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 第101章 满朝文武,皆门生故吏 知否篇大结

第101章 满朝文武,皆门生故吏(知否篇大结局)

第101章 满朝文武,皆门生故吏(知否篇大结局)

元丰十八年,皇帝赵策英收复山河,功成之际,重伤未愈,崩!这个消息在民间引起不小的风波,那可是血洗大周耻辱、治政盛世的皇帝。

可惜了!好在,大相公坐镇朝野,盛世安在。

大周一朝,若论及遗憾,非得是燕云十六州流落异邦一事。

自从太祖太宗烛光斧影,大周朝内部就存在不少政治问题,周太宗江山得来不正,自然也没心思去收复燕云十六州。

等到真宗皇帝,其为人好大喜功,泰山封禅,天下周知,史书铭记。

但,燕云十六州也没收复,甚至丢了不少疆域。

真宗皇帝驾崩,仁宗登基继位,一向温良的刘太后摄政天下。

这一来,又是一大堆的政治斗争,仁宗早年一直为争权而斗。

等仁宗皇帝掌权,庆历新政一塌糊涂,保守派占据上风。

看似没有什么关系,但保守派并不倾向于收复失地,自然也就没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情。

仁宗晚年无子,宰辅大相公韩章趋于稳重,并不倾向于保守派,也不趋向于改革派。

这时,楚鸿一路高歌,又隐隐有了改革天下的意思。

一直隐忍恢复的改革派,又有了那么一点起色。

幸得世宗皇帝赵宗全继承大统,江山又落到了太祖一脉。

为了坐稳江山,扫荡异己,大相公楚鸿主持的改革事宜轰轰烈烈。

一直延续到赵策英这一代,又是十八年的改革,富国强兵,文武充沛,这才正式将燕云十六州收复。

要是论及大周朝意义特殊的皇帝,一个是太祖,一个就是赵策英。

一个立国,一个使江山一统。

也因此,赵策英的存在意义非凡。

礼部官员一知晓赵策英病重驾崩,第一时间准备葬礼,查询典籍,上奏庙号、谥号。

经过礼部官员的筛选,选了适合的庙号:宣宗。

谥号选的是武帝。

宣宗隐含中兴之势,表彰在施政、德行、智慧等方面有所作为的君王。

武帝这个庙号则是稍微有些奇特,上限和下限都相当特殊。

上限有汉武帝这个千古一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硬生生的打出了汉人的气魄。

下限有后赵时期的后赵武帝石虎、南梁武帝萧衍。

后赵武帝石虎游猎无度、大施酷刑、抢人妻女、虐杀子嗣,妥妥的道德至低点,打仗也没好到哪里去,水分相当严重。

南梁武帝萧衍、大兴寺庙、劳民伤财、出了名的**,为人征战水平也相当一般。

上限和下限的差距相当的大,武这个谥号自然也相当特别。

相比于其他可以一定程度反应君王的谥号,武帝这一个谥号人气一直都相当的高,自古争议也相当的大,更多的是看千百年往后的后人评价,当世之人反倒没什么影响。

也即是,坏处是不能“定性”,由后人评说,好处是上限宽广,有可能被后人大力吹捧。

宣宗、武帝,都比较适合赵策英的情况。

有些东西,还是等留到后世评一评的。

反正,有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功绩,又是盛世皇帝,更有早已预定千古一相的楚大相公,皇帝的后世评价肯定不会差.皇帝驾崩,天下稿素。

以日替月的二十七天,皇太子赵茂登基,追父亲赵策英为周武帝,谥号英文烈武圣武皇帝。

同日,改年号元祐,当年为元祐元年。

新帝赵茂的身体一向不好,也不通朝政,手段比起先帝赵策英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最重要的是,他并不主动亲近武将勋贵。

他,也不能让武将勋爵臣服。

新帝说话,不管用!

不过,哪怕是这样,大周也依然是安稳盛世。

或者说,有没有赵茂这个皇帝,文武百官的事务都一样,两京一十三省照样运转,大周黎民百姓的日子也一样太平。

只要宰辅大相公在一天,这大周的天就翻不了!赵茂继位,太子妃楚氏自然当上后宫之主,年纪才两岁多的赵攸自然也成了天下人关注的焦点。

无它,有着大相公撑腰,赵攸的地位实在是太稳了。

稳,大多数时候都是好事情。

至少,对于如今利益获得者的改革派和早有爵位傍身的武将勋爵,稳定是天大的好事。

楚鸿早就知晓大周皇宫有点问题,尽是慢性毒药,当即早早的将外孙带到身边亲自教养。

这一来,赵攸越发健康,皇帝赵茂则是越发虚弱.元祐三年,登基三年的赵茂驾崩,天下又稿素。

经文武百官商议,定赵茂为哲宗皇帝,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披孝哭泣一过,新帝长子赵攸登基,改年号绍圣。

同年,即为绍圣元年。

小皇帝年纪五岁,无力主持朝政,为使天下安宁,太后楚氏垂帘听政,宰辅大相公楚鸿主持一切军政事务。

嗯.圣天子垂拱而治,大相公殚精竭虑。

赵攸登基,楚鸿也依然将外孙带到身边教养,主要采取鼓励式教育。

人,得学会借鉴历史。

张居正的事情,楚鸿可不想重蹈覆辙。

当然,万历皇帝没有张居正的血脉,赵攸则是有楚鸿的血脉,他就算是打骂一下,估计也不能出事,不会走张居正的老路。

绍圣一年,楚鸿教导小皇子学文,没事看看风景,游玩游玩。绍圣四年,内阁大学士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累赠太师、燕国公、谥号为“文正”,世称王文正公、王文公。

绍圣八年,内阁大学士刘世安去世,享年七十四岁,累赠太傅、赵国公、谥号为“文忠”,世称刘文忠公、文忠公。

同年,章衡,楚瑞,王昂入阁,正直壮年的楚瑞气势十足,辩驳一道颇得楚鸿真传。

楚鸿的嫡长孙,也在这一年高中状元郎,人人皆称其有乃祖之风。

绍圣十年,小皇子十六岁,楚鸿慢慢交权,教导小皇帝权势之术,帝王之道。

同年,楚鸿获封“太公”,大周朝唯一活着且当政时就获得特殊封号的人。

理论上来讲,太师、太傅这一类的封号都是文人死后追封,更遑论千古罕见的太公。

如此,绍圣十七年这一日,正是楚鸿七十大寿。

汴京五品以上文武百官汇聚,一个不差,地方官吏三品上齐聚,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楚鸿的人。

此外,皇帝赵攸亲自筹办寿宴,皇太子赵化一大早就亲自相陪,一口一个曾外祖父,亲和而温润。

楚鸿端着茶杯,看着满堂前来祝寿宴文武百官,饶是他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却也不禁心底暗自得意。

满朝文武,一个不差,这是何等的声势?如今,楚氏一族早就为世家大族,颇有盛唐时期五姓七望的架势。

只不过,当初黄巢起义,几乎将世家灭绝。

如今,也唯有楚氏这么一个堪比盛唐时期的世家大族。

想他楚鸿,一个贫寒子弟,从科考及第到七十古来稀,五十多年为官生涯,近四十年宰执天下,权倾朝野,创造盛世。

就这样,尚且功成身退……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啊?

楚鸿扶了抚白须,将杯中清茶一饮而尽。

“为太公贺寿!”

上到皇帝赵攸,下到五品小官,一个个都举杯高呼。

楚鸿满意一笑,起身珍惜的望了望周遭景色。

可惜,就要噶了啊!

“陛下,老臣有话同你说!”

楚鸿望了望皇帝赵攸,慈祥一笑。

赵攸没有犹豫,当即放下酒杯,上前微微靠近身子,一如当年的孩童。

“陛攸儿,外公有些事情求你!”

“外公请说,若是攸儿可以做到,必然去做。”

赵攸神色郑重,他很尊敬这位外公。

至少,他的童年是快乐的,登基以后是有权势的。

“我知道,外公这般阵势实在夸张,你心里怕也有些忌惮。不过,外公走了,这楚系就是伱的皇帝系.”

“外公.”

赵攸正准备说什么,楚鸿摇了摇头,不让他辩驳。

“这天下黎民,盛世不易。你好好的坐江山,力求千古功”

说道这里,前不久尚且精气神十足的楚鸿,慢慢没了声音,瘫软了下去。

“太公,太公?”

“曾外祖父?”

“父亲?”

一时间,场子骚乱起来.绍圣十七年,太公、宰辅大相公楚鸿,这位历经五朝而不衰、宰执天下近四十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有史以来少有的改革功成者,逝世!

皇帝、太子哭泣,大赦天下,责令百官罢朝、天下稿素二十六日,享超规格墓葬。

入葬时,皇帝、太子扶灵,天下万民争相哭诉。

皇帝为表其千古功绩,追赠齐王、文王,誉为“万世贤臣”,配享太庙,入千古文臣文庙楚鸿虚化的灵魂飘在虚空,望着繁华而哀伤的汴京,哈哈一笑.【源书之主】:楚鸿【目标】:国公/内阁大学士(达成其一即可)

【天赋】:能转车轮/过目不忘/累世成道【源点】:3【寿命】:70/70【君子藏器于身:每个世界随机刷新“器”用作防身。时间不暂停,源主经历一天,曾经历过的世界自主发展一天。】

【目标超额达成!】

【国公--追赠齐王、文王。】

【内阁大学士——太公,配享太庙,可入文庙。】

【超额奖励:源点*3、空明幻虚剑法、缩地成寸、净心咒。】

【当前可开启世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诛仙。】

【请选择世界……诛仙!】

【正在前往诛仙世界……】

【天赋增添:修道奇骨!】

【君子藏器于身:落境散(无条件重伤并斩落敌人一个小境界)】

今天就3k多一点,主要也没什么可水的了。

想了想还是按照大纲跳诛仙吧,主要武侠学的那点东西,放到修仙世界也就那样。

而且,诛仙战力不高,跳的也没那么狠。

明天的话还有两个番外,一个是大学老师讲课,知否世界发展千年,历史评价。

一个.厄,好吧,看你们有没有好点子,我觉得大概率两个番外都是讲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