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91我的年代华娱 > 第14章 014 这一世一定要体验大导演的快

第14章 014【这一世一定要体验大导演的快乐】

第14章 014【这一世一定要体验大导演的快乐】

已经返回川蜀的李艺书,浑然不知他的大名已经在北电传遍了。

可谓是褒贬有之。

有人觉得李艺书年纪轻轻就能独立拍摄这样一部电影,还是非常厉害的。

也有人觉得这部电影拍的太素太正了。

太素就是这部电影没有聚焦在人性的丑陋上,应该发掘出父亲为什么当乡邮员二十多年都没有得到升迁,为什么县里面连给一笔医疗费都不愿意。

太正就是题材选择上,不应该关注这些正面人物,应该将镜头对准生活在大都市中那些边缘人物,小偷、妓女、无业青年等等。

只有表现出在大时代背景中那些边缘人物的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且用镜头真实的记录下来,才能被称之为电影。

对于这些评价,如果李艺书知道的话,只会一笑了之。

因为他知道现在的北电,有很多未来拍现实题材的第六代导演,像什么知名点的管唬、王全鞍等人,如今都还在学校等着毕业答辩。

都是成长在一个时代的关系,上一世李艺书还是挺羡慕这些第六代导演们的,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而且各个都出了名。

只不过羡慕归羡慕,他还是不太喜欢一些第六代导演们拍的电影,太晦涩太矫情了。

一直都说电影是艺术,这话不假,但电影是大众艺术,不是那些曲高和寡的人独有的。

既然拍了电影就不能太过突出个人,你不能以你个人的思想去覆盖广大观影人群的思想。

就好比陆大导演后来拍的《金陵!金陵!》,以他陆太郎为日本帝国主义辩驳的思想,去覆盖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他这不是脑残是啥?关于在北电校园内展开的议论,李艺书原本是不知道也不了解的。

但是随着一封从燕京北电寄到峨眉制片厂的信,却是让他知晓了这几日北电导演系、表演系还有文学系,因为他而展开了无比激烈的讨论。

来信人没有写自己的名字,只是以“竹叶”这个笔名代替了。

看着信中的“竹叶”讲述李艺书的电影在北电放映后,所引起的讨论与争议,包括他/她对电影的一些理解,以及想要问的一些关于电影的细节内容……

在信的末尾,他/她还流露出希望能够尽快收到李艺书的回信与答复。

回信啊——

李艺书只是想了几秒的功夫,就决定给对方回信了。

好歹这算是自己收到的第一封影迷来信,对方又是北电大三的学妹,怎么着也得回这封信。

写信这样的事情,李艺书上一世已经很多年…

不,确切的说是差不多三十多年没有写过了。

一方面是没有需要写信的人,另一方面后来手机时代的到来,真要有什么事情的话,直接打个电话,该说的一次就能说清楚。

哪怕是在别的省份,多支付点国内漫游费就是。

回了一封信后,李艺书便开始在厂子里安安安心心的剪辑起来了,他现在所有的思绪跟精神,全都放在了《那山》这部电影上。

只因为李艺书很清楚,一个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往往是决定了他未来导演生涯的一个关键节点。

张一谋当年从摄影师转行当起了导演,第一部就是拿到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这部电影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了,首个拿到柏林电影节的国内影片,他的大名一下子轰动全国。

跟他有几分相似的可能就是顾常为了,当了十几年的摄影师,后来拍了一部《孔雀》,也是引得国内娱乐圈震荡,只因为他是国内第一掌镜,难保不会发生张一谋这般转行就拿大奖的机会。

转行当导演,带给了顾常为很多的好处,而在李艺书看来,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方便跟女演员们近距离、乃至负距离的接触了。

而这也是李艺书所期望的,当一当大导演,体验大导演的快乐。

就这样,晃眼到了四月底,李艺书再次收到了“竹叶”的来信。

这回信中没有在提及北电对他的讨论,也没有了关于《那山那人那狗》的一些疑惑,有的只是“竹叶”一些琐碎的日常生活。

想想也是,过了大半个月了,他李艺书又不是什么大名人,只是一个大四名不见经传的导演系学生,能被讨论上几天已经很不错了。

先下国内讨论电影最多的,应当是张一谋在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妻妾成群》也因此大红大紫,成为了当下很多文艺青年去书店必买的一本书。

这年头电影对原著小说的加持还是非常大的,往往一本不怎么畅销的书,如果被改编成了电影,那么立马就能卖出比原本高出好几倍的销量。

后来莫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调侃当初《红高粱》被翻拍成电影后,出版社又找他重新加印了好几次,让他狠狠的赚了一笔稿费。

之前在北电的时候,李艺书就看到有好几名同学,抱着一本《妻妾成群》在哪儿叽叽喳喳,大谈自己的读后感。

但硬要说这本书火,倒也没那么火,真正火的还是港台传来的武侠小说跟言情小说。

国内的话,王硕前年在《当代》双月刊发表的《永失我爱》,在今年初刊印出了单行本。

李艺书没看过这本书,但是从报纸简介上,大致得出这就是一个“身患绝症”的悲伤爱情故事。

貌似这本书最近还挺火的,已经卖了七八万册了。

看到这个销量,李艺书不震惊是假的,就这么一个“绝症爱情故事”就能卖这么高?要不自己也写一本赚点稿费?越想越觉得可行,他现在每天来制片厂,只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手头上的时间还是很宽裕的。

李艺书倒是想再拍一部电影,可现在手头上还有一部《那山那人那狗》等着参展。

不如潜下心来学学“创作”,他记忆中可是有不少国内外的优秀电影,很多都是适合改编成小说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艺书开始“创作”了。

考虑到时代背景,还有这年头的阅读习惯,最终选择了《情书》这部日本纯爱电影进行改编。

因为以前没写过小说,也没看过原著,完全之照着电影情节进行小说化,所以在李艺书写了几千字后,不确定自己写的好不好。

恰好在跟“竹叶”的回信当中,逐渐的确定了对方是“她”的身份后,就把自己写的稿子誊抄了一遍,一同寄给了对方。

想看看这位女文青是不是喜欢这个故事。

一开始光看字迹,李艺书还不好说对方是男是女。

但是后来逐渐从文字的描写,包括她信中的内容,都很具有这个时代文艺女青年的风格——无事话悲秋,欲语泪先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