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第一毒士,曹老板劝我冷静! > 第292章 法正的好办法

第292章 法正的好办法

第292章 法正的好办法

刘璋闻言也是眉头一皱,他这人没个主见。

刚才还对张松的建议浮想联翩。

此时听了黄权的也觉得,又觉得颇有道理。

左右为难之下不由得问道:

“可如果不请刘备,那曹操若兴兵来犯,又如何抵挡?”

黄权无奈只得拱手回答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等深挖沟,高筑墙。”

“待局势明朗再做打算!”

说完,他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倒不是叹息益州的局势不好。

而是刘璋身为一州之主,只会依赖别人。

宁愿请外人帮忙,也不敢自己搏一把。

但张松提出这个建议。

其实是另有所图,又哪里容得黄权阻挠?

立刻反驳:“曹操来势汹汹,乃燃眉之急!”

“待其拿下汉中,届时大姐兵临城下,我等悔之晚矣!”

此话一出,又一个人站出来发。

“眼下曹操还没到,哪来的火烧眉毛?”

大家闻言转头一看,却是从事王累。

只见他侃侃而谈道:

“况且如今西北战事频繁。”

“韩遂马超割据西凉。”

“曹操连关中还没平定,更别说汉中了。”

张松闻言也是硬着头皮争辩道:

“如今天下纷乱,主公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关中之人乃乌合之众,不日必会为曹操所败。”

“而关中一旦平定,汉中自然难保!”

说着,他又深深地向刘璋行了一礼。

“希望主公为长远计,早做准备。”

刘璋一听眉头凝成一团,正不知该听谁的。

忽见一人抢步出列,喝止道:

“刘备乃人杰也,入必为害!”

“主公万不可听张子乔之计!”

说话的正是巴蜀本地名士谯周。

乃一介儒者,精研六经,所擅领域在于读书治学。

但一系列因缘巧合,使得他在益州的政治历程中。

一直有关键性的影响。

历史上,在刘备举兵攻入川中时,刘璋节节败退。

到了后期,张飞、诸葛亮等人更是先后占领益州各地。

刘璋的对刘备的封锁被破,束手无策。

只能等候张鲁援军,企图获得一线生机。

但这一线生机,也在马超入蜀投降刘备后彻底破灭。

在马超临阵倒戈,兵临成都城下的危急关头。

这位谯大儒挺身而出,以天命所致、大势所趋为由劝刘璋投降。

刘璋接受了建议,谯周也因劝降有功。

成为刘备开国功臣,得到重用。

但作为蜀汉开国功臣的谯周。

在蜀汉政权后期同样面临灭国危局时。

又再一次成为了劝降者。

时值邓艾偷渡阴平,成都城内一团乱麻。

弃城逃跑之人数不胜数。

面对此局面,蜀汉诸臣商量应对之方,皆无良策。

而谯周再次站在了风头浪尖之上。

这位立场灵活的名士,再次提出了投降的对策。

并且成功说服蜀中诸臣和刘禅。

最终蜀汉投降魏国,宣告灭亡。

不过,作为益州本地人。

他此时对于这些外来人,还是抱着抵触心理。

而且在谯周看来,益州现下还没到生死存亡之地。

曹操能不能平定关西还是两说。

如此一来,他们益州一方岂能自乱阵脚?

所以,如今张松口口声声要引刘备入蜀。

谯周岂能坐视不管?

于是,当今谏言道:

“卑职虽是本地人士,亦素闻刘玄德反复无常。”

“其早年流落中原各地,蒙陶谦收留,却谋夺徐州。”

“后来入拆塔,却叛出曹操麾下。”

“此前刘表任命驻守新野,其却弃城而逃。”

“带着百姓逃亡襄阳,令瘟疫流虐荆州。”

“此人用心如此,怎能令人安心?”

张松闻言瞥了也是瞥了谯周一眼,冷笑道:

“允南兄,你乃一介治经儒士。”

“大半辈子没出过益州几趟。”

“如今道听途说便敢夸夸其谈。”

“也不怕误了主公大事?!”

“你、你……”谯周被他这话。

气得面红耳赤,敢要反驳辩驳。

却听张松不依不饶,依旧咄咄逼人道:

“我怎么了?我张松乃蜀郡人士。”

“我兄长张肃受朝廷之命任广汉太守。”

“阖家子弟皆在乡里,岂有不为主公着想之理?”

“不似你这等只知道以权谋私!”

“你才以权谋私!”桥周忍无可忍,不禁提高了嗓门。

“主公!张松欲卖主求荣!”

“万望主公明察啊!”

说到这个份上,问题已经不是请不请刘备那么简单了。

更像是在争论蜀地未来该依附哪股力量。

一些人同意黄权的观点,另一些人则站在张松那边。

但大多数官员都选择了沉默。

他们早就厌烦了这种明争暗斗,也受够了刘璋那位软弱无能的主公。

益州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局势下,还能指望有什么好结局呢?

干脆听天由命,随波逐流吧。

刘璋此时倒是想出来打圆场。

可惜他平时就没有那种力排众议的气魄。

此时一脸犹豫,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看着众人争得面红耳赤,他也是急得满头大汗。

而正当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之时。

大堂的东南角,却是突然响起了一阵洪亮的笑声:

“哈哈哈……如此小说,各位何必争成这样?”

“在下倒是有個办法,可以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提议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众人闻言皆转头看去。

随后不少人脸上,却是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只见说话之人三十岁出头,身材不高。

头戴汉制武官帽,斜插着羽毛。

穿着一身普通的黑色朝服,腰间佩剑。

面容瘦削,鹰钩鼻高颧骨尖下巴。

白净的脸庞下留着三缕黑须。

不过最特别的,是他长着一对连心眉。

三角眼炯炯有神,眼神锐利。

眼角上挑,面相看起来有些狠厉。

在场众人皆知,此人正是益州军议校尉法正。

这法正字孝直,出身关中扶风郡。

如果说起他的家族背景,那可是名声显赫!

其曾祖父是安帝年间,大名鼎鼎的贤臣法雄。

祖父则是著名的隐士法真。

父亲法衍也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

曾在洛阳担任议郎、廷尉左监。

然而,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家族背景。

并没有给法正带来多少好运。

如今在蜀中,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当过新都县令,但政绩平平。

又因为性格倔强,不拘小节,招来了不少非议。

现在虽然担任军议校尉。

但实际上只是个负责守卫州牧府,旁听政议的小官。

本质上没什么实权。

因此,在场很多人都瞧不起他。

而刘璋这时正左右为难,也顾不上法正的为人如何。

连忙问道:“孝直,你有何良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