,暂且稍等一些时候。”

此言一出,王琛分明看见前排的潘美在偷看曹彬微笑。

偏偏还被赵匡胤发觉了,问道:“潘转运使,你为何发笑?”

潘美憋着笑道:“回禀陛下,出征前您曾许诺曹太傅攻克江南后任命为使相,待到攻克后,我向曹太傅恭贺,曹太傅言这次出征仰仗天威、遵照朝廷谋略,他并没有什么功劳,然后又言太原尚未平定……”

大概意思就是猜到了赵匡胤会这么说。

三百多个朝官一听,全都乐呵起来。

“曹太傅猜得真准。”

“哈哈,看陛下这次怎生回答。”

王琛也乐呵了起来,曹彬真牛逼啊,连赵匡胤要说什么都猜得到。

果然,赵匡胤有点尴尬地大笑起来,随即转移话题道:“朕赏曹太傅二十万钱,你可满意?”

曹彬笑吟吟道:“人生何必做使相,好官也不过多得些钱罢了,陛下能赏臣二十万钱,臣欢喜还来不及呢。”

王琛心说你的情商真够高的,这么一说,赵匡胤不赏你使相都不行了。

和他猜测的没有任何两样,赵匡胤非常满意道:“既如此,朕另任命你为枢密使、忠武军节度使。”

其实这是朝廷早就商议出来的结果,不可能赵匡胤说怎么任命就怎么任命,毕竟枢密使那么重要的位置。

另外,王琛也知道赵匡胤兑现了诺言,枢密使、节度使实际上就是使相,曹彬当真位极人臣了,位高权重啊。

曹彬不吭不卑道:“谢陛下。”

赵匡胤又看向潘美,”你作为副帅有功,朕加你为校检太傅、宣徽北院使。”

潘美同样道:“谢陛下。”

随后,赵匡胤又封赏了一些官员,比如说李继隆之类。

正在此时,赵匡胤又道:“把李煜和其夫人带上来。”

马上有侍卫出去了。

一会儿功夫,外面响起脚步声。

王琛侧头看去,只见李煜和小周后被人带了进来,两人一进大庆殿内,便无奈地跪下来向赵匡胤行了一礼。

赵匡胤傲然坐在上面,虚托了一下手,“起来吧。”

李煜和小周后站起身。

赵匡胤用胜利者的语气道:“李公别来无恙?”

李煜勉强一笑,拱拱手道:“在陛下面前,我……臣……臣不敢称公。”

赵匡胤哈哈大笑,“先前朕让你来京,你偏偏不来,如今还不是来了?”

王琛知道这件事,开宝七年的时候宋太祖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从,回复“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

最后李煜没有做到他的承诺,还是活着来了京城。

而赵匡胤最著名的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也是出自这件事。

李煜笑得非常凄凉,只好道:“得见圣颜,乃是臣的荣幸。”

忽然,赵匡胤在人群里找了找,喊道:“布洲子何在?”

听到叫自己,王琛赶紧站出去,道:“陛下。”

赵匡胤饶有兴致道:“李公曾是江南国主,如今臣服我大宋朝,朕准备封他侯爵,只是一时间还未想到封号,听说你才思敏捷,何不替朕想一个?”

呃?

让我给李煜想封号?

王琛有点晕,老赵打的什么主意?

不止是他,在场三百来号官员都有点疑惑不解,不少人甚至都蹙起眉头,那什么布洲子听都没听过,听封号不过一区区正五品开国子,陛下怎么还找他问事情?

只有吏部尚书、侍郎等人似乎知道怎么回事,他们面沉似水,压根不说话。

王琛想了想,道:“要不封为违命侯?”历史上李煜就被封这个称号,他没有改变。

赵匡胤问道:“为何叫做违命侯?”

王琛咂咂嘴道:“陛下让其来京,李公不肯,岂不是违命?”

赵匡胤心情大好,“好,朕就封李公为违命侯,授右千牛卫上将军。”

李煜气得脸都绿了啊,可是还得一脸感激道:“谢陛下。”

赵匡胤调戏他道:“不谢谢布洲子?他可是替你想了封号。”

李煜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红着眼睛看向王琛,只好行了一礼道:“谢谢布洲子。”

王琛同样还了个礼数,没鸟这货。

随即赵匡胤瞥了眼小周后,很随意道:“至于李夫人,就封作郑国夫人吧。”

小周后何尝不知道其中含义,气得脸色煞白,但还是鞠躬道:“谢谢陛下。”

该封赏的都封赏好了。

照理说到这个时候该结束大庆殿朝会了。

很多官员都是这么想,有些人已经在想待会去哪里吃早饭了。

没想到赵匡胤又道:“平定江南国,还有一人功不可没。”

“啊?”

“没有了吧?”

“曹太傅、潘太傅等人都已经嘉奖了啊?”

有些官员面面相觑,不明白老赵什么意思。

赵匡胤下一刻就自顾自说了出来,“布洲子献上千里镜,让曹太傅屡屡得知江南军动向,其虽不在战场,但功劳不比上沙场厮杀来的少,朕以为,应当嘉奖一下,诸卿有意见吗?”

谁敢和你有意见啊?

况且敢有意见的几位,昨天就和赵匡胤吵过了,没吵得过而已,自然没人站出来多说什么。

眼看众人都没说话,赵匡胤很满意道:“那就是没意见了。”他停顿了下,“既如此,朕特封布洲子为从三品开国侯,封号静海侯,世袭,食邑一千户、实封五百户。”

听到封开国侯,众官员都没什么意见,嗨,宋朝的爵位不值钱,没有封地,无非领点俸禄而已,有什么意见?

倒是王琛有点意外,昨天赵匡胤没说给自己封开国侯,今天怎么还加爵了?他忙上前道:“谢陛下。”

“别忙着谢,朕还没有封赏完。”赵匡胤笑吟吟道。

众官员有些糊涂了,照理说献上千里镜建了战功,能封侯已经是超过功劳一大截了,怎么还要封赏?难道赏赐点钱财?

可是赵匡胤接下来的话让他们震惊无比,与此同时也知道了王琛在赵匡胤心目中什么地位!

赵匡胤道:“另封王琛为龙图阁直学士、太中大夫、判静海州知州事,赏赐凤血石砚台一块、昆仑上黄玉若干、金两万钱。”

王琛汗了下,老赵这是在打趣自己呢,封官他昨天就知道了,至于鸡血石砚台、和田黄玉明显比他要求的少了不少,至于金万钱可不是黄金万钱,而是铜钱两万,二十贯钱而已。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他急忙道:“臣谢陛下隆恩!”

他没有管旁边官员们的哗然,心情十分之好,封开国侯、鸡血石砚台与和田黄玉是意外之喜啊,嘿,老赵还是蛮够意思的。

王琛内心清楚,自己如今深得隆恩,主要建立在画大饼的“电能”和“商品经济”上,商品经济还好说,要是回头自己弄不出电能,恐怕老赵咔嚓了自己的心思都会有,伴君如伴虎不是说着玩的,他等同于拿着身家性命来交换今天这些权势、地位和财物。

但王琛不怕,有现代社会的支持,还怕不能把发电厂搞起来?说句不好听的话,实在不行,他购买大量光伏发电设备过来糊弄一下算了,当然了,最好能搞出来火力发电厂,毕竟这关系到他未来在北宋的发展。

s:

请记住本书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