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国风华 > 第一百三十五 这个不用你叮嘱

大国风华 第一百三十五 这个不用你叮嘱

作者:丰本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2:14:07

第一百三十五 这个不用你叮嘱

“科密特先生,没人告诉我学校给郑建国开出的待遇。”

范戴琳面上的微笑敛去,满脸正色的说过,接着迟疑一下又继续开口道:“我听您说郑建国在学校里面并不是学生身份,而是以特别助教的身份进入医学院——您也知道,我也是名助教,所以就按照我的待遇猜了下。”

严肃的面颊闪过恍然之色,科密特·布罗迪点了点头道:“嗯,只是你这样也不好,也算是泄露了你的**情况——”

“郑建国,有你的电话。”

前台的年轻人手里抱着个话筒瞅着四人,郑建国也就几步到了前台面前,科密特·布罗迪不禁转头看了眼范戴琳,后者神情一愣又眨了眨眼,直到科密特·布罗迪冲着前台的方向歪了歪头,她才飞快低下头抱着肩膀迈步向着前台走了过去,没想就听郑建国正开口说过转头看向了她:“——要到学校报道,我的地址是——范老师,咱们学校的地址是哪里?”

“哦,啊?”

范戴琳被问了个愣后接着开口道:“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教育中心——有人给你邮寄东西?记得不要选择到付啊,还有邮寄费用你最好也要问清楚。”

“嗯,我会告诉他的。”

郑建国点了点头才想对着话筒开口,听筒里便传来了个熟悉的声音:“郑,考虑到你的情况,我会向主编反应关于你审稿费的事儿——”

“那就谢谢你了,卡罗尔。”

眉头一挑,郑建国没想到还有这个好处,也就开口道谢后说过要去的地址便挂上了电话,这时程秘已经带着赵亮亮出现,几步到了他面前递出了两个本本:“这是你的护照和签证,安顿好了后给这边打个电话,那我就预祝你学业有成了。”

“谢谢!”

探手接过两个本本,郑建国的护照和签证一直都在领队手里,到了大使馆后也就放在了机要室里面,等到这时他要去学校了才拿出来,打开后看了看里面的信息,瞅着上面的自己照片和印章,脑海里陡然闪过了个念头:“咱也是有证的人了。”

“科密特先生,请问你们怎么来的?要不要我派辆车送下你们?”

郑建国打量护照的功夫,程秘已经转头看向了旁边的科密特三人开口问过,后者看当即耸了耸肩道:“如果不会给你造成麻烦的话,当然可以——”

“那好,我去安排下,你们稍等。”

程秘点了点头转身走了,郑建国转头看了看旁边的范戴琳,后者也就是知道他在想什么,开口道:“哈佛在波士顿,今天科密特先生过来是特意来接你的,我们早上天没亮就去坐飞机过来的——”

“这真是令我倍感荣幸。”

郑建国一直还以为哈佛就在华盛顿这边,倒是没想到在另一个城市,虽然还不知道具体的距离多少,但是人家作为校部秘书亲自坐飞机来的,那怎么说也得是个大几百公里的距离:“我会用好好学习的成绩来回报学校的。”

“哈哈,这就是我想要的啊!”

科密特当即是满脸的灿烂笑容,他没想到这位想象中应该不善言辞的年轻人这么聪明,只是谈起学习方面的事情,面上的笑容不减的开了口道:“哈佛没有让你去学习别人的理念,哈佛的理念是帮助你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研究,让你成为最好和真正的你,当然我说的这些你可能已经知道。

毕竟你现在的成绩是大多数研究人员一辈子都触摸不到的,但是学校希望你能攀登的更高看的更远,那会帮助和挽救更多人的健康,你打算继续在学校开展你以前的研究吗?”

“这个是当然的,我给自己定下的计划就是学习和研究同时进行。”

郑建国点了点头,他所所以跑出来,就是因为国内外的研究环境差距太大,不说那接二连三的觊觎分子,硬件方面的差距可以算作沟壑之别,最主要是考虑到未来改开后国家政策偏向理工类应用,即便是能靠现在的名头去争取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更何况他现在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些许清晰的想法,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趁热打铁:“刚才就是有杂志社邀请我作为审稿人,嗯,这应该是保密的吧?”

“呵呵,保密是需要保密,和范老师先前要注意的差不多。”

科密特的花白眉毛一挑的接口说过,只是一双碧蓝的眸子瞅过面前这张还带有稚嫩的面庞时,脸上的笑容柔和了许多:“不过就现在的螺杆菌方面的稿件来说,也只有你才有资格去审阅了——”

“所以我不能放下我的研究啊。”

郑建国笑的依然灿烂:“当然,就目前来说,考虑到伦敦皇家医院在重复试验中,在胃癌患者活检组织中同样检出了螺杆菌,可以确认这种病原体显然不是某一地域内出现的。

而是遍及了欧亚大洲的跨洲际分部,再以我掌握到的传染率来看,现在可以认为的是这种病原体很可能已经传遍全球,所以我想能不能向学申请下,成立个实验室——”

“哈佛鼓励学生的创新性研究,这个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科密特脸上的笑容飞快敛去说过,转头看了眼贝琳达,就见她开口道:“目前麻省那边有个消化系统方面的实验室,如果你到时候有需要的话,可以向学院申请,我听说你在国内的研究还在继续?”

“咱们路上说吧。”

眼瞅着远处的程秘带着个少见高大的国人到了面前,郑建国也就开口算是做了个话题转移,程秘到了面前瞅过他后开口道:“小陈送你们到机场,赵亮亮把你送到学校安顿后再来,你们这就出发吧?”

“好,那咱们现在就出发吧?”

郑建国转头看向了科密特,后者也就点了点头面带微笑冲着程秘开口道:“那就谢谢了。”

“客气,你们慢走,我就不送了。”

将几人送到门口处程秘停住脚步说过,郑建国转头冲着他伸出了手,笑道:“多谢!”

“有事给我打电话。”

程秘和郑建国探手握住,后者也就点了点头转身离去,几人一直跟着小陈上了停车场里的黑色两厢道奇车,随着车子开出大使馆后望着远去的五星红旗,郑建国也就冲着前面的贝琳达开口道:“国内的螺杆菌研究还没结束,以肿瘤医院为首的四家医院还在收集患者病历进行跟踪研究,这方面是由我的研究生同学沈云辉负责,另外的研究生同学陶野正在进行螺杆菌的多样化研究,尝试观察螺杆菌在家鼠身上的感染和致病性。”

“那你在哈佛打算研究什么?”

后排上的范戴琳下意识的开口问过,郑建国目光扫过科密特和贝琳达的关注模样,也就知道这位怕是在代替这两位领导问出来的,沈云辉的患者跟踪还算是在延续他的热点,可陶野的螺杆菌在家鼠上面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算是又开辟了个新的热点方向。

而郑建国又在表述中点名了这是陶野自己负责的,那么他这个作为最先发现螺杆菌的发现者如果去跟着研究多样性,那也免不了是蹭陶野热度的嫌疑,虽然这在学术研究上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可这在给他开出如此优厚待遇的哈佛看来,就有点吞了个苍蝇的感觉。

只是看到郑建国面带微笑依旧如常,贝琳达脑海中闪过了个念头:“你有新的方向了?”

“对。”

郑建国面上的笑依旧保持着应下,扫过范戴琳好奇的小脸后,又继续道:“先前我说过,欧洲伦敦的皇家医院重复做了我发现螺杆菌的试验,而我是在亚洲的共和国发现的螺杆菌,现在我认为美利坚也应该有医学研究人员做过相应的试验。

当然如果没有人做的话就更好了,我打算入学后先重复一遍之前的试验,然后针对检出的螺杆菌做Dna和Rna以及组织分析,你们应该能猜出来我要做什么了吧?”

“你——”

范戴琳瞬间瞪大了眼睛,满脸震撼的开口道:“你要做这三地的螺杆菌溯源分析?我还以为你要继续对传染性和致病性研究——”

“致病性研究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当然再具体的致病原因也是个方向,如果没有发现灭菌剂和抑菌剂的话是需要去研究下,只是考虑下现在有了治疗手段,我认为对于多地区的螺杆菌做分析比对要比研究致病性的意义大,嗯,你们要为我保密才是。”

作为见识过各种触及道德下限炒作手段的郑建国,他是不知道那位原来的螺杆菌发现者是在26年之后的2005年才拿了诺贝尔,只是出于记忆使然的在出国之前就曾经考虑过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毕竟,这会儿还是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不像记忆中哪位流量发了个感慨后就能传遍天下,那么想要尽快的拿到诺贝尔,就得让人明白这个螺杆菌的严重性。

按照正常认知来说,知道螺杆菌的致病原因才是目前应该做的,因为只有了解致病原因和过程才能去找出治疗手段,然而放到螺杆菌身上来说,这点就可以省略了,大家还没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找出了治疗手段,剩下的也就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的去进行研究了。

抛开致病性来说,郑建国想要提高人们对于这个螺杆菌的重视,能做的也就是把它和几十年后也没拿出明确结果的癌症放在一起,可这样做的话是需要用时间和患者病例做跟踪研究,这对于才发现了没半年的螺杆菌来说,还有点太早——齐市肿瘤医院和其他三家医院也都正在做这个事儿。

那么剩下能嚷嚷的,也就是传染性了,好在这玩意的传染性可以称得上是可怕,没有获得空气传播的技能也能感染到一半的人类——

上辈子,郑建国是个急诊科的主任,他对于幽门螺杆菌的认知和了解也就仅限于这玩意得了后不怕,怕的是在产生致病性后一定要治疗,用杀菌剂和抑菌剂吃上半个月就能解决的麻烦,不解决就可能会发展成胃癌,当然极少数对于杀菌剂和抑菌剂过敏的人比较麻烦,可也不是治不了的病。

这辈子,郑建国误打误撞的靠这个以前灯下黑的小玩意走到现在,也代表着他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和这个小东西有了一损既损的关联,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让螺杆菌的名气再大点?

对于共和国来说比较简单,只要国外能够关注就行。

对于伦敦来说比较麻烦,特别是在某些渠道里得知了郑建国原本是被该国文化参赞邀请之后——

对于美利坚来说也算比较简单,由于两国媒体宣传关注重点的不同,郑建国在美利坚的名头比在国内还大,特别是在他昨天下了飞机在接受了艾玛的采访后,科密特都带着贝琳达和反戴琳一早就飞到了华盛顿,这会儿听到他的打算便感觉这才符合昨天晚上电视里那个郑建国的印象:“这个不用你叮嘱,到时传出去也有其他人证明这是你郑建国1979年1月1日早9点48分的想法。”

“谢谢!”

从科密特眉眼间露出的愉悦上扫过,郑建国知道他的实验室算是有了眉目,毕竟这会儿研究螺杆菌的不多也不会少了,螺杆菌作为唯一寄生在胃部并且会造成致病性的菌类,在他把论文成功发在《柳叶刀》上后就给世界上所有肠胃消化科医生提了个醒,那么这些医生或者研究员就会产生最基本的疑问,这是真的吗?

无论真假都会有人去确认,也就会变相的传播郑建国曾经的研究,那么他这个时候再扔出颇为吸引眼球的亚欧美三洲螺杆菌研究对比,也就算是把脸刷到了这占据了地球上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三个大洲内,这要比单纯的在《柳叶刀》上发吸引研究者和医生的文章更容易牵动普通人的眼球:“到时候这三个大洲的普通人会关注到螺杆菌,而其他大洲的人则会关注为什么没人研究他们大洲的螺杆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