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古代有工厂 > 第281章 真相只有一个!

我在古代有工厂 第281章 真相只有一个!

作者:七世狂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1:10:54

第281章 真相只有一个!

通州。

定位传送回来的时候是中午。

其实一来一去没花费多少时间,王琛计算了下,大理寺陈寺卿押解冷艳过来的话,大概需要两天时间。

自己虽然从王世美嘴里得到了足够多的情报,但是一些证据还没有收集齐,俗话说口说无凭,没有证据想要定罪比较困难。

于是,他叫来了丁签判。

走廊尽头,靠窗位置,外面阳光照射进来,暖洋洋的。

王琛靠在窗口抽烟,“募兵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后边儿传来丁签判恭敬的声音,“募兵告示已经送到各村口张贴,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王琛转过身靠在墙上。

丁签判苦笑道:“暂时只招募到两人愿意当乡兵。”

我晕。

就俩?

你逗我玩吧?

哪怕募兵告示刚刚贴出去,照理说应该也不止这么多啊。

王琛有些懵逼道:“难道你没写清楚待遇?”

“写了啊。”丁签判一五一十道:“我还按照您的要求去写,募兵费按照禁军待遇,一次性给予十贯钱,而后例钱一贯,外加两石粮食、肉五斤、春冬赐衣有绢绵,或加绸布、缗钱,这里差不多又等同两贯钱了,甚至您说的家眷跟随帮忙煮饭、后勤也有一贯五百文的例钱,比禁军还优,但就是无人愿意参军。”

王琛蹙眉道:“这么好的待遇他们还不肯参军?”

“咱们静海百姓不缺衣食。”丁签判摊摊手道:“若无战事,他们或许还愿参与,但您也知道,吴越、北汉未降,大家都生怕会上战场,自然不肯参军。”

王琛无语了,没有军队哥们儿还玩毛啊,他想了想,“回头你再加一条进去,若是有人愿意参军,其子女皆可免费入学,并且学院包吃包住。”

嗨,本来就要在北宋培养“技工”,义务教育么,肯定先准自己人。再说了,王琛可没想让士兵们的子女学习四书五经,他准备按照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程来,一旦“初中毕业”,成绩好的继续上“高中”,成绩不好的嘛,去“技校”。

而且为了尽快培养出合格的技工,他准备把小学课程和初中课程压缩在五年之内,小学三年,中学两年。

虽然时间长了点,但是想要经营一个势力,教育是重中之重,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

丁签判眨眼道:“那样的话要不少钱呢。”

“我知道,你按照我说的去做就行。”王琛交代完这件事,道:“这件事可以暂时不用着急,你先去帮我办另外几件事。”

“您吩咐。”

“第一,拍衙役走访被灭满门的华家邻居乡亲,问问他们案发当日见到什么人进出华家,什么时辰。”

“好,还有吗?”

“还有件事,你找十来个衙役,弄点慈石系在绳子上,去通州南城门的濠河里吸附东西上来,若是发现铁质发簪立刻呈上来给我。”

“下官明白。”

“去吧。”

丁签判匆匆走了。

王琛看了一眼,他知道丁签判这个人平日里喜欢贪污,但是这个人听话,除了官场上的情商不怎么高之外,执行能力也非常不错,值得培养成心腹。

慢悠悠往里走。

把柳琦红、王云仓、陆正清和王文秀四个人信得过的人喊进了过来。

办公室里。

王琛屏退了其他人,看着四个人,道:“我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们四个人去做,只是你们得向我保证,这件事除了我们五个人知道外,不能有第六个人知道。”

作为小妾的柳琦红第一个道:“官人,只要是您吩咐下来的事情,哪怕是死,奴家都不会在外面说一句。”

王云仓和王文秀都没什么问题,他俩都要靠王琛生活呢。

只剩下陆正清。

王琛瞧过去,道:“陆录事,你呢?”

陆正清这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初为了能当官,对王琛各种巴结,甚至面对当时通州巨擘林家那种庞然大物的时候,此人都愿意冲锋陷阵,可想而知对权利迷恋到什么地步,说真话,王琛生怕有一天这货会出卖自己。

“知州。”陆正清一脸严肃道:“自打我由吏升官之后就说过,以后为您上刀山下油锅都在所不辞,您不用怀疑我。”

王琛听得懂,对方无非是说林家这件事把他们捆绑在一根绳子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点了点头,“既如此,我给尔等看一样东西,而后,再和你们详谈。”

四个人都没说话。

王琛把立体投影仪拿出来,连接上电脑,然后关上灯播放陶先生给自己拍摄的短片。

柳琦红、王文秀等人刚一看见立体投影短片都吓了一跳,王云仓更是险些跳起来逃走。

幸好王琛安抚了他们。

等到看完短片后,王琛伸手把桌子上四份早就准备好的“台词本”递过去,“你们把里面的内容背熟……背不熟也没事,反正到时我说什么,你们就按照本子上写的回答,其他人说话不用理会。”

“好。”

“明白。”

四个人接过本子看了起来。

柳琦红瞥了几眼,抬起头讶然道:“官人,你是让我们扮演华三妹一家?”

王琛笑眯眯道:“不错,成,闲话不多说,我先教教你们这些东西怎么使用。”

随后,他教四个人怎么样使用电脑,如何使用麦克风、音响、电风扇和对讲机之类。

众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稀奇的东西,全都兴奋坏了,一边玩一边啧啧称奇。

王琛也累得够呛,教了他们足足大半天,一直到夜里**点,才确定四个人不会出错,临睡前,他又叮嘱四个人明天继续排练。

……

次日中午的时候。

正当王琛在布置准备充当公堂厂房的时候,丁签判带来一个好消息,发簪找到了,华家附近的两三个邻居也回忆起案发当日确实见过王世美,愿意出来指证。

王琛又亲自接见了华家的三个邻居,询问了一些事情。

又过了一日。

上午的时候,大理寺的陈寺卿、淮南东路转运使范旻勾、通州知州曾环以及负责司法的四个部门司理参军等等官员齐聚一堂。

经过协商,在王琛的强烈要求之下,众人答应今晚审案。

为什么要晚上审案?

因为王琛要使用一些“阴谋诡计”,必须利用夜晚的环境。

……

关于华家十三口灭门案今晚开审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人都知道这次的主审官是王琛,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兴风作浪,整个通州静海范围之内都对王琛展开了强烈质疑。

贩夫走卒。

豪门世家。

乃至通州州衙官员们。

都跟打了鸡血似得。

一名通州城颇有名望的老叟就公开炮轰了王琛当主审官,大致是这么说的:华家十三口被灭乃是震惊通州的大事,嫌烦冷氏据说乃是静海知州王琛的长工,难道审案不用避嫌?不用回避?王知州成为此案主审官,很有可能会徇私舞弊!

寻常说来,一个老叟说的话能掀起什么浪花?但偏偏,这名老叟是通州著名教书先生,从业三十余年,门人弟子填其室,很多读书人一瞅,嚯,老师都开炮了,肯定得鼎力相助啊。

于是炮轰声更响烈了。

“是啊,太徇私了。”

“王知州审自家长工的案子?要没猫腻,我爸脑袋拧下来!”

“朝廷这是在搞什么?为何会让王知州成为华家灭门案主审官?这不是胡闹么!”

“王琛他是什么?当官之前一商人而已,他懂审案吗?审什么?还不是想包庇自家长工?”

“这是蒙蔽世人啊!”

“天理何在,王法何在!”

“王琛有什么资格?他不配当这个主审官!”

“没错,今晚咱们都去看看,要是发现他真的徇私目无王法,吾等联名上书去汴京告御状,我辈读书人,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哪怕他贵为静海知州又如何?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此乃我等读书人的风范!”

……

另一边。

汴京,皇宫里。

赵匡胤也在密切关注这件事,他刚刚收到八百里加急,得知了一些信息,然后他笑呵呵地把文书往桌子上一扔,“晋王,你也看看。”

赵光义挺机灵,拱拱手道:“不敢,不敢。”

“让你看就看。”

“好。”

赵光义拿起文书看了起来,半响后,他蹙眉道:“陈寺卿为何答应王大夫成为主审官?人犯冷氏不是王大夫的长工吗?照理说应该避嫌啊。”

赵匡胤笑吟吟道:“我早知如此,特地叮嘱陈寺卿,一旦人犯或者王大夫提及便允了。”

赵光义瞬间反应过来,一惊,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赵匡胤微微颔首。

是的,他就是要让王琛在老百姓口碑中变坏,失去公信力度,一旦这件案子王琛想要徇私舞弊,回头整个静海肯定没人服,到时再想全盘掌控静海?不可能!

“王琛此人宛如潜龙在渊,还未苏醒,若是得势,恐怕我赵家天下会被窃取。”赵匡胤目光深邃地盯着赵光义,“我和你有金匮之盟,未来皇位还要你来接任,一定要记住,若是王琛鼓捣出电能,立刻杀!无!赦!”

赵光义唯唯诺诺道:“不敢不敢,陛下的皇位应当传给皇侄。”嘴里这么说,他心里却对赵匡胤的话有些不以为然,赵光义觉得王琛是个人才,平时也没什么野心,在京城的时候和权贵们没啥接触,之前要五十万贯钱的时候,还得罪了不少人,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谋反?怎么可能会窃取赵家江山?反正他是想好了,以后要是能当皇帝,一定要重用王琛。

赵光义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盼望超越开国帝王的哥哥赵匡胤,盼望成为千古一帝,和始皇帝齐名,甚至是超越,但是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凭自身能力想要达成这个目标非常困难,王琛的出现,让赵光义看到了希望,电能、工业雏形、经济理论,等等等等,他都觉得,一旦能够实行成功,势必会让社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大宋朝也会变得更加强大,横扫天下不是没可能。

到时,千古一帝秦始皇算什么?

赵光义心中火热,恨不得立刻取代赵匡胤成为皇帝,但是他这个人城府非常深,半点都没露出野望。

“呵呵,说笑了,我说过皇位会传给你,一定会传。”赵匡胤面目和善,言罢,他挥了挥手,“我有些倦了,你退下吧。”

“是,陛下。”赵光义恭恭敬敬走了。

赵匡胤盯着赵光义的背影,笑容渐渐消失,眼眸子里慢慢浮现出狠厉的目光。

随即,赵匡胤摇摇头,又看向东南方向,冷笑一声,“不归朕所用,那朕就灭了你!”

……

通州城舆论一片倒!

王琛头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本来很多平头老百姓听到静海知州上任后第一次审案还挺期待的,结果听到那么多读书人各种痛斥,他们渐渐也质疑起来,是啊,这个新上任的静海知州该不会是坏官吧?

其实这就是赵匡胤想要的结果。

是的,哪怕这次王琛利用主审官的权利保下了冷艳,自身的名望也会在民间、读书人、豪门世家和众多官员眼里降到冰点,到时,没有人会服,到时,王琛就变成“孤家寡人”了。

不愧是开国皇帝,步步是陷阱,如果换成北宋任何一个人,这都是一个死结,因为华家灭门案,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根本无法侦破!

但可惜,王琛不是北宋时代的人。

……

天渐渐黑了。

气温越来越冷。

或许是太冷的缘故,连月亮都娇羞地躲藏了起来,天空中乌云密布,黑压压一片,似乎随时可能下雨。

在这么重要的夜晚,王琛第一次换上了静海知州的官府,今天是他第一次审案,也是和赵匡胤博弈的最重要环节,他非常重视。

“琦红,准备的怎么样了?”王琛束上腰带。

背后传来柳琦红清脆的声音,“万无一失。”

“你们台词都背熟了吗?”王琛捧起管帽,转身看向其他三人。

王文秀立刻道:“滚瓜烂熟。”

“嗯,那就行,到时随机应变。”王琛随手把对讲机的耳机塞进耳朵里,话筒线藏在管帽之内,用假发遮住,“你们随时听候命令按计划行事,一步都不能出错。”

王云仓信誓旦旦道:“要是出错了,您扣我例钱。”

王琛笑道:“你那几个例钱够我扣吗?”

陆正清谄媚道:“今晚一过,您将成为我们通州静海的青天大老爷,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城隍老爷呢。”

“呵呵。”王琛笑了笑没说话。

确实,如果按照计划执行圆满,自己很有可能会在通州静海百姓心目中封神,虽说封神会被当权者猜忌,但是赵匡胤都这样对自己了,王琛已经无所顾忌。

充当公堂的厂房。

大概七点钟样子,天已经全黑了。

王琛带着静海州衙负责刑事方面的官员们从里面跑出来,刚到公堂后衙,遇见了熟人。

只见曾环和通州州衙的司理参军、判官等人一起前来。

“王知州。”

“见过王知州。”

几个人跟王琛打招呼。

王琛迎上前去,同样回应道:“曾知州,郑判官。”

曾环关心道:“准备的怎么样了?”

王琛道:“还行,不过第一次开堂,还得向您求教。”

曾环笑呵呵道:“有什么不懂的你最好提前和我说,别待会上了公堂闹笑话。”

“好的。”王琛请教了一些不懂的事情。

曾环一一解答。

郑判官也跟在后面补充了几句,最后道:“王知州,你切莫紧张,以后这种事多着呢。”

一边聊,几个人一边继续向外走。

到了公堂位置,王琛又看见了范旻勾等人,大概十几个官员,其中包括了大理寺的人。

范旻勾一看见王琛出来,就率先拉着介绍道:“王知州,有几位大理寺的你不太认识,我给你介绍一下。”然后他开始介绍起来,“这位是孙少卿,掌折狱、详刑,这位是刘详断官,这位……刑部侍郎、这位是御史中丞。”

“见过孙少卿。”

“王知州有礼了。”

“典御史,舟车劳顿了。”

“还好还好。”

王琛和大家一一问好。

这些京官们也跟他客气了一下。

可以看得出来,今天阵势很大,赵匡胤直接派出了三堂会审,什么是三堂会审?就是大理寺、刑部同御史中丞一起审案,一般人没这个待遇,只有重大案件才会。华家十三口被灭,在当今时代已经算得上特大型重案了,三司会审很正常。

王琛是主审官。

但是,在场的人其实心里都不这么想,尤其是京官们,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主角,王琛才当官多久,会审案吗?就算会,种种证据都指向了冷艳,断然没有翻案的可能性。

所以他们根本没把王琛放眼里。

半响后,客套认识完了,王琛准备开堂审案了。

刚捧起卷宗,见到迎面而来的大理寺陈寺卿迎面走来。

王琛忙问好,“陈寺卿,就等您一起开堂了。”

陈寺卿看都没看王琛,嗯了声,直接走到公堂上坐下。

王琛倒也没有在意,知道对方是赵匡胤的人,赵匡胤要敲打自己,陈寺卿怎么可能给自己好脸色?不过嘛,不管对方给不给好脸色看,王琛是不准备让他们舒服了,今晚,翻案才是最重要的。

王琛捧着卷宗来到主审官的位置坐下。

下面三十多个官员都朝着他投来古怪的目光,眼神各异,怎么看他的都有,甚至还有轻蔑。

不止是京官,哪怕是静海州衙的官员们,都不觉得王琛能替冷艳翻案,而且,很多人觉得王琛今晚会出丑。

为什么?

因为太多人来旁听这场“世纪大案”了啊!

刚刚坐到主审官位置的王琛朝外一看,也愣住了。

外面密密麻麻站的全是人!

“哎哟别挤啊!”

“让我进去点。”

“看不到啊,爬凳子吧。”

“我的天,今晚这么多人来看审案呐?幸亏我带了凳子能爬着看。”

厂区的场地上挤满了人,一眼望去,恐怕得有上千人,甚至还有人自己带着长凳过来,直接爬上去朝里看。

门口位置衙役们在极力维持秩序,可是还是把大门围的水泄不通。

有不少看穿着都是读书人,青衫纸扇。

王琛差点晕倒,我特么审理个案子,直接来上千人?怎么这么多人啊?我心理压力大啊!

“快看!”

“那就是王知州吧?”

“哼,想要徇私舞弊?先看看我们答应不答应!”

一帮读书人在外面叫嚣。

王琛隐约听见了两句,脸都黑了。

衙役们扯着大嗓门让大家安静,不要朝着审案,还威胁有人如果冲撞了上官就要抓进去。

要是平时,估计有些人会被吓退。

可是今天,一个人都没走不说,人还在不停地增多,好像全是来看王琛审案的。

陈寺卿怔怔道:“怎么这么多人?”

范旻勾猜测道:“难道王知州在静海影响如此之大?”

他们全都以为王琛影响力巨大,导致老百姓们都来观看审案呢。

曾环等官员们也看的目瞪口呆。

就算他们当官这么多年,审理的案子不计其数,也从来没看见过有超过一千人来旁听啊!

有没有搞错?

……

本来要立刻开堂审理。

但是人太多了,吵得没法正常审案。

王琛只好让衙役们去管理下现场,一直拖延了半个小时,现场气氛才趋于安静。

外面百姓们还在窃窃私语。

“他应该不敢众目睽睽徇私舞弊吧?”

“我估计也不敢,听说今天不少京城上官都在。”

“大理寺、刑部和御史中丞都来了。”

“他肯定不敢。”

“废话,这个谁不知道。”

见到这么大阵势,大家都觉得王琛今晚想要徇私舞弊不可能了。

这时候,经过一系列程序,审案总算开始了。

其中一个衙役喊道:“带人犯冷氏上来。”

然后里面几个衙役押解着戴着手镣脚镣的冷艳进了公堂里。

王琛装模作样确定是身份。

大理寺、路监司那边宣读了卷宗,又对案件做了一些陈述。

时间一晃而过,一小时过去。

期间王琛什么话都没说,等到大理寺、路监司的人都说完话后,他才对下面跪着的冷艳问话道:“人犯冷氏,华家十三口灭门案证据确凿,陛下已经判你死刑,你喊冤,冤在何处?”

坐在下首的范旻勾和下属说话,“王知州没有像外界说的那样徇私。”

那名司理参军点头道:“是啊,哪怕天子审案,遇到这种情况都只能公事公办。”

曾环笑道:“王知州会有分寸的。”

蓦然,在场官位最高的大理寺陈寺卿冷笑道:“要是他敢徇私,我第一个参他一本!”

刑部侍郎失笑道:“王知州还没那么糊涂。”

大家都是这么想,有些人还幸灾乐祸,他们知道王琛的目的是要救冷艳,但是这么多人看着,你怎么救?

尤其是大理寺的陈寺卿,更是带着赵匡胤的命令,来“监督公正办案”,

不管大家处于什么目的和心情,总之这一次审案万众瞩目。

朝廷关注,读书人关注,通州静海百姓关注,全天下都在关注。

冷艳跪在下面,一五一十道:“我和华三妹乃是义结金兰的姐妹,那日,我从外地归来,寻她叙旧,未曾想进入屋里见到血泊一片,后进到内堂,看见奄奄一息的华三妹,她……凶手乃是王世美王总教头,我和王总教头素未谋面,当时也是第一次听华三妹说其和王总教头暗生情愫……衙役误认为我是凶手,还望王知州明鉴。”

她把当时情况说了一遍。

王琛听完后,侧头看向陈寺卿,“人犯说凶手是王世美王总教头,您看咱们是不是把王世美请过来对质?”

这是正常流程,陈寺卿没有反驳,“可以。”

王琛对衙役道:“把王世美传来。”

到这里王琛都表现的中规中矩,不少老百姓、读书人都疑惑了起来,难道王琛真的不徇私?

不止是他们,陈寺卿、刑部侍郎等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他们觉得不该啊,总不会是王琛见到这么大的场面怂了吧?

等了大概十分钟样子,身高马大的王世美从外面跑了进来,因为他是配合调查,不用下跪,站在那边对着众官员行了一礼。

王琛指了指跪着的冷艳,“有人指证你杀了华家十三口,王世美,你怎么说?”

王世美脸色微变,躬身狡辩道:“知州,人犯乃是我和军中兄弟所擒,她定心生怨恨,反咬一口,还请明察。”

听到这里,大家都安静了下来,他们心中都有一个问题,无非是王琛接下来会怎么审理。

徇私冤枉王世美?

还是走正常程序最终定证据确凿的冷艳罪名?

就连下面的丁签判、周判官等静海官员都很好奇。

接着,就看见王琛站起身,不急不缓来到两人面前,他对着大门外面朗声道:“一人证据确凿,另一人却被人犯指证为凶手,着实难办啊。”

好多人撇撇嘴。

有什么难办的?

一个铁证如山,一个捕风捉影,该怎么判傻子都知道啊?

大理寺的孙少卿咳嗽了一声,“王知州,我个人觉得,人犯冷氏是在冤枉王世美,因为其拿不出证据。”

“是啊,任何案件都要讲证据。”王琛踮着步子,转过身继续道:“冷氏,你有证据吗?”

啊?你问她?

要是她有证据就不会跪在这里了!

这不是废话么,众人眼前一黑,都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着王琛。

反倒是陈寺卿和范旻勾等人心中一惊,一种极其不好的预感出现在了他们心头,不会吧?难道他要公开徇私?

冷艳还未来得及说话。

王琛已经笑眯眯接下去说道:“我也知道你拿不出证据,但是呢,这些日子本官明察暗探,还真发现了本案一些蹊跷的地方,得知华氏灭门案,很有可能凶手另有其人。”

“呃?”

“这是什么意思?”

“王知州这话是……”

大家都一愣一愣,沃日,你真要公开徇私?脸呢?

范旻勾脸一沉,“王知州!”

曾环也眉头一挑,觉得王琛要坏事了。

“而且本官还确实掌握了一些证据。”王琛双手负在背后,语出惊人道:“凶手正是王世美!”

……

现场嘈杂起来。

好多人哗然一片。

王世美第一个大声道:“冤枉啊!知州,您冤枉我了!”

一个站在门口位置的大妈错愕道:“他……他竟然真的公开徇私?天理何在?王法何在啊?”

另外个读书人义愤填膺道:“竖子!竖子!”

一老者怒目而视,“这就是我们的好亲民官!?”

“没想到他是这样的人。”一个本来还对王琛颇有好感的老百姓也无语了。

里面。

陈寺卿黑着脸道:“范漕司?”

范旻勾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假装没听见。

刑部侍郎:“这王琛是没脸没皮了啊,竟然如此行事?”

“陈寺卿?”一大理寺官员道。

陈寺卿好几次想要站起来呵斥,最终还是忍耐住了,摆摆手。

倒是御史中丞发火了,“这个王知州搞什么?还真的任由人犯反咬一口?这是在丢朝廷的脸面!”

曾环也傻眼了,没料到王琛胆子真的那么大。

他旁边一个通州的官员险些晕倒,“这个王知州也太……太……”

同样震惊的还有静海官员们。

丁签判已经捂住了脸,“直娘贼啊,知州您倒是先拿证据再确定凶手,没证据就定性?”

周判官也冷汗淋漓,“或许是王知州第一次开堂,不过这番言论确实吓人。”

倒是徐掌书记精神抖擞道:“我觉得知州这么说肯定是有把握的。”

另一个静海官员也道:“是啊,到底知州掌握了什么证据?”

丁签判擦汗道:“要真的最终确定王世美是凶手还好说,要不是,王知州一世英名可全毁了!”

看着众人的表情,王琛一点都不意外,笑着说道:“既然我敢这么说,肯定是掌握了足够多的证据。“

他一说话,所有人都安静了。

就连先前叫冤的王世美都瞳孔一缩。

王琛嗯道:“在得知我成为本案主审官的时候,我让衙役走访了华家村,询问案发当日的情况,不少村民邻居都给我带来了一些线索,相信很多人有疑问,疑犯冷氏和华三妹乃是义结金兰的姐妹,这点我们已经确认,既然如此,冷氏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她完全没有杀人动机,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一愣,都微微点头。

王琛笑了笑,“而且,根据衙役走访华家村得来的信息,冷氏从进村到被当时的县里衙役发现,期间不超过一炷香时间,而华家村距离县衙足足二十来里路,我想请问,衙役们是如何在一炷香时间之内行走二十里路的?哪怕是骑马,恐怕都有点困难,更何况我已经确定那群衙役是走路过去的,所以,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们……”王琛语不惊人死不休,下面的话仿佛一个重磅炸弹扔了下去,直接把现场的人全都给炸蒙了,“真相只有一个,当时静海的县里衙役和真正的凶手串通好,一旦有第一个人进入案发现场就会被确定为凶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