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古代有工厂 > 第030章 夏日绝句(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030章 夏日绝句(求收藏!求推荐票!)

唱卖顺利结束。

王琛没有第一时间拿到钱。

正想着待会能不能去张记牙庄商量下买商铺的钱隔一天再给,闫掌柜已让他匆匆跟上,前去见县令。

县衙。

三人走的侧门。

不多时,来到里面院子。

王琛和王云仓被安排在客厅等候。

闫掌柜进去通报,他临走前对王琛意味深长说了句话,“待会可能不止县令老爷一人会见你。”

当时王琛没多想,以为还有主薄、县尉等人。

直到隔了十几分钟被传唤进去后,他纳闷地发现,就县令一个人啊。

书房。

王琛站着,三十来岁的县令正在处理公务,没有第一时间抬头,他不时打量着书房环境,书桌旁边有一道门,被布帘拉上看不清后面有什么。

西南角还有一方小桌和两三把椅子。

约莫站了五分钟。

县令抬起头,他伸手指着书桌前的椅子笑道:“王小哥请坐。”

宋朝的官员非常亲民,这点从称呼王琛上能看得出。

王琛这才观察到,县令长了张四方脸,很瘦,坐着看不太清楚个子,他没有坐下,而是学着电视机上拱拱手,“晚生不敢,不敢。”

县令怔了下,“读过书?”

王琛汗颜不已,自己好像被县令当成是“自己人”了,不过他确实在现代社会读过书,回答起来倒也干脆,“读过。”

听到他读过书,县令语气亲热点,“几岁蒙学?至今读书几年?”

蒙学相当于现代社会幼儿园或者小学。

王琛回忆起来,他上学那会只有大班小班,没有中班,上了两年幼儿园,加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总共算是十八年,回答道:“五岁蒙学,学业十八年。”

县令哟了声,“十八年时间可不短,可有功名在身?”

宋朝没有秀才、童生的说法。

功名是指通过解试以上的举人,但是呢,在宋朝举人这种功名是一次性的,正常情况下保质期一届三年,如果省试没过,下科还得从解试考起,就是说,还要考举人。

“没有。”王琛实话实说。

县令颇为遗憾,鼓励道:“天道酬勤,争取下科高中。”

高中啥啊,哥们儿又不是你们北宋人。

王琛心中吐槽,嘴里还是道:“多谢知县大人。”

县令不知道来了兴趣还是怎么,询问道:“平日喜好吟诗作对吗?”

我晕,怎么说到这个了,王琛有点扛不住,待会再让自己对对子作诗什么可受不住,他赶紧道:“不太会吟诗作对。”

“诶,谦虚了,咱们读书人哪有不喜欢吟诗作对的?”县令笑呵呵道:“况且诗赋也是科考项目之一,这样吧,我出一题,你随便作首诗可好?”

宋朝刚开始科举是有诗赋的,直到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改革,诗赋才被去除。

王琛干笑道:“不用了吧。”

古时候读书人都喜欢谦虚,县令还以为王琛也一样,笑容满面道:“莫谦逊,莫谦逊呢。”说完,他也不给王琛说话的机会,直接出题了,“夏去秋来,我们就怀缅下夏日,你作首关于夏日的诗句,如何?”

如何你妹啊。

我都说了不用了,还逼我作诗?

王琛无语地看着县令,想要拒绝,可是他来这里目的就是攀官府关系,生怕得罪县令,蹙眉想怎么样才能不让自己作诗。

他是在想解决办法,只是紧锁眉头的样子在县令看来却是在思考,不由竖直耳朵,想听听王琛能作出什么诗句来。

这种情况王琛哪里想得到拒绝的办法啊。

正犹豫要不要说自己不会作诗,忽然脑中冒出一首诗的名字——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对。

抄了!

反正李清照还没出生。

于是,王琛咳嗽了声,“我想到一首诗。”

县令一喜,“这么快?”他伸了伸手,“请。”

王琛开始表演了,“这首诗叫做《夏日绝句》。”

“不错。”县令赞赏点点头。

王琛开始背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X县令一听,鼓掌道:“好!”

听到夸好,王琛来劲了,声音徒然提高一个八度,得意洋洋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县令又鼓掌道:“好!”他还在侧耳倾听,想听和主题夏日有关的东西。

然而王琛却停下一言不发了。

等了一小会,县令有点奇怪看过来,“怎么不继续了?”

王琛道:“结束了啊。”

县令呃道:“我出的题目是夏日。”

“对啊,我作的就是夏日绝句。”王琛D县令眼前一黑,“你整首诗没提到夏日半个字,不应题。”

王琛脸不红心不跳厚颜无耻替自己解释道:“那个……其实还是应题的,项羽是不是夏天死的?”他哪里知道项羽死在几月份,反正一年就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胡乱说一个,估计县令也不知道。

可让他大跌眼镜的是,县令不仅知道,还准确说了出来!

“项羽死于汉高帝五年十二月,如何成夏日了?”县令一脸懵逼道:“你哪里应题了?”

我特么!

你连这个都记得?

古代读书人真牛逼!

王琛没办法了,厚着脸皮道:“其实我作的诗还是应题的,只是大人您没发现。”

“我没发现?”县令愣了下,“你说说看,我是怎么没发现你应题?”

王琛反问道:“我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县令回忆了下,道:“《夏日绝句》。”

王琛努努嘴,“喏,不是和夏日有关吗?”

县令都要吐血了,两眼泛黑看着王琛,你特么,合着说到最后就一个诗名应题?

正在此时,王琛听到布帘后面发出“噗嗤”一个笑声,是个男声,他不由自主看过去,没看见什么人,大概是幕僚吧,他不好问县令,索性当做没听见。

被气得不轻的县令抚着胸口捋了捋气,再也不和王琛谈吟诗作对,赶紧转移话题,“我们还是来说说千里镜的事情。”

总算说到正题,王琛把早准备好的望远镜拿出来,呈上去,并且说明如何使用。

县令颇为好奇拿起望远镜,把小孔对准眼睛朝外望去,随即便惊呼道:“此物神奇!着实神奇!”可能读书人有修养,他并未像闫掌柜那样喊“直娘贼”。

关于古人看到现代商品的表现,王琛都懒得去新奇,反正一个吊样,站在那边打哈欠等县令回过神。

玩弄半响,县令恋恋不舍把望远镜放下,抬头道:“你真愿意一文不要把千里镜贡献出来?”

王琛道:“是。”

县令颇为满意摸摸长须,道:“你可有什么要求?”

这是大好和官府拉关系的时候,王琛怎么可能说有要求,二话不说道:“没有,只要能为国分忧是晚……小人最大的荣誉。”他不敢说晚生了,生怕县令待会又让自己吟诗作对。

“有此觉悟,不错。”县令夸了句,随即道:“千里镜终究还是要归朝廷所有,朝廷不会亏待你这样忠心耿耿的百姓,至于赏赐什么还要看上面,但是呢,此物呈上去我也沾你光,不能没有表示,容我想想。”他没想好奖励王琛什么东西。

一心只想攀关系的王琛,肯定不会要县令东西。

不过他现在有个难题,牙庄那边三千贯钱暂时拿不出,听到县令这么说,打蛇随棍上道:“大人,我不要什么赏赐,只求您帮我一件事。”

县令道:“嗯?”

王琛说道:“我在张记牙庄买商铺,原本想今日唱卖出去几样东西得到钱财,然后再去交付,中间出了点小问题,钱要到后天才拿到,明天牙庄又要付钱,您能不能帮我和张记牙庄打个招呼,就说钱过两天再给?”

县令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道:“你买商铺经营?”

王琛道:“对。”

县令忽然露出一个笑容,“那就好办了。”他停顿了下,“这样,张记牙庄我让人去知会声,你要经营店铺的官方文书也给你搞定,另外,我观你头发甚短犹如僧人,奖励你一块度牒,你看如何?”

在宋朝有类似现代社会“营业执照”的东西。

这点王琛理解,只是他不理解,给度牒什么意思?

难不成想让他去当和尚?

想到这王琛不淡定了,他可不想头顶上弄几个香疤,连忙道:“大人大人,我不想当和尚啊。”

县令一脸无语道:“你不知道度牒妙用吗?”

“什么妙用?”王琛疑惑D县令轻抚额头,实在无奈,最终还是细细解释了度牒的用处。

王琛一听大致明白了。

在北宋时期出家人地位很高,而且可以不服兵役、不交赋税,还能享受信徒、国家的供养,并且不会被查户口。

一般人会想,既然出家那么好,干脆大家都去当和尚算了。

事实上事情没那么简单,要出家得有凭证,总共两种,一种叫做戒牒,由僧管机构及传戒师签发,比如《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就是智真长老及五台山寺庙包办;

另一种是度牒,度牒可以买卖,只要买到了,在上面填上名字就算出家人了,比如武林,他搞到度牒没有戒牒,算是头陀,头陀是带发修行的俗家弟子,不用住在寺庙。

虽说度牒可以买卖,但是北宋初期发放量非常少,一般没有关系和真正僧人根本搞不到。

听完度牒介绍,王琛在内心大呼“卧槽”,赚大了,这回赚大了,一个望远镜换不用交税,以后得省多少钱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