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 第192章 父皇,尚能饭否?

第192章 父皇,尚能饭否?

第192章 父皇,尚能饭否?

九成宫。

李世民坐在凉亭内,目光眺望远处的葱茏林海。

随着清风吹过,无数的枝叶晃动,仿佛一片无垠的海洋。

时有一群白鹭飞过,传来几声啼叫。

“吐蕃的使臣可抵达长安城了?”

“回陛下,吐蕃使臣已经抵达了长安城。”

王德看了李世民一眼,继续道:“吐蕃使臣此次前来长安城,曾命人前往苏州,河南府查探灾情一事。”

“除此之外,吐蕃使臣抵达长安城后,态度有些放肆,惹恼了江夏王,第二天太子主持朝政,言称不和亲。”

“不和亲?”

李世民侧头看了他一眼,王德恭敬的拿出了两份报纸,放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一份是明言报社,一份是天下报社。

两份报纸都对太子所说的不和亲,进行了一定的描写。

不同的是,明言报社从百姓的角度上,夸大了此次不和亲的后果。

从文章上来看,似乎只要大唐不和吐蕃和亲的话,那么吐蕃的大军,随时都可能兵临边关,给边关的百姓,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天下报社的报纸,则是更加注重了李承乾所说的自强!

大唐江山,该是由万千大唐将士,热血男儿共同捍卫的,而不是把这些重担全部压在了一个姑娘的身上。

如此,大唐又何须精锐的将士们,只需要公主足够多,便可以换取和平了。

除此之外,文章中关于李承乾与诸位公主皇子们的关系,也进行了一定幅度的描述。

于公于私,身为太子的李承乾,都有足够的理由,拒绝这一次的和亲提议。

并且,在朝堂上,李承乾还放话,让诸位的大臣们想一想,若是把他们的女儿送去如此地方之类的话。

李世民默然不语的看着,直至两份报纸全部看完后,方才笑着开口道:“太子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回陛下,太子送来消息,声称朝中有不少的大臣们,对于和亲一事极为上心,与他意见相悖,遂亲自带着诸位大臣的折子前来九成宫面圣。”

李世民抿了口酸梅汤,笑吟吟的说道:“看来,太子的说辞,是无法说服满朝文武,所以想要先来说服朕了。”

只要李世民开口拒绝和亲一事,那么满朝的文武自然是不会抗拒了。

这不仅仅是李承乾一次增加威望的机会,更是一次父子之间的正面对话。

“有多少大臣支持太子?”

“回陛下,朝中武将们,大多支持太子的提议,但还有不少文官们,觉得国库空虚,当以和亲为主……”

王德犹豫了一下,低声道:“便是如那名言报纸上所说的一样,对太子一意孤行,十分不满。”

不满?

怕是诋毁吧?李世民冷笑一声。

开春以来,大唐确实是出现了不少的灾情,但是并不影响大唐军队的战斗力。

哪怕是国库空虚,面对吐蕃兴兵来犯,大唐也有足够的把握,将其击败!

大唐何须看吐蕃脸色?“纥干承基那边怎么没有消息送过来?”

“回陛下,千牛卫传来消息,太子命纥干承基,张思文,王冲三人各令武官虚职,前往江南道寻找药典了。”

“寻药典?”

李世民皱了皱眉。

“前些日子,长乐公主病情加重,长孙都尉邀请孙神医前往诊断。”

“经孙神医诊断后确认,此等病情与皇后娘娘如出一辙,好在孙神医这些年来,在民间为百姓治病问诊,找出了治疗此病之法。”

李世民神色一震,“长乐与观音婢的病情一样?”

王德:“确实如此,孙神医说,昔日的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于气疾的治疗之法。”

“只可惜,这等药典至今下落不明,后来是苏尘公子查出了药典的大致下落……”

“江南道!”

李世民缓缓吐出三个字,充满了金戈之气。

咔嚓。

手中的茶杯瞬间碎裂,一些残片扎入了李世民的手中,仍是不觉。

“陛下……”

“可恶,可恨!”

李世民怒声连连,“江南道有治疗气疾之药典,为何不进献与朕?”

“若是有此药典,以孙真人之能,定能治好观音婢!”

王德默默的为李世民包扎着手上的伤口,“太子殿下已经命人去寻了,定要治疗好长乐公主,也曾对纥干承基放话,若是有人故意隐藏,不愿意交出来的话,把他们全部拿下……”

“拿下?”

李世民咬牙切齿,“未免太过便宜他们了,当株连九族!”

“不!”

“朕要诛了他们十族!”

“陛下息怒。”

李世民长叹一声,目光眺望蔚蓝的天空,依稀中有一张面孔,正在含笑看着他。

李世民捏了捏拳头,冷声道:“太子说的好,但事情做的不够狠辣!”

王德沉默。

“太子何时抵达九成宫?”

“当时黄昏之时。”

“传令下去,太子前来无需通报,带他前来见朕。”

“是。”

……

黄昏之时。

李承乾在一众千牛卫的保护下,策马来到了九成宫外,擦了擦脸上的汗珠,随着太监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儿臣参见父皇。”

“免礼,赐座,奉茶。”李世民摆了摆手,目光看向气喘吁吁的李承乾,脸上满是笑容,愈发的欣赏了。

“谢父皇。”

李承乾大口的喝完了凉茶后,方才舒了口气,拿出了准备好的奏折,呈现给了李世民。

对于这些奏折,李世民不用去看,也大致猜到了,这些官员们的想法意图。

只是简单的翻阅了一下后,便随手丢在了桌案上,问道:“对于这些官员的意见,你是怎么想的?”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考教的时候到了。

“儿臣以为,太过偏见了。”

“何以见得?”

李承乾沉声道:“我大唐富有四海,疆土辽阔,且当年父皇为了击败颉利可汗之时,便在大肆的屯粮。”

“虽说开春以来,我朝各地多有灾情发生,但是却并不足以动摇国本!”

“其次,闻香来每月会定时给父皇送去一批银子,如今想来已有十万之众。”

“若是与吐蕃开战,单凭父皇内帑里的银子便足以支持这一场大战。”

李世民:“……”

好家伙。

直接把朕的内帑都算计进去了?李世民笑了笑,“若是朕不愿意拿出军饷呢?”

李承乾沉默一瞬,“即便如此,儿臣也不会同意妹妹嫁去吐蕃!”

“儿臣会自己想办法,筹措军饷,我相信,我大唐将士,大唐男儿,都是胯,下带种之人,绝不会将个人的安危,交到女人的手中!”

李世民笑容不减:“你要与吐蕃开战?”

李承乾冷笑着起身道:“他们想开战,儿臣便迎战!”

“吐蕃近些年来,确实是在厉兵秣马,先后击败了突厥分部,可那有如何?”

“还不是在我大唐将士手中,被杀的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兵权在朕的手中!”

李世民淡淡的提醒了李承乾一句,“别忘了,你现在还只是太子!”

“是监国太子!”

李承乾目光直视而去,“父皇回转长安之前,长安城的一切大小事务,尽皆交由太子处置!”

“陛下是要收回成命么?”

一句陛下,吓得王德两腿一软,惊恐的看着李承乾。

疯了疯了!

太子这是要做什么呀?

“为何执意不和亲?”

李世民缓声道,“朕不相信,伱仅仅是因为不愿意看着妹妹们受苦受难。”

“不,确实如此。”

李承乾沉声道,“这些天来,儿臣与诸位兄弟姐妹们,常常同游,越发觉得此前疏忽了他们。”

“如今,为兄已有机会,为他们遮风挡雨了。”

“父皇可还记得昔日六国,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其次,若是父皇年富力强,多纳妃妾,可让公主层出不穷,送去各国和亲,我大唐又何须三军将士?”

李承乾的一番话,听得李世民连连点头,可最后这句明显带有调侃的话,令李世民脸色一沉,“放肆!”

“两国之间,并非只有厮杀,胜负,联姻亦可促进两国友好……”

李承乾冷笑着打断了李世民的话,“父皇说的不错,可是儿臣觉得,我大唐如日中天,父皇更是被尊为天可汗,强大如我大唐这般,若还需联姻,那波斯也不会跑来大唐求援了。”

“诡辩!”

李世民连连摇头,“这番话定然不是于志宁他们教你的,是苏尘可对?”

李承乾:“是谁教会的儿臣不重要,重要的是,儿臣是这么想的!”

“父皇若是老了,怕了,可移驾大安宫!”

“嗯?”

李世民猛然坐直了身子,双眸冷冽的盯着李承乾。

李承乾怡然不惧。

王德感觉头皮发麻,再听下去,他都可能要被丢进水井了……

“你放肆!”

“单凭这一句,朕可治你谋逆罪!”

“呵呵。”

李承乾不为所动。

五六成的把握在手,我还需要受这个鸟气?

想说什么孤就说什么!“父皇,尚能饭否?”

“你个逆子……”

李世民气的豁然起身,抄起桌面上的茶杯,朝着李承乾就砸了过去。

李承乾脑袋一偏,茶杯砸在了后面的柱子上。

见状。

李世民愈发火大。

“来人……”

“陛下息怒!”

王德急忙上前拦住了李世民,对着李承乾催促道:“太子殿下,您快走,快走啊。”

“孤没有说错,孤何错之有?”

ps:注意防暑呀兄弟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